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家庄市机收夏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1
作者 于军强 徐立平 +6 位作者 王绍新 高燕 李中建 于广军 许洛 冯健英 陈莉 《中国种业》 2022年第9期152-153,共2页
为了规范河北省宜机收夏玉米品种的栽培技术环节,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订了宜机收夏玉米栽培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对宜机收玉米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推动河北省中南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 为了规范河北省宜机收夏玉米品种的栽培技术环节,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订了宜机收夏玉米栽培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对宜机收玉米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推动河北省中南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机械收获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在河北省的抗逆性与稳产性
2
作者 史峰 李辉利 《河北农机》 2023年第10期76-78,共3页
本研究将从河北省种植小麦的优势的角度进行出发,以实验研究的方式对不同种类的小麦品种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受到干旱、东海以及干热风等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产量,不同小麦品种中的抗逆性与稳产性最佳,在后... 本研究将从河北省种植小麦的优势的角度进行出发,以实验研究的方式对不同种类的小麦品种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受到干旱、东海以及干热风等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产量,不同小麦品种中的抗逆性与稳产性最佳,在后续种植过程中可以从以上几种品种进行选择,帮助提高小麦种植的产量,提升地区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小麦品种 河北省 抗逆性 稳产性
下载PDF
2021年黄淮海夏玉米新品种赵县区展示试验
3
作者 王立涛 韦志英 李辉利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第7期86-87,共2页
在生态环境、栽培管理措施等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2021年对黄淮海夏玉米新品种进行产量、病害、千粒重、亩产量等比较。结果表明:MC121、东单1775、秋乐368等10个玉米新品种在实验基地产量较高。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合展示区的最佳品种... 在生态环境、栽培管理措施等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2021年对黄淮海夏玉米新品种进行产量、病害、千粒重、亩产量等比较。结果表明:MC121、东单1775、秋乐368等10个玉米新品种在实验基地产量较高。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合展示区的最佳品种,为玉米品种结构调整、合理布局及新品种在石家庄地区及赵县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核心展示 产量比较
下载PDF
初生核桃林间作谷子品种种植密度及播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广军 于军强 +3 位作者 马亮 苏晓勇 许洛 张朋伟 《中国种业》 2018年第12期62-64,共3页
研究太行山区初生核桃林下间作套种谷子种植密度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选用张杂谷5号、张杂谷8号、张杂谷16号为参试谷子品种;设45万/hm^2、60万/hm^2、75万/hm^2、90万/hm^2、105万/hm^2 5个种植密度;5月25日、6月20日、7月15日3个播期... 研究太行山区初生核桃林下间作套种谷子种植密度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选用张杂谷5号、张杂谷8号、张杂谷16号为参试谷子品种;设45万/hm^2、60万/hm^2、75万/hm^2、90万/hm^2、105万/hm^2 5个种植密度;5月25日、6月20日、7月15日3个播期。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90万/hm^2、90万/hm^2、75万/hm^2下达到最高产量,为6303.0kg/hm^2、5808.0kg/hm^2、6803.0kg/hm^2。3个品种均在播期6月20日时产量最高,分别为5631.5kg/hm^2、5309.5kg/hm^2、6557.0kg/hm^2;播期7月15日时产量最低,分别为1726.5kg/hm^2、1802.5kg/hm^2、1734.5kg/hm^2。随着播期推迟,参试谷子品种的产量变化趋势相同且同一品种不同播期产量间差异性显著。提出了在当地条件下3个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播期,为初生核桃林间作种植谷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生核桃林 间作 谷子 种植密度 播期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创新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安东 《河南农业》 2018年第23期63-64,共2页
将大数据技术全面应用于农业信息服务领域,既可以为农业信息服务技术的完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又可以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针对此,本文主要阐明现阶段农业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大数... 将大数据技术全面应用于农业信息服务领域,既可以为农业信息服务技术的完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又可以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针对此,本文主要阐明现阶段农业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大数据的相关要求,提出农业信息服务应该创新的技术内容。最后,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阐述优化大数据时代农业服务信息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农业信息服务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匀播和条播小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对春季灌水量的响应
6
作者 于慧玲 阚茗溪 +7 位作者 徐哲莉 马瑞琦 刘阿康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赵广才 常旭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33-2844,共12页
为明确新型播种方式立体匀播条件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对水分的利用情况,挖掘播种方式节水潜力。本试验于2020—2021年冬小麦生长季在石家庄和北京2个试点进行同步试验,以中筋节水型小麦“轮选103”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3... 为明确新型播种方式立体匀播条件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对水分的利用情况,挖掘播种方式节水潜力。本试验于2020—2021年冬小麦生长季在石家庄和北京2个试点进行同步试验,以中筋节水型小麦“轮选103”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3个灌水量:600 m^(3)hm^(-2)(W_(1))、900 m^(3)hm^(-2)(W_(2))和1200 m^(3)hm^(-2)(W_(3));副区为立体匀播(S_(1))和常规条播(S_(2))两种播种方式,从产量构成、物质积累与转运、水分利用角度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下小麦对春季灌水量的响应差异,为小麦节水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相同灌水量条件下,立体匀播产量高于常规条播,主要是其叶面积指数(LAI)较高,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变化较为稳定;同时,匀播小麦功能叶的光合性能优于条播,利于合成更多的有机物,使得匀播小麦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光合积累量均高于条播,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表现出较好的产量优势。当灌水量为600 m^(3)hm^(-2)(W_(1))时,匀播较条播产量增加最多,为832.0kg hm^(-2),增幅为9.89%,茎鞘、叶片和穗的干物质量匀播较条播平均增加25.15%、27.64%和18.68%,WUE和IWUE分别显著提高11.16%和9.92%;播种方式间的最大相对生长速率在灌水量为900 m^(3) hm^(-2)(W_(2))时差异最大,匀播较条播快0.021~0.025g株^(-1)d^(-1),在该灌水量下干物质积累最大相对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t_(m))提前,快速生长期持续的天数(Δt)最短,且石家庄试点出现的时间早于北京试点;花后光合积累量在灌水量为1200 m^(3)hm^(-2)(W_(3))时匀播显著高于条播,匀播较条播平均增产4.37%。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两试点匀播小麦的穗数、千粒重与产量密切相关,而条播小麦的净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总体分析发现,相同灌水量下,与常规条播相比,匀播小麦通过提高LAI延长高值持续期,或者提高净光合速率,或者促进干物质积累而提高产量,尤其在较低的灌水量条件下,选用匀播播种方式,可在相同的灌水投入下,高效利用水量,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增加效益。因此,匀播方式更适合生产中灌水条件不足的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其高效节水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方式 灌水量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轮选49的选育
7
作者 于立强 于广军 +5 位作者 张娟 赵军涛 张宏军 杨丽 吴培培 周阳 《中国种业》 2023年第6期98-100,共3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以烟农19为母本、师栾02-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抗寒、抗倒伏、早熟小麦品种轮选49。该品种于2021年分别通过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审定(国审麦20210150...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以烟农19为母本、师栾02-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抗寒、抗倒伏、早熟小麦品种轮选49。该品种于2021年分别通过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审定(国审麦20210150)和黄淮冬麦区南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210044),2023年进入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介绍了轮选49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栽培技术要点及育种经验体会,并对今后优质强筋小麦育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育种 强筋品种 轮选49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矮败小麦技术体系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周阳 张宏军 +7 位作者 王晨阳 李洪杰 买春艳 杨丽 刘宏伟 于立强 于广军 刘秉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83-2690,共8页
矮败小麦是一个便利的杂交育种工具材料。我们在育种实践中不断对矮败小麦技术体系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矮败小麦技术体系包括创制矮败小麦骨干亲本、围绕骨干亲本构建大规模有限回交育种群体、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单倍体育种应用和异地加... 矮败小麦是一个便利的杂交育种工具材料。我们在育种实践中不断对矮败小麦技术体系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矮败小麦技术体系包括创制矮败小麦骨干亲本、围绕骨干亲本构建大规模有限回交育种群体、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单倍体育种应用和异地加代技术几项主要内容。利用该技术体系,以黄淮冬麦区高产抗赤霉病为主要育种目标进行了育种实践,成功将抗赤霉病基因Fhb1快速导入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遗传背景,比常规育种方法提前2~3年育成了高产、中抗赤霉病、适宜黄淮冬麦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系,显著提高了高产抗赤霉病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抗赤霉病育种 Fhb1 分子标记
下载PDF
设施蔬菜经营主体施肥现状及有机肥替代化肥情况调研--基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艳梅 孙焱鑫 +5 位作者 邹国元 高燕 张子飞 张金雷 廖上强 徐茂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4-90,共7页
为在北京市顺义区设施蔬菜栽培中高效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考察、调研农业统计数据等方式,调研了顺义区31个典型设施蔬菜合作社的施肥行为,并分析了该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 为在北京市顺义区设施蔬菜栽培中高效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考察、调研农业统计数据等方式,调研了顺义区31个典型设施蔬菜合作社的施肥行为,并分析了该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技术模式构建、成效与发展潜力。结果表明,受访园区的化肥主要从农资市场购置,肥效和品牌是影响购置的主要因素,更换化肥的情况比较普遍,施肥主要依靠经验,对作物推荐施肥技术有普遍需求,施肥技术问题的发生频率每年1~2次占比最高,问题解决主要依托农业专家和肥料厂商,施肥技术服务费的平均意愿额度为200元·次-1,每年每667 m^(2)化肥施用成本约1446元,施肥成本高与农作物产出低的矛盾有待解决。受访者了解有机肥的基本知识,认为施用有机肥有益于土壤和作物,但肥效不明显、虚假宣传、施肥用工强度高、见效时间慢等因素限制了有机肥的推广;有机肥主要从专卖店和批发商处购置,保障有机肥质量和提供免费农技指导可促进有机肥的应用和推广;有机肥的应用大多起到了改良土壤、改善蔬菜生长和品质的作用。顺义区目前主推“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菜—沼”和“秸秆生物反应堆”等4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同时采取依托市场的有机肥生产运作方式及灵活多样的有机肥应用推广激励措施,取得了突出成效。针对调研存在的问题,今后可从提升有机肥产品准入标准、加强科学引领和政策扶持等措施入手,全方位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施肥现状 有机肥替代化肥
下载PDF
早春玉米预防“倒春寒”田间管理措施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娜 张娟 邱红伟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6期17-18,共2页
河北省中南部春季(一般指3月)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气温回升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存在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气象学中,对这种受较强冷空气袭击后,气温下降持续时间长的前暖后冷称作"倒春寒",标准是:日平均气温≤1... 河北省中南部春季(一般指3月)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气温回升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存在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气象学中,对这种受较强冷空气袭击后,气温下降持续时间长的前暖后冷称作"倒春寒",标准是: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 d。早春玉米的播种适期是5~10 cm地温稳定通过12℃,地膜覆盖播种一般在3月20日左右,露地播种一般在4月15日左右,如播种过早极易遇到"倒春寒",现将田间管理措施总结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紫金605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追氮量对不同试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瑞琦 陶志强 +5 位作者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徐哲莉 赵广才 常旭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1-1293,共13页
为探究小麦在不同地区合理的追氮量,在北京和石家庄2个试点以强筋小麦藁优2018(B1)和师栾02-1(B2)为试验材料,设置75 kg·hm^-2(C1)、105 kg·hm^-2(C2)、135 kg·hm^-2(C3)3种追氮水平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追氮量对不同试... 为探究小麦在不同地区合理的追氮量,在北京和石家庄2个试点以强筋小麦藁优2018(B1)和师栾02-1(B2)为试验材料,设置75 kg·hm^-2(C1)、105 kg·hm^-2(C2)、135 kg·hm^-2(C3)3种追氮水平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追氮量对不同试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5~135 kg·hm^-2追氮量范围内,增加追氮量,可提高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增大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随着开花后天数的增加,藁优2018的旗叶Pn和Gs下降速度均较师栾02-1快,且Ci升高;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叶绿素(Chl)(a+b)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开花后14 d,C2、C3处理Chl(a+b)含量相对C1分别平均增加了6.01%和13.81%。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及收获指数(HI)均随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6.235%、3.11%和3.015%。试点间比较表明,两强筋小麦品种的旗叶Chl含量、Pn、Gs、Tr等在北京试点的结果均优于石家庄试点,表明北京试点的环境条件较石家庄试点更有利于小麦旗叶光合性能潜力的发挥,但后者环境更适宜供试品种的生长,更能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各光合指标及Chl含量均在追氮量为135 kg·hm^-2(C3)时最高(旗叶Pn除外),且两品种均获得最高产量,但追氮量为105 kg·hm^-2(C2)与追氮量为135 kg·hm^-2(C3)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从高产及资源投入角度考虑,强筋小麦藁优2018和师栾02-1的适宜追氮量均为105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为强筋小麦在不同生态区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强筋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5个冀中南丰产宜机收玉米品种密度试验
12
作者 王绍新 许洛 +6 位作者 张娟 李中建 徐立平 王丽娜 杨爱巧 高燕 冯健英 《中国种业》 2020年第1期59-61,共3页
对5个冀中南宜机收玉米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收获后测产,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密度之间存在真实差异,先玉047、迪卡517产量表现均比对照郑单958、先玉335优异,可以进一步进行密度试验,以找出最适宜密度。
关键词 玉米 宜机收 密度
下载PDF
小麦多酚氧化酶基因Ppo-A1和Ppo-D1位点等位变异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义文 代旭冉 +7 位作者 刘宏伟 杨丽 买春艳 于立强 于广军 张宏军 李洪杰 周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80-2090,共11页
Ppo-A1和Ppo-D1是控制小麦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关键基因。有报道PPO活性与穗发芽抗性有关,但Ppo-A1和Ppo-D1位点不同等位变异对穗发芽抗性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248份我国主栽小麦品种3年发芽指数,结合Ppo-A1... Ppo-A1和Ppo-D1是控制小麦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关键基因。有报道PPO活性与穗发芽抗性有关,但Ppo-A1和Ppo-D1位点不同等位变异对穗发芽抗性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248份我国主栽小麦品种3年发芽指数,结合Ppo-A1和Ppo-D1位点等位变异分型结果,研究两个位点不同等位变异及其等位变异组合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发芽指数主要受年份、Ppo-A1位点和Ppo-A1×Ppo-D1互作共同影响。在Ppo-A1位点,携带低PPO活性等位变异Ppo-A1b的小麦品种发芽指数显著低于携带高PPO活性等位变异Ppo-A1a的品种,平均发芽指数相差5.22%;相反,在Ppo-D1位点携带低PPO活性等位变异Ppo-D1a品种的发芽指数高于携带高PPO活性等位变异Ppo-D1b的品种,但差异不显著。在4种等位变异组合中,Ppo-A1bPpo-D1b组合类型品种的发芽指数最低。上述Ppo-A1位点等位变异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在轮选13×济麦20 F2及F2:3分离群体中得到验证。PPO活性和Ppo-A1相对表达量均与发芽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Ppo-A1b等位变异的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用于穗发芽抗性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穗发芽育种 多酚氧化酶 Ppo-A1b等位变异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黄淮南片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望俊森 张中州 +7 位作者 袁谦 甄士聪 史峰 王丽娜 张朋伟 徐立平 张立超 赵永涛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1438-1443,共6页
利用黄淮南片150份小麦材料,测定并分析了小麦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硬度指数6个品质相关性状指标,并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 利用黄淮南片150份小麦材料,测定并分析了小麦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硬度指数6个品质相关性状指标,并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总淀粉含量为64.22%~71.94%,直链淀粉含量为18.78%~23.39%,支链淀粉含量为44.59%~51.67%,小麦籽粒硬度指数为14.57~77.58,蛋白质含量为12.24%~16.05%,湿面筋含量为29.40%~38.40%;总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1.68%和2.74%,硬度指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1.45%,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3.93%、5.42%和5.36%。总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硬度指数、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硬度指数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湿面筋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高达0.981,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具有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品质性状 相关性分析 黄淮南片
下载PDF
壳聚糖可降解液体生态地膜发展前景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彦伟 李辉利 +3 位作者 张连勇 张勇 徐立平 张晓英 《新农业》 2022年第5期11-11,共1页
本文对国内外液体地膜发展应用现状进行评估,对其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见解,旨在为新型液体地膜材料开发及性能体术做出相应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壳聚糖可降解液体地膜 液体地膜 发展前景
下载PDF
河北省功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亚楠 王绍楠 +3 位作者 王鑫 闫增军 王烁凯 张新仕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97-99,共3页
河北省地貌类型多样,微量元素丰富,是我国重要农业大省,功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通过了解河北省功能农业发展,从产业政策、产业链条、消费市场等方面分析了发展的短板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河北省 功能农业 富硒 产业发展
下载PDF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轮选149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17
作者 于立强 张娟 +6 位作者 于广军 赵军涛 张宏军 李洪杰 杨丽 刘宏伟 周阳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8期204-206,共3页
轮选14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合作,以烟农19为母本、793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后代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 轮选14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合作,以烟农19为母本、793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后代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7154 kg/hm^(2)和8546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麦175分别增产4.0%和3.8%;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232 kg/hm^(2),比中麦175增产7.6%。2021年通过国审。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育种背景、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轮选149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被引量:8
18
作者 耿晓彬 朱伟旗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6期22-22,共1页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四川农业大学研发的"粮丰"专项重大科技成果,集种养结合、高效轮作和绿色高效于一体,真正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双赢。该种植技术于2019年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与藁城...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四川农业大学研发的"粮丰"专项重大科技成果,集种养结合、高效轮作和绿色高效于一体,真正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双赢。该种植技术于2019年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与藁城区农业农村局共建的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藁城区刘海庄村进行了示范推广,其中大豆品种选用了石家庄市农科院育成的国审大豆品种石885,经田间测产,间作玉米平均亩产535 kg,间作大豆平均亩产12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测产 种养结合 农机农艺结合 四川农业大学 间作玉米 良种良法配套 间作大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问题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安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年第24期6-7,共2页
随着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涌入市场,农业科技成果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基础性、公益服务、转化周期长等特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独特性,虽然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存在明显问题,但近年来我... 随着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涌入市场,农业科技成果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基础性、公益服务、转化周期长等特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独特性,虽然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存在明显问题,但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伴随着经济共同发展。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资源与农业经济都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业经济及社会可持续性的发展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工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比较系统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农业经济效益以及农业生产方式、农业高速发展,所以我国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愈加重视。本文基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的层面以及因素进行浅要分析,针对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以科技创新以及开放观点探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期望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的发展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成果 科研管理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轮选14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晓勇 于立强 +2 位作者 马亮 眭志峰 赵伟峰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2期23-24,共2页
轮选14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种家周阳博士选育而成,201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冬小麦 轮选145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