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高龄老年患者止血带引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明洁 李惠洲 +5 位作者 刘飞飞 石娜 赵爽 吴川 杨淑红 王秀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68-473,共6页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高龄老年患者止血带引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75岁,体质量指数(BMI)20~30 kg/m^(2),ASA分级II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TEAS...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高龄老年患者止血带引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75岁,体质量指数(BMI)20~30 kg/m^(2),ASA分级II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TEAS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于麻醉后以G6805-2型低频脉冲治疗仪持续刺激患者双侧内关穴及合谷穴至止血带放气,C组于相同穴位贴电极片,不行电刺激。于患者入室(T0),止血带充气前(T_(1)),止血带充气后30 min(T_(2))、60 min(T_(3)),止血带放气前(T_(4)),止血带放气后1、3和5 min(T_(5-7))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用量,于T_(4)、T_(6)和T_(7)分别采集动脉血样,通过血气分析测定血乳酸(Lac)浓度和pH值,于T0、止血带放气后30 min(T_(8))、术后6 h(T_(9))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内皮素1(ET-1)浓度,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与T_(4)时比较,T_(6)和T_(7)时血浆Lac浓度升高,pH值降低(P<0.05);与C组比较,T组患者T_(8-9)时血清TNF-α、ET-1浓度降低,SOD活性升高,T_(9)时血清IL-6浓度降低(P<0.05)。结论:TEAS对止血带引发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作用,其可通过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ET-1浓度,提高血清SOD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止血带引发的肢体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止血带 再灌注损伤 老年
下载PDF
术前口服苯那普利对颈丛阻滞循环副反应和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吕艳霞 魏淑明 +3 位作者 刘志双 段秀芬 陆萍 孟庆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25-527,共3页
目的:评价术前口服苯那普利(Lotensin,LTS)抑制颈丛阻滞循环副反应的效果,并以血浆儿茶酚胺(CA)浓度为客观指标,探讨颈丛阻滞期间交感神经活性及其循环副反应的原因。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各30例。B组术前夜... 目的:评价术前口服苯那普利(Lotensin,LTS)抑制颈丛阻滞循环副反应的效果,并以血浆儿茶酚胺(CA)浓度为客观指标,探讨颈丛阻滞期间交感神经活性及其循环副反应的原因。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各30例。B组术前夜及麻醉前2小时两次口服LTS各0.15mg/kg。于颈丛阻滞前(T_1)和阻滞后5分钟(T_2)、10(T_3)、15~20(T_4)及30分钟(T_5)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并于T_1、T_3、T_4、T_5时抽血测CA浓度。本研究均在切皮及液体输入前完成。结果:A组颈丛阻滞后BP、HR、RPP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NE)明显升高(P<0.05~0.01),肾上腺素(E)水平无显著变化。B组各指标明显低于A组(P<0.05~0.01)。结论:颈丛阻滞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引起循环副反应,苯那普利可有效地抑制此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颈丛阻滞 循环系统 副作用 儿茶酚胺
原文传递
硬膜外和周围神经阻滞疗法的用药问题 被引量:24
3
作者 孟庆云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硬膜外和周围神经阻滞疗法的常用药物主要是局部麻醉药和糖皮质激素类2种。局麻药应采用低浓度,在阻断痛觉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其运动功能。糖皮质激素中以长效的得宝松和利美达松为首选,短效的曲安奈德和泼尼松龙也可应用。镇痛合剂中可... 硬膜外和周围神经阻滞疗法的常用药物主要是局部麻醉药和糖皮质激素类2种。局麻药应采用低浓度,在阻断痛觉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其运动功能。糖皮质激素中以长效的得宝松和利美达松为首选,短效的曲安奈德和泼尼松龙也可应用。镇痛合剂中可加入维生素B_(12),但其作用尚待证实。如果硬膜外用药不当或误入蛛网膜下腔会造成截瘫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治疗 硬膜外腔 周围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药 局部 糖皮质激素类 维生素B 12
原文传递
如何看待预先镇痛和预防性镇痛 被引量:20
4
作者 徐贯杰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预先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或称超前镇痛)是指在切皮前给予镇痛药物或神经阻滞等方法以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其机制是防止中枢和周围敏化所产生的痛觉过敏。但预先镇痛措施不能只在切皮前而应贯穿于术中和术... 预先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或称超前镇痛)是指在切皮前给予镇痛药物或神经阻滞等方法以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其机制是防止中枢和周围敏化所产生的痛觉过敏。但预先镇痛措施不能只在切皮前而应贯穿于术中和术后初期,并且要采用多模式镇痛以期达到围术期的完全镇痛。这种概念的更新称之为预防性镇痛(preventive analgesia)。本文对于此种镇痛方法的临床应用及其结论的不一致进行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综述 预先镇痛 预防性镇痛
原文传递
仰卧位选择性下肢神经阻滞在急症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吕艳霞 刘爱香 +2 位作者 魏淑明 柳顺锁 孟庆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12-312,共1页
我院于1990~1996年选择下肢神经阻滞行急症下肢手术1147例,麻醉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661例,女486例。年龄20~71岁,50~65岁占63.4%。伴腰椎、骨盆骨折35例,心脑血管病213例,脊柱裂5例,脑瘫1例。阻滞方法术前30分钟苯巴比妥钠0... 我院于1990~1996年选择下肢神经阻滞行急症下肢手术1147例,麻醉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661例,女486例。年龄20~71岁,50~65岁占63.4%。伴腰椎、骨盆骨折35例,心脑血管病213例,脊柱裂5例,脑瘫1例。阻滞方法术前30分钟苯巴比妥钠0.2g、阿托品0.5mg肌注。局麻药为含1:20万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总量400mg,年老患者酌减。取仰卧位,于患侧腹股沟韧带上股动脉捕动点外下1cm处垂直进针,出现异感后注入2%利多卡因5ml行股神经阻滞。后在髂前上嵴内1.5cm贴近腹股沟韧带下缘进针于皮下呈扇形注入1%利多卡因5~10ml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22G针在耻骨结节与股动脉的中点腹股沟韧带下1.5cm处垂直刺入,至针尖触及耻骨下支后向外侧微向上及向后且与皮肤呈80度角进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手术 急症 下肢神经 阻滞麻醉
原文传递
国产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
6
作者 徐贯杰 于洋 康林星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6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0.2%国产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在开胸术后硬膜外持续泵注的镇痛效果,并与0.2%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60例择期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0.2%左旋布比卡因组(Lbup组)和0.2%布比卡因组(Bup组),镇痛液均含吗啡40μ... 目的观察0.2%国产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在开胸术后硬膜外持续泵注的镇痛效果,并与0.2%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60例择期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0.2%左旋布比卡因组(Lbup组)和0.2%布比卡因组(Bup组),镇痛液均含吗啡40μg/ml。全身麻醉诱导前行硬膜外置管,手术中间断注入1.6%利多卡因5 ml。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镇痛。结果两组患者安静时镇痛效果均满意,咳嗽时伤口轻微疼痛,患者可以耐受,两组24 h内VAS评分在安静或咳嗽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少,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0.2%国产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胸科术后硬膜外镇痛同样有效,但较同浓度布比卡因更为安全、副作用少,其镇痛强度和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镇痛 硬膜外 疼痛 手术后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在周围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Jian Hang 徐贯杰(译) +1 位作者 张武飞(译) 韩若凌(校)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31-137,共7页
超声引导周围神经阻滞10年来已经日益普及。超声成像技术给麻醉科医师提供了一个能够直视周围神经、神经周围的解剖结构、穿刺针的置入和观察局麻药注射的非常有用的工具。超声引导周围神经阻滞代表了区域阻滞麻醉的新进展。更为重要的... 超声引导周围神经阻滞10年来已经日益普及。超声成像技术给麻醉科医师提供了一个能够直视周围神经、神经周围的解剖结构、穿刺针的置入和观察局麻药注射的非常有用的工具。超声引导周围神经阻滞代表了区域阻滞麻醉的新进展。更为重要的是,与传统神经阻滞相比此法提高了阻滞的安全性、改善了阻滞效果和患者的舒适性。本文介绍了医用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以及超声引导周围神经阻滞的优点,同时介绍了用于周围神经阻滞的超声仪器、临床技术以及常用周围神经阻滞的超声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 超声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