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束化护理对减少呼吸内科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迟丽茹 《东南国防医药》 2017年第6期649-652,共4页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40例老年患者资料,以2016年4月开始实施集束化护理为时间截点,分为常规护理组与集束化护理组,观察实施前后2...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40例老年患者资料,以2016年4月开始实施集束化护理为时间截点,分为常规护理组与集束化护理组,观察实施前后2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和跌倒发生率。结果集束化护理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95.83%vs 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集束化护理组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0.83%vs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干预效果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构建 被引量:12
2
作者 金胜 代婧 +2 位作者 滕旭 梁子辉 武宇明 《基础医学教育》 2017年第8期620-622,共3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合理地评价医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在生理学教学中基于互联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此评价体系由上课签到、随堂测试、阶段性测试、终结性测试和...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合理地评价医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在生理学教学中基于互联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此评价体系由上课签到、随堂测试、阶段性测试、终结性测试和实验课成绩五部分组成,评价方式以网络调查问卷为主,大幅度提高了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教学评价中的比重。此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评价,有利于增强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教学改革 形成性评价 互联网+
下载PDF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磊 朱登芝 +4 位作者 杨昆 董莉 蒋艳敏 郝哲 郭春阳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1655-1656,共2页
目的了解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COPD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2h、24h、72h、1周后血气指标和心功能的... 目的了解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COPD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2h、24h、72h、1周后血气指标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COPD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2h后与治疗前相比PaCO2即出现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72h后与治疗前相比pH值、PaO2、SaO2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COPD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24h后心率和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1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Tei指数、右心室Tei指数显著下降(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COPD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不会影响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通气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冠心病 心功能
下载PDF
经右心房快速起搏建立猪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齐书英 韩建妙 +4 位作者 马彦卓 李洁 李志文 陈宇 汝磊生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499-1502,共4页
目的经颈内静脉穿刺植入主动起搏电极导线至右心耳,建立快速右心房起搏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5只小型猪,按性别相同、体重和月龄相近等条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起搏4周组(B组)、起搏4周停止起搏4周组(C组)。全麻... 目的经颈内静脉穿刺植入主动起搏电极导线至右心耳,建立快速右心房起搏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5只小型猪,按性别相同、体重和月龄相近等条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起搏4周组(B组)、起搏4周停止起搏4周组(C组)。全麻下在右侧颈部三角区内纵行切开分离右颈内静脉,穿刺取血检查NT-proBNP等指标,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植入主动起搏电极至右心耳。采用3种处理方案:A组:只植入起搏电极和起搏器,但不打开起搏器行快速心房起搏;B组:AOO模式,175次/min快速起搏右心房4周;C组:AOO模式,175次/min快速起搏右心房4周,停止起搏观察4周。观察动物表现并每周测量起搏参数、心脏超声指标、NT-proBNP的动态变化。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病理改变。结果经颈内静脉穿刺行右心耳植入主动电极快速起搏右心房的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5±12)min。A组1只猪因麻醉过量术后2 h死亡,B组1只猪术后囊袋渗液感染死亡。综合各项指标发现B、C组动物2周时开始出现心力衰竭表现,4周时右心房内径(RA)、左心房内径(LA)、右心室内径(LV)、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NT-BNP明显异常,病理可见心肌细胞肿胀、空泡样变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停止起搏4周后心衰好转,心功能恢复。结论经颈内静脉穿刺行右心耳主动电极植入,快速起搏右心房可成功建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心房起搏 颈内静脉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建妙 齐书英 +2 位作者 王建军 张国瑞 朱娜娜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4期2091-2095,共5页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证实快速心律失常、左心房和(或)左心室增大,心功能减低(EF<50%)的单纯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20例,经RFCA治疗后随访6个月...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证实快速心律失常、左心房和(或)左心室增大,心功能减低(EF<50%)的单纯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20例,经RFCA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后3、6个月的心率和窦性心律维持情况、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衰药物使用率、心胸比率(CT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6min步行距离(6-MWT)改善情况。结果1例右心耳房速患者射频消融手术失败,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心室率控制在70~90次/min,18例患者术后转复为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率90%。术后1例患者出现股动脉血肿经压迫后好转,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心包填塞、冠状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Ⅰ级心功能比例增多,心率、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衰药物应用率均下降,CRT、LAD、LVEDD缩小、NT-proBNP下降、LVEF及6-MWT提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Ⅰ级心功能比例进一步增多,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衰药物应用率进一步下降,CRT、LAD、LVEDD进一步缩小、6-MWT进一步下降、LVEF及进一步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射频消融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建妙 王建军 +2 位作者 齐书英 张倩 师志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6期19-20,22,共3页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心功能减低(EF<50%)、左心房和(或)左心室扩大的房颤性心肌病患者25例,经RFCA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率和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左心...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心功能减低(EF<50%)、左心房和(或)左心室扩大的房颤性心肌病患者25例,经RFCA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率和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6 min步行距离(6-MWT)。结果 25例患者经RFCA治疗后有3例持续性房颤和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复发,RFCA成功率为84.0%(21/25)。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心包填塞、冠状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RFCA术后6个月LVEF、6-MWT提高,LAD及LVEDD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FCA治疗房颤性心肌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肌病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血清SPARC和RBP-4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娜 张岩 +2 位作者 贾营 刘颖 谢琳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9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SPAR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12月住院的老年高血压50例作为老年高血压组,同期进行体检的老年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另外,... 目的探讨血清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SPAR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12月住院的老年高血压50例作为老年高血压组,同期进行体检的老年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另外,根据不同高血压分级将老年高血压50例分为1级高血压组(22例)、2级高血压组(15例)和3级高血压组(13例)3组;根据不同病程将老年高血压50例分为<10年组(21例)、10~20年组(22例)和≥20年组(7例)3组;根据有无并发症将老年高血压50例分为有并发症组(24例)和无并发症组(26例)两组。比较老年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老年高血压各亚组血清SPARC、RBP-4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SPARC、RBP-4水平与血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血清SPARC、RBP-4及IL-6、TNF-α、hs-CRP水平,老年高血压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0年组均低于10~20年组和≥20年组,10~20年组均低于≥20年组,有并发症组均高于无并发症组;血清SPARC、RBP-4及IL-6、hs-CRP水平,1级高血压组均低于2级和3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均低于3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SPARC、RBP-4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SPARC、RBP-4及炎性因子水平增高,且随着高血压加重、病程延长和并发症出现,其水平呈上升趋势;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SPARC、RBP-4水平与血压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人 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4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NF-κB/RBP4信号通路与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娜 张岩 贾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4期2592-2595,共4页
目的分析核因子κB(NF-κB)/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信号通路与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来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进... 目的分析核因子κB(NF-κB)/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信号通路与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来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50名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静脉血10 m L,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33(IL-33)、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比较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NF-κB、RBP4蛋白及mRNA表达,分析TNF-α、p38MAPK、NF-κB、RBP4与各炎症、血脂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CRP、IL-6、IL-33、Hcy、TG、TC、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血清TNF-α、p38MAPK、NF-κB、RBP4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p38MAPK、NF-κB、RBP4与CRP、HDL-C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与IL-6、IL-33、Hcy、TG、TC、LDL-C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炎症反应,呈现出各项炎症因子变化,且患者NF-κB/RBP4信号通路激活,通过相关因子与各炎症因子表现出相关性,提示NF-κB/RBP4信号通路可能调控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NF-κB/RBP4 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TGF-β和ERK/GSK3β信号通路激活与辐射诱导放射性肺炎大鼠肺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谭化 季辉 +2 位作者 李娜 张秀敬 贾营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909-1914,共6页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激活与辐射诱导放射性肺炎大鼠肺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关系。方法:6至8周龄的SD大鼠购自上海实验动物中心。9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激活与辐射诱导放射性肺炎大鼠肺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关系。方法:6至8周龄的SD大鼠购自上海实验动物中心。9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为正常饲养大鼠,每次只进行麻醉处理,n=30),放射诱导组(每次麻醉后进行钴-60伽马射线处理,处理持续两个星期,n=30)和U0126组(先试试辐射诱导再进行U0126腹膜内注射,n=30)。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肺泡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采用PCR测量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分析Snail的易位潜力。ELISA测定法测量TGF-β、Smad2和Smad3浓度。采用蛋白质印迹测定ERK和GSK3β的磷酸化和总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中的肺泡上皮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结构正常,而辐射诱导引起肺泡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许多嵴断裂的线粒体,细胞器减少,以及液泡的增加。对照组中的大鼠肺泡上皮细胞显示出经典的上皮形态。辐射诱导后处理后,形态变为细长纺锤状。与对照组相比,辐射诱导组波形蛋白和α-SMA的mRNA水平增加,但E-钙粘蛋白mRNA的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辐射增加了Snail(绿色荧光)的信号,并且大部分信号位于细胞核中。与对照组相比,辐射诱导组TGF-β、Smad2和Smad3含量显著增加(P<0.05)。辐射诱导增加了p-ERK和p-GSK3β的磷酸化水平(P<0.05),但ERK和GSK3β蛋白质水平没有差异(P>0.05)。U0126抑制ERK的磷酸化并有效地消除了辐射诱导的GSK3β磷酸化。此外,阻断ERK信号传导还抑制了辐射诱导的Snail蛋白水平和α-SMA的增加(P<0.05)。相反,阻断ERK信号传导增加了辐射后E-钙粘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辐射导致ERK信号传导途径的激活。活化的ERK1/2引起GSK3β的磷酸化,导致GSK3β和Snail的解离。未结合的Snail迁移到细胞核并作为E-钙粘蛋白的阻遏物起作用,最终导致大鼠肺泡上皮细胞的间充质样表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ERK/GSK3β信号通路 肺泡上皮细胞 诱导放射性肺炎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血清RBP-4及SPARC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效果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娜 张岩 贾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4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动脉... 目的分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4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组(n=204)和对照组(非动脉粥样硬化,n=204)。比较两组的各临床资料,对统计学有意义的资料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明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血清RBP-4、SPARC与各危险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年龄≥75岁、吸烟史、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肥胖、糖调节受损(IGR)、肾功能不全、合并外周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程≥15年、动脉粥样硬化病程≥60d、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85mmHg、同型半胱氨酸(Hcy)≥22μmol/L、纤维蛋白原(FIB)≤4g/L、C反应蛋白(CRP)≥50mg/L、降钙素原(PCT)≥0.5ng/mL、白细胞介素-6(IL-6)≥100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0ng/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5mg/L、SPARC≥2.3ng/mL、RBP-4≥40mg/L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5岁、糖尿病、肥胖、IGR、高血压病程≥15年、IL-6≥100ng/L、TNF-α≥20ng/L、hs-CRP≥5mg/L、SPARC≥2.3ng/mL、RBP-4≥40mg/L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RBP-4、SPARC与年龄、糖尿病、肥胖、IGR、高血压病程、IL-6、TNF-α、hs-CRP、RBP-4均呈现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RBP-4及SPARC及其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评估价值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693(42.6~96.2)、0.742(50.9~98.0)、0.805(65.2~95.8)。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RBP-4、SPARC均升高,且其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各危险因素均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视黄醇结合蛋白-4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预测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1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秀敬 谭化 +3 位作者 李娜 师志芳 贾营 郝哲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370-372,390,共4页
目的探究生长分化因子11 (GDF11)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及预后的作用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老年患者135例,分为观察组90例,为慢性心力衰竭病史6个月以上老年... 目的探究生长分化因子11 (GDF11)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及预后的作用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老年患者135例,分为观察组90例,为慢性心力衰竭病史6个月以上老年患者;对照组45例,为其他系统疾病老年患者。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6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血清GDF11与脑钠肽(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周及6个月后血清GDF1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在治疗1周及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血清GDF1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血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周及6个月后血清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治疗1周及6个月后,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LVEDD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结论 GDF11可有效反映老年心力衰竭的疾病状态且其变化较缓慢,有利于对老年患者疾病进行长时程动态监测,可作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检测指标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1 脑钠肽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
下载PDF
衰老的Ⅱ型肺细胞与电离辐射诱导的放射性肺炎小鼠持续性肺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化 季辉 +2 位作者 李娜 张秀敬 贾营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衰老的Ⅱ型肺细胞与电离辐射诱导的放射性肺炎小鼠持续性肺纤维化的机制。方法:使用10周龄的雌性C57Bl/6NCr小鼠,用X-RAD 320(精确X射线,北布兰福德,CT)以2.61 Gy/min的2.0-mm Al过滤(300 kV峰)递送辐射。根据实验要求对不同... 目的:探讨衰老的Ⅱ型肺细胞与电离辐射诱导的放射性肺炎小鼠持续性肺纤维化的机制。方法:使用10周龄的雌性C57Bl/6NCr小鼠,用X-RAD 320(精确X射线,北布兰福德,CT)以2.61 Gy/min的2.0-mm Al过滤(300 kV峰)递送辐射。根据实验要求对不同组的小鼠给予不同剂量的射线处理,分别为0 Gy,5 Gy,17.5 Gy,持续15周。根据实验要求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每次射线剂量为0 Gy,n=6);5 Gy组(每次射线剂量为5 Gy,n=6);17.5 Gy(每次射线剂量为17.5 Gy,n=6)。根据不同剂量的射线,将小鼠原代培养肺细胞分为原代细胞对照组、5 Gy+原代细胞组、17.5 Gy+原代细胞组、17.5 Gy+DPI+原代细胞组。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测定β-gal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qRT-PCR分析TNF-α、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TUNEL测定AEC Ⅱ细胞凋亡情况;通过Masson三色技术分析细胞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测定细胞胶原蛋白情况。结果:3周和10周时,对照组AEC Ⅱ细胞凋亡率(7.36±1.25,5.41±1.36)较5 Gy组的(23.71±5.62,16.52±2.58)、17.5Gy组的(32.55±6.48,19.23±2.11)更低(P<0.05);17.5 Gy组的TNF-α、Caspase-3 mRNA表达(3.87±0.55,4.13±0.68)较5 Gy组的(2.56±0.17,2.66±0.21)、对照组的(1.06±0.02,1.12±0.03)升高(P<0.05);17.5 Gy组β-gal蛋白表达(4.19±3.67)较5 Gy组的(1.37±2.55)、对照组的(1.06±0.36)升高(P<0.05),5 Gy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各原代培养肺细胞中纤维细胞率及胶原蛋白含量比较发现,5 Gy+原代细胞组、17.5 Gy+原代细胞组、17.5 Gy+DPI+原代细胞组较原代细胞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衰老的Ⅱ型肺细胞会增加电离辐射诱导的放射性肺炎持续纤维化的发展,还原性辅酶Ⅱ是辐射诱导的Ⅱ型肺细胞衰老和肺持续性纤维化的关键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Ⅱ型肺细胞 细胞纤维化 电离辐射 还原性辅酶Ⅱ
下载PDF
参芪固金汤治疗放射性肺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谭化 季辉 +2 位作者 李娜 张秀敬 贾营 《四川中医》 2020年第3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参芪固金汤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4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激素、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固金... 目的:观察参芪固金汤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4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激素、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固金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功能状态(KPS)评分、肺功能[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C、DLCO、P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参芪固金汤治疗放射性肺炎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肺功能,降低机体炎性因子,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炎 参芪固金汤 疗效 肺功能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GDF11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秀敬 杨欢欢 +2 位作者 谭化 李娜 贾营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72-274,27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GDF11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心力衰竭组,选择同期年龄相匹配心功能正常的其他系统疾病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45例。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GDF11水平,采用心脏彩超...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GDF11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心力衰竭组,选择同期年龄相匹配心功能正常的其他系统疾病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45例。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GDF11水平,采用心脏彩超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GDF11、NYHA心功能、LVEF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清GDF11水平治疗前后均高于对照组,LVEF治疗前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治疗后GDF11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治疗前心力衰竭组血清GDF11水平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r=0.789,P<0.05)。心力衰竭组治疗前血清GDF11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74,P<0.05),治疗后二者呈负相关(r=-0.675,P<0.05)。结论血清GDF11浓度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血清GDF11浓度升高可作为评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风险及临床疗效的预测指标,可以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指标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生长分化因子11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
15
作者 王爱民 刘梅林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4期275-278,共4页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使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明显获益。近期临床研究提示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他汀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引起广泛关注。现有临床证据显示,尽管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他汀治疗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新增糖...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使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明显获益。近期临床研究提示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他汀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引起广泛关注。现有临床证据显示,尽管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他汀治疗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新增糖尿病的风险远低于其心血管获益。由于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新发糖尿病的风险高于年轻人群,特别是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时,需监测血糖。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他汀相关的新发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他汀类药物 新发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复方杜仲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岩 李娜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 探讨复方杜仲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诊疗的1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次,1... 目的 探讨复方杜仲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诊疗的1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次,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复方杜仲胶囊,5粒/次,3次/d。两组用药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内皮素-1(ET-1)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8.44%)明显高于对照组(84.37%,P<0.05)。治疗后,治疗组嗜睡、头晕、心悸、目眩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Hcy、TNF-α、ET-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1%,明显低于对照组(14.06%,P<0.05)。结论 贝那普利与复方杜仲胶囊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能平稳降低血压,纠正血脂异常,降低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杜仲胶囊 盐酸贝那普利片 老年高血压 收缩压 肿瘤坏死因子-Α 同型半胱氨酸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常规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迟丽茹 《人民军医》 2017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观察常规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慢性支气管炎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慢性支气管炎常规治疗,如抗感染、止咳、祛痰、解痉平喘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 目的:观察常规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慢性支气管炎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慢性支气管炎常规治疗,如抗感染、止咳、祛痰、解痉平喘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及临床体征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临床体征分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临床体征分值又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用药 雾化吸入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原文传递
莲必治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谭化 张秀敬 李娜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1期2872-2875,共4页
目的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 目的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3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莲必治注射液,10 mL加入250m L生理盐水,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及X线胸片炎症完全吸收时间均要显著早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脑钠肽(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CRP、sTREM-1和BN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莲必治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肺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清学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必治注射液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 老年肺炎 肺啰音消失时间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脑钠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