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郁障碍患者的归因方式与人格特征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炜 王希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归因方式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归因方式问卷(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A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106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测查,分析抑郁患者...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归因方式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归因方式问卷(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A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106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测查,分析抑郁患者的归因方式、人格特征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不同人格特征抑郁障碍患者的归因方式。结果①抑郁障碍组ASQ负性事件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SQ正性事件得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Q总分和其余各分量表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抑郁障碍组EPQ中神经质和精神质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抑郁障碍组神经质倾向患者正性事件得分低于非神经质倾向型和中间型患者(P.<0.05)],抑郁障碍组神经质倾向患者成就事件得分高于非神经质倾向型和中间型患者(P<0.05),抑郁障碍组神经质倾向患者和中间型患者人际事件得分低于非神经质倾向型患者(P<0.05),抑郁障碍组神经质倾向患者和中间型患者内外维度得分低于非神经质倾向型患者(P<0.05)。结论抑郁障碍患者的归因方式较消极,抑郁障碍患者神经质特征较健康者更明显,神经质特征对抑郁障碍患者的归因方式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人格 心理测定学
下载PDF
双相障碍患者血清中色氨酸羟化酶、5-羟色胺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光伟 赵俊霞 +2 位作者 赵栋 綦航 邓巧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59-562,567,共5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血清色氨酸羟化酶(TPH)、5-羟色胺(5-HT)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精神科首次诊断为双相障碍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有无童年创伤分为无童年创伤组(39例)和有童年创伤组(61例);...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血清色氨酸羟化酶(TPH)、5-羟色胺(5-HT)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精神科首次诊断为双相障碍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有无童年创伤分为无童年创伤组(39例)和有童年创伤组(61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清晨外周血提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TPH、5-HT水平;对双相障碍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Young躁狂量表(YMRS)、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测评;记录入组12个月内的抑郁发作次数、躁狂发作次数、抑郁发作时间和躁狂发作时间;采用Pearson法分析双相障碍患者血清TPH、5-HT水平与HAMD、YMRS、GAF评分、抑郁发作次数、躁狂发作次数、抑郁发作时间和躁狂发作时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双相障碍发生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双相障碍患者血清TPH、5-HT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童年创伤组相比,有童年创伤组双相障碍患者血清TPH、5-HT水平、GAF评分均明显降低,HAMD、YMRS评分均明显升高,抑郁发作次数、躁狂发作次数、抑郁发作时间、躁狂发作时间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障碍患者血清TPH、5-HT水平与HAMD、YMRS评分、抑郁发作次数、躁狂发作次数,5-HT水平与躁狂发作时间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TPH、5-HT水平与GAF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TPH、5-HT水平为影响双相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童年创伤是影响双相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双相障碍患者血清TPH、5-HT水平明显降低,受童年创伤影响,与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入组12个月内发病情况等临床特征关系紧密,是影响疾病发生的保护因素,可用来作为双相障碍患者病情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色氨酸羟化酶 5-羟色胺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与家庭治疗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6期238-239,共2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实施家庭治疗的作用。方法调查对象为精神病专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自制表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家属心理健康水平评估,探讨实施家庭治疗的作用。结果...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实施家庭治疗的作用。方法调查对象为精神病专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自制表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家属心理健康水平评估,探讨实施家庭治疗的作用。结果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精神病性得分,及人际关系敏感得分较高;不同家庭干预主导的患者症状控制情况不同。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普遍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存在多种心理健康问题,需指导给予关心,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家属的心理健康,其家庭治疗的实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心理健康状况 家属 家庭治疗 研究
下载PDF
系统式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子女心身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炜 刘丽欣 +2 位作者 王灵君 董淑清 郑鸿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5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式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子女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接受治疗并且病程1年以上,子女年龄12~16岁之间的1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系统式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子女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接受治疗并且病程1年以上,子女年龄12~16岁之间的1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增加系统式家庭治疗,所有患者及其子女均在治疗1年后进行随访。对患者在入院后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且病情稳定1个月和治疗1年后分别利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41项)、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精神状态和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同阶段对其子女利用家庭功能评定(FAD)(6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测健康评定级表(SRHMS)进行心理和生理功能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ANSS、SDSS和BPRS量表,子女FAD、SCL90、SRHMS的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患者组间t=1.379、0.210和0.791,P=0.084、0.417和0.215;子女组间t=0.401、0.310和0.531,P=0.344、0.378和0.298);接受治疗1年后对所有患者及其子女进行随访,两组患者以及子女的上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t=22.728、4.941和6.895,P均<0.001;子女组间t=8.957、10.969和6.492,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式家庭治疗,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子女的心身健康,为患者的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式家庭治疗 精神分裂症 子女心身健康 效果 影响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186例患者系统式家庭治疗的随机单盲对照研究
5
作者 张炜 张俊格 +2 位作者 宋雯 韩慧英 许力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7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观察系统式家庭治疗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使用均值方差检验和卡方检验,采取随机单盲试验法将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系统式家庭治疗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使用均值方差检验和卡方检验,采取随机单盲试验法将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式家庭治疗。所有患者治疗1年后进行随访,在治疗前后利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41项)、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治疗效果的评定,并统计患者疾病复发率与再次入院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SDSS以及BPRS的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t=1.379、0.210和0.791,P=0.084、0.417和0.215),1年后随访,试验组患者的上述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22.728、4.941和6.895,P均为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自出院后1年期间,试验组的复发率和再次入院率分别为6.5%和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8%和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223、39.857;P均为0.000)。结论系统式家庭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功能,可有效减少患者复发率和再次入院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系统式家庭治疗 随机单盲
原文传递
双相障碍患者社会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栋 王育梅 王学义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8年第8期598-602,共5页
双相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社会功能水平的下降,影响患者回归社会.现对双相障碍社会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特点、神经机制及目前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社会认知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