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6层螺旋CT对大动脉转位房室连接区结构异常的影像学观察
1
作者 颜立群 刘永 +6 位作者 侯亚平 汪国石 康建丽 王文燕 韩娟 黄渤源 穆晓丹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7期769-772,共4页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房室连接区结构异常进行影像分析,归纳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6例确诊的大动脉转位病例的临床及256层螺旋CT影像资料,通过CT后处理方法分析患者房...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房室连接区结构异常进行影像分析,归纳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6例确诊的大动脉转位病例的临床及256层螺旋CT影像资料,通过CT后处理方法分析患者房室连接区异常的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联系。结果 256层螺旋CT对于本组病例的房室连接区结构异常及合并的多种复杂畸形均有良好显示,与心脏超声比较,256层螺旋CT对大动脉转位合并畸形诊断精确性更高。结论 256层螺旋CT能够显示大动脉转位房室连接区的解剖学异常及合并的相关畸形,对其诊断具有极高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大动脉转位 房室连接区 计算机断层摄影
下载PDF
肝脏原发性脂肪肉瘤1例及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乐 王秋香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1-532,共2页
0引言肝脏原发性脂肪肉瘤临床比较罕见,笔者现将临床遇到的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且行肝动脉造影、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肝脏脂肪肉瘤患者的资料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于2013年3月4日查体发现肝脏肿物1月入院。无腹胀、腹... 0引言肝脏原发性脂肪肉瘤临床比较罕见,笔者现将临床遇到的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且行肝动脉造影、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肝脏脂肪肉瘤患者的资料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于2013年3月4日查体发现肝脏肿物1月入院。无腹胀、腹痛、腹泻、发热等任何不适主诉。饮食正常,二便正常,体重无变化。查体: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肋部膨胀饱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脂肪肉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岩 张圆圆 +3 位作者 张伟佳 周静 师振祥 刘永 《中国辐射卫生》 201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掌握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效果,为放射卫生防护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 目的掌握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效果,为放射卫生防护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对铅衣内、外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受照剂量进行监测。结果 2015年累计监测放射工作者324名,其中介入人员287人,核医学人员37人。不同级别医院(三甲、三级(未定等)、二甲)工作人员铅衣内人均年剂量当量中位值分别为0.9 mSv、1.14 mSv和0.86 mSv;铅衣外分别为1.96 mSv、5.86 mSv和1.37 mSv。各级医院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各级医院工作人员铅衣内、外差别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的324名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年剂量水平,均在国家标准限值内;但铅衣内外、不同级别医院以及不同工种之间个人剂量受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在放射防护实践中应加强重点工种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核医学 外照射 个人剂量监测 放射防护
原文传递
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可解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献军 刘永 +4 位作者 何川 孟丽 张军 王学明 宋哲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第12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观察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可解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的疗效,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方法所选2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在DSA监视下,载瘤动脉放置LEO支架封堵动脉... 目的观察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可解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的疗效,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方法所选2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在DSA监视下,载瘤动脉放置LEO支架封堵动脉瘤口,然后经支架网眼在微导丝引导下,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腔,直到瘤腔致密填塞为止。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置入支架,支架置入后造影显示支架位于载瘤动脉内并跨越动脉瘤颈。其中100%栓塞21例,95%栓塞2例,死亡1例。23例患者电话随访1个月后恢复良好,无再出血发生。结论支架半释放技术联合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微弹簧圈 支架 介入
原文传递
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病情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献军 刘永 +3 位作者 孟丽 张军 王学明 宋哲 《中国综合临床》 2013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临床分期、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帕金森病组(60例),登记病史及进行详细查体,测定UPDRSnl量表,进行Hoehn-Yahr分期及简易智能状态评分(MMSE)量表测定;同时收...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临床分期、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帕金森病组(60例),登记病史及进行详细查体,测定UPDRSnl量表,进行Hoehn-Yahr分期及简易智能状态评分(MMSE)量表测定;同时收集与帕金森病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52名)。两组均测定空腹血尿酸,对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帕金森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62.4±85.2)μmol/L和(357.6±73.3)μmol/L](t=1.013,P=0.005);帕金森病患者Hoehn—Yahr分期各期之间的血尿酸水平相比较分析无等级相关性(r=0.143,P〉0.05);各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4,P=0.064);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MMSE分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6.12±2.87及28.32±2.17)(t=1.970,P=0.073)。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很可能为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不可以用来评定疾病严重程度。MMSE对于判定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损害不够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尿酸 认知功能损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