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屏彝族地区的龙崇拜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朝旺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0-45,共6页
彝族,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的古籍就有它的记载。其先民在先秦两汉时期称“昆明”;汉晋时期称“叟”;南北朝至唐初称“爨”;唐、宋时称“乌蛮”;元、明、清时称“罗罗”或“倮罗”。石屏是云南省彝族人口比例最多... 彝族,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的古籍就有它的记载。其先民在先秦两汉时期称“昆明”;汉晋时期称“叟”;南北朝至唐初称“爨”;唐、宋时称“乌蛮”;元、明、清时称“罗罗”或“倮罗”。石屏是云南省彝族人口比例最多的县,2005年底全县294360人中彝族人口达157798人,占总人口的53.6%。其北部山区龙武、哨冲、龙朋,村寨几乎全以彝语命名,80%以上的村寨居民是青一色的彝族。境内的彝族,无论坝区或山区,原始宗教观念均较深,非常崇拜龙。因此.笔者不顾学术肤浅,想就石屏彝族地区的龙崇拜作一些探讨,敬请读者诸君赐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地区 龙崇拜 先秦两汉时期 原始宗教观念 人口比例 汉晋时期 公元前 南北朝
下载PDF
红河州续志工作会议在石屏召开
2
作者 冯子望 《云南史志》 2000年第6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红河州 续志工作 中国 云南 编纂工作
全文增补中
浅谈“花腰歌舞”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朝旺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5期33-37,共5页
"花腰歌舞"围圆跳跃,产生于花腰先民的渔猎生产,其存在形式分为三大类:一是男女青年相会歌舞(自娱性),二是节日喜庆歌舞(庆贺性),三是祭祀场合歌舞(祭祀性)。"花腰歌舞"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围圆跳跃"、&qu... "花腰歌舞"围圆跳跃,产生于花腰先民的渔猎生产,其存在形式分为三大类:一是男女青年相会歌舞(自娱性),二是节日喜庆歌舞(庆贺性),三是祭祀场合歌舞(祭祀性)。"花腰歌舞"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围圆跳跃"、"击掌定调"、"循循善诱"、"段落性重复"、"奔放热烈"、"意味隽永"、"坦露心怀"、"觅求知音"、"抚慰心神"、"潜移默化"十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腰歌舞” 存在形式 艺术特征 非物质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