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
- 1
-
-
作者
方怀修
-
机构
石棉县田湾中心校
-
出处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95-95,共1页
-
文摘
德育又称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的道德、品德和政治影响,使一定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性质,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在《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进一步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化"。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关键词
学校德育工作
德育质量
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教育
关键环节
德育目标
社会实践
深化教育改革
方式方法
形成发展
-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教师应当学会教育科学研究
- 2
-
-
作者
方怀修
-
机构
石棉县田湾中心校
-
出处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6-37,共2页
-
文摘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吕型伟语)。教育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科学家、哲学家的理性思维,更要有艺术家的激情和创新。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学会教育科学研究,也只有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教育、教学和学生,
-
关键词
教育科学研究
教师素质
教育科学理论
教育改革
理性思维
创新
教学工作
教育观念
哲学家
教育规律
-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彝族儿童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 3
-
-
作者
陈建鸿
-
机构
石棉县田湾中心校
-
出处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2-53,共2页
-
文摘
一、习惯的概念及分类 "习惯"在词典中的定义是:①指常常接触某种情况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②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从内容上可把习惯分成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细分则可分到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就寝习惯等;从表现形式上可把它分成行为习惯和语言习惯。不论从哪方面分。
-
关键词
彝族儿童
养成教育
良好习惯
工作习惯
社会风尚
表现形式
学校教育
生活习惯
习惯养成
少数民族
-
分类号
D43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小学生过错行为的产生和矫正
- 4
-
-
作者
方怀修
-
机构
石棉县田湾中心校
-
出处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9-69,共1页
-
文摘
小学生经常会产生一些如:恶作剧,故意违反纪律,无礼貌、好打架、爱骂人、说谎、乱动乱翻同学的书包文具盒、损坏公物,给别人起绰号等不符合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行为,这些行为称之为过错行为。它是小学生行成不良道德品质的前奏,但它的严重性和危害还没有达到品德不良的程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和矫正小学生的这些过错行为,使之不至于发展到不良的道德品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过错行为发现得越早、纠正得越快,就越容易矫正,就越有利于学生的健康的成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得到全面发展。一、小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小学生的过错行为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和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通过小学生的活动、言行所体现出来的。各种过错的产生都有其原因,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就只有几种;一种是外部原因。
-
关键词
小学生
过错行为
道德品质
不良影响
矫正
道德规范
社会环境
品德不良
教师
教育目的
-
分类号
G62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