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MSC和EPC间黏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军 夏杰 +4 位作者 张宏伟 王小义 侯吉学 陈雪玲 吴向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1-216,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4)在间充质干细胞(MSC)和内皮祖细胞(EPC)间的黏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及扩增来源于6-8周龄的C57BL/6小鼠骨髓的MSC和EPC,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SC组、EPC组和MSC与EPC共培养组(MSC+EPC组)ICAM-1表达,并用...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4)在间充质干细胞(MSC)和内皮祖细胞(EPC)间的黏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及扩增来源于6-8周龄的C57BL/6小鼠骨髓的MSC和EPC,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SC组、EPC组和MSC与EPC共培养组(MSC+EPC组)ICAM-1表达,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在mRNA和蛋白水平再次检测各组ICAM-1表达,最后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抗ICAM-1中和抗体,观察ICAM-1对MSC和EPC间黏附的影响。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到MSC和EPC表面ICAM-1的表达,荧光强度半定量结果显示,MSC+EPC共培养组ICAM-1荧光量(89.02±24.52)高于MSC组(31.25±2.95)及EPC组(34.32±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SC组和EPC组ICAM-1荧光量无明显差异(P>0.05)。RT-PCR检测MSC组、EPC组、MSC+EPC组的ICAM-1 mRNA表达显示,MSC+EPC组ICAM-1 mRNA表达水平(1±0)较MSC组(0.10±0.02)和EPC组(0.37±0.07)高(P<0.01),且EPC组ICAM-1 mRNA表达较MSC组高(P<0.01)。Western blot检测MSC组、EPC组、MSC+EPC组ICAM-1蛋白表达水平,并以ICAM-1/β-actin IOD相对量进行数值统计。结果显示MSC+EPC组ICAM-1蛋白表达水平(0.33±0.4)较MSC组(0.11±0.01)和EPC组(0.19±0.02)高(P<0.05)沮EPC组较MSC组高(P<0.05)。不同浓度梯度抗ICAM-4中和抗体后观察MSC和EPC间黏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抗ICAM-1中和抗体浓度的增加,MSC和EPC黏附逐渐降低。结论:细胞间黏附分子-1介导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间的黏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45分钟价值曲线”在《灾害防范与应对》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宏伟 赫继梅 +1 位作者 彭心宇 李新辉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第6期329-331,共3页
2015年秋季我校开设了《灾害防范与应对》的选修课程,课程目的主要是教授灾害相关知识、防控措施及如何在灾害中进行自我保护、自救、互救。课程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且按照"45分钟价值曲线"进行妥善安排,课后采用"一传... 2015年秋季我校开设了《灾害防范与应对》的选修课程,课程目的主要是教授灾害相关知识、防控措施及如何在灾害中进行自我保护、自救、互救。课程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且按照"45分钟价值曲线"进行妥善安排,课后采用"一传十"的考核方法,进一步扩大灾害医学相关知识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防范 应对 教学
下载PDF
植物粪石性小肠梗阻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3
作者 徐强 彭心宇 +3 位作者 赵伯文 李伯龙 孙红 杨靖 《农垦医学》 2017年第1期50-52,共3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85岁,因"持续性腹胀半月,恶心、呕吐半天"于2016年2月16日入院。既往确诊1型糖尿病(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54年,多种1型糖尿病并发症(肾、眼、周围自主神经及血管等病变)、高血压等病史多年。患者半月前...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85岁,因"持续性腹胀半月,恶心、呕吐半天"于2016年2月16日入院。既往确诊1型糖尿病(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54年,多种1型糖尿病并发症(肾、眼、周围自主神经及血管等病变)、高血压等病史多年。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腹胀、腹痛、便秘、肛门排气减少,当地医院给予健胃、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后,腹胀症状未见缓解且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粪石性小肠梗阻 持续性腹胀 植物 糖尿病并发症 1型糖尿病 促胃肠动力 病例资料
下载PDF
Neuritin与HSP60在急性肝损伤修复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朝阳 朱美意 +1 位作者 欧阳军 张宏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59-1964,1969,共7页
目的探讨Neuritin与HSP60在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研究肝损伤修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8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6)和实验组(n=42),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均行70%肝左叶切除以诱导... 目的探讨Neuritin与HSP60在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研究肝损伤修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8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6)和实验组(n=42),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均行70%肝左叶切除以诱导急性肝损伤,并于术后6、12、24、48 h和3、7、14 d再次切除残余肝左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Neuritin与HSP60在相应时间点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差异,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各时间点肝脏病理学改变,同时于尾缘静脉采血检测ATL和AST水平变化。结果 (1)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于术后6、12、24、48 h血清ALT、AST含量持续增高并于48 h达到高峰,3 d开始降低、7 d几乎接近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提示: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肝小叶结构排列紊乱,气球样变明显,在术后48 h最为明显;(2)在肝损伤修复的整个过程中,Neuritin与HSP60的表达变化呈现截然相反的差异,Neuritin的表达与肝损伤的加重或修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01),并且在肝损伤最重的48 h时其表达量最低;HSP60的表达与肝损伤的加重或修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01),并且在肝损伤最重的48 h时其表达量最高。结论 (1)采用单纯性70%肝左叶切除术,成功建立了SD大鼠的肝损伤修复模型,其损伤在术后第48小时最重,该方法造模成功率为100%(42/42),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为研究肝再生、肝损伤、肝移植等提供了一种可靠且简便的动物模型;(2)Neuritin的表达在肝损伤后逐渐降低,并在第48小时达到最低,而HSP60的表达逐渐升高,并在第48小时达到最高;(3)Neuritin与HSP60的表达变化与肝损伤修复过程密切相关(P<0.001),呈现出一定变化规律,两者可能通过某种相互作用而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共同参与并促进了肝损伤的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肝修复 大鼠 NEURITIN HSP60
下载PDF
一例失血性休克疑难讨论及治疗经验总结 被引量:1
5
作者 汤光耀 王朝阳 +1 位作者 欧阳军 吕海龙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第4期222-227,共6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我国每年因创伤死亡人数超过40万,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心、脑和呼吸道疾病后的第五大死亡原因,并成为青壮年死亡的首要原因[1]。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约2/3的交通事故致死情况发生在伤后25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我国每年因创伤死亡人数超过40万,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心、脑和呼吸道疾病后的第五大死亡原因,并成为青壮年死亡的首要原因[1]。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约2/3的交通事故致死情况发生在伤后25 min内,这与交通事故后不能得到有效急救处理相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 休克 死亡 治疗
下载PDF
紧邻肝内外大血管肝包虫囊肿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牛少雄 牛建华 +2 位作者 木拉提 袁明 彭心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紧邻肝内、外大血管细粒棘球蚴包虫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36例共45个紧邻肝内、外大血管包虫囊肿的疗效。结果39个包虫囊肿成功行外囊完整摘除术,6个行外囊大部分摘除术,肝内...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紧邻肝内、外大血管细粒棘球蚴包虫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36例共45个紧邻肝内、外大血管包虫囊肿的疗效。结果39个包虫囊肿成功行外囊完整摘除术,6个行外囊大部分摘除术,肝内、外囊肿周围大血管均保存完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和内囊摘除+外囊大部分摘除术治疗紧邻肝内、外大血管包虫囊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治疗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鼻咽镜下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桂林 彭心宇 +7 位作者 刘新梅 张示杰 王宏政 牛建华 李志刚 丁伟 刘永江 张剑权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1-381,共1页
关键词 鼻咽镜 修复成形术 股浅静脉瓣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