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理疗法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建青 《农垦医学》 2001年第3期153-155,共3页
关键词 物理疗法 临床中的应用 外科 医学科学 治疗技术 应用范围 临床常用
下载PDF
癌症误诊致不适当理疗5例
2
作者 郑静 张晓燕 《中国现代医药科技》 2003年第3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癌症 误诊 理疗 治疗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物理疗法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154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盼盼 何明珠 《农垦医学》 2019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索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5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期和静止期采用超短波、红外偏振光照射、肌内效贴贴扎疗法进行治疗,恢复期采用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直流电碘离子药物导入、电子脉冲(SSP)治疗,面部... 目的:探索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5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期和静止期采用超短波、红外偏振光照射、肌内效贴贴扎疗法进行治疗,恢复期采用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直流电碘离子药物导入、电子脉冲(SSP)治疗,面部功能训练从急性期开始贯穿患者发病的全过程。结果:治疗前、后Portmann简易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3.03±0.848),治疗后评分为(17.81±1.954),P<0.01];参照国际神经外科推荐的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有效率达98.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期和静止期采用超短波、红外偏振光照射、肌内效贴贴扎疗法进行治疗,恢复期采用TDP照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SSP治疗,并在发病期间坚持面部功能训练对面神经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疗法 辅助治疗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治疗创面化脓性感染80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郑静 《农垦医学》 2003年第3期193-194,共2页
我科自1998年9月至2002年8月间共收治创面化脓性感染患者154例,其中应用紫外线照射治疗8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紫外线照射 物理治疗 创面化脓性感染 病情构成 年龄构成
下载PDF
高频电针治疗腋臭方法的改进
5
作者 郑静 《农垦医学》 2002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腋臭 毛囊 大汗腺 顶泌汗腺 高频电针
下载PDF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和中频电刺激分别联合短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6
作者 郑静 张晓燕 +1 位作者 魏霞 徐斐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比较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和中频电刺激分别联合短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选取KOA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离子导入组和中频电刺激组,每组50例。电离子导入组采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人联合短波进行治疗,... 目的比较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和中频电刺激分别联合短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选取KOA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离子导入组和中频电刺激组,每组50例。电离子导入组采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人联合短波进行治疗,中频电刺激组采用中频电联合短波进行治疗。治疗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及Lysholm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电离子导人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2.4±1.2)分和(73.8±7.3)分,中频电刺激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4.1±2.4)分和(61.6±11.7)分。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中频电刺激组比较,发现电离子导入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中频电刺激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电离子导人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水平显著优于中频电刺激组(P〈0.05)。结论直流电药物离子导人联合短波治疗KOA的疗效较好,可明显缓解疼痛,减轻肿胀,提高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甲氧氯普胺联合物理因子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郑静 张晓燕 +1 位作者 魏霞 徐斐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1-432,共2页
膈肌痉挛又称呃逆(hiccups),是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发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伴有短促、响亮的特殊声音。持续痉挛超过48h未停止者称为顽固性膈肌痉挛或顽固性呃逆(intractab... 膈肌痉挛又称呃逆(hiccups),是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发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伴有短促、响亮的特殊声音。持续痉挛超过48h未停止者称为顽固性膈肌痉挛或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hiccups,IH)。及早有效地终止呃逆,对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采用物理因子治疗IH的报道较多,但多数均采用单一物理因子治疗,有关总体疗效的研究尚缺,基于上述情况,本文采用甲氧氯普胺联合物理因子对IH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物理因子治疗 顽固性呃逆 甲氧氯普胺 疗效观察 顽固性膈肌痉挛 阵发性痉挛 中枢神经 迷走神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