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学实验室建设性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莉琴 麻超 +2 位作者 马婧 王福 张澜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7-49,共3页
心理学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室的建设,本文从整体上对心理学实验室建设的理念及定位、原则及思路、布局及管理等方面提出新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进一步加强心理学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心理学 实验室建设 参考建议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焦虑状态的干预 被引量:2
2
作者 麻超 毛思瑜 +2 位作者 杨凯玲 芦国京 胡程斌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5-58,共4页
目的探索缓解社交焦虑个体焦虑状态的方法。方法使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中文版筛选22名总分大于30分的社交焦虑个体,将负性情绪面孔呈现给社交焦虑个体,以改变其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回避,从而降低其焦虑水平,干预4次,每次间隔一周... 目的探索缓解社交焦虑个体焦虑状态的方法。方法使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中文版筛选22名总分大于30分的社交焦虑个体,将负性情绪面孔呈现给社交焦虑个体,以改变其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回避,从而降低其焦虑水平,干预4次,每次间隔一周,在一个月内完成,干预结束后再次使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中文版评估干预效果,每次干预时测肌电、心率、皮电、皮温,以观察其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1干预一个月后的LSAS量表得分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t=0.46,P>0.05);2皮温,心率:干预前后个体皮温、心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各t值均小于1,P<0.05);3皮电,肌电值:干预前后个体皮电,肌电值无显著性差异(各t值均小于1,P>0.05)。结论减少社交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回避,可有助于缓解个体的焦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心理指标 生理指标 注意偏向
下载PDF
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贺敏 马丽娜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动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FTP)、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MDMSE)、学习动机问卷,对340名高中生进行施测。[结果]①高中生学习动机分数为4.4;②... [目的]探讨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动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FTP)、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MDMSE)、学习动机问卷,对340名高中生进行施测。[结果]①高中生学习动机分数为4.4;②高中生学习动机在性别、学科、年级方面差异显著;③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未来时间洞察力正向维度与学习动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未来时间洞察力负向维度与学习动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未来时间洞察力可以通过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而影响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可以通过培养高中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和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来更好地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努力学习,走好专业之路与人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时间洞察力 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学习动机 中介作用 高中生
下载PDF
“心理学史”课程教学的问题和改革探索
4
作者 苏昊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54-57,共4页
“心理学史”是心理学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但由于内容繁多、理论性强、学生基础不足、原著阅读难度较高等原因,致使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突出核心学派、以代表人物说经典理论、研讨式教学、加强... “心理学史”是心理学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但由于内容繁多、理论性强、学生基础不足、原著阅读难度较高等原因,致使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突出核心学派、以代表人物说经典理论、研讨式教学、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和课堂汇报等方式,提升“心理学史”的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形成理论思维和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心理学科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史 理论思维 研讨式教学
下载PDF
情绪动机方向诱发额叶皮质不对称激活的神经机制研究
5
作者 王安琪 朱海东 +1 位作者 朱洵 乔亲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考察个体在高趋近动机和高趋避动机情绪条件下的注意力捕获和情绪感知脑区不对称性激活的潜在神经生理机制。方法26名被试观看三类典型情境图片(美食、恐惧、中性)后诱发相应的高趋近动机、高趋避动机和中性情绪,并记录其脑电数据... 目的考察个体在高趋近动机和高趋避动机情绪条件下的注意力捕获和情绪感知脑区不对称性激活的潜在神经生理机制。方法26名被试观看三类典型情境图片(美食、恐惧、中性)后诱发相应的高趋近动机、高趋避动机和中性情绪,并记录其脑电数据。结果对于P1波幅,高趋近动机、高趋避动机、中性情绪状态下三者之间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P2和LPP波幅,高趋近动机和高趋避动机情绪状态分别与中性情绪的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高趋近动机情绪在左前额区,而高趋避动机情绪在右前额区,相比中性情绪诱发了更大的LPP波幅。结论早期感觉加工阶段,高趋避动机情绪在视觉皮质纹外区占用更多的注意资源。中期和晚期的注意分配阶段,高趋近动机与高趋避动机情绪的激活过程促进了注意力的分配和信息资源的获取,且在晚期阶段,高趋近动机情绪在左前额区而高趋避动机情绪在右前额区表现出更强的情绪感知力,表明前额皮质区域对情绪动机方向处理的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趋近动机 高趋避动机 前额区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