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合并肝骨转移病人预后评分系统的开发和验证: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秦乐 衡怡鑫 +10 位作者 徐佳鑫 黄宁 邓胜和 古俊楠 毛富巍 薛一凡 蒋振兴 王军 程登龙 曹英豪 蔡开琳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47-954,共8页
目的 建立高效预测结直肠癌伴肝骨转移(CRCHBM)病人总生存期(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WUHCC)数据库2010年至2019年的2239例CRCHBM病人。SEER随机分配至... 目的 建立高效预测结直肠癌伴肝骨转移(CRCHBM)病人总生存期(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WUHCC)数据库2010年至2019年的2239例CRCHBM病人。SEER随机分配至训练及内部验证队列,武汉数据库作为外部验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病人OS和CSS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病人OS和CSS的列线图。使用校准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基于年龄、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肿瘤直径、TNM分期、化疗、原发灶手术、淋巴结采样数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9个独立预测因素构建OS列线图。列线图预测1、3、5年OS的敏感度在训练组中为0.764、0.790、0.805,在内部验证组中为0.754、0.760、0.801,在外部验证组中为0.822、0.874、0.906。基于TNM分期、放疗和化疗3个独立预测因素构建CSS列线图。训练组1、3、5年的AUROC值分别为0.791、0.757、0.782;内部验证组分别为0.682、0.709、0.625,外部验证组分别为0.759、0.702、0.75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DCA结果显示,使用我们的模型预测OS和CSS比其他单一临床病理特征更有效。结论 基于显著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可以方便地用于CRCHBM病人的术后个体化预测OS和C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骨转移 列线图 总生存期 癌症特异性生存率 预后
下载PDF
Id-1在大鼠肝脏损伤组织炎症修复过程中的动态表达
2
作者 张洋 徐丽红 +4 位作者 杨宏强 龚先锋 郁晓峰 胡慧 王艳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共6页
为探讨分析肝组织炎性损伤过程中及组织修复中分化抑制因子1(Id-1)的表达变化,为探讨Id-1在肝纤维化进展和恢复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随机分组。CCl_4复合法建立肝损伤模型,以停止CCl_4复合法炎症损伤... 为探讨分析肝组织炎性损伤过程中及组织修复中分化抑制因子1(Id-1)的表达变化,为探讨Id-1在肝纤维化进展和恢复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随机分组。CCl_4复合法建立肝损伤模型,以停止CCl_4复合法炎症损伤2周作为相应时间点的肝损伤恢复模型。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RT-PCR检测Id-1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d-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HE染色结果提示随损伤打击持续时间的延长肝组织炎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呈持续性进展,在任何时间点停止损伤打击2周后组织炎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均有改善。与正常肝组织相比,炎症损伤肝组织中Id-1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且Id-1的表达在第8周呈明显上升;各时间点肝损伤恢复模型组较相应时间点肝损伤模型组Id-1的表达水平呈明显上升(P<0.01)。由此可知,无论在炎症损伤过程中还是在炎症损伤恢复过程中,肝组织内均存在Id-1表达增高,且在炎症损伤恢复过程中呈进一步增高,其具体病理生理意义需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分化抑制因子1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感染诱导巨噬细胞Sp3的SUMO化修饰
3
作者 于学婷 董丹 +2 位作者 陈雪玲 吴向未 王仙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38-643,共6页
目的探究Sp3的SUMO化修饰在细粒棘球蚴感染的巨噬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体内随机分为对照组(PBS)与实验组(肝被膜下接种原头节悬液),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肝脏SUMO1、UBC9表达;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巨噬细胞CD206和SUMO1荧光共定位。体外RAW264.7... 目的探究Sp3的SUMO化修饰在细粒棘球蚴感染的巨噬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体内随机分为对照组(PBS)与实验组(肝被膜下接种原头节悬液),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肝脏SUMO1、UBC9表达;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巨噬细胞CD206和SUMO1荧光共定位。体外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EgCF组,12 h收集细胞qRTPCR检测SUMO1、UBC9、IL-6、IL-10 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SUMO1、UBC9的蛋白水平;COIP检测SUMO1与Sp3的互作。结果体内实验:与对照组比,实验组包囊近端肝脏组织炎性区细胞高表达SUMO1、UBC9蛋白,CD206+巨噬细胞与SUMO1共定位。体外实验:EgCF刺激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促进IL-10表达,抑制IL-6表达,诱导SUMO1、UBC9 mRNA、蛋白表达,诱导Sp3的SUMO化。结论细粒棘球蚴感染诱导巨噬细胞Sp3的SUMO化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巨噬细胞 SUMO化修饰 Sp3
下载PDF
血必净辅助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樊玉祥 吴林波 +2 位作者 曾凡业 张洪亮 木拉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31-733,共3页
目的评价血必净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选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性腹膜炎60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必净注射液50 mL,每日2次,... 目的评价血必净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选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性腹膜炎60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必净注射液50 mL,每日2次,疗程7 d,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有效率为68.75%,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用药7 d后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现2例皮肤瘙痒,对照组未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必净对消化道肿瘤相关性腹膜炎在降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元水平及白介素-6,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发热、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恶性肿瘤 血必净 C 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肿瘤坏死因子 α 白介素-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