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中的人本管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孟莹 纪光欣 《科教文汇》 2011年第4期163-163,192,共2页
本文从阐释多校区办学形成和现状入手,分析国内多校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根据人本管理的内涵,对高校多校区办学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管理重要性及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校 多校区 人本管理
下载PDF
清末新政时期中国使节制度变革述论
2
作者 崔军伟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4期7-11,共5页
使节制度是近代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使节制度产生于总理衙门时期。清末新政十年间,清政府通过严格出使大臣的选用标准,统筹使馆随员的使用,实现使馆定员定岗,控制出使经费的使用,健全使馆武官制度,重申中国接受及派遣使领... 使节制度是近代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使节制度产生于总理衙门时期。清末新政十年间,清政府通过严格出使大臣的选用标准,统筹使馆随员的使用,实现使馆定员定岗,控制出使经费的使用,健全使馆武官制度,重申中国接受及派遣使领的合法权利,对中国近代使节制度进行了变革与完善。这一时期的变革围绕集权、高效展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使节制度的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使节制度 变革
下载PDF
清末新政时期中国使节制度变革述论
3
作者 崔军伟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3期29-33,共5页
使节制度是近代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使节制度产生于总理衙门时期。清末新政十年间,清政府通过严格出使大臣的选用标准,统筹使馆随员的使用,实现使馆定员定岗,控制出使经费的使用,健全使馆武官制度,重申中国接受及派遣使领... 使节制度是近代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使节制度产生于总理衙门时期。清末新政十年间,清政府通过严格出使大臣的选用标准,统筹使馆随员的使用,实现使馆定员定岗,控制出使经费的使用,健全使馆武官制度,重申中国接受及派遣使领的合法权利,对中国近代使节制度进行了变革与完善。这一时期的变革围绕集权、高效展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使节制度的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使节制度 变革
下载PDF
加强基层建设 夯实和谐社会基础 被引量:4
4
作者 吴立岩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4,共3页
基层是指构成一个社会的基本结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构建基层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执政和服务水平;加强对基层社会群体需求与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规律的研究;改善新闻传播途径,发挥好主流媒体... 基层是指构成一个社会的基本结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构建基层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执政和服务水平;加强对基层社会群体需求与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规律的研究;改善新闻传播途径,发挥好主流媒体作用;发挥基层群团组织作用,密切联系群众;扩大基层民主,让广大群众参与决策;切实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夯实构建和谐社会基础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基础 和谐 基层建设 群体性突发事件 基层政权建设 密切联系群众 基本结构 社会稳定 服务水平 社会群体 传播途径 媒体作用 组织作用 基层民主 参与决策 物质基础 执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