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CC柴油加氢脱芳烃催化剂中加氢功能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朱金玲 马守涛 +1 位作者 冯秀芳 王甫村 《应用科技》 CAS 2012年第5期75-77,共3页
对不同含量Ni-W、Ni-Mo金属组合对加氢脱芳烃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含有w(NiO)=4%和w(WO3)=26%催化剂的加氢脱芳烃效果最好的结论.同时认为先浸渍W,再浸渍Ni的制备方法有利于增强催化剂的脱芳率,且金属在载体上分散性较好.处... 对不同含量Ni-W、Ni-Mo金属组合对加氢脱芳烃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含有w(NiO)=4%和w(WO3)=26%催化剂的加氢脱芳烃效果最好的结论.同时认为先浸渍W,再浸渍Ni的制备方法有利于增强催化剂的脱芳率,且金属在载体上分散性较好.处理FCC柴油的结果表明,研制催化剂的加氢脱芳烃性能优于一种已经工业化的参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柴油 加氢脱芳烃 催化剂 加氢功能
下载PDF
器外预硫化型MoNiP/γ-Al_2O_3催化剂的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活性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彦鹏 刘大鹏 +2 位作者 刘晓 柴永明 刘晨光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24-630,共7页
制备了两种器外预硫化型MoNiP/γ-Al2O3催化剂,并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其加氢脱硫(HDS)活性,选择了传统的器内预硫化催化剂作为参比.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二者在加氢活... 制备了两种器外预硫化型MoNiP/γ-Al2O3催化剂,并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其加氢脱硫(HDS)活性,选择了传统的器内预硫化催化剂作为参比.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二者在加氢活性相方面的差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HDS活性(最高达到99%)与器内预硫化催化剂相当,但是其加氢能力相对较弱.XRD与HRTEM等研究表明,器外预硫化催化剂所形成的MoS2片晶的堆垛层数相对较低,而Mo与S元素的XPS分析结果则说明相对器内预硫化催化剂,器外预硫化催化剂中不但Mo的硫化度较低,而且MoS2活性相的含量亦较少,而二者活性相之间的这种差异应是导致两类催化剂加氢活性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外预硫化 二苯并噻吩 加氢脱硫 氧化铝 负载型催化剂
下载PDF
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邵长丽 殷长龙 +1 位作者 刘晨光 周红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4-1080,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单一氧化物载体、复合氧化物载体、酸性载体以及炭材料等其他载体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单一氧化物载体容易与活性组分作用生成没有催化活性的相,从而影响催化剂的... 综述了近年来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单一氧化物载体、复合氧化物载体、酸性载体以及炭材料等其他载体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单一氧化物载体容易与活性组分作用生成没有催化活性的相,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复合氧化物载体可以克服单一氧化物载体的缺陷,从而使制备的催化剂对芳烃的加氢和对二苯并噻吩及它的芳烃衍生物的转化具有较好的效果;对芳香烃大分子硫化物的脱除,酸性载体比其他载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炭材料等新型载体与金属活性组分的相互作用可达到最小,从而可以充分发挥金属活性组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效应 金属氧化物载体 深度加氢脱硫 催化剂 活性炭 柴油
下载PDF
混合C4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彭颖 陈艳红 +3 位作者 李春义 山红红 杨朝合 张建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25-1427,共3页
在小型固定床上考察了混合C4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的反应条件以及不同硅铝比催化剂对目的产物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550℃、催化剂装量1 g、原料和水的流量分别为25ml/min和0.02 ml/min时,目的产物的收率和选择性较高... 在小型固定床上考察了混合C4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的反应条件以及不同硅铝比催化剂对目的产物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550℃、催化剂装量1 g、原料和水的流量分别为25ml/min和0.02 ml/min时,目的产物的收率和选择性较高;同时,催化剂硅铝比较低对生产乙烯有利,硅铝比较高对生产丙烯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 催化裂解 低碳烯烃 乙烯 丙烯 硅铝比
下载PDF
压力和温度对4-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永强 商红岩 刘晨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9-204,共6页
研究了4 甲基二苯并噻吩(4 MDBT)和二苯并噻吩(DBT)在CoMo γ Al2O3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产物分布及其可能的反应网络,通过反应压力和温度对产物分布影响的研究,揭示了加氢脱硫反应的可能机理。研究发现4 MDBT在CoMo γ Al2O3上的加氢脱硫... 研究了4 甲基二苯并噻吩(4 MDBT)和二苯并噻吩(DBT)在CoMo γ Al2O3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产物分布及其可能的反应网络,通过反应压力和温度对产物分布影响的研究,揭示了加氢脱硫反应的可能机理。研究发现4 MDBT在CoMo γ Al2O3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主要通过直接氢解路径和加氢路径进行,且两者反应速率相当;DBT在CoMo γ Al2O3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主要通过直接氢解路径进行。4 MDBT分子位于4位的甲基阻碍其在催化剂表面通过硫原子的端连吸附,从而降低了其直接氢解脱硫路径的反应速率,因而也降低了其总的加氢脱硫转化率。反应压力降低,DBT和4 MDBT加氢脱硫反应中加氢路径反应速率明显下降,而其对氢解路径影响较小,但效果却与加氢路径相反,反应压力对4 MDBT转化率的影响大于DBT。反应温度对DBT和4 MDBT加氢脱硫反应中加氢路径和氢解路径都有明显影响,但是对DBT加氢脱硫反应中氢解路径的影响小于加氢路径,而对4 MDBT加氢脱硫反应中氢解路径的影响稍高于加氢路径,4 MDBT分子中甲基的供电子作用有利于相连苯环的加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苯并噻吩 二苯并噻吩 加氢脱硫 反应网络 CoMo/γ-Al2O3
下载PDF
尿素反应法制备介孔Ni-Mo复合氧化物 被引量:7
6
作者 邵长丽 殷长龙 +2 位作者 张俊萍 陈世安 刘晨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82-1788,共7页
采用尿素反应法合成出具有介孔结构的Ni-Mo复合氧化物。用XRD、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表征、HRTEM、TG-DTA、FTIR等分析手段对所合成的Ni-Mo复合氧化物及其前躯体进行了表征,并确定了制备Ni-Mo复合氧化物适宜的焙烧温度。以2%二苯并噻吩(DBT... 采用尿素反应法合成出具有介孔结构的Ni-Mo复合氧化物。用XRD、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表征、HRTEM、TG-DTA、FTIR等分析手段对所合成的Ni-Mo复合氧化物及其前躯体进行了表征,并确定了制备Ni-Mo复合氧化物适宜的焙烧温度。以2%二苯并噻吩(DBT)溶液为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连续高压微反装置上考察了介孔Ni-Mo复合氧化物作为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性能。尿素反应法合成的Ni-Mo复合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达到124m2·g-1,适宜的孔容0.22mL·g-1,和理想的孔径分布,平均孔径为5.8nm。HDS活性评价表明,这种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脱硫率和加氢活性,在反应温度为280℃时脱硫率可达100%,远高于对比催化剂Ni-Mo/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Ni-Mo复合氧化物 加氢脱硫 二苯并噻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