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骅坳陷千米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序次 被引量:8
1
作者 金振奎 张响响 +3 位作者 邹元荣 由伟丰 周新科 明海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26-438,共13页
在不同时期,由于埋藏深度不同,成岩环境的氧化还原性不同,形成的胶结物的特征也就不同。有些情况下,胶结物期次之间是连续的,即呈“整合接触”。而有些情况下,两个期次之间是不连续的,曾发生过溶蚀,形成“不整合接触”。有些孔隙和裂缝... 在不同时期,由于埋藏深度不同,成岩环境的氧化还原性不同,形成的胶结物的特征也就不同。有些情况下,胶结物期次之间是连续的,即呈“整合接触”。而有些情况下,两个期次之间是不连续的,曾发生过溶蚀,形成“不整合接触”。有些孔隙和裂缝形成早,其内胶结物的期次齐全,而有些孔隙和裂缝形成晚,就会缺失一些期次。因此,胶结物可以像地层一样进行划分和对比。据此可以分析成岩环境的变化,判断孔隙和裂缝形成的时期等。由于成岩环境的变化常与构造运动有关,因此胶结物地层学的研究可以间接地分析构造运动发生的时期。黄骅坳陷千米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裂缝和孔隙中,充填了5期胶结物,每期胶结物阴极发光的特征不同,其中第二期与第三期胶结物之间存在溶蚀不整合。根据胶结物的特征,可划分出5期裂缝,形成于三叠纪、中-晚白垩世、古近纪末、新近纪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奥陶系 胶结物地层学 裂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