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宏 刘翔 +2 位作者 卢欣 林朋飞 蒋晶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7年第1期21-24,共4页
以我国南方某典型化工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场地调查确定了研究区的主要污染物为六六六、苯、氯苯和二氯丙烷,并进一步分析了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分布特征。污染物在土壤中浓度主要以生产车间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浓度梯度较大... 以我国南方某典型化工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场地调查确定了研究区的主要污染物为六六六、苯、氯苯和二氯丙烷,并进一步分析了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分布特征。污染物在土壤中浓度主要以生产车间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浓度梯度较大;在垂向上已穿透潜水层,浓度峰值出现在潜水层的中下部。污染物在潜水层中的分布呈现出和土壤中相似的特征,并表现出向南迁移的趋势。污染物在承压水层中的浓度峰值点与土壤和潜水重合,受区域地下水流向的控制,呈现明显向北迁移的趋势。由于地表较厚亚黏土的存在,增强了承压水的防污性能,污染物主要被截留于亚黏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污染场地 土壤 地下水 污染特征
下载PDF
酸雨来源及控制策略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卢欣 蒋晶 +5 位作者 刘庆江 林朋飞 祝捷 陈丰 徐媛 周烈波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6年第4期22-25,61,共4页
酸雨受致酸污染物、碱性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气象条件,以及长距离输送过程等影响。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环太湖地区某典型中小型城市酸雨致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降水离子主要来源是人为活动源、地壳源和海盐源... 酸雨受致酸污染物、碱性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气象条件,以及长距离输送过程等影响。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环太湖地区某典型中小型城市酸雨致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降水离子主要来源是人为活动源、地壳源和海盐源。通过定量计算得出,三种来源贡献率分别为86.4%,7.3%和6.3%。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加快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创新、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基于临界负荷的减排策略、建立多污染协同控制策略等建议,为环太湖地区酸雨防治的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来源分析 控制策略
下载PDF
油罐底泥热化学洗涤处理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光利 杨岳 +1 位作者 李杨 荣树茂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7年第6期476-478,482,共4页
采用自制的复合洗涤液,选用热化学洗涤处理法,在氢氧化钠和复合洗涤液质量分数分别为2.0%,3.0%,油罐底泥/复合洗涤液(质量比)为1∶3,洗涤时间为120 min,洗涤温度为60℃,搅拌转速为300 r/min的条件下,可处理油罐底泥。结果表明:在此条件... 采用自制的复合洗涤液,选用热化学洗涤处理法,在氢氧化钠和复合洗涤液质量分数分别为2.0%,3.0%,油罐底泥/复合洗涤液(质量比)为1∶3,洗涤时间为120 min,洗涤温度为60℃,搅拌转速为300 r/min的条件下,可处理油罐底泥。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油罐底泥可实现油、水和砂土三相分离,脱油率达到97.6%;油罐底泥洗涤后,洗涤废水经过破乳,混凝处理,含悬浮物和含油质量浓度分别为2.0,8.0 mg/L,浊度为3.2 NTU,可以排往污水处理系统或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罐底泥 热化学洗涤法 分离 脱油率 洗涤废水
下载PDF
油砂洗涤水处理及回用
4
作者 李杨 杨岳 荣树茂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0年第2期97-99,共3页
采用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反相破乳剂对油砂洗涤水进行破乳和混凝絮凝处理,对处理后的油砂洗涤水进行多次回用,分析了破乳前与混凝后水中的油、悬浮物含量和水质浊度,考察了油砂洗涤水重复使用的可行性以及洗涤效果。结... 采用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反相破乳剂对油砂洗涤水进行破乳和混凝絮凝处理,对处理后的油砂洗涤水进行多次回用,分析了破乳前与混凝后水中的油、悬浮物含量和水质浊度,考察了油砂洗涤水重复使用的可行性以及洗涤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油砂洗涤水中添加20%(质量分数)新鲜水回用于油砂洗涤,当重复使用5次时,处理后油砂洗涤水中含油物、化学需氧量(COD)、浊度去除率依次大于37%,30%,98%;封闭式回用会导致洗涤水中离子(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及电导率快速增加,影响油砂洗涤效果;在补水回用时减少回用洗涤水的碱用量,处理后油砂洗涤水中含油物、COD、浊度去除率平均值依次为92.85%,54.62%,99.84%,碱用量可减少15%;补水回用与封闭式回用时的油砂收油率均大于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洗涤水 破乳 混凝 回用 浊度
下载PDF
A/O——高密池处理石化检修废水的运行控制和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卢欣 朱宇硕 +5 位作者 李兴春 闫萍 林朋飞 张晓飞 郑敏 迟婷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95-98,共4页
石化企业停检期间排放的高浓度废水是对污水厂造成冲击的主要原因之一。某污水厂采用A/O-高密池工艺处理石化检修废水,通过工艺运行控制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能力。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石油类、SS、总磷浓度分别为(210~7050)、... 石化企业停检期间排放的高浓度废水是对污水厂造成冲击的主要原因之一。某污水厂采用A/O-高密池工艺处理石化检修废水,通过工艺运行控制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能力。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石油类、SS、总磷浓度分别为(210~7050)、(15.1~661.8)、(30~675)、(0.186~49.050)mg/L时,出水浓度分别为(14.0~49.5)、(0.1~2.5)、(12~20)和(0.008~0.450)mg/L;出水挥发酚、硫化物、氨氮、总氮的浓度分别为(0.005~0.101)、(0.002~0.136)、(0.051~4.130)、(0.695~12.600)mg/L。出水水质达到了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企业 检修废水 A/0一高密池工艺
原文传递
Cu-N共掺杂改性纳米TiO_(2)光催化剂制备及甲苯降解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军 杨岳 +2 位作者 蒲欣 谷丽芬 王其召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2年第3期168-172,共5页
以尿素、硝酸铜、钛酸四丁酯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经Cu,N原子共掺杂制备出改性纳米TiO_(2)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分析表征。以甲苯气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 以尿素、硝酸铜、钛酸四丁酯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经Cu,N原子共掺杂制备出改性纳米TiO_(2)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分析表征。以甲苯气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制备的TiO_(2)光催化剂对甲苯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共掺杂改性后的纳米TiO_(2)光催化剂,在可见光400~550 nm处呈现出较强的吸收;当光催化反应120 min时,Cu-N-TiO_(2)光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降解转化率达到了38%,较纯纳米TiO_(2)催化剂提高了近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共掺杂 光催化剂 纳米TiO_(2) 溶胶-凝胶法 甲苯降解
下载PDF
含油污泥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唐翠梅 赵春彦 +1 位作者 卢欣 郭璇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7年第1期58-61,共4页
分析了含油污泥资源化中的最新技术研究进展,论述溶剂萃取法、表面活性剂法、冷冻/解冻法、微波辐射法、电动力法、超声波处理及浮选法等新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以及适用性,为未来石油工业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应用、油回收技术发展提供研... 分析了含油污泥资源化中的最新技术研究进展,论述溶剂萃取法、表面活性剂法、冷冻/解冻法、微波辐射法、电动力法、超声波处理及浮选法等新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以及适用性,为未来石油工业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应用、油回收技术发展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资源化 石油工业 油回收
下载PDF
二维微孔碳-纳米TiO_(2)/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用于增强吸附-光催化协同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小童 谷丽芬 +2 位作者 王乃玉 蒲巧生 刘光利 《工业催化》 CAS 2022年第1期48-55,共8页
碳基复合型光催化剂能够有效克服传统TiO_(2)催化剂吸附能力差和可见光响应差的缺陷。设计并制备了二维微孔碳负载纳米TiO_(2)/C_(3)N_(4)三元复合型光催化剂,探究复合后催化剂物理结构和光电学性质的改进,并用于可见光催化降解对二甲... 碳基复合型光催化剂能够有效克服传统TiO_(2)催化剂吸附能力差和可见光响应差的缺陷。设计并制备了二维微孔碳负载纳米TiO_(2)/C_(3)N_(4)三元复合型光催化剂,探究复合后催化剂物理结构和光电学性质的改进,并用于可见光催化降解对二甲苯和罗丹明B,降解率分别达96.5%和92.2%,其反应速率常数约为工业TiO_(2)催化剂(P25)的7.8倍。该三元复合型催化剂的吸附-光催化协同性能显著增强,归因于类石墨烯结构的微孔碳与光活性纳米粒子的界面效应,促进了反应过程中的光电子传导和污染物富集,同时扩展了材料的光响应范围;引入纳米级氮化碳(C_(3)N_(4))进一步与TiO_(2)在碳片层上结合形成二元半导体结构,能够加速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提高整体材料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光催化 吸附 微孔碳 氮化碳 可见光 污染物
下载PDF
Fe^0-PRB去除Cr(Ⅵ)反应动力学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卢欣 李淼 +3 位作者 唐翠梅 辛佳 林朋飞 刘翔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473-3479,共7页
零价铁渗透式反应墙技术(zero-valent iron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Fe^0-PRB)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高效经济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被成功应用于地下水Cr(Ⅵ)污染的场地修复中.针对Fe^0-PRB去除Cr(Ⅵ)的反应影响机制开展研究,从动力... 零价铁渗透式反应墙技术(zero-valent iron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Fe^0-PRB)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高效经济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被成功应用于地下水Cr(Ⅵ)污染的场地修复中.针对Fe^0-PRB去除Cr(Ⅵ)的反应影响机制开展研究,从动力学角度揭示零价铁去除Cr(Ⅵ)的环境条件响应规律,获得描述零价铁去除Cr(Ⅵ)的反应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地下水常见离子对Cr(Ⅵ)去除的影响,发现地下水中氯离子通过影响电子传递影响Cr(Ⅵ)去除,硫酸根、镁离子通过参与反应影响Cr(Ⅵ)去除,碳酸氢根通过参与反应和影响电子传递共同影响Cr(Ⅵ)去除,钙离子对Cr(Ⅵ)去除影响不大.研究结果为Fe^0-PRB去除Cr(Ⅵ)的工艺参数优化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渗透式反应墙(Fe^0-PRB) Cr(Ⅵ) 影响机制 反应动力学 地下水化学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