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脊液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贾建军 张岩磊 +1 位作者 曾惟伊 成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调查脑脊液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AD)领域的应用现状及临床医师的认知。方法109位临床医师中,初筛有腰椎穿刺(LP)临床操作经验和AD诊疗经验的医师100位,进行面对面定式访谈。结果43.0%的医师对于LP极有经验(>100位),73.0%的医师1... 目的调查脑脊液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AD)领域的应用现状及临床医师的认知。方法109位临床医师中,初筛有腰椎穿刺(LP)临床操作经验和AD诊疗经验的医师100位,进行面对面定式访谈。结果43.0%的医师对于LP极有经验(>100位),73.0%的医师1次穿刺就可以成功。49.0%的医师认为LP几乎没有不适;88.0%的医师认为LP不适感低或与骨髓穿刺相比相似,93.0%的医师认为L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或与骨髓穿刺相似。51.0%的医师认为LP对于AD研究有价值送检脑脊液常规和生化的医师比例为98.0%,送检感染检查(脑脊液涂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的为96.0%,送检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的均为33.0%,送检抗体、肿瘤脱落细胞、视神经脊髓炎的均为3.0%。结论LP在AD领域应用具有可行性并可以增加,临床医师对脑脊液tau蛋白及Aβ42的诊断价值和研究价值的认知存在不足,与权威指南/共识的推荐存在差距。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LP在AD诊断中应用的重视,推动国内AD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液 阿尔茨海默病 脊椎穿刺 淀粉样Β蛋白
下载PDF
组织学类型对培美曲塞治疗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及一线后维持治疗患者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周彩存 吴一龙 +3 位作者 孙燕 王悦 王昕 张晓青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分析二线治疗(JMID研究)和一线治疗后换药维持治疗(JMEN研究)中的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组织学类型对培美曲塞疗效的影响。方法JMID中国研究(二线治疗)研究人群主要为既往接受过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ⅢA、... 目的分析二线治疗(JMID研究)和一线治疗后换药维持治疗(JMEN研究)中的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组织学类型对培美曲塞疗效的影响。方法JMID中国研究(二线治疗)研究人群主要为既往接受过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ⅢA、ⅢB或Ⅳ期)NSCLC患者,以总生存时间(0s)为主要终点,检验培美曲塞单药相对于多西紫杉醇单药的非劣效性。JMEN全球研究(维持治疗)研究人群为初始诊断为ⅢB期或Ⅳ期NSCLC患者,且己接受过至少4个周期的一线含铂化疗后至少达到病情稳定的患者,以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主要终点,比较培美曲塞相对于安慰剂的优效性。结果在JMID研究中,非鳞状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1.7和9.7个月(HR=0.74,95%CI为0.45~1.21,P=0.2267),中位PFS分别为3.0和1.7个月(HR=0.77,95%CI为0.44~1.34,P=0.3585)。在JMEN中国亚组研究中,非鳞状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4.2和1.5个月,中位0s分别为22.5和6.2个月。JMEN中国亚组研究因样本量小,未针对组织学类型计算HR。在安全性上,培美曲塞组在二线治疗后出现的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等相关的3~4级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多西紫杉醇组(P〈0.001);而在接受一线治疗后培美曲塞维持的患者中,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在中国NSCLC患者中,组织学类型是培美曲塞疗效的影响因素,非鳞状细胞癌是培美曲塞疗效的预测指标。在安全性上,培美曲塞在NSCLC整体人群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总体安全性优于多西紫杉醇。培美曲赛可作为中国晚期NSCLC非鳞状细胞癌中国患者一线治疗后换药维持或二线治疗的标准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药物疗法 中国 培美曲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