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范围经济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有效方式 被引量:8
1
作者 姜奇平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版)》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当前,如何理解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不管是从技术与应用结合的角度看待融合,还是从混合生产方式的角度看待融合,我理解,融合起码的一个特征在是,融合之后的形态,既是工业化的,又是信息化的。按照这样的... 当前,如何理解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不管是从技术与应用结合的角度看待融合,还是从混合生产方式的角度看待融合,我理解,融合起码的一个特征在是,融合之后的形态,既是工业化的,又是信息化的。按照这样的标准,我倒是觉得有一种生产方式,比较典型地属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形态,这就是范围经济,或者叫长尾经济。在制造业中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代表着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围经济 信息化 工业化 生产方式 小批量 制造业 多品种 形态
下载PDF
如何理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被引量:3
2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08年第1期86-87,共2页
在棱柱理论基础上提出“双棱柱”理论。意思是中国在上一重棱柱外,还存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化 棱柱
下载PDF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一种科学发展方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奇平 《中国信息界》 2008年第1期48-51,共4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在实处,更好地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一种科学发展方式.   ……
关键词 网站群 电子政务 信息技术产业 产业集群 行政模式 资本结构 视频产业 里格斯 行政生态环境 信息化研究
下载PDF
从电子政务深入理解信息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08年第10期62-64,共3页
工业化生产方式与信息化的生产方式,存在本质区别,是两次现代化,是从前一次现代化通过质变转向后一次现代化。
关键词 电子政务 信息化 北京大学 CIO 讲课
下载PDF
信息化测评的基础理论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09年第9期74-75,共2页
下一代的测评方法—生态型指标,将开始从价值网络、生态和灵智(Smart)角度,打破组织边界测度信息化常规。
关键词 测评方法 信息化 基础理论 价值网络 生态型
下载PDF
大型企业信息化作用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08年第23期92-93,共2页
对于我国大型企业而言,要达到世界水平,就要建设成为信息化企业。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大型企业 发展现状 信息化建设
下载PDF
信息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5
7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23年第20期12-16,共5页
信息生产力是一种新质生产力。这是从技术经济角度对生产力的一种判断。比较工业生产力与信息生产力(亦可称数字生产力、数据生产力)的框架,一是技术维度,二是制度维度。技术维度是合目的的维度,又可分合目的性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技术... 信息生产力是一种新质生产力。这是从技术经济角度对生产力的一种判断。比较工业生产力与信息生产力(亦可称数字生产力、数据生产力)的框架,一是技术维度,二是制度维度。技术维度是合目的的维度,又可分合目的性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技术对象上的区别,也就是合目所合“目的”(技术所服从、服务的目标)上的区别;二是合目的的手段上的区别,也就是技术工具作为技术载体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产力 技术载体 信息生产力 技术维度 数据生产 制度维度 合目的性 区别
下载PDF
产业信息化的效率与效能
8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15年第21期70-71,共2页
产业信息化是一种技术-经济范式演进现象。 技术-经济范式(tech-economic paradiagm)这一概念是由G.佩雷兹在1983年提出的,它是技术范式与经济范式的结合,"超出了技术轨迹,并且影响全系统的投入成本结构、生产条件和分布"(雷小清)。
关键词 经济范式 产业信息化 技术范式 均衡价格 绩效分析 成本结构 信息技术 服务化 竞争均衡 佩雷
下载PDF
信息化与创新驱动发展
9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14年第11期70-71,共2页
对信息化,只有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提高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时,信息化才能真正回到它本身。中国经济的大势,正在从投资驱动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在经济学中,对应着从凯恩斯式增长,转向熊彼特式增长。在这种转变中,由于认识上存... 对信息化,只有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提高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时,信息化才能真正回到它本身。中国经济的大势,正在从投资驱动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在经济学中,对应着从凯恩斯式增长,转向熊彼特式增长。在这种转变中,由于认识上存在盲区,信息化的客观顶层上的作用往往被忽视。这个问题应在制订信息化战略时加以解决。本文想针对妨碍创新驱动发展,妨碍以信息化思路解决这个问题的三大盲区,提出不同以往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战略 驱动 创新 中国经济 经济学 熊彼特 盲区 投资
下载PDF
从一把手角度看企业信息化
10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11年第21期70-71,共2页
这几年,中国大型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开始从建设、应用、集成,一步步深化到战略上,开始从企业战略,而不是信息化应用角度理解信息化。面向未来,信息化要引领两化融合,引领企业战略变革,中央企业应率先全面提高信息化水... 这几年,中国大型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开始从建设、应用、集成,一步步深化到战略上,开始从企业战略,而不是信息化应用角度理解信息化。面向未来,信息化要引领两化融合,引领企业战略变革,中央企业应率先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在企业现代化取向上,千万不可后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把手 中央企业 企业战略 企业现代化 大型企业 应用
下载PDF
信息化与服务化的效率关联
11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14年第5期70-71,共2页
信息化的政策着力点,也可以第一次从宏观上明确为,以范围经济为好和优的标准,要求宏观经济从做大做强。转向做强做优,这将是不亚于工业革命的深刻变革。
关键词 信息化 服务化 关联 宏观经济 范围经济 工业革命
下载PDF
工业化基本矛盾与信息化历史作用
12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08年第7期66-68,共3页
信息化有什么作用?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最没用了。信息化无非能改造历史而已。它将东西方一齐改造为小规模、多品种生产的信息社会。人们将这种历史改造称为信息革命。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化 多品种生产 信息社会 信息革命 改造
下载PDF
信息化对产业结构政策的要求
13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10年第8期74-75,共2页
信息化对产业结构政策的要求,不是技术的要求,而是它所代表的生产方式,即应调整为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信息化 生产方式 小批量 多品种
下载PDF
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十二五”信息化忧思之二
14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09年第13期82-83,共2页
整个国家的商业主干系统长期游离于电子商务之外,其实是因为找错了改革动力。因此第一位的问题,就是以人为本,再振科学发展。
关键词 改革 信息化 电子商务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下载PDF
信息化:能力≠应用≠有效
15
作者 汪向东 《中国信息界》 2006年第14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信息化发展 能力建设 检索 不等式 信息能力
下载PDF
信息化特别适合满足个性化自主需求
16
作者 姜奇平 《中国信息界》 2005年第10期19-19,共1页
信息化与工业化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特别适合满足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之上的更高的个性化自主需求。因为这种需求的个性化特征和精神文化特征,适合以信息和知识的编码化的方式、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并且,与物质和能源不一样... 信息化与工业化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特别适合满足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之上的更高的个性化自主需求。因为这种需求的个性化特征和精神文化特征,适合以信息和知识的编码化的方式、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并且,与物质和能源不一样,信息和知识可以实现充分共享而极少有有形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需求 信息化 个性化 文化特征 工业化 特征和 高效率 知识
下载PDF
对信息化测度基础理论的反思
17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12年第22期70-71,共2页
抓住牛和马不同的"特别之处",这比光说测"有一个头,四只脚"的动物,更能准确把握对象。我们把我国流行的要素法,称为外延法;把Brooke为代表的方法,称为内涵法。信息化测度的发展方向,就是从外延法向内涵法深化。
关键词 信息化 基础理论 测度 外延法
下载PDF
客观审视信息化的位置
18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10年第1期132-133,共2页
信息化的改革不应是沿袭"中体西用"的熟悉套路,而应力争践行"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的主张,光荣地进入了第二次现代化状态。
关键词 信息化 位置 现代化
下载PDF
“数据要素×”要抓住复用这一关键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1月4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1],这是继“互联网+”之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新进展,我国将进入“数据×”的新时代。复用,是“乘”的主要支撑手段。通过“乘”,要达... 1月4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1],这是继“互联网+”之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新进展,我国将进入“数据×”的新时代。复用,是“乘”的主要支撑手段。通过“乘”,要达到三个目的:第一,是要促进数据使用价值复用与充分利用;第二,是要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第三,是要推动数据要素收益向数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合理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年行动计划 互联网 复用 支撑手段 实体经济
下载PDF
价值的本地化、个性化:经济学中的后现代价值观
20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24年第10期8-15,共8页
丹尼尔·卡尼曼获得诺贝尔奖,反映了经济学响应现代化转型,早已暗流涌动。对I T来说,卡尼曼理论就相当于AI PC“通用+参照点”路线的经济学证明。2024年3月26日,英特尔发布了商用客户端AIPC产品。人工智能在2024年后,将向卡尼曼指... 丹尼尔·卡尼曼获得诺贝尔奖,反映了经济学响应现代化转型,早已暗流涌动。对I T来说,卡尼曼理论就相当于AI PC“通用+参照点”路线的经济学证明。2024年3月26日,英特尔发布了商用客户端AIPC产品。人工智能在2024年后,将向卡尼曼指出的方向急剧转向。经济学中后现代的“后”,是指“理性之后”,即新古典主义之后,偏离理性经济人假说的各种学说。以往这些学说并不共享同一个基础范式,也没有共同的哲学基础。后现代经济学用后现代主义哲学作为对这些理论进行新综合的共享的哲学范式,从而将它们系统化地统摄在一种内核之下。核心就是价值的本地化、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后现代价值观 后现代主义哲学 英特尔 现代化转型 本地化 经济学 个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