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40至70年代文学研究:问题与方法 |
赵园
钱理群
洪子诚
吴晓东
贺桂梅
赵京华
吕晴
秦弓
田禾
范家进
赵稀方
杨联芬
段美乔
牧阳一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7
|
|
2
|
文学观念的演变及其实践:回望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之路 |
耿占春
贺照田
敬文东
何光顺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9 |
2
|
|
3
|
近年中国大陆文学史学鸟瞰 |
蒋寅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5
|
|
4
|
寻求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学科的独立学术价值 |
刘福春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0
|
|
5
|
五四新文学的文化选择 |
刘纳
|
《河北学刊》
CSSCI
|
1999 |
6
|
|
6
|
另一种傲慢与偏见——华语语系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
霍艳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7 |
6
|
|
7
|
中国当代文学与20世纪世界 |
张韧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8
|
田禾:关于延安文学研究的再思考 |
田禾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9
|
现代性叙事与被叙述的历史——对于20世纪文学史建设的思考 |
董之林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0
|
赵京华:现代文学与民族国家建制 |
赵京华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1
|
赵稀方:俄苏文学翻译与左翼文学资源 |
赵稀方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2
|
网络文学发展与文学主体性问题——网络文学与商业“联姻”之忧 |
汤俏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3
|
文学意象 |
杜书瀛
|
《学术研究》
|
1987 |
3
|
|
14
|
吕晴:现代战争动员体制与40至70年代文学 |
吕晴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5
|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建设需要比较文学史眼光 |
秦弓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2
|
|
16
|
北美新移民文学中的“中国书写” |
汤俏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7
|
新时期文学和道德 |
杜书瀛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2
|
|
18
|
文学批评的读者立场──评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
陈慧娟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7 |
1
|
|
19
|
胡适与文学研究考据化倾向 |
王晴飞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20
|
新世纪以来天津文学研究综论 |
罗海燕
|
《社科纵横》
|
201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