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40至70年代文学研究:问题与方法 被引量:37
1
作者 赵园 钱理群 +11 位作者 洪子诚 吴晓东 贺桂梅 赵京华 吕晴 秦弓 田禾 范家进 赵稀方 杨联芬 段美乔 牧阳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关键词 洪子诚 文学所 中国文学 文学研究 现代 钱理群 笔谈 年代 学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下载PDF
文学观念的演变及其实践:回望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之路 被引量:2
2
作者 耿占春 贺照田 +1 位作者 敬文东 何光顺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主讲者:耿占春(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与谈者:贺照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敬文东(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主持者:何光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时间:2017年12月18日19:00导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观念是伴随着社会思... 主讲者:耿占春(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与谈者:贺照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敬文东(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主持者:何光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时间:2017年12月18日19:00导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观念是伴随着社会思潮逐渐演进的,其中经历了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相伴生的文学崛起和诗歌热潮,遭受市场经济冲击后的文学激情退却与诗歌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文学 文学观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实践 演变 重大历史事件
下载PDF
近年中国大陆文学史学鸟瞰 被引量:5
3
作者 蒋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2-81,共10页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学 《中国文学史之宏观》 中国大陆 文学史观 文学史写作 文学史理论 文学史著 少数民族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寻求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学科的独立学术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福春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1-73,共3页
今天我站在这儿,我最想讲和最应该表示的,就两个字——致敬。向所有从事文献工作和热爱文献工作的朋友们致敬,特别向出席这次研讨会的年轻朋友——最有活力的文献工作者致敬。文献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困难重重,
关键词 文献工作 现代文学 文献搜集 诗歌史 研究工作 诗探索 臧克家 诗歌界 贺敬之 穆旦
下载PDF
五四新文学的文化选择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纳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3-8,共6页
在五四时期,两种"大恐惧"引发出两条相悖的探寻"根本"的思路,也由此决定了五四新文学的文化批判性格和反对者们对传统文化的护卫姿态;在东西方文化激烈论战的大背景下,新文学作者从文学这一特定角度表现了自己... 在五四时期,两种"大恐惧"引发出两条相悖的探寻"根本"的思路,也由此决定了五四新文学的文化批判性格和反对者们对传统文化的护卫姿态;在东西方文化激烈论战的大背景下,新文学作者从文学这一特定角度表现了自己鲜明的态度;五四新文学作者们仿效外国作品和读者们阅读──接受的过程成为学习西方文化以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中国现代文学 文化批判 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另一种傲慢与偏见——华语语系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6
作者 霍艳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4期77-82,共6页
自史书美提出"华语语系文学"概念已经过去十余年,海外研究成果颇丰,有向学科化演变的趋向。概念自2006年进入中国大陆后,引发了一定程度的讨论,大陆学界对于海外学界提出的"关注边缘"的思考角度予以肯定同时,也批判了"抵抗中心"... 自史书美提出"华语语系文学"概念已经过去十余年,海外研究成果颇丰,有向学科化演变的趋向。概念自2006年进入中国大陆后,引发了一定程度的讨论,大陆学界对于海外学界提出的"关注边缘"的思考角度予以肯定同时,也批判了"抵抗中心"背后隐含的分离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海外华文文学 学科化 中国当代文学 王德威 思考角度 华文作家 研究成果 中国文学 台湾文学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与20世纪世界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韧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本文从一个全新视角,即从世界文学对我国文学思潮、创作方法和艺术技巧的影响出发,反思和探索了我国当代文学47年历史道路的经验与教训,同时又从另一个角度,即从我国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学自身走向方面探求了不同时期接受和选择外国文... 本文从一个全新视角,即从世界文学对我国文学思潮、创作方法和艺术技巧的影响出发,反思和探索了我国当代文学47年历史道路的经验与教训,同时又从另一个角度,即从我国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学自身走向方面探求了不同时期接受和选择外国文学的特点及其后者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文章带有一定总结性的学术价值,其中关于在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学发展与昌盛方面应与世界文学建立何种关系的论断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世界文学 苏联文学 西方文学 文学思潮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人的发现 外国文学 现代主义
下载PDF
田禾:关于延安文学研究的再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田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30,共5页
学术界长期以来就存在着拿“五四”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来衡量延安文学的现象。然而,“五四”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能否作为惟一的选项并挪用来评判延安时期的文学?
关键词 延安文学 “五四” 审美标准 存在 价值判断 延安时期 现象
下载PDF
现代性叙事与被叙述的历史——对于20世纪文学史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董之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6-186,共11页
现代性话语在以现代化为标志的社会转型期形成了以往历史叙事的基本格局。但中国加入现代化进程的后来者身份 ,使文学叙事与对这种叙事的历史讲述之间 ,出现了种种由现代性思维难以涵盖和解释的历史缝隙与驳杂之处。重新梳理历史的要义... 现代性话语在以现代化为标志的社会转型期形成了以往历史叙事的基本格局。但中国加入现代化进程的后来者身份 ,使文学叙事与对这种叙事的历史讲述之间 ,出现了种种由现代性思维难以涵盖和解释的历史缝隙与驳杂之处。重新梳理历史的要义不仅在于丰富 2 0世纪文学史 ,更在于体现一种相对于现代性叙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叙事 历史 20世纪 文学史
下载PDF
赵京华:现代文学与民族国家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京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20,共5页
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在阐释十七年文学的“源头”时,着重从“一体化”、“体制化”的层面考察了与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历史联系。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十七年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解放区文学 阐释 历史联系 年代 建制 源头
下载PDF
赵稀方:俄苏文学翻译与左翼文学资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稀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3,共2页
对于俄苏文学的翻译介绍和历史叙述的梳理表明,1949年之后“俄苏文学光明梦”的构成的确并非突如其来,而具有自“五四”以来的“以俄为师”的历史线索,但最为根本的构成力量却是40年代延安《讲话》以来的历史规范。
关键词 俄苏文学 赵稀方 左翼文学 译介 历史叙述 “五四” 光明 年代 延安
下载PDF
网络文学发展与文学主体性问题——网络文学与商业“联姻”之忧 被引量:3
12
作者 汤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28,共4页
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有十几年历程,其势头之迅猛、覆盖面之广泛、影响力之深远,已经引起了各方的重视,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的网络文学已不再是纯粹的"网络文学",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异化"现象和文学主体性缺失... 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有十几年历程,其势头之迅猛、覆盖面之广泛、影响力之深远,已经引起了各方的重视,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的网络文学已不再是纯粹的"网络文学",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异化"现象和文学主体性缺失的问题。本文从主体性的角度,分析网络文学所存在的娱乐化和商业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学主体性 自由度 娱乐性
下载PDF
文学意象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书瀛 《学术研究》 1987年第5期104-109,共6页
文学意象,是作家在观念中建立起来的未来作品的形象模型,它自艺术胚胎发展而来,它的形成是艺术生命趋于成熟的标志。由艺术胚胎向文学意象的发展艺术生命的产生、发展和成熟,是一个虽然可分为阶段、但中间并无绝对界限而且也不停顿的过... 文学意象,是作家在观念中建立起来的未来作品的形象模型,它自艺术胚胎发展而来,它的形成是艺术生命趋于成熟的标志。由艺术胚胎向文学意象的发展艺术生命的产生、发展和成熟,是一个虽然可分为阶段、但中间并无绝对界限而且也不停顿的过程。主体与客体一旦结合受孕而产生艺术胚胎,紧接着便开始向文学意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意象 艺术生命 作家 意象形式 胚胎 主体化 对象主体 主体对象 感性与理性 对象化
下载PDF
吕晴:现代战争动员体制与40至70年代文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1,共2页
现代战争动员体制的建立,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中心内容,因为工业化需要条件和时间,而在现有的人力物力基础上建立一个高效的战争动员体制,
关键词 现代战争动员体制 现代文学 文学评论 《放下你的鞭子》 《白毛女》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建设需要比较文学史眼光 被引量:2
15
作者 秦弓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113-119,共7页
8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大有裨益。 但从现代文学史学科建设来看,这种研究仍然缺乏一种视野开阔、气度恢弘、贯通始终的比较文学 史眼光、这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东西方的失衡;二是未能做到... 8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大有裨益。 但从现代文学史学科建设来看,这种研究仍然缺乏一种视野开阔、气度恢弘、贯通始终的比较文学 史眼光、这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东西方的失衡;二是未能做到历史贯通;三是对文体的忽略。所谓 比较文学史眼光,就是要把比较大学从方法论层面上升到历史观层面,把比较文学的观念与方法 贯穿于整个现代文学历史发展的阐释与文学成就的评价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比较文学史眼光 方法论 历史观
下载PDF
北美新移民文学中的“中国书写” 被引量:2
16
作者 汤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120,共6页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北美新移民文学经过三十余年的沉淀和发展,创作主题逐渐从"异国书写"流转到对中国故事、中国经验的书写,大致可分为"大历史中国书写""民间乡土中国书写"和"当下...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北美新移民文学经过三十余年的沉淀和发展,创作主题逐渐从"异国书写"流转到对中国故事、中国经验的书写,大致可分为"大历史中国书写""民间乡土中国书写"和"当下中国书写"三种类型,呈现出人物命运、历史传承、文化身份认同三位一体的开阔气象。北美新移民作家跨越"自我"和"他者"的文化离散体验对中国故事、中国经验的书写,可以视为一种文化"翻译"。笔者认为:北美新移民作家的"中国书写"是个人自我身份确认的需要,同时也是对西方视角下中国形象的反拨,通过多元文化冲击下展现的中国与世界的对话方式,重构世界版图中的中国图像,具有深远的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新移民文学 中国故事 中国经验 中国书写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和道德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书瀛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15-117,共3页
新时期的社会现实把文学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在社会转型时期,不管是新生的,还是腐朽的,都非常突出地表现在伦理道德领域。而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中,道德正是作为最恒常、最根本、最普遍、最贴近的中介而存在的。以往只... 新时期的社会现实把文学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在社会转型时期,不管是新生的,还是腐朽的,都非常突出地表现在伦理道德领域。而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中,道德正是作为最恒常、最根本、最普遍、最贴近的中介而存在的。以往只专注文学的独特性而轻视其相关性的研究状况是应该检讨的。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中西美学的交汇中,文学的道德性问题是应该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道德 真善美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读者立场──评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慧娟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6期90-94,共5页
关键词 金圣叹评点 文学批评 文学作品 水浒传 鲁智深 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家 林冲 阅读感受 读者阅读心理
下载PDF
胡适与文学研究考据化倾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晴飞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5-181,共7页
考据之学是清代主流学术,民国时仍在学界潜在地发挥着影响。作为新文学和新学术的开拓者,胡适回国之初主动适应这一潮流,并将其与现代西方"科学方法"结合,使得考据之风弥漫学界,引导、规约着当时的文学研究风气和年轻学人的... 考据之学是清代主流学术,民国时仍在学界潜在地发挥着影响。作为新文学和新学术的开拓者,胡适回国之初主动适应这一潮流,并将其与现代西方"科学方法"结合,使得考据之风弥漫学界,引导、规约着当时的文学研究风气和年轻学人的治学路径。一方面促进学术界的专业化及从业人员的学者化倾向,但也造成文学研究过分趋从于考据化的弊端。胡适后来也意识到这一点,有过扭转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据 太炎门生 胡适 文学研究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天津文学研究综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海燕 《社科纵横》 2014年第1期140-145,共6页
天津文学研究随天津文学创作而产生。新世纪以来,天津文学研究成绩斐然,取得了四大标志成果,并实现了三大学术转向。但仍存有提升与开拓的空间,而要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则需要在天津作家群体建构,古近代文学文献整理,强化多元化观照视角... 天津文学研究随天津文学创作而产生。新世纪以来,天津文学研究成绩斐然,取得了四大标志成果,并实现了三大学术转向。但仍存有提升与开拓的空间,而要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则需要在天津作家群体建构,古近代文学文献整理,强化多元化观照视角、全面系统研究等方面继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天津文学 学术转向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