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2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汪有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3-26,共4页
全面调查分析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依据《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原则、方法,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进行了评价,综合评价有效管理质量等级为良,说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有较好的基础... 全面调查分析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依据《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原则、方法,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进行了评价,综合评价有效管理质量等级为良,说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有较好的基础。但是,经费管理、保护管理设施、社区协调性3项指标的评价分较低,工作差距较大。规划设计和生态旅游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大问题。权属、总体规划、边界、范围、设施设备种类和数量、保护区控制、资源监测、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管理9项指标管理质量等级为中等,管理工作还有很大不足,对保护区建设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有效管理 评价 祁连山
下载PDF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昆虫天敌种类调查(三)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明 张建奇 倪自银 《昆虫天敌》 CSCD 2003年第3期113-118,共6页
本文报道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翅目 (Diptera)天敌昆虫 7科 63种。
关键词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 昆虫天敌 种类 双翅目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与持续发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车克钧 《甘肃理论学刊》 2002年第5期46-48,共3页
本文针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 ,提出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与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认为强化生态工程建设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把开放型保护、有效管理和持续发展融为一体 ,才能真正保... 本文针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 ,提出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与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认为强化生态工程建设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把开放型保护、有效管理和持续发展融为一体 ,才能真正保护、建设和发展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走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有效管理 持续发展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与持续发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车克钧 杨全生 刘兴明 《甘肃林业科技》 2000年第3期18-22,共5页
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与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针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有效管理 持续发展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生态建设
下载PDF
基于Delphi-PSR模型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毅 谢蓉蓉 +2 位作者 王菲凤 王学福 郭生祥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8-336,共9页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核心区和重点治理区。为研究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状况,本文基于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选取24项评价指标,构建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以Delphi经典法...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核心区和重点治理区。为研究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状况,本文基于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选取24项评价指标,构建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以Delphi经典法确定权重,综合评价2008年、2016年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08年不安全度为0.1934,处于稍不安全状态;2016年为0.2454,较2008年增加了26.9%,处于很不安全状态。其中,压力因子的不安全度由0.1094升至0.1276,增加了16.6%;状态因子由0.0593升至0.0748,增加了26.1%;响应因子由0.0247升至0.0430,增加了74%;说明响应层面不安全度上升最显著。2008年与2016年相比,人类活动增加及资源过度开发是祁连山保护区生态安全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旅游客流量大幅度持续增加、水电和矿产的不合理开发。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其他复杂生态系统的安全评价,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提供科学管理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PSR模型 DELPHI法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多样性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堆芳 孙章运 +5 位作者 胡大志 安蓓 陈刘阳 张德喜 董凯 张立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8,共9页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布设3个监测样区60台红外相机,累计14 999个相机日,获得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1 619张,鉴定19种哺乳动物隶属于5目9科,还记录到3种家畜。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布设3个监测样区60台红外相机,累计14 999个相机日,获得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1 619张,鉴定19种哺乳动物隶属于5目9科,还记录到3种家畜。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中国特有种2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1种,"近危(NT)"的1种、"易危(VU)"的4种;CITES附录11种。动物地理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种类占53%,广布种占47%。在单台相机工作日达到204 d后拍摄到了本次记录的19种野生动物。相对多度指数(RAI)最高的前4种重要物种依次为马鹿(Cervus yarkandensis)(5.16)、岩羊(Pseudois nayaur)(2.01)、狍(Capreolus pygargus)(0.96)和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0.71)。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马鹿、岩羊和马麝的日活动节律表现为明显的晨昏双高峰模式,而狍为晨高峰单峰模式;年活动高峰期均在夏季。红外相机调查结果反映了甘肃祁连山保护区哺乳动物现状,提供4种重要物种的行为适应模式,为保护区哺乳动物的有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对多度指数 红外相机 活动节律
下载PDF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天敌昆虫概貌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晓明 倪永清 汪有奎 《甘肃高师学报》 2002年第5期36-41,共6页
记述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害虫天敌昆虫 10目 5 3科 2 89种 ,并对其分布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作用作了初步调查分析 。
关键词 天敌昆虫 生态系统 保护利用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害虫区系结构概貌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有奎 章士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79-284,共6页
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害虫区系结构作了概括,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祁连山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的归属和比重 ̄[1];二是祁连山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的归属和比重;三是祁连山昆虫与国外几个点上种类组成异同比较。每... 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害虫区系结构作了概括,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祁连山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的归属和比重 ̄[1];二是祁连山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的归属和比重;三是祁连山昆虫与国外几个点上种类组成异同比较。每一部分又按目和科2个单元加以分析,以说明彼此间的共性和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森林害虫 区系结构 分析
下载PDF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初步评价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郭生祥 汪有奎 张建奇 《甘肃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21-25,48,共6页
根据天保工程效益监测数据、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观测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评估模型,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区新增的28.29万hm2森林进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天保工程... 根据天保工程效益监测数据、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观测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评估模型,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区新增的28.29万hm2森林进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天保工程区新增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74.85亿元/a;从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所占比重看,从大到小依次为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净化环境、森林防护、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 生态效益 评价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遥感监测技术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管小英 潘欣 《南方农业》 2020年第17期165-167,共3页
近年来,遥感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技术优势越来越突显,逐渐成为大范围环境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此,通过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2019年卫星监测林地数据变化及变化地区人类活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数据变化的自然与人... 近年来,遥感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技术优势越来越突显,逐渐成为大范围环境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此,通过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2019年卫星监测林地数据变化及变化地区人类活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数据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原因,以此为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政府督查提供相关参考依据,并针对保护区开展遥感监测工作提出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祁连山
下载PDF
生态旅游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志成 汪有奎 罗玉梅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11期7-9,共3页
选取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祝三峡森林公园、焉支山森林公园、大野口森林公园和马牙雪山生态旅游景区、窟窿峡生态旅游景区、康乐草原生态旅游景区等6个样地,对该自然保护区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 选取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祝三峡森林公园、焉支山森林公园、大野口森林公园和马牙雪山生态旅游景区、窟窿峡生态旅游景区、康乐草原生态旅游景区等6个样地,对该自然保护区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游客数量多、干扰强烈的区域,游客对土壤践踏严重,土壤孔隙度减低,容重增加,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减少,pH值增大,氮、磷、钾含量减少,肥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土壤 影响 祁连山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道路工程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艳龙 王作鹏 +1 位作者 刘海涛 张彦吉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8期44-47,共4页
天祝至青海互助公路工程两处避险车道道路工程建设对完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路网结构和交通安全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道路工程的建设期和运营期可能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 天祝至青海互助公路工程两处避险车道道路工程建设对完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路网结构和交通安全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道路工程的建设期和运营期可能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政策、法规及规范等,在野外调查和内业分析的基础上,计算相应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科学评价道路工程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减缓影响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祁连山 保护区 道路工程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零 《甘肃林业科技》 2008年第3期20-24,59,共6页
通过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和本底生态足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等于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减去保护区本底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1... 通过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和本底生态足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等于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减去保护区本底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1.331 9 hm2/cap,保护区可供使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395 4hm2/cap,保护区人均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为1.063 5 hm2/cap。研究表明: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科学可行的,为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也为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与保护管理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和新的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建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建奇 白志强 +1 位作者 王善举 刘海红 《甘肃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71-73,共3页
贫困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最大的社区特征,也是制约保护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探讨了自然保护区实现社区发展的途径和保障措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只有实现与社区的共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保护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 贫困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最大的社区特征,也是制约保护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探讨了自然保护区实现社区发展的途径和保障措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只有实现与社区的共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保护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保护区 社区共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生态旅游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水体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志成 蒋志仁 +2 位作者 罗玉梅 邸华 王小芳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11期37-39,共3页
选取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内的海潮坝水库、窟窿峡水库、冰沟河天池和天祝三峡森林公园的朱岔峡溪流、焉支山森林公园的焉支峡玉溪、大野口森林公园雪峰下的无名溪流6个样地,对其水体的pH值、溶解氧(DO)、电导率(EC)和五日生... 选取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内的海潮坝水库、窟窿峡水库、冰沟河天池和天祝三峡森林公园的朱岔峡溪流、焉支山森林公园的焉支峡玉溪、大野口森林公园雪峰下的无名溪流6个样地,对其水体的pH值、溶解氧(DO)、电导率(EC)和五日生化耗氧量(BOD5)指标进行了长达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随游客干扰强度的增加,保护区水体的pH值和溶解氧(DO)含量下降,电导率(EC)和五日生化耗氧量(BOD5)上升,污染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水体 影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一)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晓明 倪永清 +1 位作者 张建奇 汪有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82-387,共6页
1991~2000年间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东径97°25′~103°38′,北纬36°45′~39°30′)进行了蝶类种类调查,采制蝶类标本3500余号,已经鉴定出的有115种,分别隶属8科65属,其中凤蝶科2种、绢蝶科9种、粉蝶科25种、... 1991~2000年间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东径97°25′~103°38′,北纬36°45′~39°30′)进行了蝶类种类调查,采制蝶类标本3500余号,已经鉴定出的有115种,分别隶属8科65属,其中凤蝶科2种、绢蝶科9种、粉蝶科25种、眼蝶科25种、蛱蝶科25种、蚬蝶科2种、灰蝶科17种、弄蝶科10种,有32种为甘肃省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类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新记录 区系分布
全文增补中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庄 沈渭寿 +2 位作者 车克钧 邹长新 张慧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2,75,共5页
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模式识别为基础,建立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重点分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地和农田3种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整个保护区的总体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结... 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模式识别为基础,建立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重点分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地和农田3种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整个保护区的总体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结果显示,祁连山区域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生态荷载总体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但区域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属于严重超载,农田子系统属于中度超载;在总体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上,西北部地区比东南部地区超载更为严重;就各子系统的生态荷载状况而言,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的超载程度均表现为东南部地区略低于西北部地区,但农田子系统东南部地区超载程度高于西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祁连山 自然保护区 层次分析法 模糊模式识别
下载PDF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昆虫区系及水平分布规律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进军 汪有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99,共4页
采取线路调查为主,踏查与详查、现场采集与灯诱、现场采集与历史记载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保护区不同纬度地区植被类型中的昆虫分别进行采集调查,查明祁连山保护区内分布的植食性昆虫12目125科1190种,天敌昆虫303种。对森林昆虫在世界... 采取线路调查为主,踏查与详查、现场采集与灯诱、现场采集与历史记载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保护区不同纬度地区植被类型中的昆虫分别进行采集调查,查明祁连山保护区内分布的植食性昆虫12目125科1190种,天敌昆虫303种。对森林昆虫在世界和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归属做了初步分析。据对不同纬度地域的气候、植被的水平差异和昆虫种类的比较分析认为,祁连山保护区森林昆虫的水平地理分布概况表现为东南部种类较多,西北部种类较少,近现代人为生产和经济活动对昆虫的分布格局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保护区 昆虫 区系 水平地理分布
下载PDF
如何加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有奎 李进军 《环境经济》 2013年第12期60-62,共3页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丰富的森林、草地和湿地及冰川资源,发挥着重要的水源涵养、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好祁连山北坡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发挥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祁...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丰富的森林、草地和湿地及冰川资源,发挥着重要的水源涵养、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好祁连山北坡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发挥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任务。建区以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保护区建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管理 祁连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服务功能 生物多样性 自然资源 保护区建设 水源涵养
下载PDF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小芳 车宗彩 崔冬龙 《甘肃科技》 2016年第6期4-5,共2页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范围广,社区居民多,居民对资源的依赖性极强,使得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社区之间的冲突也十分明显。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保护区与社区经济和谐发展,是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严峻...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范围广,社区居民多,居民对资源的依赖性极强,使得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社区之间的冲突也十分明显。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保护区与社区经济和谐发展,是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严峻挑战。通过对祁连山保护区的社区调查,提出了当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在社区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保护区管理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促进生态保护和社区经济共同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耕地 利用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