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尊重基本事实,依托资料立论
1
作者 周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如火如荼的非遗保护运动,在21世纪的中国大规模展开已达20年。作为一项社会文化运动,现在的确到了需要好好总结“中国经验”,然后逐渐告别高亢的状态,尽早回归日常性保护工作状态的时候了。通过举国体制的动员,我国迅速地确立了全面和... 如火如荼的非遗保护运动,在21世纪的中国大规模展开已达20年。作为一项社会文化运动,现在的确到了需要好好总结“中国经验”,然后逐渐告别高亢的状态,尽早回归日常性保护工作状态的时候了。通过举国体制的动员,我国迅速地确立了全面和系统性保护非遗的国家制度,我国的非遗行政管理现在已经有法可依,有明确的工作对象,有具体的工作程序和目标,顺利完成了抢救、发掘、整理和建档保护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国体制 日常性 非遗保护 建档保护 21世纪 有法可依 尊重
下载PDF
中国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上)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星 黄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第4期20-35,共16页
21世纪以来,顺应"全球化"及国际社会文化发展的大潮,中国兴起了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作为中国文化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运动"对于中国社会和国民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持续深远的影响。部... 21世纪以来,顺应"全球化"及国际社会文化发展的大潮,中国兴起了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作为中国文化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运动"对于中国社会和国民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持续深远的影响。部分人类学家也以多种路径参与了这场"运动",并做出重要贡献。在较为全面细致地梳理中国人类学家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基本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涉及中国文化遗产的海内外人类学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述评发现,海内外人类学家对于中国文化遗产及相关保护事业的学术研究成果,大多是基于各自田野工作的现场实践而形成,其对于文化遗产行政和国家的文化政策具有文化批评和异议申述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遗产 保护运动 文化遗产行政 人类学家 异议
下载PDF
中国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下)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星 黄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第6期27-40,共14页
21世纪以来,顺应“全球化”及国际社会文化发展的大潮,中国兴起了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作为中国文化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运动”对于中国社会和国民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持续深远的影响。部分人类学家也以多种路径参... 21世纪以来,顺应“全球化”及国际社会文化发展的大潮,中国兴起了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作为中国文化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运动”对于中国社会和国民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持续深远的影响。部分人类学家也以多种路径参与了这场“运动”,并做出重要贡献。在较为全面细致地梳理中国人类学家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基本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涉及中国文化遗产的海内外人类学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述评发现,海内外人类学家对于中国文化遗产及相关保护事业的学术研究成果,大多是基于各自田野工作的现场实践而形成,其对于文化遗产行政和国家的文化政策具有文化批评和异议申述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遗产 保护运动 文化遗产行政 人类学家 异议
下载PDF
日本传统戏曲与中国民俗艺能之继承关系与应用立体坐标法解释 被引量:1
4
作者 广田律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14,共4页
文章利用立体坐标法对中日民间艺术进行数字化记录,将日本的传统艺术"能乐"和民俗艺术"花祭"与中国江西省石邮村的"傩舞"进行对比,认为亚洲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艺能表现,在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情感、传达思... 文章利用立体坐标法对中日民间艺术进行数字化记录,将日本的传统艺术"能乐"和民俗艺术"花祭"与中国江西省石邮村的"傩舞"进行对比,认为亚洲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艺能表现,在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情感、传达思想等方面具有普遍的共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能乐 花祭 傩舞 立体坐标法
下载PDF
服务经济发展和收入再分配
5
作者 立石昌广 《经济科学》 1987年第4期50-53,共4页
经济的发展,需要给人民提供更多的服务商品。服务经济发达的程度,应当是衡量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标准。服务经济发达是经济发达的必然规律。我们首先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它的原因。第一,(1) 生产力发展促进了分工,提高了专业化程度。... 经济的发展,需要给人民提供更多的服务商品。服务经济发达的程度,应当是衡量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标准。服务经济发达是经济发达的必然规律。我们首先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它的原因。第一,(1) 生产力发展促进了分工,提高了专业化程度。人们在生活中个人能力存在着局限。每个人不可能干好所有的家务,同时也不需要每个人什么都干。这就需要分工。(2)消费领域的需求,也促进了分工,要求消费服务社会化。(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再分配 服务经济 服务需求 消费支出 支出曲线 精神活动 个人能力 服务消费 服务业 每个人
下载PDF
“物质性”:人类学研究视野的拓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佐佐木重洋 余玮(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9,共12页
人类学领域以物质文化为对象进行调查和研究有着一定的历史,因此“物质性”这一用语本身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但是将其问题化,乃至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来探讨,相对来说是比较新近的事。并且,这些以“物质性”为中心开展的研究,也不同于以往... 人类学领域以物质文化为对象进行调查和研究有着一定的历史,因此“物质性”这一用语本身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但是将其问题化,乃至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来探讨,相对来说是比较新近的事。并且,这些以“物质性”为中心开展的研究,也不同于以往那些由对博物学的关心发展而来的物质文化研究。为此,文章主要围绕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和美术史学,对近些年与“物质性”相关的一些研究做出述评,进而倡议借由此词来拓宽人类学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性 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中国民族学的研究范式及创新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星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1期105-123,M0006,共20页
中国民族学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学术范式。其中,“族别研究范式”主要是指以“民族”(或族群)为单位、为框架去归纳、整理和描述相关社会文化的事实、现象及研究素材的路径,它是把“民族”视为基本的对象单元的... 中国民族学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学术范式。其中,“族别研究范式”主要是指以“民族”(或族群)为单位、为框架去归纳、整理和描述相关社会文化的事实、现象及研究素材的路径,它是把“民族”视为基本的对象单元的研究范式;“族际研究范式”则主要是指超越“民族”(或族群)的框架与单元,注重多民族共生互动关系的研究路径,它是以多民族的社区或地域为田野研究的对象,关注人与文化的越境、互渗、共享、交流等基本的社会事实与文化现象的研究范式。“族别研究范式”和“族际研究范式”对于中国民族学而言,应该说是各有贡献,各有长短,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相互补益的关系。通过对上述两种研究范式的接纳、整合及超越,费孝通在其著名的“多元一体”理论中,事实上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亦即“多元一体”的研究范式,并由此实现了对中国民族学研究范式的更新换代。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对这几种基本的研究范式进行认真地梳理,希望有助于推动中国民族学形成更为科学的民族学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学 研究范式 族别研究范式 族际研究范式 多元一体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日本欺骗侦查所获同意与正当程序 被引量:2
8
作者 白取祐司 倪润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2-171,176,共10页
侦查人员欺骗侦查不同于"诱惑侦查"之处在于,欺骗侦查并非是国家在制造犯罪,而是侦查人员为了方便侦破犯罪,在证据收集等侦查过程中使用欺骗手段。这些欺骗手段的共同特点是违法程度较轻,但做法欠缺公正性。在强制侦查(处分)... 侦查人员欺骗侦查不同于"诱惑侦查"之处在于,欺骗侦查并非是国家在制造犯罪,而是侦查人员为了方便侦破犯罪,在证据收集等侦查过程中使用欺骗手段。这些欺骗手段的共同特点是违法程度较轻,但做法欠缺公正性。在强制侦查(处分)和任意侦查(处分)中都存在侦查人员欺骗侦查的情形,欺骗侦查原则上是违法的,但是,这种违法是否直接导致证据排除的后果则至少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欺骗是否导致本来应当实施的合法的强制处分或任意处分未实施,欺骗的性质、程度是否达到了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视的重大程度,因欺骗所受侵害的法益是否重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程序 认识错误 任意处分 强制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