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骨代谢及生活质量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楠 王沛 +12 位作者 张竞 王静 王婧 吴田明 王亚红 李娇 刘小平 张继荣 郝志明 蒲丹 吕晓虹 王强 何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2-839,共8页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的流行病学、骨转换和生活质量特征。方法 于2017年至2018年间采用问卷调查、SF-36评分、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和25(OH)D3水平测定、双膝关节X线和双能X线(D...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的流行病学、骨转换和生活质量特征。方法 于2017年至2018年间采用问卷调查、SF-36评分、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和25(OH)D3水平测定、双膝关节X线和双能X线(DXA)骨密度检测等在神木市3个社区随机抽取40~80岁成年人进行研究,最终共纳入956例受试者,其中662例为女性。根据是否患KOA及骨密度情况,分为4组:OP型KOA组(KOA伴OP或低骨量),单纯KOA组(KOA伴正常骨密度),OP组(仅有OP或低骨量,不合并KOA),健康对照组(无KOA且骨密度正常)。结果 (1)OP型KOA组164人,平均年龄(57.70±7.68)岁,明显高于单纯KOA组(P<0.001)。其总体患病率为17.15%,女性高于男性(72.0%vs 28.0%,P<0.001),绝经后女性最高(72.9%,P<0.001)。以10岁为界的不同年龄组中,该总体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该组患者血清骨形成和骨吸收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单纯KOA组(P<0.001);(2)KOA患者中有72.25%合并OP或低骨量。Kellgren-Lawrence(KL)评分≥2分的OP型KOA的患病率(28.7%)高于单纯KOA组(22.2%);(3)根据SF-36评分,OP型KOA组与OP组(仅有OP或低骨量)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在所有评价身体健康的5个维度和心理健康(MH)方面的平均值相对较低。结论 骨量低下是部分KO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可能加速疾病进展。这些患者的骨转换更活跃。SF-36评分结果表明,OP型KOA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受到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OA亚型 骨密度 骨转换标志物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联合Lp-PLA2诊断缺血性脑卒中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康小军 张兴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3期3522-3525,3530,共5页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联合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诊断缺血性脑卒中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神木市医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卒中后是否发生血管性痴呆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联合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诊断缺血性脑卒中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神木市医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卒中后是否发生血管性痴呆将其分为痴呆组(39例)和未痴呆组(81例)。比较两组血清Lp-PLA2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患者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检测大脑海马区、半卵圆中心、额叶前部、额叶后部等区域的AD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p-PLA2单独及联合脑组织ADC诊断缺血性脑卒中伴血管性痴呆的效能。结果痴呆组Lp-PLA2水平高于未痴呆组,MoCA和MMSE评分低于未痴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组海马区、半卵圆中心、额叶前部、额叶后部的ADC低于未痴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血清Lp-PLA2、海马区ADC、半卵圆中心ADC、额叶前部ADC、额叶后部ADC单独检测缺血性脑卒中伴血管性痴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3、0.843、0.851、0.803、0.821,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20。结论血清Lp-PLA2和脑组织ADC联合诊断缺血性脑卒中伴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二者联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下载PDF
联合检测软骨代谢生物标志物在膝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楠 张竞 +7 位作者 王静 王沛 王婧 李自成 吴田明 王亚红 王强 何岚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12期1906-1910,共5页
目的评估软骨合成降解中的生物标志物在膝骨关节炎(OA)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神木市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膝OA患者227例作为膝OA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78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ⅡA型前胶原N端前... 目的评估软骨合成降解中的生物标志物在膝骨关节炎(OA)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神木市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膝OA患者227例作为膝OA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78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ⅡA型前胶原N端前肽(PⅡANP)、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尿Ⅱ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Ⅱ)水平,双膝X线正侧位片和SF-36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分别评估膝OA受累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膝OA组血清PⅡANP水平降低,血清COMP、MMP-3和尿CTX-Ⅱ水平均升高(P<0.05);2)中晚期膝OA组血清PⅡANP低于早期膝OA组及对照组(P<0.05),血清COMP、MMP-3(P<0.05)和尿CTX-Ⅱ均高于早期膝OA组及对照组;3)膝OA组血清PⅡANP水平与K-L分级呈反相关(P<0.05),血清COMP和MMP-3水平与K-L分级呈正相关(P<0.05),血清COMP水平还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血清PⅡANP水平与精神健康呈反相关(P<0.05);血清COMP水平与生理功能呈反相关(P<0.05),与精神健康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PⅡANP、COMP、MMP-3和尿CTX-Ⅱ在膝OA中表达异常,并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变化,可作为膝OA诊断和疾病进展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ⅡA型前胶原N端前肽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3 Ⅱ型胶原交联C端肽
下载PDF
腹部CT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及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彭雪艳 程建和 杨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6期2279-2282,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CT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及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腹部CT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根据腹部CT检查结果对患... 目的探讨腹部CT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及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腹部CT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根据腹部CT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CT严重指数(CTSI)分级,对比不同分级患者预后相关指标。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腹部CT动态表现。对比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患者CTSI分级情况。结果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65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69例存在脂肪肝,占25.96%,其中轻度20例(11.83%),中度62例(36.69%),重度87例(51.48%)。治疗前CTSI分级结果显示,A级147例,B级364例,C级140例,与CTSI A级、B级患者相比,CTSI C级患者禁食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清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较长,假性囊肿、药物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器官衰竭及死亡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163例患者病情进展,腹部CT显示其胰腺水肿、蜂窝组织炎更加严重,胰周间隙积液更多,肾筋膜进一步增厚。治疗后CTSI A级占74.04%,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治疗中,CTSI B级占19.35%,CTSI C级占6.61%,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CT检查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胰腺周围病变情况,帮助了解患者胰腺病变程度及周围病变情况,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 急性胰腺炎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MR多序列检查在CT等密度小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挺 马小燕 龙光华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805-807,共3页
目的探讨MR多序列检查在CT等密度小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影像科收治的90例(95个病灶)CT平扫呈等密度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术后病理、随访或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TACE)均证实为小肝癌。对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T... 目的探讨MR多序列检查在CT等密度小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影像科收治的90例(95个病灶)CT平扫呈等密度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术后病理、随访或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TACE)均证实为小肝癌。对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T1WI、T2WI、DWI)及增强扫描,调查MR扫描各序列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90例患者中,共发现95个小肝癌病灶,分别分布在肝右叶和肝左叶各有69、26个,其中82个病灶散在表浅部位,与肝表面接近,经CT检查图像显示均为等密度(假阴性),病灶直径范围在1.12~2.45 cm,平均直径为1.79 cm。MR图像特征大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其中当DWI扫描呈高信号时显示率高达100%,而T1WI、T2WI序列显示率(高信号+低信号)分别为77.89%、89.47%,行增强扫描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的显示率分别为92.63%、87.37%、89.47%,病灶显示呈富血供、快进快出的特点;采用增强扫描+DWI对CT检查图像显示为等密度的小肝癌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P<0.05)。结论通过MR多序列检查能够及时发现CT平扫等密度小肝癌,尤其时采用DWI结合MR增强扫描的诊断率最高,且基本能够对等密度小肝癌作出定位定性诊断,在肝癌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检查 CT检查 诊断效能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空气灌肠、经腹壁彩超与CT平扫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丽珍 张丽萍 贺晓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5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空气灌肠、经腹壁彩超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105例疑似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空气灌肠、经腹壁彩超与CT平扫检查。记录三种检查方法对肠套叠的诊断结果,并比较... 目的分析空气灌肠、经腹壁彩超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105例疑似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空气灌肠、经腹壁彩超与CT平扫检查。记录三种检查方法对肠套叠的诊断结果,并比较三种检查方法诊断肠套叠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析三种检查方法诊断肠套叠的影像学特征;比较三种检查方法诊断肠套叠的耗时情况。结果105例疑似肠套叠患儿的临床最终诊断为肠套叠91例,非肠套叠14例。空气灌肠、经腹壁彩超与CT平扫诊断肠套叠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空气灌肠诊断肠套叠的准确度高于经腹壁彩超(P<0.05);空气灌肠与CT平扫、经腹壁彩超与CT平扫诊断肠套叠的准确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空气灌肠注入气体后可见充气结肠远端出现不同形态的高密度软组织,呈圆柱状、杯状;CT平扫显示有套筒征、腊肠征;经腹壁彩超中肠套叠区域的边界十分清晰,短轴切面呈现“靶环征”“同心圆”,同心圆直径<30 mm,超声显示“套筒征”,远端的血流信号分布十分丰富,而近段分布较分散。CT平扫诊断耗时均短于经腹壁彩超、空气灌肠,经腹壁彩超诊断耗时短于空气灌肠(P<0.05)。结论空气灌肠、经腹壁彩超与CT平扫对小儿肠套叠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空气灌肠的诊断准确度较高,CT平扫诊断所需耗时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灌肠 经腹壁彩超 CT平扫 小儿 肠套叠
下载PDF
CT检查在盆腔恶性肿瘤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测价值
7
作者 胡瑞丹 杨海仓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1年第5期856-857,共2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盆腔恶性肿瘤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检测价值。方法以8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均接受DSA及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8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37例(46.25%)为急性阶段下肢DVT,其中3例为慢性阶段的DVT急性发...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盆腔恶性肿瘤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检测价值。方法以8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均接受DSA及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8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37例(46.25%)为急性阶段下肢DVT,其中3例为慢性阶段的DVT急性发作;43例(53.75%)为慢性期下肢DVT。急性期下肢DVT血栓范围较为广泛,多可波及整个下肢,血栓部位的血管腔可观测到明显扩张。慢性下肢DVT的CT表现为血管腔内存在不规律的低密度充盈缺损,波及范围存在限制性,血栓位置血管腔未见明显扩大。急性期下肢DVT患者下肢肌肉肿胀明显,肌肉之间缝隙模糊,皮下脂肪也存在肿胀,筋膜位置出现增厚。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可有效鉴别急性、慢性下肢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盆腔恶性肿瘤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能谱CT与血管超声评估肝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强 胡瑞丹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5期614-618,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与血管超声评估肝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榆林市横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病理检查确诊的肝癌患者,均行能谱CT与血管超声评估,判定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4例... 目的探讨能谱CT与血管超声评估肝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榆林市横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病理检查确诊的肝癌患者,均行能谱CT与血管超声评估,判定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4例患者淋巴结转移34例,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能谱CT动脉期与门静脉期记录标准化碘浓度(NIC)值高于非转移组,碘浓度比(LNR)值低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组患者血管超声动脉期与门脉期低增强比高于非转移组,高增强比低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的LNR、低增强和高增强均为影响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的LNR、低增强和高增强诊断肝癌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都在0.80以上,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在60%~85%左右。结论能谱CT和血管超声参数与肝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较大的相关性,两者对肝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血管超声 肝肿瘤 淋巴结转移 动脉期 门静脉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