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
作者 张嵘 万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7-627,共1页
2023年7月17日,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国内神经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北京大学医学部领导、友好院校和企业负责人、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毕业生及在校师生等20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开幕式由... 2023年7月17日,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国内神经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北京大学医学部领导、友好院校和企业负责人、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毕业生及在校师生等20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韵教授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医学部 神经科学研究所 副所长 毕业生 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
下载PDF
疼痛、药物成瘾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最新研究进展——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透视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9-254,共6页
关键词 疼痛 物质相关性障碍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统和神经科学研究所简介
3
作者 宋佳坤 严继舟 +2 位作者 范纯新 王晓杰 郭弘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9-549,共1页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统和神经科学研究所是在上海水产大学更名上海海洋大学的背景下成立的,旨在发展应用科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建成一个开放式多学科交叉的平台,
关键词 上海水产大学 海洋大学 科学研究所 生物系统 神经 基础理论 多学科交叉 应用科学
下载PDF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统和神经科学研究所简介
4
作者 宋佳坤 严继舟 +2 位作者 范纯新 王晓杰 郭弘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0-210,共1页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统和神经科学研究所是在上海水产大学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的背景下,旨在为开辟一条新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能“一对一”直接合作的通道,是由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特聘教授宋佳坤博士于2007年11月创立的,是一个...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统和神经科学研究所是在上海水产大学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的背景下,旨在为开辟一条新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能“一对一”直接合作的通道,是由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特聘教授宋佳坤博士于2007年11月创立的,是一个开放式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水产大学 海洋大学 科学研究所 生物系统 神经 马里兰大学 多学科交叉 基础理论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5
作者 蒲慕明 吴建屏 《中国基础科学》 2005年第5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神经科学 科学研究院 国际一流研究机构 生命 上海 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工程
原文传递
基因芯片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浩然 李量 高祥荣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基因芯片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高通量技术 ,二者的出现使同时分析神经系统的大量基因的表达和基因产物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网络成为可能。它们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为了解脑功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一个典型的基因芯片实... 基因芯片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高通量技术 ,二者的出现使同时分析神经系统的大量基因的表达和基因产物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网络成为可能。它们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为了解脑功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一个典型的基因芯片实验包括 :芯片的准备或购买、靶DNA和探针的准备或标记、标记探针与靶DNA的杂交、芯片扫描和影象信息的数据分析。蛋白质组技术较为复杂 ,包括蛋白质分离、鉴定和信息分析三方面的内容。其中 ,分离技术多种多样。若分离技术以二维电泳为基础 ,则该实验通常由以下步骤组成 :蛋白质样品的准备、电泳分离、染胶、分离蛋白点的切除、蛋白质的酶解 (常用胰蛋白酶 )、质谱分析 (鉴定 )和数据的信息处理。本文综述这两项技术的内容和实验步骤 ,然后着重叙述它们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讨论其优缺点和面临的挑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技术 蛋白质组技术 神经科学 神经系统 网络
下载PDF
情绪的脑机制研究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中的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曹亮 陈巍 赵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7期1096-1098,共3页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近几年国外新兴起的交叉学科,旨在阐述社会性、情绪性的体验与行为的心理和神经基础。它综合了认知神经科学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长处,对刻板印象、态度与态度改变、他人知觉、自我认知以及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等方面进...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近几年国外新兴起的交叉学科,旨在阐述社会性、情绪性的体验与行为的心理和神经基础。它综合了认知神经科学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长处,对刻板印象、态度与态度改变、他人知觉、自我认知以及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范式是应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来验证社会心理学在这些范畴上的各种不同理论观点,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着广泛的发展空间。随着当前各种脑成像技术的革新,人们对情绪状态下大脑的神经活动的了解在原来认知的层面上有了进一步提升。本文主要阐述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在情绪的脑机制研究上所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 情绪 脑机制
下载PDF
计算神经科学的研究特点及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顾凡及 吴思 《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6,共4页
诺贝尔奖得主克里克(F.Crick)说过:“对我们人来说.在科学研究中没有比研究自己的脑更重要的了。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都有赖于它。”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埃德尔曼(G.Edelman)则说道:“脑科学的知识将奠定即将到来的新时代的基... 诺贝尔奖得主克里克(F.Crick)说过:“对我们人来说.在科学研究中没有比研究自己的脑更重要的了。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都有赖于它。”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埃德尔曼(G.Edelman)则说道:“脑科学的知识将奠定即将到来的新时代的基础.这些知识使我们可以医治大量疾病,建造仿照脑功能的新机器,对我们自己的本质和我们如何认识世界都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脑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科学研究的最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神经系统 生物计算 信息处理 学习与记忆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NGF、NT-3、BDNF及CNTF)和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和胳鼠脊髓移植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长满 杨青峰 +2 位作者 鄂玲玲 单文戈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GF家族(NGF、NT-3、BDNF)和非NGF家族的CNTF以及NGF家族因子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的分布和胎鼠脊髓移植体在移植后4周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反应物...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GF家族(NGF、NT-3、BDNF)和非NGF家族的CNTF以及NGF家族因子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的分布和胎鼠脊髓移植体在移植后4周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反应物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特别是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但在脊髓后角的分布稍有不同,BDNF阳性细胞的胞浆染色较深,胞核不染色;而NT-3的胞核染色较胞浆为深,核仁不染色。在胎鼠脊髓移植体,NGF、BDNF、CNTF和NT-3及受体trkA、trkB、trkC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本实验结果揭示了在正常大鼠脊髓神经元内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的表达,提示神经营养因子除具有靶源性来源以外,还有神经元自分泌的产物。而在胎鼠移植体内和其周围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在移植体内的移植细胞自分泌和成鼠脊髓损伤的刺激所引起的,这在移植体的存活和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 脊髓移植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后Tropic 1808基因表达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雪 张沛云 +1 位作者 王晓冬 吴坚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 研究Tropic 180 8基因表达蛋白在受损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与分布。 方法 用酶联间接法和双重免疫荧光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测量阳性区域的强度与面积。 结果 损伤神经的近侧端和远侧端中施万... 目的 研究Tropic 180 8基因表达蛋白在受损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与分布。 方法 用酶联间接法和双重免疫荧光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测量阳性区域的强度与面积。 结果 损伤神经的近侧端和远侧端中施万细胞均有Tropic 180 8基因表达蛋白的阳性免疫反应 ,阳性免疫反应物主要分布于施万细胞膜上 ,远侧端的阳性反应物强度和面积强于和大于近侧端。 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 ,Tropic180 8基因表达蛋白分布于损伤近侧端和远侧端的施万细胞膜上 ,并且远侧端中该蛋白的表达强于近侧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 1808基因表达蛋白 坐骨神经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人胚胎海马发育的形态学研究──Ⅱ.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锦波 蔡琰 +4 位作者 邱建勇 鞠躬 戴洪 孙晓江 王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利用H-E和Nissl染色法、免疫细胞化学法、Golgi镀银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60例6周至足月人胚胎海马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均由未分化细胞转化而来。未分化细... 利用H-E和Nissl染色法、免疫细胞化学法、Golgi镀银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60例6周至足月人胚胎海马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均由未分化细胞转化而来。未分化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在对硝酸银的嗜染性、免疫细胞化学特征及超微结构特征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别。神经细胞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主要有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篮状细胞等。星形胶质细胞和放射状胶质细胞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未分化细胞体积小、球形、胞质少,为NSE及GFAP阴性,硝酸银镀染也不着色;透射电镜下未分化细胞核异染色质丰富,胞质内缺乏特化的细胞器,但糖原含量丰富。胚胎早期室管膜神经上皮细胞及由此迁徙而来的中间层细胞均由未分化细胞构成。星状胶质细胞和放射状胶质细胞出现较早,第11周开始出现于室管膜下的室床及海马伞部;随胎龄增加,单位面积垦状胶质细胞数量增加,17周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并且均匀分布于海马各个部位与区域。15周后中间层细胞陆续开始分化为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到足月胚胎锥体层及颗粒层不再有未分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发育 形态学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分化
下载PDF
成年大鼠脑内具有神经生发功能的脑室下区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殿帅 蔡青 +2 位作者 鲁强 刘丙方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为研究成年大鼠脑内具有神经生发功能的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 (SVZ)细胞的组成及特征 ,本研究对该区组织切片进行了免疫特异性反应、镀银及铅铀染色 ,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 ,SVZ含有能被溴脱氧尿核苷 (Brd U)标记且具有... 为研究成年大鼠脑内具有神经生发功能的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 (SVZ)细胞的组成及特征 ,本研究对该区组织切片进行了免疫特异性反应、镀银及铅铀染色 ,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 ,SVZ含有能被溴脱氧尿核苷 (Brd U)标记且具有成神经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分裂后细胞 ,还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和少突胶质样细胞等其他类型细胞。另外发现 ,室管膜(EL)细胞、EL深部细胞、少突胶质样细胞以及不同细胞突起所组成的网络样结构与上述 SVZ成神经样细胞紧密相邻。实验结果表明 ,SVZ成神经样细胞周围可以没有特定的胶质细胞鞘包裹 ,位于侧脑室外侧壁的不同类型细胞可能在 SVZ神经生发过程中具有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神经生发功能 脑室下区 细胞 形态学 胶质细胞鞘
下载PDF
斑马鱼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昌盛 穆宇 杜久林 《生命科学》 CSCD 2007年第4期382-386,共5页
利用模式生物进行研究是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斑马鱼已成为继小鼠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模式脊椎动物。本文将重点介绍斑马鱼在学习记忆和疾病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我国推动斑马鱼相关研究的策略。
关键词 斑马鱼 学习记忆 疾病
下载PDF
BDNF,NT-3在猫背根神经元的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初探——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廷华 陈彦红 冯忠堂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08-411,共4页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在成年猫背根节 (DRG)神经元是否存在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方式。用特异的 trk B、 trk C抗体及 BDNF、 NT- 3的 c RNA探针 ,以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双标法观察了成年猫 L6DRG神经元 ...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在成年猫背根节 (DRG)神经元是否存在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方式。用特异的 trk B、 trk C抗体及 BDNF、 NT- 3的 c RNA探针 ,以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双标法观察了成年猫 L6DRG神经元 BDNF m RNA与 trk B、 NT- 3 m RNA与 trk C的关系 ,以了解 BDNF、 NT- 3在成年猫 L6 DRG神经元有无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结果表明 ,在成年猫 L6 DRG BDNFm RNA阳性细胞主要是部分中、小神经元 (4 2~ 5 7μm,<42μm) ,而 trk B阳性细胞则主要是部分大神经元 (>5 7μm)。未见双标的 BDNF m RNA和 trk B阳性神经元 ,但见一些双标的卫星细胞。与BDNF者比较 ,大多数大神经元既表达 NT- 3 m RNA,又表达 trk C。这表明在成年猫 L6 DRG神经元 ,NT- 3可能存在自分泌方式。但本文的结果未证明 BDNF在成年猫 L6 DRG神经元存在自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NT-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 自分泌 旁分泌 背根节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胚胎小鼠下丘脑培养状态SRIF神经元的发生──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浩 梁喆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2-206,I003,共6页
目的 研究胚胎小鼠下丘脑培养状态下 SRIF神经元的发生。 方法 采用原代分离培养的方法 ,将胚胎小鼠下丘脑进行体外分散细胞培养 ,观察了下丘脑细胞的生长分化过程 ,并且对培养不同时间的细胞作生长抑素 (SRI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阳... 目的 研究胚胎小鼠下丘脑培养状态下 SRIF神经元的发生。 方法 采用原代分离培养的方法 ,将胚胎小鼠下丘脑进行体外分散细胞培养 ,观察了下丘脑细胞的生长分化过程 ,并且对培养不同时间的细胞作生长抑素 (SRI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阳性神经元记数 ,各种形态神经元所占的百分比统计。 结果 胚胎小鼠下丘脑SRIF阳性神经元在体外生长发育不同时间细胞指数不同 :7d时为 2 4± 1.5 2 ,10 d时为 34± 2 .2 0 ,12 d时为 34±3.30 ,14d时为 10 4± 6 .32 ,16 d时为 6 8± 5 .34 ,2 0 d时为 2 9± 1.5 4,其中在培养 14d时 ,SRIF阳性神经元达到高峰 ,以后出现下降趋势。而且神经元的形态、单极、双极、多极神经元的数目以及突起呈色深浅在发育过程中也有较大的变化 ,各种占比例较大神经元出现的时期也不一样 ,其中 ,单极在培养 10、14、16 d时分别占 5 2 .3%、6 0 .0 %、43.3%。双极在培养 10、14、16 d时分别占 30 .7%、2 0 .7%、30 .1%。多极神经元在培养 7、12、2 0 d时分别占 81.5 %、90 .1%、6 7.3%。 结论  (1)在培养状态下 ,下丘脑不同核区的细胞发育速度不同 ,并且随时间点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 ;(2 )不同类型的 SRIF神经元的发育随着不同的时间点呈现出不同比例很可能反映一些 SRIF神经元的功能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下丘脑 细胞培养 SRIF神经元
下载PDF
骨骼肌失神经萎缩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雪梅 梅晓云 +1 位作者 张沛云 顾晓松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关键词 骨骼肌 失神经肌肉 肌萎缩 凋亡 电生理
下载PDF
脑干损伤后神经轴突和髓鞘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平 赵绮华 +3 位作者 郑德枢 姚青松 宋一璇 祝家镇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33-135,共3页
探讨脑干损伤后神经轴突和髓鞘的病理学改变及其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神经丝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 ,观察人体脑干组织中的神经轴突及髓鞘在损伤后的病理学改变。在脑干损伤组 ,神经轴突在伤后 0 5h即有不规则肿胀及断裂 ,神经髓鞘在... 探讨脑干损伤后神经轴突和髓鞘的病理学改变及其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神经丝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 ,观察人体脑干组织中的神经轴突及髓鞘在损伤后的病理学改变。在脑干损伤组 ,神经轴突在伤后 0 5h即有不规则肿胀及断裂 ,神经髓鞘在伤后 19~ 2 2h有明显曲折、不完全剥脱及节段性消失 ;而在正常脑干组 ,神经轴突和髓鞘均无明显病理改变。脑干组织中的神经轴突和髓鞘在损伤后将发生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损伤 神经轴突 神经髓鞘 法医病理学
下载PDF
三位神经科学家分享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丰桥 王晓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95,共4页
关键词 神经科学院 2000年诺贝尔奖 生理学 医学 神经递质 突触传递 学习记忆模型
下载PDF
神经科学与疼痛医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科学 疼痛 医学 神经系统 电生理
下载PDF
神经科学的发展历史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宜张 《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6,4,共5页
神经科学(neuroscience)也即脑科学,是一门以脑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科学。它正式作为一门新学科始于1950-1960年代,然而其起源十分古老,可上溯至数千年前的古埃及时代。近年来神经科学发展十分迅猛:微观方面已深入到... 神经科学(neuroscience)也即脑科学,是一门以脑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科学。它正式作为一门新学科始于1950-1960年代,然而其起源十分古老,可上溯至数千年前的古埃及时代。近年来神经科学发展十分迅猛:微观方面已深入到某一个功能分子三维结构的鉴定:在宏观的整体性方面,对人类神智(mind)的功能如“模仿”“揣度”等,亦有较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 科学史 细胞和分子神经科学 发育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