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稻脂肪酶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定位 被引量:6
1
作者 龚继平 吴方喜 +5 位作者 吴跃进 郑家团 黄庭旭 王乌齐 张建福 谢华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对籼稻材料PT46(高脂肪酶活性)和WP20(低脂肪酶活性)及其F2群体进行了脂肪酶活性的定量测定和遗传分析。χ2测验结果表明,F2群体表现型分布符合1∶2∶1的孟德尔分离比,表明脂肪酶活性高低由1对单基因控制,低脂肪酶活性为隐性性状。结合... 对籼稻材料PT46(高脂肪酶活性)和WP20(低脂肪酶活性)及其F2群体进行了脂肪酶活性的定量测定和遗传分析。χ2测验结果表明,F2群体表现型分布符合1∶2∶1的孟德尔分离比,表明脂肪酶活性高低由1对单基因控制,低脂肪酶活性为隐性性状。结合SSR分子标记,以F2群体为定位群体,将脂肪酶活性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染色体上,与SSR标记RM7和RM232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4.8cM和4.1cM,暂命名为la(lipase activity)。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以种子发芽率和老化指数评价两亲本及其F2群体的耐储藏特性,结合所测定的脂肪酶活性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脂肪酶活性高的材料,发芽率降低迅速,老化指数增加很快,而脂肪酶活性较低的材料,老化指数变化相对较慢,即脂肪酶活性低的材料较耐储藏。经10、20d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后的种子老化指数与种胚脂肪酶活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65**和0.4703**,表明老化指数与脂肪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脂肪酶活性 定量分析 遗传分析 简单重复序列 基因定位 耐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