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土楼聚落的伦理功能与人文空间重构
1
作者 潘海鸿 张兵华 彭琳 《华中建筑》 2023年第7期149-153,共5页
土楼作为福建防御性乡土建筑的典范,其原型形成受集体无意识深层心理结构和外部环境风险应激的双重影响,以几何原型和群体组合方式体现地域精神气质。土楼聚落的空间布局以人文为导向,将传统山水生态智慧、人文思维范式和血缘伦理秩序... 土楼作为福建防御性乡土建筑的典范,其原型形成受集体无意识深层心理结构和外部环境风险应激的双重影响,以几何原型和群体组合方式体现地域精神气质。土楼聚落的空间布局以人文为导向,将传统山水生态智慧、人文思维范式和血缘伦理秩序渗透其中。以南靖土楼群为例,其乡土伦理功能,体现在聚落选址与空间肌理反映出的自然山水环境与人文空间的融合,以及群体布局渗透着传统五行礼制“思想律”和氏族血缘秩序。此外,水平或竖向上的空间路径将聚落内部和外部不同类型的人文空间串联,感知多样的空间体验。针对当前土楼空心化和商业化导致人文空间凋敝的趋势,分别从历史、现实和整体三个维度,对土楼聚落人文空间秩序进行重构以适应当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原型 伦理功能 人文空间 南靖土楼群
下载PDF
古代福州人文空间的营建特征解析
2
作者 康振 黄龙英 +1 位作者 刘淑虎 彭琳 《华中建筑》 2023年第7期159-164,共6页
以发掘人文空间的营建传统为主旨,采用“空间—人间—时间”一体化的方法,在判识古代福州人文遗存丰富性的基础上,解析其人文空间的营建特征,为传统人文空间的当代传承以及现代城市精神的历史重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古代福州人文... 以发掘人文空间的营建传统为主旨,采用“空间—人间—时间”一体化的方法,在判识古代福州人文遗存丰富性的基础上,解析其人文空间的营建特征,为传统人文空间的当代传承以及现代城市精神的历史重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古代福州人文空间始终坚持空间、人间和时间的统一,呈现以“山水”为自然依据的空间秩序、以“圈层”为区域划分的功能布局和以“传承”为生长准则的动态调试的特征,促成极具文化底蕴和山水特色的城市人文空间格局。当代城市人文精神塑造应从古代福州“人文观”“空间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中汲取经验,为文化场所的塑造提供规划原理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福州 人文空间 空间—人间—时间 营建特征 传统规划
下载PDF
历时维度导向下沿运古镇演变研究综析——以鲁运河历史文化名镇为例
3
作者 赵亚琛 张兵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8-173,共6页
通过案例分析、文献检索、实地调研等方法,基于历时维度导向,以鲁运河历史文化名镇为例,划分古镇历史演变阶段,探究古镇发展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演变主线包括水环境、水利技术、经济产业、历史文化、军事防御和空间发展,以朝代的时... 通过案例分析、文献检索、实地调研等方法,基于历时维度导向,以鲁运河历史文化名镇为例,划分古镇历史演变阶段,探究古镇发展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演变主线包括水环境、水利技术、经济产业、历史文化、军事防御和空间发展,以朝代的时间更替和演变主线阶段性节点可将演变阶段划分为“发生—发展—兴盛—衰落—转型过渡”阶段。(2)不同演变主线规律为:水环境演变从航运功能到文化功能转变,水利技术演变从功能诉求到技术进步转变,历史文化演变从统一共生到多元相生转变,经济产业演变由运河衍生性到多元衍生性转变,军事防御演变由要素持续式到要素点状式转变,空间发展演变由运河指向发展到运河文化引领发展转变。(3)演变作用动因有直接动因、核心动因和内生动因。基于演变规律和作用动因,可从运河文化激活、产业优化等方面提出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镇 历时维度 演变规律 发展路径 鲁运河
下载PDF
“融侨”文化影响下的福清传统民居形态研究
4
作者 翁旭辉 张兵华 杨元传 《华中建筑》 2023年第9期129-133,共5页
“融侨”民居作为传统文化习俗与海外建筑文化的物质载体,对其形态研究符合传承优秀文化的时代主题。面对福清传统民居研究较少、缺少人文活动与形态联系研究的现状,该文引入建筑人类学的概念展开研究。以福清民居为例,借助“四缘”维... “融侨”民居作为传统文化习俗与海外建筑文化的物质载体,对其形态研究符合传承优秀文化的时代主题。面对福清传统民居研究较少、缺少人文活动与形态联系研究的现状,该文引入建筑人类学的概念展开研究。以福清民居为例,借助“四缘”维度分析“融侨”与民居形态之间的联系,发现“血缘”对民居形态具有历时性上的影响;“地缘”影响一定范围内的建筑风貌;“商缘”通过资金流、信息流等方式将海外建筑文化引入国内,改变本土的建筑文化;“文缘”通过主体价值观、世界观影响民居形态。研究结果以期为福清传统民居研究与历史文脉保护活化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文化 人类学 民居形态 商缘 文缘
下载PDF
空间图式理论下的历史街区形态认知及更新研究——以福州永阳古城为例
5
作者 张兵华 潘海鸿 +1 位作者 赵立珍 彭琳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49-155,共7页
针对当前历史街区的主客体协同认知缺失、保护更新与历史语境剥离等问题,引入空间图式概念,整合空间构成与心智认知结构,构建历史街区多层级知觉尺度的“身体-空间”图式认知体系。以福州市永阳古城为例,通过情景图式、逻辑图式和构造图... 针对当前历史街区的主客体协同认知缺失、保护更新与历史语境剥离等问题,引入空间图式概念,整合空间构成与心智认知结构,构建历史街区多层级知觉尺度的“身体-空间”图式认知体系。以福州市永阳古城为例,通过情景图式、逻辑图式和构造图式,分别对街区不同尺度空间的在场体验、空间逻辑与秩序构想进行特征解析。并且在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中引入空间图式的设计方法,对应其节点情景塑造、空间秩序梳理以及整体格局管控引导。基于经验连贯的图式认知方法和设计思路的探新,以期为历史街区的营建模式解析和保护更新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 身体-空间 多尺度 微更新 历史街区
原文传递
闽中地区传统民居夏季自然通风特征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张兵华 黄永鑫 +1 位作者 杨元传 赵立珍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0期119-127,共9页
【目的】山地传统民居为适应地域气候变化形成了独特的建造技艺,挖掘其营造方式与背后复杂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对当下地域建筑的低能耗绿色设计与气候适应性改造有所助益。【方法】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经通村民居群为例,基于现场实测与... 【目的】山地传统民居为适应地域气候变化形成了独特的建造技艺,挖掘其营造方式与背后复杂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对当下地域建筑的低能耗绿色设计与气候适应性改造有所助益。【方法】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经通村民居群为例,基于现场实测与气象数据,采用“分步模拟”方法,从组群、单体2个不同层级尺度对民居群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定性、定量地分析其夏季自然通风特征。【结果】研究表明:1)聚落选址基于区域气候,注重宏观山水格局的空间方位关系,遵循空间通风规律;2)组群延续空间单元的优势,山体、朝向、布局与护厝共同影响民居的通风性能;3)单体顺应自然环境,综合考究形制、尺度与高差以寻求整体协调的适宜通风营造方式。【结论】闽中地区传统民居依托不同层级尺度相互呼应与逐级传导,营造出适宜的夏季自然通风条件,这蕴含着地域低能耗气候适应性的营造智慧,系统性、延续性是其适应自然气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民居 山地型 自然通风特征 气候适应性 经通村
下载PDF
民间信仰视角下的仪式空间探析——以中国传统村落圈石村为例
7
作者 吴木生 林其澍 +1 位作者 张兵华 赵立珍 《华中建筑》 2023年第7期22-26,共5页
民间信仰作为根植于传统聚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衍生的一系列仪式活动,一直受到民俗学家、人类学家的关注与研究,作为承载仪式活动的仪式空间则是建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该文以中国传统村落闽东地区寿宁县圈石村的仪式空间为例,从民间... 民间信仰作为根植于传统聚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衍生的一系列仪式活动,一直受到民俗学家、人类学家的关注与研究,作为承载仪式活动的仪式空间则是建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该文以中国传统村落闽东地区寿宁县圈石村的仪式空间为例,从民间信仰视角切入,分别从圈石村的民间信仰与神祇体系、境主境域与游神仪式、建筑空间与象征语汇三个方面分析以黄山公信仰为核心的仪式空间类型与构成,以期为传统聚落中民间信仰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仪式空间保护与活化研究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人类学 仪式空间 文化遗产
下载PDF
基于视线关联的古代泉州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识别与解析
8
作者 刘淑虎 黄静馨 +1 位作者 黄龙英 王文奎 《风景园林》 2024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目的】识别山水人文空间格局有助于格局发展策略的提出和识别技术体系的构建,是发掘中国传统城市营建智慧的重要前提。【方法】以“人文空间视线关联山水”的营建原则为方法构建基础,借助ArcGIS软件中创建要素、交点捕捉、核密度分析... 【目的】识别山水人文空间格局有助于格局发展策略的提出和识别技术体系的构建,是发掘中国传统城市营建智慧的重要前提。【方法】以“人文空间视线关联山水”的营建原则为方法构建基础,借助ArcGIS软件中创建要素、交点捕捉、核密度分析等工具,构建“历史建成环境复原及转译—视线提取—被视点捕捉—被视点密集区捕获—格局识别”的方法路径。【结果】古代泉州历经隋唐“倚恃清罗,独轴定址”—宋元“望山引序,七峰夹持”—明清“两横一纵,朝案昭彰”的格局演化历程,形成四轴所构的“牛”字形总体山水人文空间格局,具有在空间秩序上“双十率东,面紫立西”、在景致风物上“山城一体,层景立境”和在文化内涵上“景情交融,文蕴立域”的特征。【结论】泉州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蕴含着空间秩序永续延展、景致风物层叠可得、自然人文互动互促的格局营建智慧;未来研究可在研究对象方面扩充山水城市案例,在研究方法方面进行智能化革新提升,在研究实践方面指导空间格局修复和发展策略制定,从而实现全面认知和保护历史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格局 识别方法 核密度分析 特征解析 古代泉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