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时代心理学文本分析技术--“主题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曹奔 夏勉 +5 位作者 任志洪 林秀彬 徐升 赖丽足 王琪 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0-780,共11页
主题模型(Topic Model)作为一种计算机化文本分析方法,目前被研究人员应用于心理学文本分析领域的诸多研究中。在心理咨询研究领域中,主题模型可以用于探索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当事人之间谈话的主题,比较不同治疗类别的相似性,以及进行... 主题模型(Topic Model)作为一种计算机化文本分析方法,目前被研究人员应用于心理学文本分析领域的诸多研究中。在心理咨询研究领域中,主题模型可以用于探索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当事人之间谈话的主题,比较不同治疗类别的相似性,以及进行行为编码;在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上,利用主题模型可识别和预测各种心理障碍以及进行人格计算。未来需要关注主题模型在算法和操作上的改善,并将其应用到中文语言环境之中,探索中文文本的心理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模型 文本分析 心理咨询研究 心理健康 人格计算
下载PDF
美感体验与积极情绪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丽君 赵伶俐 +1 位作者 汪宏 陈本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2-158,共7页
根据美感体验和情绪的理论假设,采用国际情绪图片库和中国情绪图片库对美感体验和积极情绪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性探索.实验1考察了情绪图片的美感效应,表明情绪图片确实能够诱发被试不同风格的美感体验,而经过分类的美感风格图片(优美、喜... 根据美感体验和情绪的理论假设,采用国际情绪图片库和中国情绪图片库对美感体验和积极情绪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性探索.实验1考察了情绪图片的美感效应,表明情绪图片确实能够诱发被试不同风格的美感体验,而经过分类的美感风格图片(优美、喜剧、壮美、悲剧)也能引发被试相应的美感体验;实验2考察了不同美感体验类型在情绪各维度上的特征,结果发现:4种美感体验在情绪维度上各有自己的特征,在效价维度上优美、喜剧、壮美都属于积极情绪类型,悲剧不等同于消极情绪,它与积极情绪更接近.研究表明,美感体验虽然更接近积极情绪,但并不等同于积极情绪;美感体验中也包含非愉悦的因素,但又不等同于消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情绪 美感体验 消极情绪 情绪图片
下载PDF
香港和内地大学生疏离感状况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艳华 程利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年第6期726-729,共4页
目的比较香港和内地大学生的疏离感状况。方法采用杨东编制的《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对两地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两地大学生在自我疏离感、社会孤立感、自然疏离感和生活环境疏离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大三学生的总体疏离感均为... 目的比较香港和内地大学生的疏离感状况。方法采用杨东编制的《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对两地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两地大学生在自我疏离感、社会孤立感、自然疏离感和生活环境疏离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大三学生的总体疏离感均为最高。结论香港和内地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疏离感,应从社会适应着手引导学生学会调节和疏导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离感 横断面研究 大学生 内地 香港
下载PDF
青少年上网行为与对同伴参照群体估计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吉迎 苏文亮 赵陵波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13年第4期32-35,52,共5页
参照群体估计是指个体对不同参照群体行为的社会认知。本研究试图探讨青少年的上网行为与其对同伴参照群体估计的关系。通过使用自编的对自身和不同参照群体上网行为的估计问卷及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对福州市某中学初一至高三的522名被... 参照群体估计是指个体对不同参照群体行为的社会认知。本研究试图探讨青少年的上网行为与其对同伴参照群体估计的关系。通过使用自编的对自身和不同参照群体上网行为的估计问卷及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对福州市某中学初一至高三的522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青少年的上网行为与对好朋友估计值相关最高,其次是同性别,同班同学;(2)在上网时间上,重度网络依赖者对不同参照群体的估计值显著长于轻度组和正常组被试;而在学习用途比例上,轻度组和重度组的估计值却显著低于正常组;(3)青少年高估了参照群体的上网时间而低估了其上网学习用途比例,重度网络依赖组的这种估计误差(参照群体实际值-参照群体估计值)绝对值显著高于正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上网行为 参照群体估计
下载PDF
“阳刚”还是“清秀”更具吸引力?--对男性面孔二态性不同偏好的元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丽君 江洁 +1 位作者 任志洪 袁宏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3-569,共17页
生活中,有的喜欢"清秀"的男性面孔,而有的则更偏爱长得"阳刚"的面孔,已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解释这一分歧,但是得出的研究结果各不一致。本研究用元分析方法考察对男性面孔二态性的不同偏好,通过检索、搜集了23篇有... 生活中,有的喜欢"清秀"的男性面孔,而有的则更偏爱长得"阳刚"的面孔,已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解释这一分歧,但是得出的研究结果各不一致。本研究用元分析方法考察对男性面孔二态性的不同偏好,通过检索、搜集了23篇有效文献,56对数据满足了元分析标准(n=8408)。结果发现,漏斗图和Begg&Mazumdar秩相关检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差;主效应检验发现对男性面孔二态性无明显偏好;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对男性面孔二态性偏好受面孔生成技术、生理周期的调节,但不受被试性别、关系背景和文化的调节。人们对男性面孔二态性的偏好,除了本身生物学特质(生理周期)外,还受到生成技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二态性 男性化 女性化 面孔吸引力 元分析
下载PDF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美感体验与功能实证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丽君 文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7-127,共11页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感体验的重要途径。音乐以优美、壮美、悲剧、喜剧多种形式呈现,给人带来快感、触动、颤栗等体验。对多种形式音乐美感的体验,可滋养人的情感能力和强化人格优势,进而塑造人格;诸多脑研究证明...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感体验的重要途径。音乐以优美、壮美、悲剧、喜剧多种形式呈现,给人带来快感、触动、颤栗等体验。对多种形式音乐美感的体验,可滋养人的情感能力和强化人格优势,进而塑造人格;诸多脑研究证明音乐欣赏和乐器训练还能促进大脑发育与认知发展;不仅如此,从审美的神经机制和生理反应来看,音乐欣赏中的美感体验还具有临床上的放松与干预功能。音乐美感体验的诸多重要功能启示我们未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重音乐情绪的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扣人心弦,温润人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美感体验 美感教育 音乐训练
下载PDF
不同类型美感体验的自主反应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丽君 赵伶俐 +1 位作者 王雪梅 孙青青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2-796,共5页
不同美感体验类型有何特异的生理反应?以音乐和图片为刺激,以心率、皮肤电为生理反应指标,测量了不同审美状态下的自主生理反应情况。结果发现:视听通道中,优美、壮美、悲剧、喜剧4种审美风格的刺激都使被试心率和皮肤电下降;不同的美... 不同美感体验类型有何特异的生理反应?以音乐和图片为刺激,以心率、皮肤电为生理反应指标,测量了不同审美状态下的自主生理反应情况。结果发现:视听通道中,优美、壮美、悲剧、喜剧4种审美风格的刺激都使被试心率和皮肤电下降;不同的美感形态所引起的反应不同,喜剧和壮美风格刺激诱发的自主生理反应变化相对于其他两种风格显得更明显;四种美感体验类型的生理反应都不同于消极情绪,而类似积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情绪 美感体验 自主生理反应 心率(HR) 皮肤电(GSR)
下载PDF
汉语不同方言群体对中性词汇内隐态度的差异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新夷 胡鹭凌 +2 位作者 郑小龙 陈凯惠 蔡琳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230-234,共5页
采用GNAT范式,以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20位闽北语系及27位闽南语系大学生进行听觉实验,考察方言群体对中性词与评价词汇的联结差异,探究方言与思维的关系。结果:对方言呈现的词,闽北语系内隐态度消极,闽南语系内隐态度积极,二者差异显... 采用GNAT范式,以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20位闽北语系及27位闽南语系大学生进行听觉实验,考察方言群体对中性词与评价词汇的联结差异,探究方言与思维的关系。结果:对方言呈现的词,闽北语系内隐态度消极,闽南语系内隐态度积极,二者差异显著;对普通话呈现的词,两种语系均趋于消极,差异不显著。结论:特定方言呈现词汇将引发相应的内隐态度,闽南语引发积极内隐态度,闽北语和普通话引发消极内隐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相对论 方言研究 GNAT 内隐态度
下载PDF
杭州市小学青年教师艾森克人格特质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巍 许璟蓓 +1 位作者 朱妙仙 傅晋斌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杭州市小学青年教师的人格特质的特点。方法以杭州市区12所小学的295名小学青年教师作为被试,采用具有较好信、效度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执教不同年段小学青年教师的人格特质在N、E因子上无显著差异,在L、P... 目的探讨杭州市小学青年教师的人格特质的特点。方法以杭州市区12所小学的295名小学青年教师作为被试,采用具有较好信、效度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执教不同年段小学青年教师的人格特质在N、E因子上无显著差异,在L、P因子上有显著(F=3.432,P<0.05)和极其显著(F=1.572,P<0.01)的差异。男、女教师在E、P、L因子上无显著差异。在N因子上,男、女教师有极其显著的差异(t=2.047,P<0.01)。在学科性质和城乡师源上无显著差异。结论需要针对小学青年教师人格特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帮助小学青年教师对自己的人格特质有更充分的认识,进而帮助其建立起良好的人格,使其能更好地胜任当前的工作并提高其生活满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青年教师 人格特质 教学效能
下载PDF
青少年问题行为班主任问卷的初步编制
10
作者 陈丽君 钟佑洁 赵陵波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年第5期97-101,共5页
通过文献分析、访谈、档案整理等方法获得问卷条目,预测数据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有效项目和维度;对555名中学生正式施测后进行群体差异比较,并将学习能力感、社交焦虑、人际适应作为青少年问题行为班主任问卷的效标。结果为青少年班... 通过文献分析、访谈、档案整理等方法获得问卷条目,预测数据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有效项目和维度;对555名中学生正式施测后进行群体差异比较,并将学习能力感、社交焦虑、人际适应作为青少年问题行为班主任问卷的效标。结果为青少年班主任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0.85),基本反映以往研究中所确定的群体差异,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绪冲突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可以认为,青少年问题行为班主任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在中学生群体中有一定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问题行为 班主任问卷
下载PDF
社会信息加工在幼儿情绪调节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11
作者 钟佑洁 李艳华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18年第4期20-24,共5页
本研究以情绪-认知整合模型为理论依据,探讨幼儿情绪调节、社会信息加工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采取方便取样,选取两所幼儿园的211名幼儿,运用幼儿社会认知评估量表、幼儿社会行为问卷、儿童情绪调节核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情绪... 本研究以情绪-认知整合模型为理论依据,探讨幼儿情绪调节、社会信息加工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采取方便取样,选取两所幼儿园的211名幼儿,运用幼儿社会认知评估量表、幼儿社会行为问卷、儿童情绪调节核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情绪调节、社会信息加工与攻击行为显著正相关(r=0.52、0.69,p<0.01);社会信息加工过程在幼儿情绪调节与攻击行为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整体模型拟合良好(χ2/df=2.052,GFI=0.962,AGFI=0.920,NFI=0.950,IFI=0.974,TLI=0.956,CFI=0.973,RMSEA=0.071),中介效应值为55.84%。由此得出结论:情绪调节一方面直接影响儿童的攻击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信息加工过程影响儿童的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攻击 关系攻击 情绪调节 社会信息加工模型
下载PDF
暴力媒体接触程度对攻击行为的影响——规范信念和移情的作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段东园 张学民 +2 位作者 魏柳青 周义斌 刘畅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研究引入攻击行为的规范信念和移情两个概念,使用攻击性发展稳定的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暴力媒体对攻击行为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Anderson等人编写的暴力媒体接触程度问卷、攻击行为规范信念量表(NOBAG)、攻击问卷(AQ)和人际活... 研究引入攻击行为的规范信念和移情两个概念,使用攻击性发展稳定的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暴力媒体对攻击行为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Anderson等人编写的暴力媒体接触程度问卷、攻击行为规范信念量表(NOBAG)、攻击问卷(AQ)和人际活动指标问卷(IRI)对来自北京、福州和成都三地的680名被试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暴力媒体接触程度、攻击行为规范信念、攻击行为和移情能力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暴力媒体接触程度、移情、规范信念和攻击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的攻击性差异显著,男性更经常使用暴力媒体,具有更高的攻击行为规范信念,且倾向于出现攻击行为;(2)暴力媒体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且不同媒体形式间存在差异,暴力视频游戏的作用显著强于暴力电视和暴力电影/视频;(3)规范信念可以有效预测攻击行为,在暴力媒体接触程度和攻击行为间、移情和攻击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媒体 攻击行为 规范信念 移情
下载PDF
中文版问题性网络色情使用量表在大学生中信度及效度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丽君 王欣 +2 位作者 陈世民 江昌豪 王婧漩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评价中文版问题性网络色情使用量表(PPUS)的信度和效度,为该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8名心理学研究人员和1名英语专业人员对PPUS原量表进行翻译和回译,并根据中国语言习惯对个别词句进行微调形成中文版PPUS量... 目的评价中文版问题性网络色情使用量表(PPUS)的信度和效度,为该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8名心理学研究人员和1名英语专业人员对PPUS原量表进行翻译和回译,并根据中国语言习惯对个别词句进行微调形成中文版PPUS量表;于2016年11月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福建、山东、辽宁、广东、陕西5个省的7所高校1 026名大学生进行中文版PPUS量表、性态度量表(ATSS)、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和网络色情行为问卷(OSA)调查;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进行中文版PPUS量表信度及效度的评价。结果项目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PPUS量表的12个条目得分与所属维度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83~0.93(均P<0.001),量表具有较好的项目区分度。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PPUS量表4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85%,除条目6外的其他各条目所属因子结构与原量表基本一致。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原结构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构的非标准拟合指数(TLI)、比较拟合指数(CFI)、近似平方根误差(RMSEA)分别为0.959和0.957、0.967和0.966、0.046和0.046,量表原结构拟合最好,按原结构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中文版PPUS量表总体Cronbach's a系数为0.95,重测信度为0.89;痛苦和功能问题、过度使用、控制困难、为逃避负性情绪而使用4个维度Cronbach's a系数分别为0.81、0.88、0.91、0.88,重测信度分别为0.61、0.70、0.66、0.62,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大学生中文版PPUS、ATSS、心理健康、社会健康、OSA量表总分分别为(9.46±9.38)、(38.00±5.97)、(99.99±15.62)、(92.08±17.91)、(22.14±12.54)分;中文版PPUS量表总分与ATSS和OSA量表总分均呈正相关(P=0.13、0.57,均P<0.001),与SRHMS量表中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均呈负相关(r=-0.15、-0.11,均P<0.001),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男生中文版PPUS量表痛苦和功能问题、过度使用、控制困难、为逃避负性情绪而使用4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分别为(2.73±2.74)、(3.17±2.82)、(2.66±2.93)、(2.56±2.77)和(11.13±9.98)分,均高于女生的(1.99±2.30)、(2.07±2.23)、(1.62±2.28)、(1.48±2.02)和(7.17±7.91)分(均P<0.001);多群组等值检验结果显示中文版PPUS量表在男女生中具有相同的意义和潜在结构。结论中文版PPUS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群体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版问题性网络色情使用量表(PPUS) 信度 效度 大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