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路径与构建导向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亚军 林雨珍 郁珊珊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76-79,共4页
福建省自然保护地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生态安全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保护空缺、空间重叠且连通性不足、保护力度、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文章梳理了福建省自然保护地历史脉络、建设现状,解读其类型、数... 福建省自然保护地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生态安全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保护空缺、空间重叠且连通性不足、保护力度、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文章梳理了福建省自然保护地历史脉络、建设现状,解读其类型、数量、自然地理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规划发展目标和生态安全格局两个导向,提出优化空间、研判指标、构建保护体系网络等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发展路径 空间格局 构建导向 福建省
下载PDF
村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及其格局优化——以福建南靖金山镇十村为例
2
作者 廖红春 罗涛 +1 位作者 刘江 黄丽坤 《住区》 2024年第4期131-138,共8页
土地资源作为乡村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福建省南靖县金山镇十村为例,运用MCR模型获得土地适宜性分区,并将其与现状土地利用性质对比,识别得到各类用地的冲突斑块。研究遵循生态功能保护优先、基本农田不... 土地资源作为乡村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福建省南靖县金山镇十村为例,运用MCR模型获得土地适宜性分区,并将其与现状土地利用性质对比,识别得到各类用地的冲突斑块。研究遵循生态功能保护优先、基本农田不减少、耕地总量保持平衡、集约节约以及高效利用的原则优化冲突斑块,并通过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验证了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调整后,生态保护区用地面积同比增加112.3ha,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同比减少103.19ha和7.76ha,实现了生态保护、农业生产用地及建设用地更加集约节约等规划目标。这一方法将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协调发展,实现村域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适宜性评价 景观格局 土地资源 村域
下载PDF
闽江流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空间格局探析——基于文化景观视角
3
作者 刘淑虎 黄龙英 +1 位作者 黄静馨 许广通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为构建全面展现闽江流域历史演化脉络和鲜明价值特征的区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格局,充分汲取文化景观理念中的“历史层积”与“价值关联”方法,结合熵权-TOPSIS模型、核密度分析与最小生成树模型等定量方法与可视化工具,文章首先系统地梳... 为构建全面展现闽江流域历史演化脉络和鲜明价值特征的区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格局,充分汲取文化景观理念中的“历史层积”与“价值关联”方法,结合熵权-TOPSIS模型、核密度分析与最小生成树模型等定量方法与可视化工具,文章首先系统地梳理了闽江流域历史层积过程,从古代格局溯源与现今格局识别两方面,解析各时期流域的演化脉络、空间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古今层积中提炼闽江流域的历史文化价值内涵及与之相关的格局要素,最终确立价值关联下闽江流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一江一脉两山、多点三轴三区”空间格局,实现自然山水、人文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全方位展现,为地区未来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历史保护 闽江流域 空间格局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自然资源适应性评价研究——以漳州市金山镇为例
4
作者 陈晓菁 罗涛 +1 位作者 廖红春 刘江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7期32-40,共9页
在乡村振兴积极推进的背景下,我国乡村资源的独特优势和乡村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成为研究的焦点。深入了解乡村的自然、社会和人文资源特征,评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本底条件及其面临的内外风险,是当前乡村问题研究的关键议题。研究在构... 在乡村振兴积极推进的背景下,我国乡村资源的独特优势和乡村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成为研究的焦点。深入了解乡村的自然、社会和人文资源特征,评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本底条件及其面临的内外风险,是当前乡村问题研究的关键议题。研究在构建乡村自然资源禀赋与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及耦合分析方法对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村落自然资源本底现状、乡村振兴发展程度及两者间的适应性特征进行探索。结果显示,特色保护类村落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乡村振兴水平均较高,两系统间的适应性水平均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聚集提升类村落自然资源禀赋与乡村振兴水平一般,整体适应性水平趋于勉强协调状态;拆迁撤并类村落自然资源禀赋与乡村振兴水平较差,整体适应性水平趋于濒临失调状态。基于以上结果,研究将村落分为适应性高、适应性一般、适应性较差和适应性极差4类,并对后续乡村振兴路径展开针对性讨论,旨在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自然资源 适应性评价 耦合协调度 金山镇
下载PDF
景感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对人居环境科学的启示
5
作者 刘江 温俊豪 张雪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6期75-81,共7页
面对中国城镇化中后期的发展需求,中国人居环境科学亟需建立科学共同体,探寻基于共性科学问题解决的认知方法和技术解决方案。景感生态学(landsenses ecology)作为近年来生态学发展较快的分支之一,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继承了中国传... 面对中国城镇化中后期的发展需求,中国人居环境科学亟需建立科学共同体,探寻基于共性科学问题解决的认知方法和技术解决方案。景感生态学(landsenses ecology)作为近年来生态学发展较快的分支之一,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继承了中国传统人居营建优良传统,对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首先,明确了景感生态学具有学科融合、技术支撑与多尺度空间实践引导的基本特征,将景感生态学的核心思想归纳为人感尺度的生态特征与以人为本的景感营造。其次,解构了景感生态学的技术方法,总结了物联网、趋善化模型、生态信息数据系统等多种技术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途径。进而,探索了景感生态学对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启示:生态过程与人类感知的全尺度交互;从分散到融合的多源数据信息优化;从景观到景感的空间营造思维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感生态学 人居环境 理论核心 技术体系 景感营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