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韧性的理论解读、形成系统与提升路径
1
作者 周小亮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40,248,共15页
在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与我国面临多风险叠加的不确定性发展环境下,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发掘并夯实自身经济发展的韧性,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需在理论上界定中国经济韧性的内涵,并对经济韧性的来... 在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与我国面临多风险叠加的不确定性发展环境下,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发掘并夯实自身经济发展的韧性,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需在理论上界定中国经济韧性的内涵,并对经济韧性的来源与形成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析。中国经济韧性是由资源禀赋与物质基础、市场规模、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制度与政策优势、对外开放等六大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从实践层面看,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中国经济韧性,应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扩大内需规模、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成果转化率;提高新经济占比、优化产业结构,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一带一路”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技术创新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演化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小亮 李婷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9-197,共9页
本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经济增长动力要素作为研究对象。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技术与制度协同演化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构建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动态演化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长期演化的均衡条件。在均衡条件... 本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经济增长动力要素作为研究对象。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技术与制度协同演化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构建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动态演化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长期演化的均衡条件。在均衡条件的基础上,对影响ESS稳定的参数进行分析控制,提出建立金融闭环体系、树立绿色经济指标、构建资源共享平台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经济增长 动态演化博弈
下载PDF
包容性绿色增长目标下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献解读与研究框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小亮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2年第3期39-53,共15页
【目的/意义】依据包容性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研究推动以人为中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必须着力研究与有效解决的重大课题。【设计/方法】运用唯物史观下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 【目的/意义】依据包容性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研究推动以人为中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必须着力研究与有效解决的重大课题。【设计/方法】运用唯物史观下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整体分析范式,以有效激励劳动主体为导向的产业生产方式变革为逻辑基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践主线,将宏观经济增长范式转变–微观企业行为变革–中观产业转型发展统一起来。构建具有体现包容性绿色增长目标导向的高质量产业发展分析体系框架。【结论/发现】通过这些方式来求解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民生绿色化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绿色增长 产业高质量发展 研究框架
下载PDF
政府权力与群体间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4
作者 周小亮 赵立坚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51,275,共14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确立,劳动、资本、知识和管理四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并未随经济的增长而缩小,反而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并成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基于群体间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确立,劳动、资本、知识和管理四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并未随经济的增长而缩小,反而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并成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基于群体间收入分配现状,本文论述了政府权力的不同运行模式对群体间收入差距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即规范的政府权力干预有助于缩小市场因素造成的群体间收入差距,而不规范的权力干预将破坏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与机会平等的原则,最终导致群体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本文发现不规范的权力干预导致劳动要素价格扭曲程度不断提高,从而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群体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因此,调节群体间的收入分配,关键在于对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规范,建立有效政府,抑制垄断并统一要素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权力 群体 收入差距
下载PDF
伦理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及其范式问题
5
作者 赵宏 方建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65,共7页
经济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两个根本性的分析方法:一是工程学方法;一是伦理学方法。但迄今为止,从整个学科范围来看,经济学的"伦理学方法"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伦理分析范式所需要的统一的微观基础、逻辑起点、概念层... 经济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两个根本性的分析方法:一是工程学方法;一是伦理学方法。但迄今为止,从整个学科范围来看,经济学的"伦理学方法"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伦理分析范式所需要的统一的微观基础、逻辑起点、概念层系、分析框架;而更为重要和现实的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学和经济伦理学也缺乏一个独立的、科学的伦理分析范式,这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投入缺失一个明确的方向,因此建立这个范式是当代经济学的伦理学方法的理论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方法 比较优势 范式问题 规范化
下载PDF
运用大数据助推福建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民建中央课题组 李德彪 +2 位作者 于祯 陈英伟 陈思华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4-120,共7页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背景下,福建省运用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农业行业高效化管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乡村旅游智慧模式创新方面成效显著。本文分析了乡村大数据体系存在的信息孤岛、资源体...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背景下,福建省运用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农业行业高效化管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乡村旅游智慧模式创新方面成效显著。本文分析了乡村大数据体系存在的信息孤岛、资源体系不完整、相关大数据法律法规缺乏、乡村人才缺乏等问题。为进一步运用大数据助推福建省乡村振兴,提出应从战略高度做好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立法,打破大数据信息孤岛格局;完善涉农服务信息共享的相关标准体系、加强统筹协商,做好政策的梳理整合;以大数据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破解农产品上行难,建设高效乡村物流网;建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大数据人才的培养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福建 乡村振兴战略
下载PDF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视角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小亮 吴武林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0-159,共10页
新常态背景下,对经济增长提出更多"质"的要求。文章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改进模型,利用1994—2014年数据研究福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与以往结论不同,四类污染曲线都不因控制变量的加入而改变形状,但EKC拐点发生变化... 新常态背景下,对经济增长提出更多"质"的要求。文章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改进模型,利用1994—2014年数据研究福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与以往结论不同,四类污染曲线都不因控制变量的加入而改变形状,但EKC拐点发生变化,这主要是污染指标选取不同和样本数据范围的原因,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呈倒N型曲线关系,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均GDP是四次多项式关系且呈波浪型曲线形状,工业固废产生量位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但已临近预测的EKC拐点。研究认为,福建经济与环境之间存在EKC特征,总体处于"双赢"阶段;EKC不是某种固定模式,而具有多种表现形态;环境污染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的负外部性结果,而是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的综合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原文传递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逻辑与实践思考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小亮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6-96,247,共12页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与条件的新判断,并依据我国经济社会矛盾与全球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所作出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以生产方式为理论逻辑基础,...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与条件的新判断,并依据我国经济社会矛盾与全球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所作出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以生产方式为理论逻辑基础,依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要求,科学阐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产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探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社会生产形式与劳动交换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产制度与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社会总生产或再生产各环节的系统性变革,其核心问题是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即打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动力充沛、内部协调、循环通畅的社会再生产体系。从未来发展方式的态势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从体现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特征的包容性绿色发展中去拓展发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发展格局 生产方式 再生产理论 包容性绿色发展
下载PDF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小亮 《海派经济学》 CSSCI 2014年第3期1-24,共24页
习近平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长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学术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的经济思想与理论观点,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 习近平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长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学术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的经济思想与理论观点,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问题,中国农村市场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海洋经济的实践探索,民营经济飞跃发展,综合竞争力及自主创新,改善民生与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七大方面,对习近平的丰富经济思想进行了概述,以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发挥农民主体性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10
作者 肖福贵 《经济界》 2023年第5期74-80,共7页
农民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发挥农民主体性是唯物史观的必然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在基层的具体落实,也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优势的彰显,更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然而农民主体性的实然状态与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 农民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发挥农民主体性是唯物史观的必然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在基层的具体落实,也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优势的彰显,更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然而农民主体性的实然状态与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致使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性缺失。主要原因涉及农民主体权利难落实,农民分散化难以组织起来,主体意识不强等方面。因此,要坚持和加强党领导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厘清权责确保农民主体地位,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维护农民主体利益、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几个方面入手,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农民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现代化 农民主体性 主体地位
原文传递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理论回溯与框架设计 被引量:28
11
作者 周小亮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26,共12页
为了避免中国经济失速增长,特别是为了避免中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深入探寻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化规律。现有的各种经济增长理论,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有关增长动力及其转换分析,主要是以资本为中心并侧... 为了避免中国经济失速增长,特别是为了避免中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深入探寻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化规律。现有的各种经济增长理论,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有关增长动力及其转换分析,主要是以资本为中心并侧重于生产要素贡献分析,难以体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系统特征及要求。事实上,经济增长是以人的经济活动努力为中心的复杂系统过程,并具有国情和制度禀赋特征。因此,对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研究,有必要通过对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理论研究发展脉络的系统梳理,并结合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要求,从而构建一个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解释力的制度、行为与绩效互动演化下的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分析框架,以此来探索并求解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特征、条件、机理、路径以及新增长点如何培育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增长 动力转换 框架设计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经济思想的重大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分析主线 被引量:4
12
作者 方建国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8-67,120,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经济思想产生质的飞跃时期,它经历了以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的自我发展和全面赶超资本主义为内容的重大发展,这个思想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 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经济思想产生质的飞跃时期,它经历了以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的自我发展和全面赶超资本主义为内容的重大发展,这个思想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在实践中应用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基本原则的必然结果,虽然在不同阶段由于矛盾的性质和重点的不同而导致党的政策思路偏重于三大规律的某一个或某一方面,但它们都不是孤立地而是相互结合在一起并完善于和落脚在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其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生经济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文传递
先秦诸子百家民生经济思想探析:结构变迁的视角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建国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42,143,共18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结构大转型时期,"民"、"本"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政治和经济意义也日益凸现出来,从而影响和导致了民生方式和利益结构的变革。在此条件下,先秦诸子百家对民生概念和内涵有...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结构大转型时期,"民"、"本"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政治和经济意义也日益凸现出来,从而影响和导致了民生方式和利益结构的变革。在此条件下,先秦诸子百家对民生概念和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对"富"有了个量和总量、量和质的认知,他们当中大多人注重从富民的角度来探索民生问题,并从民生在农、民生在勤、民生在民、民生在于节用爱人和保护土地私有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关于民生的经济主张。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奠定了中国农业社会的民生框架。但在自然经济形态和封建专制主义下,民生内涵也受制于此而不包含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权利,因而真正的富民是难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百家 民生经济 结构变迁 私有制 富民标准
原文传递
民生问题求解路径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脉络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小亮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69,159,共9页
对民生问题求解路径的理论探讨,不应套用西方以效用价值论为逻辑基础的福利经济理论的方法与政策主张,而应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有关民生问题求解的科学理论。本文从理论发展脉络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关民生问题求解的... 对民生问题求解路径的理论探讨,不应套用西方以效用价值论为逻辑基础的福利经济理论的方法与政策主张,而应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有关民生问题求解的科学理论。本文从理论发展脉络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关民生问题求解的逻辑基础,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如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规律的阐述,分析了资本主义民生问题产生的市场运行成因与制度基础,指出不断保障改善民生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命题与特征,还提炼和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有关民生问题求解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