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在老年胃癌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诚 吴芳华 +1 位作者 黄利勇 郑志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4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老年胃癌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方法将≥65岁胃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FTS组和传统组各23例。FTS组采取FTS模式进行围术期处理,传统组围术期处理按传统模式进行。比较2组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肺部感染、肺...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老年胃癌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方法将≥65岁胃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FTS组和传统组各23例。FTS组采取FTS模式进行围术期处理,传统组围术期处理按传统模式进行。比较2组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抗生素使用率及平均住院费用、有效咳嗽和咯痰率、胸腔积液等临床指标。结果与传统组相比,FTS组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肺部感染、抗生素使用率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减少,有效咳嗽、咯痰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肺不张、胸腔积液及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均较传统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1例行气管插管;1例死于呕吐后吸入性肺炎。传统组3例行气管插管;1例由于切口裂开,麻醉诱导时呕吐后吸入性肺炎,1例死于肺梗塞。结论 FTS模式用于老年胃癌手术可减少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但老年患者病情多变,治疗需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老年 胃癌 术后肺部并发症
下载PDF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E抑制肝癌细胞恶性进展的研究
2
作者 李晓华 郑志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54-1457,1473,共5页
目的:探讨JMJD2E在肝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与miR372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本研究中,选择了Hep3B人肝癌细胞并构建了JMJD2E过表达的细胞系。使用了多种实验技术,包括RT-PCR、Northern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等,来检测JMJD2E及相... 目的:探讨JMJD2E在肝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与miR372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本研究中,选择了Hep3B人肝癌细胞并构建了JMJD2E过表达的细胞系。使用了多种实验技术,包括RT-PCR、Northern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等,来检测JMJD2E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通过miRNA检测工具详细分析和验证了miR372的表达。此外,还进行了免疫沉淀实验、RNA免疫沉淀、染色质免疫沉淀和超级凝胶移位实验,以深入研究JMJD2E蛋白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和染色质水平的作用机制。最后,通过CCK8测定法和细胞菌落形成效率测定评估了肝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能力,并在小鼠体内进行异种移植实验验证了研究结果。结果:JMJD2E过表达明显抑制了肝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能力,包括细胞数量减少、集落形成效率下降以及细胞增殖率的减少。异种移植实验证实了这种抑制效应。此外,JMJD2E在表观遗传学上减弱miR372的表达。结论:本研究揭示了JMJD2E在肝癌细胞中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调控miR372的表达发挥关键作用。JMJD2E的过表达降低了miR372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了肝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和策略,有望改善肝癌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JMJD2去甲基化酶 JMJD2E miR372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微创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晓泉 郑志刚 +1 位作者 林丰 王斌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06-106,共1页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微创术 儿童
下载PDF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晓泉 郑志刚 林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37-238,共2页
目的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经验,探讨手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112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0min;95%以上的患者在... 目的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经验,探讨手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112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0min;95%以上的患者在术后8~12h即可下床活动;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12~24个月,没有复发病例。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斜疝修补术并发症少,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无张力斜疝修补术 治疗
下载PDF
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附36例分析)
5
作者 林彬生 陈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腹股沟嵌顿疝病人应用巴德公司生产的定型产品施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60min。术后疼痛4...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腹股沟嵌顿疝病人应用巴德公司生产的定型产品施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60min。术后疼痛4例,2例出现阴囊积液;12例合并小肠网膜坏死,行小肠网膜切除;2例合并肠绞窄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同期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一期修复,5~12天出院。随访1~5年无复发及排斥反应病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的应用效果肯定,即使对于合并肠绞窄坏死如果局部无污染可行一期修复,并获满意的效果。因此,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于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病例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嵌顿 肠绞窄 无张力修补
下载PDF
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关闭疝环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嵩 林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24-829,共6页
目的 研究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关闭疝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160例GibertⅡ型(内环缺损1.5~3.0 cm)、Ⅲ型(内环缺损>3.0 cm或阴囊疝)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 目的 研究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关闭疝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160例GibertⅡ型(内环缺损1.5~3.0 cm)、Ⅲ型(内环缺损>3.0 cm或阴囊疝)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TAPP),一位术者五针缝合关闭内环口(观察组),另一位术者不关闭内环口(对照组),各80例。比较2组术后血清肿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损伤、感染、慢性疼痛、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观察组术后第7天和术后1个月血清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7/80)vs. 26.3%(21/80),χ^(2)=8.485,P=0.004;3.8%(3/80)vs.13.8%(11/80),χ^(2)=5.010,P=0.025],术后3个月2组血清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手术时间[(84.7±21.4)min]长于对照组[(72.3±15.8)min](t=4.188,P=0.000),2组手术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损伤、中转开放手术、感染、疝复发及慢性疼痛。结论 疝环关闭技术用于Ⅱ、Ⅲ型腹股沟斜疝腹腔镜TAPP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且不增加其他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内环关闭 血清肿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下载PDF
长期卧床深度压疮患者VSD负压引流在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昕 林燕 《中外医疗》 2021年第6期124-126,130,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深度压疮患者VSD负压引流的护理。方法从2017年11月—2019年10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长期卧床深度压疮患者中方便选取48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针对VSD负压引...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深度压疮患者VSD负压引流的护理。方法从2017年11月—2019年10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长期卧床深度压疮患者中方便选取48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针对VSD负压引流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状况、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换药间隔时间分别为(6.23±1.10)分、(48.69±1.24)d、(28.96±3.65)d、(1.51±1.22)次,研究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77±1.06)分、(30.25±1.12)d、(12.13±2.14)d、(2.95±1.06)次,研究组比对照组各指标状况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03、14.996、15.145、13.947,P<0.05);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态度、病房环境、沟通完整、护理技能、病房巡查、健康宣教、病情讲解等7项的护理满意的总评分为(26.2±0.5)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总评分为(34.1±0.1)分,研究组比对照组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5,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深度压疮患者进行VSD负压引流治疗过程中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可提升临床疗效,促进各临床指标恢复正常,还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卧床 深度压疮 VSD负压引流 临床路径护理
下载PDF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构建胃癌转移预测模型
8
作者 龚超 陈魁 +5 位作者 章德昆 谢径峰 吴芳华 黄玉钿 薛玉钦 王力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6-753,共8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对高通量功能基因组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一组含有转移和非转移性胃癌以及癌旁组织的基因芯片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出与胃癌发生和... 背景与目的:通过对高通量功能基因组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一组含有转移和非转移性胃癌以及癌旁组织的基因芯片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出与胃癌发生和转移显著相关的分子,为胃癌的治疗和生存期延长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GCNA方法对19例胃癌患者基因表达进行差异分析;结合临床数据,选取与临床信息高度相关的基因模块构建网络。结果:利用WGCNA我们筛选出了Lightsteelblue模块与胃癌转移明确相关,同时对模块中的基因进一步进行分析,筛选出4个基因:C5AR1、AP3M2、TYMP、ANXA2P1作为核心靶基因。通过表达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验证上述基因与胃癌发生、转移明确相关。同时,通过外部ONCOMINE和Kaplan-Meier plot数据库验证上述基因在胃癌中高表达,高表达这些基因的患者有着更差的预后。并利用GSE14210数据集构建基于这些基因的预测患者预后和疾病进展模型。结果提示我们所筛选的4个基因具有成为潜在胃癌转移和治疗生物标志物的可能。结论:鉴定筛选出与胃癌发生和转移相关的4个基因,可为胃癌发生、转移和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高通量功能基因组数据库 转移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下载PDF
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的保护作用分析
9
作者 李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0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医院收治的7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甲状腺癌根治手术,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医院收治的7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甲状腺癌根治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比较两组清扫组织中的淋巴结数量、转移淋巴结数量及甲状旁腺数量。结果观察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肿瘤复发率、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甲状旁腺切除率、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率、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的效果较好,可彻底清扫淋巴结,有效的保护甲状旁腺,避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 根治手术 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 保护作用 淋巴结
下载PDF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通过调控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和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抑制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能力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志刚 石志源 +5 位作者 欧阳玲 李明 苏昭杰 林茜 李凤鸣 李文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PTEN)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4 μg PTEN质粒或小干扰RNA(siRNA)转染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转染72 h后,采用噻唑蓝(MTT)实验和Wester...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PTEN)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4 μg PTEN质粒或小干扰RNA(siRNA)转染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转染72 h后,采用噻唑蓝(MTT)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上调或下调PTEN表达对QBC939细胞增殖能力、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AIB1)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经PTEN质粒转染72 h后,其吸光度(A)值(0.216±0.013)较对照组(0.243±0.002)降低(P=0.026),表明增殖能力减弱,同时AIB1蛋白和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也明显减少。用siRNA下调PTEN表达,其A值(0.403±0.011)较对照组(0.490±0.033)降低(P=0.013),表明增殖能力减弱,同时上调AIB1蛋白和p-Akt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 乳腺癌扩增性 抗原1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增殖
原文传递
扩大肝切除与局限肝切除治疗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文 林晓丹 +1 位作者 林彬生 黄小靖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67-1176,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肝门部胆管癌(H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肝外胆管癌,其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根治性切除仍是HC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有效手段。Ⅲ、Ⅳ型(Bismuth-Corlette分型)HC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通过局限肝切除手术风险相对低,... 背景与目的:肝门部胆管癌(H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肝外胆管癌,其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根治性切除仍是HC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有效手段。Ⅲ、Ⅳ型(Bismuth-Corlette分型)HC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通过局限肝切除手术风险相对低,但可能导致更高的切缘阳性率,从而影响预后,而扩大肝切除可以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和生存率,但也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目前Ⅲ、Ⅳ型HC的肝切除范围尚无统一意见。本研究通过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扩大肝切除和局限肝切除治疗Ⅲ、Ⅳ型HC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获得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多个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研究对象为比较扩大肝切除和局限肝切除治疗Ⅲ、Ⅳ型HC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自建库截至2022年11月30日。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844例Ⅲ、Ⅳ型HC患者;其中扩大肝切除组423例,局限肝切除组4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局限肝切除组比较,扩大肝切除组根治性切除率明显提高(OR=4.44,95%CI=2.65~7.45,P<0.00001),临床预后更好(HR=0.53,95%CI=0.41~0.68,P<0.00001);扩大肝切除组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升高(OR=3.00,95%CI=1.07~8.40,P=0.04),但术后死亡发生率(OR=1.12,95%CI=0.25~4.99,P=0.88)、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OR=1.44,95%CI=0.95~2.18,P=0.09)及术后其他单个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胆汁漏:OR=1.44,95%CI=0.68~3.04,P=0.34;腹腔出血:OR=0.77,95%CI=0.29~2.05,P=0.60;腹腔感染:OR=1.36,95%CI=0.50~3.71,P=0.55)。此外,与局限肝切除组比较,扩大肝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增加(MD=153.48,95%CI=32.63~274.33,P=0.01;MD=78.19,95%CI=54.56~101.82,P<0.00001;MD=2.55,95%CI=1.61~3.50,P<0.00001)。结论:扩大肝切除术可以提高Ⅲ、Ⅳ型HC的根治性切除率,明显改善预后,并未增加术后死亡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但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升高。鉴于研究的局限性,仍需更多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atskin肿瘤 肝切除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