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ch信号通路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和软骨基质合成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林飞太 林煜 +3 位作者 林钡 陈赛楠 翁艳 冯尔宥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年第2期110-118,共9页
目的:探索Notch信号通路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软骨细胞增殖和软骨基质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C28/I2软骨细胞系,用10ng/ml IL-1β诱导凋亡,采用Ad-NICD感染过表达NICD和si-NICD转染沉默NICD,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 目的:探索Notch信号通路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软骨细胞增殖和软骨基质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C28/I2软骨细胞系,用10ng/ml IL-1β诱导凋亡,采用Ad-NICD感染过表达NICD和si-NICD转染沉默NICD,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和沉默效率,CCK-8检测细胞增殖,检测PCNA、ColⅡ和ACA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Ad-NICD的病毒感染复数(MOI)为40时过表达效果最佳,si-NICD的沉默效率最佳;Ad-NICD感染C28/I2可抑制细胞增殖和抑制PCNA、ColⅡ和ACA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si-NICD3转染C28/I2可促进细胞增殖和促进PCNA、ColⅡ和ACA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过表达NICD激活Notch通路可抑制IL-1β诱导C28/I2软骨细胞增殖和软骨基质合成,沉默NICD阻遏Notch通路可促进细胞增殖和软骨基质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NICD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陈强 马千里 +3 位作者 何文慧 李章来 吴冬枝 李炜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3D截骨导板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双盲随机方法分为导板组10例和传统组10例,导板组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下进行HTO,传统组采用常规徒手截骨进行HTO,主... 目的探讨3D截骨导板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双盲随机方法分为导板组10例和传统组10例,导板组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下进行HTO,传统组采用常规徒手截骨进行HTO,主要指标包括两组术中X线曝光次数、手术时间、精确截骨度数、术后并发症(感染、伤口愈合不良、骨不愈合、过度矫正或者矫正不足)及术后半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评分).结果采用3D截骨导板进行胫骨高位截骨,导板组X线曝光次数、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精确截骨度数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VAS评分、AKS评分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供更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内翻畸形 3D打印 截骨导板 胫骨高位截骨术
下载PDF
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内侧开放性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陈强 马千里 +2 位作者 何文慧 李章来 吴冬枝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65-67,共3页
目的 探讨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在开放性胫骨高位截骨(HTO)术后出血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于我科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TXA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TXA组于术前静脉滴注100 mL溶有1.0 g氨甲环... 目的 探讨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在开放性胫骨高位截骨(HTO)术后出血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于我科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TXA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TXA组于术前静脉滴注100 mL溶有1.0 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缝皮前将(1 g∶10 mL)氨甲环酸注入截骨端;对照组术前静脉滴注100 mL生理盐水组,缝皮前将10 mL生理盐水注入截骨端。术后观察血红蛋白、引流量、总估计失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XA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总失血量及引流管总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可有效减少开放性胫骨高位截骨患者的围手术期出血量,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高位截骨 氨甲环酸 血红蛋白
下载PDF
旋转型铰链膝关节假体治疗夏科关节病1例报道
4
作者 杨铎 陈强 +3 位作者 马千里 汪香香 周颖峰 石婧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3-1056,共4页
夏科关节病即Charcot关节病,是一种由于存在潜在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患者的组织和骨骼进行性破坏的疾病。目前,该病的病理学机制尚未明确,但是理论上包含反复性创伤及神经血管损伤。患者表现为关节发热肿胀,甚至关节关系失常。这类患者如... 夏科关节病即Charcot关节病,是一种由于存在潜在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患者的组织和骨骼进行性破坏的疾病。目前,该病的病理学机制尚未明确,但是理论上包含反复性创伤及神经血管损伤。患者表现为关节发热肿胀,甚至关节关系失常。这类患者如果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进行治疗,可能会增加炎症刺激、假体过度磨损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Charcot关节病被视为TKA的禁忌证^([1])。随着手术技术的完善和关节假体的优化,采用TKA治疗Charcot关节病获得成功^([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型铰链膝关节假体 夏科关节病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骨组织基因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生强 冯尔宥 +4 位作者 张怡元 邱龙龙 谢冰颖 谢丽华 葛继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15-1218,1253,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相关基因的信息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阴虚证组3例、肾阳虚证组3例、无肾虚证组3例,并选择正常骨密度人群3例设...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相关基因的信息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阴虚证组3例、肾阳虚证组3例、无肾虚证组3例,并选择正常骨密度人群3例设为正常对照组。用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4组人群骨组织基因表达谱,筛选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通路等相关功能分析。结果肾阴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肾阳虚证组、无肾虚证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2378、4026、4071条,肾阴虚证组与其他3组比较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44条,这些差异基因参与免疫调节、矿物质吸收、激素合成、组氨酸代谢等11条信号通路。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相关基因主要与免疫调节、激素合成、组氨酸代谢、矿物质吸收等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肾阴虚证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骨组织全基因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生强 冯尔宥 +4 位作者 谢冰颖 谢丽华 陈娟 许惠娟 葛继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46-850,863,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骨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相关基因的信息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阳虚证组3例,肾阴虚证组3例,无肾虚证组3例,并选择正常...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骨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相关基因的信息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阳虚证组3例,肾阴虚证组3例,无肾虚证组3例,并选择正常骨密度人群3例设为正常对照组。用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4组人群骨组织基因表达谱,筛选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通路等相关功能分析。结果肾阳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肾阴虚证组、无肾虚证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2631条、3976条、6184条;肾阳虚证组与其他3组比较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037条。这些差异基因参与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Hedgehog、TGF-beta、细胞周期等22条信号通路。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的相关基因主要与免疫调节、TGF-beta、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肾阳虚证 全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聚己内酯-壳聚糖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学军 冯尔宥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126-128,共3页
目的以磷酸钙骨水泥(CPC)为基体,聚己内酯-壳聚糖(PCL-CS)网络结构为增强有机物,利用CPC的自固化及二次冻干技术制备一种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并对其细胞毒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二次冻干技术制备聚己内酯-壳聚糖磷酸钙骨水泥,分别采用场... 目的以磷酸钙骨水泥(CPC)为基体,聚己内酯-壳聚糖(PCL-CS)网络结构为增强有机物,利用CPC的自固化及二次冻干技术制备一种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并对其细胞毒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二次冻干技术制备聚己内酯-壳聚糖磷酸钙骨水泥,分别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带能谱仪、孔径分布分析仪、比重瓶法对其表面微观形貌、孔径大小及孔隙率进行表征。将PCL-CS/CPC和CPC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用MTT法测定体外细胞活力;通过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测定细胞黏附率。结果 PCL-CS/CPC孔径小,孔隙率高,其对体外细胞的毒性评价合格;在共培养的第1、3、5、7d,PCL-CS/CPC复合支架较CPC支架的BMSCS增殖活力更高(P<0.05),黏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L-CS/CPC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成功制备,相较于传统的CPC骨架,其在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增殖及黏附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壳聚糖/磷酸钙 骨水泥 骨组织工程支架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三维术前规划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立忠 祝福贵 +5 位作者 李章来 詹洋 吴星 翁绳健 张逸凌 李炜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分析三维术前规划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接受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CroweⅠ~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资料,男18例... 目的分析三维术前规划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接受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CroweⅠ~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资料,男18例、女62例;年龄(55.7±10.4)岁(范围41~72岁)。三维规划组的40例患者采用下肢全长CT扫描数据在三维重建软件上规划假体型号及安装角度并计算下肢长度差和股骨偏距;常规规划组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胶片测量法进行术前规划,根据术前的测量数据及术中双下肢比对的方法计算下肢长度差。比较两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及髋关节偏心距、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统一随访至术后3个月。三维规划组的手术时间为(70.9±7.7)min,术后下肢长度差为(2.78±1.31)cm,髋关节偏心距差为(2.43±1.41)cm,术后1周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5.67±3.35)分;对照组为手术时间为(81.6±13.3)min,术后下肢长度差为(5.35±2.15)cm,髋关节偏心距差为(5.50±2.83)cm,术后1周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7.35±4.21)分。三维规划组优于常规规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1,P<0.001;t=-5.74,P<0.001;t=5.75,P<0.001;t=12.33,P=0.002)。三维规划组术中使用髋臼假体与规划型号相同的比例为95%、股骨柄为90%,而常规规划组髋臼假体与规划型号相同的比例为75%、股骨柄仅为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P=0.023;χ^(2)=14.92,P=0.005)。80例患者术中无一例出现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无一例发生脱位及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三维术前规划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Ⅰ~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性,有利于恢复下肢长度和髋关节偏心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成像 三维
原文传递
牛津全生物型假体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武炼 林文韬 +3 位作者 王志伟 沈金清 何大伟 张怡元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022-1030,共9页
目的 探讨牛津全生物型假体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福州市第二医院关节外科90例接受UKA手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 目的 探讨牛津全生物型假体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福州市第二医院关节外科90例接受UKA手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假体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全生物型UKA者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65.6±7.0)岁(范围52~81岁);骨水泥型UKA者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67.9±6.1)岁(范围55~79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遗忘关节评分(forgotten joint score,FJS)评价膝关节手术前后疼痛及术后关节功能状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假体周围透光线、透光区出现的数量以评估术后假体稳定性.通过测量患者手术前后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机械轴偏向(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MAD)评估下肢力线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至少18个月的随访.全生物型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7.8±21.1)min、术中出血量为(70.8±37.6)ml,优于骨水泥型组(P<0.05);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HSS评分、MPTA和MAD均优于术前(P<0.05).全生物型组术前及术后 6、12、18 个月时 VAS 评分分别为 7.0(6.0,7.5)分、4.0(3.0,5.0)分、2.0(2.0,3.0)分、2.0(1.0,3.0)分,HSS 评分分别为56(53,60)分、78(75,82)分、85(80,89)分、86(82,90)分;术后6、12和 18个月 FJS评分分别为66.0(63.0,68.0)分、73.0(70.5,76.0)分、76.0(74.0,78.0)分.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和18个月时全生物型组患者HSS评分、FJS评分均优于骨水泥型组(P<0.05).全生物型组术前及术后6、12、18个月时MPTA分别为85.41°(84.22°,86.54°)、85.80°(84.74°,87.41°)、86.51 °(85.47°,88.14°)、86.80°(86.09°,88.27°);MAD分别为2.29(1.79,2.65)cm、1.11(0.69,1.75)cm、1.02(0.65,1.66)cm、0.91(0.61,1.63)cm.除全生物型组术前MPTA大于骨水泥组,全生物型组术后6,12个月MAD小于骨水泥组(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患者MPTA、MA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全生物型组患者假体周围各区域生理性透光线数量为3个,明显少于骨水泥型组的28个(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假体周围出病理性透光线.结论 全生物型UKA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可明显改善关节疼痛、矫正膝关节畸形,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患者术后主观感受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骨黏合剂 膝单髁置换术 生物固定假体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 被引量:21
10
作者 许志庆 王武炼 +1 位作者 庄至坤 张怡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3-917,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合并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15例(18膝)合并关节外畸形的KOA患者。男6例(6膝),女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合并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15例(18膝)合并关节外畸形的KOA患者。男6例(6膝),女9例(12膝);年龄55~70岁,平均60.2岁;病程7~15年,平均10.8年。单膝12例,双膝3例。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评分为(57.44±1.06)分,功能评分为(60.88±1.26)分。膝关节活动度为(72.22±0.18)°。下肢力线偏移(18.89±0.92)°。合并股骨侧畸形8例(10膝),胫骨侧畸形5例(5膝),股骨侧及胫骨侧畸形2例(3膝)。术前3D打印骨骼模型、截骨导航模板并设计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膝关节假体后实施TKA。结果手术时间65~100 min,平均75.6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 L,平均90.2 m L。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2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假体位置均良好,未发现松动、下沉;下肢力线偏移(2.00±0.2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0,P=0.007);KSS临床评分为(87.50±0.88)分、功能评分为(81.94±1.4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53,P=0.000;t=35.551,P=0.000);膝关节活动度为(101.94±1.4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33,P=0.000)。结论对于合并关节外畸形的KOA,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TKA,可达到个体化治疗、降低手术难度,有效矫正畸形,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外畸形 膝关节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改良后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尔宥 林飞太 +2 位作者 林丽琼 肖莉莉 张怡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6期627-628,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后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01—2014-12采用改良后侧入路小切口行全髋置换50例(53髋)。观察并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2 h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全髋关节置... 目的观察改良后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01—2014-12采用改良后侧入路小切口行全髋置换50例(53髋)。观察并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2 h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全髋关节置换切口长度平均为7.0(6.0~9.0)cm,术中出血量平均150(100~250)ml,手术时间平均45(40~55)min,术后12 h引流量平均100(50~150)ml,住院时间平均2~7 d。术后随访1年,Harris评分平均93分,高于术前平均60分,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无松脱。结论改良后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应在熟练和严格指征的前提下谨慎开展这一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微创
原文传递
充气压迫式膝关节伸直康复训练装置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江文锦 周思远 张怡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充气压迫式膝关节伸直康复训练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9-02-2021-02完成的79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手术侧膝关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屈曲挛缩,40例采用充气压迫式膝关节伸直康复训练装置进行膝关节伸直训练(...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充气压迫式膝关节伸直康复训练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9-02-2021-02完成的79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手术侧膝关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屈曲挛缩,40例采用充气压迫式膝关节伸直康复训练装置进行膝关节伸直训练(观察组),39例由康复医师徒手进行膝关节伸直训练(对照组)。比较两组首次膝关节伸直训练时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康复训练后膝关节屈曲挛缩改善程度、康复医师操作时间,以及术后1周膝关节HSS评分。结果79例术后能按要求完成膝关节伸直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切口均未破损,未影响假体稳定性。观察组首次膝关节伸直训练时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康复医师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后膝关节屈曲挛缩改善程度、术后1周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残留膝关节屈曲挛缩患者采用充气压迫式膝关节伸直康复训练装置进行膝关节伸直训练具有操作简单、压力均衡、适合长时间训练的优点,可替代康复医师完成大部分康复训练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屈曲挛缩 伸直训练装置 充气压迫
原文传递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飞太 江文锦 +4 位作者 张怡元 肖莉莉 林丽琼 李章来 冯尔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1272-1274,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7-05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3例髋臼因缺损较小未进行植骨,7例髋臼取自体股骨头颗粒打... 目的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7-05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3例髋臼因缺损较小未进行植骨,7例髋臼取自体股骨头颗粒打压植骨,1例髋臼采用异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1例陈旧性骨折采用钢板和生物型臼杯重建技术,1例使用骨盆撑开技术+Jumbo杯技术。结果 13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5(1~7)年。随访期间未发现关节假体松动、骨溶解;3例发生异位骨化,其中BrookerⅠ级1例,Ⅱ级2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5.7±1.9)分,较术前(44.4±3.8)分增加;末次随访时WOMAC评分为(25.0±2.8)分,较术前(66.2±2.6)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陈旧性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前需对感染情况、骨缺损及骨折不愈合进行充分评估,术中关键是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并重建髋臼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创伤性关节炎 生物型假体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旋转中心
原文传递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50
14
作者 郑世雄 范超领 +3 位作者 刘合亮 魏艳珍 冯尔宥 张怡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5期542-544,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2—2015-06手术治疗的14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75例(PFNA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7例(...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2—2015-06手术治疗的14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75例(PFNA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7例(置换组)。结果 142例均获得了18个月的随访。与PFNA组比较,置换组术后至下床时间更短,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更低,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但切口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置换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术后下床时间早、疼痛缓解快、早期髋关节功能良好等优点,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
原文传递
淫羊藿甙对体外钛微粒诱导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怡元 林煜 +4 位作者 冯尔宥 肖莉莉 陈嵘 王武炼 林丽琼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甙对钛微粒诱导的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RANKL)诱导破骨... 目的:探讨淫羊藿甙对钛微粒诱导的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RANKL)诱导破骨细胞前体RAW 264.7细胞为破骨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甙对RAW 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得出最佳浓度。实验分为正常培养基的钛微粒处理组、含淫羊藿甙的钛微粒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48h后收集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细胞核因子k B活化因子受体的浓度(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RANK),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基质外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碳酸酐酶Ⅱ(carbonic anhydraseⅡ,CAⅡ)、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RAP、RANK、CtsK蛋白的表达。设置同样的实验组与骨磨片共培养,甲苯胺蓝染色计算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结果:淫羊藿甙可明显下调钛微粒诱导的RAW 264.7细胞和细胞液中RANK的表达,TRAP、MMP-9、CAⅡ、CtsK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减少骨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结论:淫羊藿甙可抑制钛颗粒体外诱导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甙 钛微粒 RAW264 7 骨吸收 假体松动
原文传递
唑来膦酸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假体周围骨密度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炜明 吴立忠 +4 位作者 郑萍 詹洋 吴星 康荣彬 翁绳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6期567-570,共4页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非骨水泥型全髋术后髋臼及股骨侧假体周围骨密度的早期影响。方法自2013-05—2014-08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全髋置换的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后应用唑来膦酸)与对照组(术后应用生理盐水),试验组于术后1...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非骨水泥型全髋术后髋臼及股骨侧假体周围骨密度的早期影响。方法自2013-05—2014-08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全髋置换的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后应用唑来膦酸)与对照组(术后应用生理盐水),试验组于术后10 d注射唑来膦酸5 mg,对照组术后10 d予注射生理盐水100 ml,2组均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股骨及髋臼假体周围各个分区的骨密度。结果试验组22例获得随访平均23(18~33)个月,对照组23例获得随访平均26(20~35)个月。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所有患者股骨侧除1区骨密度增加,在股骨假体周围其余各区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试验组在7区骨密度于术后6个月及1年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假体Ⅰ区骨密度于术后均呈较早期升高,Ⅱ区于术后3个月2组均有轻微上升,之后降低外,Ⅲ区骨密度始终呈下降趋势,试验组在Ⅲ区骨密度于术后6个月及1年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区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唑来膦酸能有效防止非骨水泥型髋臼及股骨假体周围骨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全髋关节置换 髋臼 骨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