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的代价
1
作者 胡建荣 汪浩云 《当代青年研究》 1987年第2期8-13,共6页
(一)就在人类能将个体以社会的形式组织起来时,社会规范就诞生了,同时,也就产生了对违反规范的个体所采取的惩罚手段,这是社会组织的目的性所赋予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把最严重违反规范,影响社会定势的行为,称为“犯罪”。今天,全世... (一)就在人类能将个体以社会的形式组织起来时,社会规范就诞生了,同时,也就产生了对违反规范的个体所采取的惩罚手段,这是社会组织的目的性所赋予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把最严重违反规范,影响社会定势的行为,称为“犯罪”。今天,全世界的政治家以及法律、社会、生物、生理等各个门类的专家、学者都对犯罪行为的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因为事实上,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抑或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犯罪浪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现象 贫富差距扩大 犯罪率 发达国家 犯罪学 控制犯罪 社会主义国家 商品经济 经济发展 经济关系
下载PDF
免诉后能否再劳教
2
作者 刘国英 陈锦榕 《福建法学》 1994年第2期60-61,共2页
"免诉后能否再劳动教养"这个问题,曾引起近期司法界的不少争议。一种说法是,尽管检察机关已经宣布免予起诉,公安机关照样有权给予劳动教养(以下简称能劳教论)。另一种说法是,既由检察机关决定免予起诉,已具有追究刑事责任的... "免诉后能否再劳动教养"这个问题,曾引起近期司法界的不少争议。一种说法是,尽管检察机关已经宣布免予起诉,公安机关照样有权给予劳动教养(以下简称能劳教论)。另一种说法是,既由检察机关决定免予起诉,已具有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效力,公安机关就不能以同一种行为再作劳动教养。笔者持免予起诉后不应该也不能再作劳动教养的观点。其理由是:(一)能劳教论缺乏法律依据。对免诉人员是否可以按其同一种行为再作劳动教养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始终没有作出专门规定。其他部门法规亦未进行过类似的解释。持能劳教论者认为,根据《刑法》第32条关于对免予刑事处分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的规定,这里的"行政处分"就包括"劳动教养"在内,故而有法可依,可以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养 免予起诉 公安机关 刑事责任 行政处分 劳教 检察机关 行政责任 行政处罚 法律效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