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凝血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罗助荣 盖晓波 +1 位作者 郑卫星 郑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 :观察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的临床疗效及对 UAP患者凝血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 UAP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 (A组 ) 4 0例和对照组 (B组 ) 30例 ,2组均予心绞痛常规治疗 ,A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滴。分... 目的 :观察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的临床疗效及对 UAP患者凝血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 UAP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 (A组 ) 4 0例和对照组 (B组 ) 30例 ,2组均予心绞痛常规治疗 ,A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滴。分别观察治疗 2 0日前后心绞痛疗效 ,并检测血浆中凝血纤溶活性指标包括抗凝血酶 (AT )、纤溶酶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 (t 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 (PAI:a)、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 (NO)的变化。结果 :A组治疗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 87.5 %明显优于 B组 6 0 .0 % (P<0 .0 5 ) ;经葛根素治疗后凝血纤溶活性及内皮素含量均明显改善 ,与 B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和 P<0 .0 1)。结论 :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 ,且可改善凝血纤溶系统活性 ,调节内皮舒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葛根素 凝血 纤溶 内皮素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血小板CD63,CD62P表达及血浆PAI-1,C-RP含量的变化及药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助荣 郑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1-42,4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CD6 3)、溶酶体膜蛋白 (CD6 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 1)及C -反应蛋白 (C -RP)在不稳定心绞痛 (UAP)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及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 3 ,CD6 2P ,PAI - 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CD6 3)、溶酶体膜蛋白 (CD6 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 1)及C -反应蛋白 (C -RP)在不稳定心绞痛 (UAP)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及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 3 ,CD6 2P ,PAI - 1及C -RP的影响。方法 :5 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组 32例及氯塞匹定组 2 7例 ,比照观测治疗 4周前后血小板CD6 3 ,CD6 2P及血浆PAI - 1,C -RP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及稳定性心绞痛 (SAP)对照组比较 ,UAP患者血小板CD6 3,CD6 2P及血浆PAI - 1,C -RP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随着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分级的加重 ,血小板CD6 3 ,CD6 2P及血浆PAI- 1,C -RP水平亦增加 ;治疗 6周后 ,葛根素组及氯塞匹定组CD6 3 ,CD6 2P ,PAI - 1及C -RP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 (P <0 .0 5或P <0 .0 1) ;而治疗后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机制异常及炎症反应物这三者在UAP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葛根素及氯塞匹定抗血小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血小板活化 纤溶 炎症反应
下载PDF
LACBES左心耳封堵器及动物实验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汤学超 王飞宇 +8 位作者 张志钢 阚通 白元 游晓华 黄新苗 许旭东 龚善石 季佳东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自主研究开发的LACBES左心耳封堵器,探讨其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只健康杂种犬,经股静脉途径应用LACBES封堵器封堵左心耳,术后测量封堵器压缩比例,造影定性评估残余分流;术前术后监测左心房压,分析左心耳封堵后对... 目的介绍一种自主研究开发的LACBES左心耳封堵器,探讨其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只健康杂种犬,经股静脉途径应用LACBES封堵器封堵左心耳,术后测量封堵器压缩比例,造影定性评估残余分流;术前术后监测左心房压,分析左心耳封堵后对左心房压的即时影响。结果8只实验犬均成功植入LACBES左心耳封堵器,封堵器压缩比例为10%~15%。1只封堵术后有少量残余分流。2只术后死亡与操作相关,原因分别为封堵器移位及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无器械相关死亡发生。术后即刻左心房收缩压升高,由术前(25.4±2.8)mm Hg升至(27.5±3.4)mm Hg(P<0.05),15 min后恢复至(25.3±2.8)mm Hg。结论 LACBES封堵器封堵左心耳即刻成功率高,残余分流率低,左心房收缩压短暂升高,器械相关并发症低,有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器 LACBES封堵器 左心耳封堵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与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1、C-RP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助荣 郑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探讨不稳定心绞痛 (UAP)血小板胞浆内α -颗粒上的膜糖蛋白 (CD6 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 (CD6 3)与血浆纤溶酶原活物 - 1(PAI- 1)、C -反应蛋白 (C -RP)的关系 ,并揭示其在UAP发生及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5 9例UA... 目的 探讨不稳定心绞痛 (UAP)血小板胞浆内α -颗粒上的膜糖蛋白 (CD6 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 (CD6 3)与血浆纤溶酶原活物 - 1(PAI- 1)、C -反应蛋白 (C -RP)的关系 ,并揭示其在UAP发生及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5 9例UAP患者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蛋白CD6 3、CD6 2P ,同时检测血浆PAI - 1及C -RP水平。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 ,UAP患者CD6 3、CD6 2P、PAI- 1及C -RP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5或P <0 0 1) ;②CD6 3、CD6 2P与PAI- 1及C -RP呈正相关 ;③CD6 3、CD6 2P及PAI- 1、C -RP水平在心绞痛发作状态比发作前及发作后状态明显增高 (P <0 0 5或P <0 0 1) ;④随着UAP患者Braunwald分级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 ,CD6 3、CD6 2P及PAI- 1、C -RP水平均有增加趋势。结论 血小板活化、纤溶机制及炎症反应在UAP的发生及发展中共同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血小板CD63 CD62P 血浆PAI-1 C-RP UAP
下载PDF
DDD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1例
5
作者 宋青杨 侯建萍 +1 位作者 郑卫星 林文珍 《东南国防医药》 2004年第5期347-347,共1页
关键词 DDD起搏器 心动过速 介导 窦性心律 心室 血压升高 动态心电图检查 感知功能 胸闷 起搏模式
下载PDF
食管调搏程控早搏刺激转复持续性心房扑动1例
6
作者 宋青杨 侯建萍 +1 位作者 张志民 郑卫星 《南京部队医药》 2001年第6期46-,共1页
心房扑动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因心室率快,易引起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较多的临床症状.我们应用食管心房调搏程控早搏刺激的方法转复持续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1例.
关键词 心房扑动 食管调搏
下载PDF
可达龙救治老年人术后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曹小织 《东南国防医药》 2003年第1期29-30,共2页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62例老年患者术前心功能正常.术后经心电图检查均有快速心律失常.其中男49例,女13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3.8岁.快速心律失常发生后2~72h,平均术后12.8h,出现低氧血症11例,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分别为2例和6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62例老年患者术前心功能正常.术后经心电图检查均有快速心律失常.其中男49例,女13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3.8岁.快速心律失常发生后2~72h,平均术后12.8h,出现低氧血症11例,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分别为2例和6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的51例中,心功能正常11例,心功能Ⅰ级26例,心功能Ⅱ级10例,心功能Ⅲ级15例,其中肺源性心脏病5例.患者无长期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龙 快速心律失常 老年人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缪慧玉 林文珍 +3 位作者 欧阳静娥 侯建萍 王在钰 邱亮华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0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心电图改变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8例VMC患者,其中重症VMC 16例,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改变尤其是重症VMC心电图特征。结果 58例患者均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为ST-T改变,其次为早搏;重症VMC... 目的分析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心电图改变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8例VMC患者,其中重症VMC 16例,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改变尤其是重症VMC心电图特征。结果 58例患者均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为ST-T改变,其次为早搏;重症VMC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III度房室传导阻滞、酷似心肌梗死或伴QRS波电压降低。结论 VMC患者心电图常出现异常改变,尤其是重症VMC心电图表现复杂、多变,常见为ST段抬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图 心肌梗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骨保护素和脑钠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罗助荣 张克己 +4 位作者 郑磊磊 徐高阳 林毅 郑卫星 盖晓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3961-3963,共3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和冠状动脉狭窄数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192例胸痛患者依冠状动...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和冠状动脉狭窄数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192例胸痛患者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58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STE-ACS组)99例和无冠状动脉疾病者(对照组)35例,入院时检测血清OPG和BNP水平,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OPG、BNP与冠状动脉狭窄的数目及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3组患者血清OPG和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OPG水平与BNP水平无直线相关(r=0.34,P=0.48)。(2)单支、双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OPG和BNP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与BNP水平、OPG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0.64,P<0.01)。(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PG及BNP与冠心病发生独立相关,相对危险度分别为[OR=3.531,95%可信区间为(1.263,4.132)和OR=2.412,95%可信区间为(1.742,8.56)]。结论血清OPG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及病变进展有关,提示OPG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疾病的进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BNP水平也增高,表明BNP水平与缺血的范围以及严重程度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素 利钠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硬化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疗效及对高血压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助荣 盖晓波 郑卫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67-67,69,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Cozaar(商品名 :科素亚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ISI)的影响及其降压疗效的观察。方法 :30例高血压病患者口服Cozaar 5 0~ 10 0mg/d ,疗程 8周 ,并监测治疗前后 2 4h动态血压 (ABPM ) ...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Cozaar(商品名 :科素亚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ISI)的影响及其降压疗效的观察。方法 :30例高血压病患者口服Cozaar 5 0~ 10 0mg/d ,疗程 8周 ,并监测治疗前后 2 4h动态血压 (ABPM ) ,空腹血糖 (FBG) ,空腹血胰岛素 (FInS)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nI)。结果 :治疗后ISI改善 (P <0 .0 1) ;治疗后血压下降明显 (P <0 .0 1)。结论 :Cozaar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且降压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科素亚 胰岛素敏感性
下载PDF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痉挛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艺 周玉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9年第5期289-291,共3页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介入术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ARTERY 操作技术 学习曲线 操作不当
下载PDF
C—反应蛋白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冰 罗助荣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1年第2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症 冠心病 测定
下载PDF
射频消融迷宫术加瓣膜置换术治疗并发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13
作者 林金祥 肖海 +5 位作者 杨胜生 吴光林 张哲明 庄聪文 盖晓波 候建萍 《福州总医院学报》 1998年第1期26-26,28,共2页
目的介绍心内直视下以射频消融代替切割冷冻施行迷宫术加瓣膜置换术治疗并发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之经验。方法 8例在心内直视下按照迷宫线路施行射频消融,同时完成瓣膜置换。结果 6例术后即转为窦性心律;2例术后结性及窦性心律交替出... 目的介绍心内直视下以射频消融代替切割冷冻施行迷宫术加瓣膜置换术治疗并发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之经验。方法 8例在心内直视下按照迷宫线路施行射频消融,同时完成瓣膜置换。结果 6例术后即转为窦性心律;2例术后结性及窦性心律交替出现,出院时转为窦性心律。结论以射频消融代替切割冷冻施行迷宫术治疗房颤安全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迷宫术 瓣膜置换术 心房纤颤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冷冻法
原文传递
中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14
作者 陈凤平 王爱民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43-144,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重症之一。严重危害人们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我国中青年AMI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中青年AMI患者是指年龄在59岁及以下的患者(年龄的划分:沿用我国对年龄的划分标准),其发生率占AMI患者的3—6%。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中青年男性 护理对策 危险因素 AMI患者 内科急危重症 发病率 年龄
原文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降胆固醇治疗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小板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罗助荣 盖晓波 +4 位作者 郑卫星 林毅 李慧忠 郑德柱 陈孟扬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42-545,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降低胆固醇水平后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小板表面活性颗粒膜蛋白 (CD63 )、溶酶体膜蛋白 (CD62P)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的影响。方法  7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普伐他...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降低胆固醇水平后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小板表面活性颗粒膜蛋白 (CD63 )、溶酶体膜蛋白 (CD62P)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的影响。方法  7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普伐他汀治疗组 (普伐他汀组 ) 3 8例及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 3 2例 ,比较观察治疗 6周前后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性扩张 (FMD)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血小板CD63、CD62P含量及血浆PAI 1、内皮素 1(ET 1)水平的变化。结果  ( 1)治疗前两组比较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差异无显著性 [( 4 .91± 0 .81) %与 ( 4 .93± 0 .86) %,P >0 .0 5 ];治疗 6周后 ,常规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 [( 5 .2 5± 0 .77) %与 ( 4 .93± 0 .86) %,P >0 .0 5 ],而普伐他汀组治疗后差异有十分显著性 [( 6.92± 0 .94 ) %与 ( 4 .91± 0 .81) %,P <0 .0 1]。( 2 )普伐他汀组治疗 6周后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 1、ET 1各项指标较治疗前 [( 15 .4 8± 3 .94 ) %、( 14 .97± 3 .2 4 ) %、( 11.73± 3 .18)Au/ml、( 5 .97± 2 .84 )ng/L]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 10 .12± 2 .92 ) %、( 10 .4 6± 3 .4 5 ) %、( 8.12± 2 .72 )Au/ml、( 3 .2 8± 1.85 )ng/L ,P <0 .0 1]。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内皮 血管舒张功能 危险因子
原文传递
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助荣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降低胆固醇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CD63 )、溶酶体膜蛋白 (CD62P)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I)的影响。方法 :将 7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降低胆固醇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CD63 )、溶酶体膜蛋白 (CD62P)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I)的影响。方法 :将 7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 (38例 )及常规治疗组 (32例 ) ,比较观测治疗 8周前后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性扩张的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及血小板CD63 、CD62P、血浆PAI 1、内皮素 1(ET 1)变化。结果 :普伐他汀组治疗 8周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 ;血小板CD63 、CD62P及血浆PAI 1、ET 1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 <0 .0 1)。结论 :普伐他汀可以在治疗 8周后迅速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依赖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内皮功能 血小板活化因子 降血脂药 普伐他汀
原文传递
三级护理查房的实施与体会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丹丹 陈凤平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三级护理查房 护理质量 科护士长 工作性质 护理程序 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 危重病人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方法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珑 陈凤平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50-150,140,共2页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钠 注射方法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皮下瘀斑 动静脉血栓 抗血栓剂 体外血栓 护理过程
原文传递
气管切开术后痰痂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丹丹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15-115,130,共2页
气管切开术能迅速解除呼吸困难,便于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但手术后并发症多。尤其是气管内痰痂形成易造成窒息而危及患者生命,故护理人员掌握手术后常规护理并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气管切开术能迅速解除呼吸困难,便于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但手术后并发症多。尤其是气管内痰痂形成易造成窒息而危及患者生命,故护理人员掌握手术后常规护理并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至关重要,笔者对我科2005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36例气管切开术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有效的预防痰痴形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后 痰痂形成 常规护理 原因分 手术后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 病情变化
原文传递
血小板CD63、CD62P表达与高血压病危险度分层的关系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助荣 郑德柱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了解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3)、溶酶体膜蛋白(CD62P)与高血压分级、危险度分层的相关性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降压治疗对两者的影响,旨在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在高血压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应用流式细... 目的:了解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3)、溶酶体膜蛋白(CD62P)与高血压分级、危险度分层的相关性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降压治疗对两者的影响,旨在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在高血压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43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CD62P、CD63的含量,同时观察氯沙坦降压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病患者CD63、CD62P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随着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分级水平及定量预后的危险因素分层递增,CD63、CD62P含量均有增加趋势,且逐级比较差异显著,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四周后,血小板膜活性蛋白标志物CD63、CD62P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提示血小板CD63、CD62P的改变与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呈一定相关性。由此推测血小板活化因子有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病并与之相平行发展。氯沙坦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可以降低血小板活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3 高血压病 CD62P 氯沙坦 患者 危险度分层 降压治疗 血小板活化因子 干预作用 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