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海某部战士LASIK术后眼外伤的临床统计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梅珠 陈锦华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调查LASIK术后眼外伤的原因、LASIK术后时间、伤后来诊时间、伤情及伤后视力,分析视力恢复预后与LASIK术后时间、伤后来诊时间、致伤原因及致伤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门诊战士人数7179例,其中LASIK术后眼外伤患... 目的:调查LASIK术后眼外伤的原因、LASIK术后时间、伤后来诊时间、伤情及伤后视力,分析视力恢复预后与LASIK术后时间、伤后来诊时间、致伤原因及致伤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门诊战士人数7179例,其中LASIK术后眼外伤患者22例(22眼),男19例(19眼),女3例(3眼),均为单眼受伤。详细记录LASIK术后发生眼部外伤后的致伤原因、致伤物、来诊时间、伤情、视力受损情况,以及视力预后与LASIK术后时间、来诊时间、致伤物及致伤原因的关系。结果:(1)致伤因素:体育运动中受伤:3眼,占13.6%;训练受伤5眼,占22.7%;劳动致伤9眼,占40.9%;其它:5眼,占22.7%,以训练受伤和劳动致伤最常见占63.6%,其中锐器致伤明显重于钝器伤。(2)伤后来诊时间:受伤后3天内来诊占77.3%。(3)LASIK术后时间:6个月以下16眼,占72.7%,7-12个月4眼,占18.2%,12个月以上2眼,占9.1%。6个月以内最常见,LASIK术后6个月以内出现角膜瓣移位或错位最常见,伤情明显重于6个月以上的病人。(4)受伤原因与伤情:角膜瓣移位或错位16眼,占72.7%,仅角膜上皮剥脱4眼,占18.2%.同时伴有角膜瓣下异物、瞳孔散大、前房积血、暂时性的眼压升高,留下不可逆性的外伤性瞳孔散大等12眼,占54.5%。劳动或训练中受伤的视力明显低于其它原因致伤的视力,伤情也明显重于其它原因致伤者。(5)伤情与预后:训练受伤和劳动致伤最常见,伤情最重,预后最差。结论:军人LASIK术后眼外伤的主要原因为训练和劳动中受伤,LASIK术后6个月内最常见。眼部症状中角膜瓣相关并发症最多见,眼部受伤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提示:LASIK术后病情稳定后再参军,LASIK术后要特别注意眼睛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外伤 角膜瓣
原文传递
统计参数图在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中的应用评价
2
作者 陈自谦 叶友强 +4 位作者 倪萍 钱根年 肖慧 许尚文 陈锦华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统计参数图在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被试者共87例,其中中枢性运动功能异常组被试57例,正常对照组被试30例。本研究的运动功能刺激实验设计为组块设计(Block-Design),激活数据采集在双梯度... 目的:探讨统计参数图在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被试者共87例,其中中枢性运动功能异常组被试57例,正常对照组被试30例。本研究的运动功能刺激实验设计为组块设计(Block-Design),激活数据采集在双梯度1.5TMR扫描仪上完成,包括定位像、解剖像、功能像、全脑3D像。所有数据用统计参数图软件包离线后处理,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得到脑运动区激活统计参数图,研究脑激活区与脑解剖功能区的对应关系,并生成各种量化分析数据以进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异常组被试57例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原始资料,经统计参数图后处理,结果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46例(80.70%),正常对照组被试30例,经统计参数图后处理,结果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29例(96.60%),两组结果比较相差显著(X2=4.21,P<0.01),提示正常对照组被试数据经统计参数图后处理结果符合诊断要求的百分率大于异常被试组。结论:统计参数图内置多项预处理步骤,可较有效地排除或减弱被试者的头动、心跳、呼吸及MRI设备系统噪声等干扰因素造成的伪影/影响,有效的预处理在肢体运动功能异常者的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确保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激活结果的灵敏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统计参效图
原文传递
血红蛋白水平影响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3
作者 林贵山 陈锦华 +1 位作者 程惠华 傅志超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对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2000年7月至2001年02月,54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食管癌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例,治疗前血红蛋白浓度均小于100g/1,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治疗组。两组均采用6MV或者...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对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2000年7月至2001年02月,54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食管癌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例,治疗前血红蛋白浓度均小于100g/1,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治疗组。两组均采用6MV或者18MVX射线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剂量60∽68Gy,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Gy。对照组放疗过程中予以支持治疗,而干预组除支持治疗外,每周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IU/次,2/周,同时口服铁剂。放射治疗前、后均测定血红蛋白量。两组病例合并行影响生存时间因素的COX回归分析;对比两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差别。结果:病变大小、血红蛋白水平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干预组的局部控制时间与生存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促红素的使用有益于食管癌放疗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提升,从而改善其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升高可使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生存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生存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