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氨磺必利联合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颖
李妙绒
丛伟东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152-153,156,共3页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效用与价值。方法:选择1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照组41例应用利培酮联合MECT治疗,观察组82例应用氨磺必利联合MECT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认知功能、不...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效用与价值。方法:选择1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照组41例应用利培酮联合MECT治疗,观察组82例应用氨磺必利联合MECT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联合MECT对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提高其认知水平,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磺必利
MECT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移动医疗的双相障碍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的功能结局
2
作者
叶爱梅
陈峰
+3 位作者
叶雨钟
林青
吴为阁
丛伟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4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双相障碍患者应用基于移动医疗的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对其功能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94例在宁德市康复医院和厦门市仙岳医院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进行治疗的双相障碍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47,常规管理模式)和观察组(n...
目的分析基于双相障碍患者应用基于移动医疗的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对其功能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94例在宁德市康复医院和厦门市仙岳医院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进行治疗的双相障碍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47,常规管理模式)和观察组(n=47,基于移动医疗的双相障碍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应用双相情感障碍自我管理水平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比较干预前后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水平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评分、YMRS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基于移动医疗的双相障碍的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可促进其功能结局改善,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缓解及临床症状改善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移动医疗
健康自我管理模式
健康自我管理
功能结局
临床症状改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极性指标对抑郁发作患者中双相障碍的识别效能:中国桥筛查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马燕桃
于欣
+18 位作者
魏镜
郑毅
张晋碚
梅其一
张心保
刘铁榜
苗国栋
高成阁
蒙华庆
许秀峰
田红军
孙学礼
刘盈
陈致宇
吴文源
江开达
季建林
王冠军
林力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1-276,共6页
目的 验证双极性指标对重性抑郁发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MDE)患者中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和双相Ⅱ型障碍(bipolar disorder typeⅡ,BDⅡ)的识别效能.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诊断性研究,2008年3月至9月在20家精...
目的 验证双极性指标对重性抑郁发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MDE)患者中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和双相Ⅱ型障碍(bipolar disorder typeⅡ,BDⅡ)的识别效能.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诊断性研究,2008年3月至9月在20家精神专科医院连续性收录727例MDE患者,采用双极性指标、《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改版(DSM-Ⅳ-TR)标准和临床诊断进行BD或BDⅡ筛查,比较二者筛检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BD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双极性指标、DSM-Ⅳ-TR标准和临床诊断对MDE患者中BD检出率分别为39.9%(290/727)、14.4%(105/727)和31.9% (232/727),对BDⅡ检出率分别为30.8%(192/623)、9.5%(59/623)和20.5%(128/623).与DSM-Ⅳ-TR标准相比,双极性指标筛检BD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100.0%和70.3%);与临床诊断相比,双极性指标筛检BDⅡ具备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85.9%和83.4%),较低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双极性指标筛查BD阳性者共病边缘型人格障碍或焦虑障碍比例高于筛查阴性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双极性指标识别BD的临床标记中,既往抗抑郁疗效转(轻)躁狂(OR=4.66)和抗抑郁治疗中出现情感发作(OR=3.68)为BD的高危因素;双极性指标和DSM-Ⅳ-TR标准识别BD的相同临床标记中,一级亲属存在躁狂或轻躁狂史(OR =3.58)、病程完全缓解(OR=2.54)和以往抗抑郁治疗出现易激惹(OR =2.40)为BD高危因素(均P<0.01).结论 初步证实双极性指标在MDE患者中筛检BD或BDⅡ型的识别效能良好,对BD亚类区分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
诊断
原文传递
题名
氨磺必利联合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颖
李妙绒
丛伟东
机构
福建医
科
大学附属
福州
神经
精神病医院
精神
科
出处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152-153,156,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效用与价值。方法:选择1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照组41例应用利培酮联合MECT治疗,观察组82例应用氨磺必利联合MECT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联合MECT对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提高其认知水平,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氨磺必利
MECT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认知功能
分类号
R971.41 [医药卫生—药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移动医疗的双相障碍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的功能结局
2
作者
叶爱梅
陈峰
叶雨钟
林青
吴为阁
丛伟东
机构
福建省宁德市康复
医院
精神
科
厦门市仙岳
医院
精神
精神
科
福建医
科
大学附属
福州
神经
精神病医院
精神
科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4期5-8,共4页
基金
宁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40)。
文摘
目的分析基于双相障碍患者应用基于移动医疗的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对其功能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94例在宁德市康复医院和厦门市仙岳医院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进行治疗的双相障碍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47,常规管理模式)和观察组(n=47,基于移动医疗的双相障碍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应用双相情感障碍自我管理水平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比较干预前后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水平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评分、YMRS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基于移动医疗的双相障碍的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可促进其功能结局改善,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缓解及临床症状改善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双相障碍
移动医疗
健康自我管理模式
健康自我管理
功能结局
临床症状改善
Keywords
Bipolar disorder
Mobile healthcare
Health self-management model
Health self-management
Functional outcom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分类号
R749.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极性指标对抑郁发作患者中双相障碍的识别效能:中国桥筛查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马燕桃
于欣
魏镜
郑毅
张晋碚
梅其一
张心保
刘铁榜
苗国栋
高成阁
蒙华庆
许秀峰
田红军
孙学礼
刘盈
陈致宇
吴文源
江开达
季建林
王冠军
林力
机构
北京大学第六
医院
卫生部
精神
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北京协和
医院
心理医学
科
北京安定
医院
儿
科
中山医
科
大学附属第三
医院
精神
科
苏州广济
医院
精神
科
南京脑
科
医院
精神
科
深圳康宁
医院
精神
科
广州市
精神病医院
精神
科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一院
精神
科
重庆医
科
大学附属一院
精神
科
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精神
科
天津市安定
医院
精神
科
四川大学华西
医院
精神
科
中国医
科
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
精神
科
杭州市七院
精神
科
上海同济
医院
精神
科
上海市
精神
卫生中心
精神
科
上海中山
医院
精神
科
青岛市第七人民
医院
精神
科
福州精神病医院精神科
出处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1-276,共6页
文摘
目的 验证双极性指标对重性抑郁发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MDE)患者中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和双相Ⅱ型障碍(bipolar disorder typeⅡ,BDⅡ)的识别效能.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诊断性研究,2008年3月至9月在20家精神专科医院连续性收录727例MDE患者,采用双极性指标、《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改版(DSM-Ⅳ-TR)标准和临床诊断进行BD或BDⅡ筛查,比较二者筛检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BD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双极性指标、DSM-Ⅳ-TR标准和临床诊断对MDE患者中BD检出率分别为39.9%(290/727)、14.4%(105/727)和31.9% (232/727),对BDⅡ检出率分别为30.8%(192/623)、9.5%(59/623)和20.5%(128/623).与DSM-Ⅳ-TR标准相比,双极性指标筛检BD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100.0%和70.3%);与临床诊断相比,双极性指标筛检BDⅡ具备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85.9%和83.4%),较低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双极性指标筛查BD阳性者共病边缘型人格障碍或焦虑障碍比例高于筛查阴性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双极性指标识别BD的临床标记中,既往抗抑郁疗效转(轻)躁狂(OR=4.66)和抗抑郁治疗中出现情感发作(OR=3.68)为BD的高危因素;双极性指标和DSM-Ⅳ-TR标准识别BD的相同临床标记中,一级亲属存在躁狂或轻躁狂史(OR =3.58)、病程完全缓解(OR=2.54)和以往抗抑郁治疗出现易激惹(OR =2.40)为BD高危因素(均P<0.01).结论 初步证实双极性指标在MDE患者中筛检BD或BDⅡ型的识别效能良好,对BD亚类区分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
诊断
Keywords
Bipolar disorder
Depressive disorder
Diagnosis
分类号
R749.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氨磺必利联合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郑颖
李妙绒
丛伟东
《北方药学》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移动医疗的双相障碍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的功能结局
叶爱梅
陈峰
叶雨钟
林青
吴为阁
丛伟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双极性指标对抑郁发作患者中双相障碍的识别效能:中国桥筛查研究
马燕桃
于欣
魏镜
郑毅
张晋碚
梅其一
张心保
刘铁榜
苗国栋
高成阁
蒙华庆
许秀峰
田红军
孙学礼
刘盈
陈致宇
吴文源
江开达
季建林
王冠军
林力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