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健康种茎稀植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庞天 何海波 +4 位作者 吴杨 邓智年 王维赞 吴凯朝 张荣华 《广西糖业》 2018年第6期3-5,18,共4页
文章介绍了在多年采用稀植法种植甘蔗健康种茎的生产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甘蔗健康种茎稀植栽培技术要点及其技术优势、推广模式等。为该技术在蔗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及保证。
关键词 甘蔗 健康种茎 稀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桂糖系列甘蔗亲本开花习性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雷敬超 周会 +9 位作者 杨荣仲 高丽花 李翔 黄海荣 段维兴 经艳 王伦旺 张革民 吴杨 高轶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7,共7页
为明确桂糖系列甘蔗亲本的开花习性,2011—2018年连续7个杂交季节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海南甘蔗杂交基地的25个桂糖系列亲本的始花期、抽穗率和花粉染色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亲本始花期、抽穗率和花粉染色率的广... 为明确桂糖系列甘蔗亲本的开花习性,2011—2018年连续7个杂交季节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海南甘蔗杂交基地的25个桂糖系列亲本的始花期、抽穗率和花粉染色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亲本始花期、抽穗率和花粉染色率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9502、0.9631和0.9236,均属遗传力较高的性状;始花期最早的亲本是桂糖28号,最迟的是桂糖11号,2011/2012年杂交季节各亲本的始花期普遍最早,2017/2018年杂交季各亲本的始花期普遍最晚;抽穗率低的亲本是桂糖11号、桂糖21号、桂糖32号、桂糖43号和桂糖47号,这5个亲本属于难开花亲本,其余20个亲本均属于易开花亲本;花粉染色率低的亲本是桂糖24号、桂糖34号、桂糖45号和桂糖48号,这4个亲本的花粉染色率历年均低于30%,杂交时只能作为母本,桂糖28号、桂糖41号和桂糖44号的花粉染色率最高。以上结果为桂糖系列甘蔗亲本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糖 甘蔗亲本 开花习性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以菌渣为生物质燃料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艳波 史怀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40-42,共3页
对古田县一批采用食用菌菌渣作为生物质燃料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SO2、NOx排放均达标,并提出污染防治措施。
关键词 菌渣 生物质燃料 大气污染物排放 污染防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床垫料中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艳波 史怀 《畜禽业》 2020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了解微生物发酵床垫料中的酵母菌情况,为发酵床管理与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福州市福清市和永泰县2个发酵床养殖场采集垫料样品,分离其中的酵母菌。对不同样品中分离到的菌株根据菌落形态初步归类后,选出代表性的2个酵母菌株,... 目的了解微生物发酵床垫料中的酵母菌情况,为发酵床管理与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福州市福清市和永泰县2个发酵床养殖场采集垫料样品,分离其中的酵母菌。对不同样品中分离到的菌株根据菌落形态初步归类后,选出代表性的2个酵母菌株,采用生理生化测定结合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这2株酵母菌中1株为假丝酵母菌(Candida palmioleophila),1株为阿萨丝孢酵母菌(Trichosporon asah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垫料 酵母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闽清丰达农业生态园可持续规划研究
5
作者 谢娜 阙玉兰 黄斯楚 《海峡科学》 2012年第12期34-35,共2页
丰达观光生态园地处闽清县,水热资源丰富,并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开发前景良好,可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建成四季鲜果品尝,享受田园文化、观光旅游、娱乐度假、卫生保健、休闲避暑为一体的观光农业胜地。该文立足于闽清县丰达生态园的资源... 丰达观光生态园地处闽清县,水热资源丰富,并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开发前景良好,可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建成四季鲜果品尝,享受田园文化、观光旅游、娱乐度假、卫生保健、休闲避暑为一体的观光农业胜地。该文立足于闽清县丰达生态园的资源现状,阐述了丰达观光生态果园规划的方法及内容,初步探索实现果树生产、旅游观光、生态治理三者协调、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清丰达观光生态园 可持续发展 新模式
下载PDF
深度开发甘薯资源 大力发展生物能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宣乐 《福建农业》 2004年第8期30-30,共1页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的能源消耗量迅速增加,而推动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起主导作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日趋减少。据报道,全世界已探明的含量分别是:煤量能...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的能源消耗量迅速增加,而推动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起主导作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日趋减少。据报道,全世界已探明的含量分别是:煤量能源量90953.7吨,石油能源量138750亿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资源 生物能源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甘蔗叶绿体DNA微卫星在禾本科中的进化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杨 周会 李杨瑞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4-633,共10页
为开发甘蔗属内及近缘属叶绿体微卫星,或称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以甘蔗叶绿体SSRs(chloroplast simple sequence repeats,cpSSRs)及其侧翼序列为参照,应用BLAST程序对18种禾本科植物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甘... 为开发甘蔗属内及近缘属叶绿体微卫星,或称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以甘蔗叶绿体SSRs(chloroplast simple sequence repeats,cpSSRs)及其侧翼序列为参照,应用BLAST程序对18种禾本科植物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甘蔗cpSSR在禾本科中的进化。结果表明,cpSSRs及其两侧翼区域是进化过程中发生突变的热点区域,禾本科植物cpSSRs的数量在进化过程中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但在亚科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在禾本科叶绿体基因组不同结构位置中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IR)中的cpSSRs在进化过程中稳定程度最高,小单拷贝(small single copy,SSC)中的cpSSRs稳定程度次之,大单拷贝(large single copy,LSC)中的cpSSRs稳定程度最低;编码区中cpSSRs的稳定性远远高于非编码区,非编码区为cpSSRs突变发生的主要区域;应用编码区cpSSRs信息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最为精确,在涉及亚科以上水平的进化分析时使用非编码区的cpSSRs信息可能会造成结果有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禾本科 叶绿体 微卫星 进化
下载PDF
发酵床养殖陈化垫料堆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艳波 史怀 +2 位作者 陈峥 潘志针 朱育菁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97-1101,共5页
为进一步探索微生物发酵床养殖过程中陈化垫料的资源化利用过程,研究了陈化垫料好氧堆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微生物菌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氮比合适的情况下,无论添加菌剂与否,陈化垫料均能正常堆肥并达到腐熟要求,添加微生物... 为进一步探索微生物发酵床养殖过程中陈化垫料的资源化利用过程,研究了陈化垫料好氧堆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微生物菌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氮比合适的情况下,无论添加菌剂与否,陈化垫料均能正常堆肥并达到腐熟要求,添加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堆肥进程,缩短生产周期。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CO2与CH4排放通量均高于空白对照,高温发酵菌剂FC-1(>70℃)处理能降低N2O排放,温室气体总排放率明显低于普通发酵菌剂与空白对照,与空白对照相比,减排率为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化垫料 堆肥 温室气体 微生物菌剂
下载PDF
甘蔗叶绿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杨 周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2,共6页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多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并研究了这些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表达。大部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稳定,基因数量、排列顺序及组成上具有保守性。随着甘蔗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工作...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多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并研究了这些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表达。大部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稳定,基因数量、排列顺序及组成上具有保守性。随着甘蔗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为甘蔗叶绿体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文章从甘蔗叶绿体基因组图谱、结构和功能基因、叶绿体RNA编辑以及甘蔗属叶绿体系统进化等方面综合概述了甘蔗叶绿体基因组研究取得的成果,并从甘蔗叶绿体遗传转化、甘蔗及近缘属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和叶绿体基因组cpSSRs开发利用等方面指出甘蔗叶绿体基因组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叶绿体基因组 RNA编辑 系统进化 叶绿体转化
下载PDF
红花籽油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婵 曾绍校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37-139,共3页
采用索氏浸提法对红花籽油的提取优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红花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同时对红花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为红花籽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0%的丙酮-水混合溶... 采用索氏浸提法对红花籽油的提取优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红花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同时对红花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为红花籽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0%的丙酮-水混合溶液以1∶6的料液比,在70℃的温度下浸提3 h,红花籽油的提取率达26.34%。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红花籽油中饱和脂肪酸占19.67%、不饱和脂肪酸占8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籽 索氏提取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植物抗线虫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杨 周会 黄诚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075-1080,共6页
从线虫侵染及致病相关目标基因、线虫与植物的互作、植物抗性反应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分子水平上植物抗线虫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未来10年内分子植物线虫学将在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源于生物技术的抗线虫作物品种商... 从线虫侵染及致病相关目标基因、线虫与植物的互作、植物抗性反应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分子水平上植物抗线虫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未来10年内分子植物线虫学将在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源于生物技术的抗线虫作物品种商业化将使种植业者获得巨大利益,同时也将为环境带来很大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寄生线虫 线虫防治 抗线虫基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甘薯茎线虫与镰孢菌对甘薯的复合侵染 被引量:2
12
作者 章淑玲 张绍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1-364,共4页
从甘薯茎线虫病的薯块中分离到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孢(F.oxysporum)2种真菌.通过苗期和薯块接种证实,尖孢镰孢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能共同侵染甘薯引起复合侵染病害.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病 腐烂茎线虫 茄病镰孢 尖孢镰孢
下载PDF
甘蔗近缘属种23S-4.5S-5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杨 周会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叶绿体23S-4.5S-5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在甘蔗近缘属种系统进化中的应用,为深入研究甘蔗近缘属种系统进化提供参考。【方法】以14个甘蔗近缘属种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序分析其23S-4.5S-5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并应用BLAST... 【目的】探讨叶绿体23S-4.5S-5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在甘蔗近缘属种系统进化中的应用,为深入研究甘蔗近缘属种系统进化提供参考。【方法】以14个甘蔗近缘属种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序分析其23S-4.5S-5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并应用BLAST分析其在禾本科中的变异情况。【结果】23S-4.5S-5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在14个甘蔗近缘属种材料间的同源性为100%,属于高度保守区域,但在禾本科各亚科间表现出一定的变异,且在各亚科中都存在其特异的变异位点。【结论】23S-4.5S-5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在甘蔗近缘属种间属于高度保守的区域,不适合用于甘蔗近缘属种间系统进化的分析,但可为禾本科亚科系统进化的分析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近缘属种 23S-4 5S-5S RDNA 内转录间隔区序列 变异
下载PDF
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生防菌抑菌机理模式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艳波 史怀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5-159,共5页
应用9种杀菌剂来处理尖孢镰刀菌,通过HPLC/Q-TOF方法进行代谢轮廓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剂处理后的尖孢镰刀菌代谢组显著差异,PCA分析可将其分为6组。将6组杀菌剂作为训练样本集,建立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抑菌机理的PLS-DA模型。以枯萎病... 应用9种杀菌剂来处理尖孢镰刀菌,通过HPLC/Q-TOF方法进行代谢轮廓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剂处理后的尖孢镰刀菌代谢组显著差异,PCA分析可将其分为6组。将6组杀菌剂作为训练样本集,建立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抑菌机理的PLS-DA模型。以枯萎病生防菌短短芽胞杆菌为测试样本,利用该模型对其活性物质进行了抑菌机理的分析判别,发现其作用方式与嘧菌酯、氰霜唑类似,即通过抑制病原菌的呼吸作用而发挥抑菌功能,说明利用该模型判别生防菌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机理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杀菌剂 PLS-DA模型
下载PDF
玫瑰茄果酱的研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琼 陈晓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62-66,共5页
以玫瑰茄为原料,柠檬酸和果胶为辅料,研制玫瑰茄果酱。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果酱最佳生产配方。结果表明:玫瑰茄花萼与水按质量比1∶1打成果浆400 g、白糖150 g和麦芽糖50 g、柠檬酸1.6 g、果胶0.8 g、浓缩时间18 min,... 以玫瑰茄为原料,柠檬酸和果胶为辅料,研制玫瑰茄果酱。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果酱最佳生产配方。结果表明:玫瑰茄花萼与水按质量比1∶1打成果浆400 g、白糖150 g和麦芽糖50 g、柠檬酸1.6 g、果胶0.8 g、浓缩时间18 min,所得产品具有很好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茄 果酱 感官品质
下载PDF
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快速分子检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仲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67-70,共4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葡萄灰霉病菌的方法,根据ITS序列的差异,设计了1对葡萄灰霉病菌PCR检测的特异性引物TBCF/TBCR,并利用该引物通过常规和巢式PCR对葡萄灰霉病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优化的反应体系与扩增条件下,只有以葡萄灰霉病菌基因组... 为建立快速检测葡萄灰霉病菌的方法,根据ITS序列的差异,设计了1对葡萄灰霉病菌PCR检测的特异性引物TBCF/TBCR,并利用该引物通过常规和巢式PCR对葡萄灰霉病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优化的反应体系与扩增条件下,只有以葡萄灰霉病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的扩增体系中具有1条386 bp的条带,而其它病菌不产生扩增反应;其常规PCR对葡萄灰霉病菌基因组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00 pg/25μL,而利用引物ITS1/ITS4和TBCF/TBCR通过巢式PCR扩增,其灵敏度可达10 fg/25μL。研究表明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准确而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可用于带菌土壤及发病组织中葡萄灰霉病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灰霉病菌 ITS分析 特异引物 分子检测
下载PDF
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琼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79-82,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采用Fenton法和邻苯三酚自氧法测定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对·OH和O_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78.86 mg·g^(-1),样品回收率为100.2%。枇杷叶黄酮类化合...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采用Fenton法和邻苯三酚自氧法测定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对·OH和O_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78.86 mg·g^(-1),样品回收率为100.2%。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对·OH和O_2^-·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作用随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黄酮类化合物 含量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微波法提取紫背天葵红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晓梅 吴琼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8期38-39,47,共3页
研究了微波火力(功率)、辐射时间、提取剂乙醇的浓度、料液比对紫背天葵红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且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30%乙醇提取剂作用下,料液比为1:3,用微波中火加热150s下提取... 研究了微波火力(功率)、辐射时间、提取剂乙醇的浓度、料液比对紫背天葵红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且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30%乙醇提取剂作用下,料液比为1:3,用微波中火加热150s下提取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背天葵 红色素 微波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不同杀虫剂对橘小实蝇三个虫态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锦全 陈家骅 +1 位作者 杨建全 黄居昌 《科技风》 2009年第24期168-169,共2页
在实验室内应用浸渍法和药膜法,挑选虫源采集地常用的11种杀虫剂对橘小实蝇老熟幼虫、蛹和成虫三个虫态的毒力。结果表明:药剂对橘小实蝇老熟幼虫的毒力顺序由大到小为:迪派>苏泰>功夫>好年冬>乐斯本>三唑磷>氧化乐果... 在实验室内应用浸渍法和药膜法,挑选虫源采集地常用的11种杀虫剂对橘小实蝇老熟幼虫、蛹和成虫三个虫态的毒力。结果表明:药剂对橘小实蝇老熟幼虫的毒力顺序由大到小为:迪派>苏泰>功夫>好年冬>乐斯本>三唑磷>氧化乐果>杀虫双>马拉硫磷>敌敌畏>坤得。药剂对橘小实蝇蛹的毒力顺序由大到小为:迪派>氧化乐果>好年冬>功夫>三唑磷>苏泰>杀虫双>敌敌畏>乐斯本>马拉硫磷>坤得。药剂对橘小实蝇成虫的毒力顺序由大到小为:迪派>坤得>功夫>乐斯本>好年冬>三唑磷>杀虫双>氧化乐果>马拉硫磷>敌敌畏>苏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橘小实蝇 毒力
下载PDF
食用菌菇渣饲养大麦虫配方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娜 张平 +1 位作者 赖腾强 张世彬 《海峡科学》 2013年第2期10-11,共2页
随着我国食用菌生产量的不断增加,出现了大量的菇渣需要处理,该试验利用菇渣为原料,研究菇渣饲养大麦虫的可行性配方。通过试验得出:用菇渣饲养大麦虫是可行的,配方1对大麦虫的饲养效果显著。
关键词 菇渣 大麦虫 配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