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之治”的生态探索:森林“四库”的思想内核、实践探索及经验镜鉴
1
作者 坚瑞 谢晓佳 廖林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8-124,共7页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转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现实使然。实践表明,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生态环境工作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森林“四库”以生态发展观、生态系统观、生...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转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现实使然。实践表明,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生态环境工作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森林“四库”以生态发展观、生态系统观、生态民生观以及生态文明观为核心,内涵丰富,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同中国传统朴素自然观的内在契合,是在赓续百年林业生态建设实践探索基础上生成的,多维度揭示了森林同水资源、物质财富、粮食、碳汇之间的内在联系。新阶段,要高质量实现森林“四库”价值,应以史为鉴,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发展“战略思维”,坚守“底线思维”,秉持“系统思维”,遵循“辩证思维”,合力绘就一幅“中国之治”的现代化绿色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四库” 思想内核 实践探索 经验镜鉴 双碳
下载PDF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项目特许经营权价值评估--以武夷山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静娴 曹辉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2期87-98,共12页
特许经营是将国家公园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全民共享的“金山银山”的重要手段。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混合实物期权法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项目的特许经营权进行价值测算模型构建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旅行费用法、条件... 特许经营是将国家公园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全民共享的“金山银山”的重要手段。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混合实物期权法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项目的特许经营权进行价值测算模型构建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和选择实验法对比分析有利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项目的基准价值确定,选择实验法结果可理解为在公允条件下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活动的基础价值;(2)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项目基准价值为6.42亿元,期权价值为2.64亿元,净现值为8.98亿元,特许经营权总价值为11.62亿元;(3)与传统收益法比较,混合实物期权评估方法有利于体现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项目未来经济收益风险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可为特许经营权的价值估算和科学管理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旅游 特许经营 价值评估 武夷山
下载PDF
“中国之治”的制度探索:生态文明与国家公园政策的演进、实践和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曹辉 张玲玲 +3 位作者 吴思妤 曹爱红 阿卜杜赛米·麦麦提伊敏 闫淑君 《中国生态旅游》 CSCD 2023年第6期1060-1076,共17页
生态文明与国家公园政策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重要部分。基于“政策结构-政策工具-政策演进”三维分析框架,运用演化理论和质性分析工具,对21世纪以来中国生态文明与国家公园相关政策制度规进行梳理,分析了生态文... 生态文明与国家公园政策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重要部分。基于“政策结构-政策工具-政策演进”三维分析框架,运用演化理论和质性分析工具,对21世纪以来中国生态文明与国家公园相关政策制度规进行梳理,分析了生态文明领域政策的演进阶段、特征与内容,结合地方实践情况,探讨新形势下政策制度的愿景目标和发展路径选择,结果表明:(1)21世纪以来生态文明与国家公园政策演化可分为政策探索阶段(2000—2006年)、政策示范阶段(2007—2012年)、政策扩展与提升阶段(2013—2017年)和政策持续优化阶段(2018年至今)4个阶段,演化高峰期为2016—2018年;(2)政策以强制性工具为主导,呈现高度国家意志和权威特征,政策的参与主体多元化不足,社会参与度一般,标准规范形式与纲要性政策形式共现次数最多,结构式强制工具是最常用的政策组合形式;(3)地方生态文明实践各具特色,“福建模式”“青海智慧”和“浙江路径”都是重要的生态文明试点经验;(4)中国生态文明政策制度建设在制度的顶层设计、地方实践、理念影响3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突破,建议从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与领域细化等6个方向和法律、文化和经济等10个具体方面,进一步促进中国生态文明政策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之治 生态文明 国家公园 政策演进 实践
原文传递
国家公园访客自然教育形式感知对行为意愿的影响路径
4
作者 曹爱红 伍泽坤 +3 位作者 吴慧珍 阿卜杜赛米·麦麦提伊敏 吴柳 曹辉 《中国生态旅游》 CSCD 2024年第2期375-390,共16页
自然教育是中国国家公园的重要功能之一。基于刺激-机体-反应(S-O-R)分析框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为研究对象,构建自然教育形式感知-行为意愿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访客自然教育形式感知对其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自然教育是中国国家公园的重要功能之一。基于刺激-机体-反应(S-O-R)分析框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为研究对象,构建自然教育形式感知-行为意愿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访客自然教育形式感知对其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影响路径的SEM模型整体适配良好,结构效度较理想,各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适用于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作用影响机理分析;(2)访客反响较好的自然教育形式是动植物观光、科普展览、主题户外课堂等,青龙、天游峰和大红袍等是访客感知较好的区域;(3)S-O-R过程主要通过教育感知、功能性认知显著地影响访客的重游意愿,它们三者之间是最为重要的路径关系,S-R过程表现为教育感知直接正向影响重游意愿,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结果同时存在着S-O-R和S-R的复合作用,自然教育感知与重游意愿之间部分中介效应显著。最后本文建议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应在教育形式上考虑公众认知水平,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内涵、提升访客适游性设计和挖掘自然教育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教育 形式感知 行为意愿 影响路径 S-O-R框架 武夷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