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OPSIS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温晓琴 吴承祯 《生产力研究》 2017年第1期46-50,共5页
文章选取10个经济指标,运用TOPSIS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福建省67个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可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3类。进... 文章选取10个经济指标,运用TOPSIS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福建省67个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可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3类。进一步分析3个等级区域产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缩小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TOPSIS法 主成分分析法 福建省
下载PDF
中国国家级森林公园数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范海兰 洪滔 +4 位作者 宋萍 吴承祯 洪伟 陈灿 高开峰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以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6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分析法、位序法、比较分析法等对我国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数量和面积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南、... 以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6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分析法、位序法、比较分析法等对我国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数量和面积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南、东南地区,而西北、华北地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稀少;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发展速度较慢,其中,黑龙江、江西等省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吉林、黑龙江、西藏等省、自治区在全国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中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家级森林公园 数量 面积
下载PDF
震后生态恢复初期植被-土壤的耦合关系研究--以汶川县威州镇、绵竹市汉旺镇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余杭 高若允 +5 位作者 杨柳生 李松阳 刘颖 林勇明 王道杰 李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63,共11页
【目的】探究汶川地震重灾区不同气候区恢复初始阶段植被与土壤的耦合协调关系,为促进灾害干扰地区的生态恢复和植被-土壤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干旱河谷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的受损治理区和未受损区(AT和AU、ST... 【目的】探究汶川地震重灾区不同气候区恢复初始阶段植被与土壤的耦合协调关系,为促进灾害干扰地区的生态恢复和植被-土壤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干旱河谷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的受损治理区和未受损区(AT和AU、ST和SU)为研究对象,测定植被和土壤的21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两个气候区4种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子和21个指标的权重,并构建对应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度(D)模型。【结果】SU的植被、土壤综合指数和D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被-土壤系统。AT和ST均为初级协调发展类土壤滞后发展型,AU和SU分别为初级和中级协调发展类植被土壤同步发展型。干旱河谷气候区的影响因子较为单一,AT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AU为植物碳、氮、钾和镁。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的影响因子表现为植被-土壤影响因子共存,ST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物种丰富度、生物量、土壤全氮和速效氮,SU为植被覆盖度、植物磷、土壤速效钾和细菌。【结论】气候和生态恢复类型对植被-土壤耦合状况具有一定的影响。SU的植被-土壤耦合状况显著优于其他3种生态系统。AT和ST的土壤环境均较差,经7年治理尚未恢复到震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关系 植被 土壤 地震灾区 生态恢复
下载PDF
震区生态治理初期植物、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叶片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建召 崔羽 +5 位作者 贺静雯 刘颖 李键 林勇明 王道杰 吴承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52,共12页
【目的】在我国西南强地震影响区生态恢复重建的背景下,探明植被覆盖率、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变化与6种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和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深入认识地震灾区植被恢复的动态过程。【方法】以汶川地震重灾区典型... 【目的】在我国西南强地震影响区生态恢复重建的背景下,探明植被覆盖率、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变化与6种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和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深入认识地震灾区植被恢复的动态过程。【方法】以汶川地震重灾区典型区汶川县威州镇(干旱河谷气候)和绵竹市汉旺镇(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受损治理样地与未受损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气候区受损治理区(Destroyed and treated area,DTA)和未受损区(Undestroyed area,UA)的植被恢复特征和植物不同器官主要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的植被恢复率(65. 74%)高于干旱河谷气候区(50. 68%),其中干旱河谷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DTA的变异系数分别40. 44%和23. 06%,高于未受损区的14. 49%和8. 62%;(2)植物不同器官生物量仅茎在两个气候区DTA和UA间表现显著差异(P <0. 05),不同器官碳含量仅叶在干旱河谷气候区表现为DTA显著大于UA(P <0. 05);(3)植物不同器官中元素的含量大小主要为N> K> Ca> Mg> P> Na;(4)通过叶片氮磷比(N∶P)发现,干旱河谷气候DTA和UA主要受P限制,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DTA和UA主要受N限制。【结论】通过上述研究说明,气候可能是影响植被恢复的主导因子,应充分考虑影响植被和土壤恢复的限制养分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西南地震灾区的生态功能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区 生态恢复 植被 矿物质元素 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方施肥对丹桂苗木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5
作者 吴磊 何易蔓 +3 位作者 余雯静 颜晓艺 吴承祯 李键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0,共10页
采用L9(3^(3))设置3因素(氮、磷和钾肥)3水平(氮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5、10 g,磷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2、4 g,钾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3、6 g)正交实验,对‘浦城丹桂’幼苗间隔30 d进行2次氮磷钾配施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 采用L9(3^(3))设置3因素(氮、磷和钾肥)3水平(氮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5、10 g,磷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2、4 g,钾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3、6 g)正交实验,对‘浦城丹桂’幼苗间隔30 d进行2次氮磷钾配施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第2次施肥后60、120、180、240 d后叶片4种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含量。结果表明:N_(5)P_(0)K_(3)处理可以显著提高IAA、ABA和ZR的含量,于施肥240 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39.90、157.79、14.86 ng/g),相比CK分别提高了101.52%、36.79%、73.08%;N_(5)P_(2)K_(6)处理可以显著提高GA_(3)的含量,于施肥240 d达到最高值(13.57 ng/g),相比CK提高了97.71%;N_(5)P_(0)K_(3)处理显著提高ABA/GA_(3)和ZR/GA_(3)值,显著降低ABA/IAA和ZR/IAA值;N和K因素对IAA、GA_(3)、ABA和ZR含量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P因素仅对GA_(3)含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氮磷钾配施对丹桂苗木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其之间的稳态有显著影响,综合方差和极差分析,得出提高叶片IAA、GA_(3)和ZR含量的最佳配施方案为N_(5)P_(2)K_(6),提高叶片ABA含量的最佳配施方案为N_(5)P_(0)K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丹桂 叶片 内源激素 正交设计
下载PDF
中亚热带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径级结构与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巢林 洪滔 +3 位作者 李键 陈灿 洪伟 吴承祯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8-96,共9页
采用典型抽样法,以位于中亚热带的福建省将乐县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10、15、20、25、30和40 a林分的径级结构、林下植被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 采用典型抽样法,以位于中亚热带的福建省将乐县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10、15、20、25、30和40 a林分的径级结构、林下植被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均呈正态分布,均在接近平均胸径的径级上植株数量最多;径级和密度间的关系可以用3参数的Gaussian函数表征;不同林龄间胸径差异显著。杉木人工林林下分布有45科80属97种植物,其中灌木层69种、草本层28种,物种丰富,但不同林龄的林分内各种类的重要值差异较大,且不同林龄的林分间优势种、共有种和独有种均明显不同。随林龄的增加,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丰富度指数(R0)、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Ea)均有明显变化。10 a林分的林下物种数量最少(18种),而20 a林分的林下物种数量最多(40种)。林下灌木层的D和H'值分别为0.827-0.923和1.956-2.917,且随林龄的增加均呈“上升—下降—平稳”的变化趋势;灌木层的Jsw和Ea值分别为0.876-0.959和0.686-0.890,随林龄增加均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均在20 a林分中最小、在25 a林分中最大。林下草本层的D和H'值分别为0.639-0.898和1.274-2.435,并随林龄增加均呈波动的变化趋势;草本层的Jsw和Ea值分别为0.775-0.949和0.663-0.896,随林龄增加均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15 a林分中最小、在10 a林分中最大。总体上看,林龄对杉木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以及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均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杉木人工林的经营过程中对林下物种进行合理配置,并进行合理间伐,以促进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中亚热带 林龄 径级结构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林龄、径级杉木人工林种内竞争规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巢林 洪滔 +3 位作者 李键 陈灿 洪伟 吴承祯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3-360,共8页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提出了不同林龄和径级与竞争强度之间差异性的假设,运用Hegyi与距离有关的竞争指数模型进行分析,并探讨林龄及径级与竞争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种内平均竞争强度随着林龄的增...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提出了不同林龄和径级与竞争强度之间差异性的假设,运用Hegyi与距离有关的竞争指数模型进行分析,并探讨林龄及径级与竞争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种内平均竞争强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10-25 a,平均竞争强度减小趋势较为明显,林龄大于25 a时,平均竞争强度下降趋势平缓;随着对象木径级的增加,平均竞争强度不断降低,当杉木径级在20 cm以内时,竞争强度变化显著,径级为20 cm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平均竞争强度随林龄和径级增加而呈现的变化均可用指数函数表征IC=ae-bx;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ICi=73.761 3D-0.978 3;方差分析显示,林龄和径级对平均竞争强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杉木人工林种内竞争强度与林龄和径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为科学有效地开展杉木人工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杉木人工林 林龄 种内竞争 竞争强度 竞争指数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天然林自然稀疏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蔡小英 洪伟 +9 位作者 吴承祯 张艳艳 郭研 夏鑫 张彩云 林存炎 邓慧华 张尚炬 钱永平 张文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4-418,共5页
选择平均直径、平均木断面积和林分总断面积作为林木个体大小的指标,研究林木株数与林木大小的关系。应用-3/2法则,建立黄山松天然林自然稀疏过程中林分密度与平均直径、平均木断面积、总断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山松天然林种群... 选择平均直径、平均木断面积和林分总断面积作为林木个体大小的指标,研究林木株数与林木大小的关系。应用-3/2法则,建立黄山松天然林自然稀疏过程中林分密度与平均直径、平均木断面积、总断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山松天然林种群密度对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木断面积、林分总断面积均存在显著作用。因此,在经营黄山松天然林时,必须切实重视林分密度控制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 天然林 自然稀疏 总断面积
下载PDF
应用遗传算法的工业原料林多树种造林设计 被引量:6
9
作者 林晗 洪滔 +5 位作者 陈辉 吴承祯 范海兰 宋萍 陈灿 李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101,共10页
提出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通过复制、交换、倒位及交叉突变4个遗传操作实现目标的最优化,其遗传编码采用1,2,…,m表示(m为造林树种数),进一步建立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在资金、计划、苗木品种和数量等约束条件下造林技术设计最优方案的数... 提出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通过复制、交换、倒位及交叉突变4个遗传操作实现目标的最优化,其遗传编码采用1,2,…,m表示(m为造林树种数),进一步建立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在资金、计划、苗木品种和数量等约束条件下造林技术设计最优方案的数学模型和具体解法。将改进遗传算法应用于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有限公司50个造林小班的造林技术设计,基于杉木、马尾松和桉树工业原料林地位指数及生长模型,在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优化造林技术设计获得最优组合方案下,杉木造林129.66hm2,苗木需要45.490万株,20年累计木材收获可达2.010万m3;桉树造林80.04hm2,苗木需求为14.999万株,7年累计收获木材1.444万m3,3茬桉树木材收获达4.332万m3;马尾松造林61.83hm2,需要苗木27.672万株,20年时累计木材收获为0.733万m3;工业原料林基地造林设计总面积为271.53hm2,总投资为144.8284万元,最优造林技术设计方案下可望在20年时获得4152.78万元经济收益,达到预期效果,多树种造林技术设计方法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造林技术 多树种设计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尾巨桉幼苗磷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谢安强 洪伟 吴承祯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3-870,共8页
通过菌液浇施的方法接种10株桉树内生菌于磷胁迫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幼苗,接种30d后进行低磷胁迫。在胁迫15,30,45 d后取样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3个月后收获植株样品进行生物量测定和植株含磷量测定。在正常供... 通过菌液浇施的方法接种10株桉树内生菌于磷胁迫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幼苗,接种30d后进行低磷胁迫。在胁迫15,30,45 d后取样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3个月后收获植株样品进行生物量测定和植株含磷量测定。在正常供磷条件下,接种真菌菌株G,菌株E和菌株J的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了69.24%,53.87%和53.87%。在磷胁迫处理1条件下,接种菌株E,菌株G和菌株J的根系磷酸酶活性增加了50.00%,50.00%和27.78%。在磷胁迫处理2条件下,接种菌株J,菌株G和菌株E的根系磷酸酶活性增加了50.00%,37.50%和25.00%。接种菌株J,菌株E,菌株G的植株全磷增加了43.92%,35.14%,33.78%。接种内生菌株G,菌株J,菌株E的植株总生物量增加了35.05%,21.65%和20.62%。通过研究发现,接种真菌菌株E,菌株G,菌株J显著提高了植株磷酸酶的活性,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植株磷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尾巨桉 真菌 磷酸酶 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林龄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细根结构及C和N含量比较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艳艳 林晗 +3 位作者 巢林 林勇明 陈建忠 吴承祯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4,共7页
对不同林龄南方红豆杉也Taxuschinensisvar.mairei(LemeeetL&#233;vl.)ChengetL.K.Fu页人工林不同等级细根的结构参数及C和N含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细根结构参数与C和N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林龄南方红豆杉Ⅰ-吁级细根的根... 对不同林龄南方红豆杉也Taxuschinensisvar.mairei(LemeeetL&#233;vl.)ChengetL.K.Fu页人工林不同等级细根的结构参数及C和N含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细根结构参数与C和N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林龄南方红豆杉Ⅰ-吁级细根的根直径、比根长(SRL)和比表面积(SSA)均有差异,6、7和8a植株细根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073、1.815和1.734mm,平均SRL分别为14.09、12.88和14.12m·g-1,平均SSA分别为54.93、45.85和50.72cm2·g-1;随根序等级提高,同龄植株细根的SRL和SSA均依次降低、根直径则逐渐增大,且总体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除Ⅰ级细根外,7a植株各级细根的SRL和SSA均最小;6a植株各级细根的直径均最小。各林龄植株细根的根尖密度和分叉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以6a植株最大。细根干质量以6a植株最低、7a植株最高,且差异显著。随根序等级提高,细根C含量逐渐增加、N含量则逐渐降低,同龄植株Ⅰ-Ⅴ级细根的C和N含量总体上差异显著;各级细根中,7a植株的C含量均最高、8a植株的N含量均最低;6、7和8a植株细根的平均C含量分别为454.41、501.90和441.55mg·g-1,平均N含量分别为12.63、11.99和5.88mg·g-1。各林龄植株细根的C含量与细根直径和干质量均正相关,与SRL、SSA和根尖密度均负相关;N含量与细根直径均负相关,与SRL、SSA和根尖密度均正相关;此外,N含量与干质量以及C和N含量与分叉数的相关性均无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树龄对南方红豆杉细根直径影响较大,而不同序级细根的结构差异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人工林 细根 结构 C和N含量 林龄 相关性
下载PDF
闽东南海岸带山地几种树种海拔资源位的叶绿素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洪滔 吴承祯 +5 位作者 陈灿 谢安强 李键 林勇明 范海兰 林晗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39,共5页
对闽东南海岸带代表山地灵石山次生林的2种优势乔木和3种优势灌木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不同海拔资源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米槠和猴欢喜2种乔木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围涎树、罗伞树和九节木3种灌木的叶... 对闽东南海岸带代表山地灵石山次生林的2种优势乔木和3种优势灌木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不同海拔资源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米槠和猴欢喜2种乔木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围涎树、罗伞树和九节木3种灌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随海拔升高出现明显变化的趋势;5种树种中唯有米槠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海拔资源位上具有极显著差异;300和400 m两个海拔资源位乔木与灌木叶绿素含量间的差异显著;300-700 m海拔资源位2种乔木叶绿素含量间的差异极显著;200-400 m海拔资源位同种灌木叶绿素含量间的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种灌木叶绿素含量间的差异极显著.表明植物能够根据其所处的海拔资源位来调整叶绿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石山 海拔 叶绿素 SPAD值
下载PDF
邓恩桉引种区极端气温的起伏型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范海兰 洪伟 +3 位作者 陈建忠 胡喜生 吴承祯 赖秀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1-393,共3页
介绍了起伏型时间序列气温模拟与预测方法,并利用建阳市1976—2005年极端最低气温数据,对邓恩桉引种区极端最低气温进行建模模拟.结果表明,起伏型时间序列模型能很好地拟合邓恩桉引种区极端最低气温的时间序列动态变化,拟合精度为87.56%... 介绍了起伏型时间序列气温模拟与预测方法,并利用建阳市1976—2005年极端最低气温数据,对邓恩桉引种区极端最低气温进行建模模拟.结果表明,起伏型时间序列模型能很好地拟合邓恩桉引种区极端最低气温的时间序列动态变化,拟合精度为87.56%,结果较满意,说明起伏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极端气温变化的模拟与预测,从而丰富了邓恩桉引种区极端气温预测与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引种 极端最低气温 起伏型时间序列
下载PDF
人工栽培雷公藤醇提取物对杉木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键 陈灿 +5 位作者 林晗 范海兰 宋萍 洪滔 洪伟 吴承祯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31-34,共4页
利用醇浸提的方式对人工栽培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杉木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50 mg/kg的雷公藤各器官醇浸提液对杉木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杉木 雷公藤 化感效应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源雷公藤的RAPD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键 范文洁 +3 位作者 陈昕 谢安强 洪伟 吴承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7-333,共7页
应用RAPD技术,对25个不同地理种源的雷公藤进行了多态性分析。采用POP-GENE32软件对25个种源进行聚类分析,DPS(9.5)软件对所有个体进行聚类分析,并用UPGMA法对扩增DNA片段数据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1.14%,Shanno... 应用RAPD技术,对25个不同地理种源的雷公藤进行了多态性分析。采用POP-GENE32软件对25个种源进行聚类分析,DPS(9.5)软件对所有个体进行聚类分析,并用UPGMA法对扩增DNA片段数据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1.14%,Shannon's信息指数I=0.447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973,观测等位基因数Na=1.911 4,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120。这表明25个种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因此收集不同种源以保存尽可能多的遗传多样对于雷公藤的良种选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亚热带台湾相思次生林林隙边缘木高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晓伟 洪伟 吴承祯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25-28,共4页
对福州地区台湾相思次生林林隙进行实地调查,共调查10个林隙中的130株边缘木,用威布尔分布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分别拟合林隙边缘木的胸径级和高度级分布,并进行柯尔莫哥洛夫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福州地区台湾相思次生林林隙边缘木胸径级... 对福州地区台湾相思次生林林隙进行实地调查,共调查10个林隙中的130株边缘木,用威布尔分布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分别拟合林隙边缘木的胸径级和高度级分布,并进行柯尔莫哥洛夫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福州地区台湾相思次生林林隙边缘木胸径级的多度分布符合W eibull分布和正态分布;高度级的多度分布符合W eibull分布,但不符合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相思 边缘木 威布尔分布
下载PDF
人工栽培雷公藤水浸提液对杉木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键 洪滔 +5 位作者 林晗 范海兰 宋萍 封磊 洪伟 吴承祯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353-356,共4页
利用水浸提的方式对人工栽培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杉木种子发芽实验进行生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雷公藤的水浸提物在高浓度下能够抑制杉木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但是在中、低浓度下对杉木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利用水浸提的方式对人工栽培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杉木种子发芽实验进行生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雷公藤的水浸提物在高浓度下能够抑制杉木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但是在中、低浓度下对杉木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有可能为雷公藤与杉木合理混交密度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雷公藤 化感作用
下载PDF
人工模拟水分胁迫对短葶山麦冬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海兰 洪伟 +4 位作者 吴承祯 陈灿 李键 林晗 谢安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4-458,共5页
以盆栽的短葶山麦冬为材料,通过设置80%、65%、50%和35%土壤田间持水量(FC),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短葶山麦冬碳、氮代谢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短葶山麦冬的水分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短葶山麦冬叶片色素含量对水分胁迫响应规律不同... 以盆栽的短葶山麦冬为材料,通过设置80%、65%、50%和35%土壤田间持水量(FC),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短葶山麦冬碳、氮代谢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短葶山麦冬的水分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短葶山麦冬叶片色素含量对水分胁迫响应规律不同.块根发生期,中度胁迫(50%FC)显著提高叶绿素a+b(Chla+b)、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及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重度胁迫(35%FC)降低了Chla+b、Chla、Chlb含量.胁迫后期,水分胁迫显著降低Chla、Chla+b及Car含量.块根膨大期之前,80%FC下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块根膨大期中度胁迫(50%FC)显著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水分胁迫对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因生育期而不同,至胁迫末期表现为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而减少.胁迫初期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胁迫时间延长,中、重度胁迫显著提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其抗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葶山麦冬 水分胁迫 碳代谢 氮代谢
下载PDF
毛竹林丰产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丁新新 吴承祯 +2 位作者 洪伟 范海兰 林勇明 《防护林科技》 2009年第2期54-56,共3页
对我国毛竹林施肥及其营养管理研究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对笋用林、材用林的施肥量进行总结,介绍了5种传统的施肥方法,同时又详细阐述了2种新的毛竹林施肥方法。
关键词 毛竹 施肥量 施肥方法
下载PDF
雷公藤优良无性系幼苗干物质积累量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20
作者 吴承祯 杨细明 +3 位作者 林勇明 洪伟 李键 陈灿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7,44,共6页
对23个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优良无性系扦插苗的干物质积累量(全株及根干质量)及生长性状(平均枝数、地径、主藤长、平均藤径、平均藤长、平均根径和平均根长)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其干物... 对23个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优良无性系扦插苗的干物质积累量(全株及根干质量)及生长性状(平均枝数、地径、主藤长、平均藤径、平均藤长、平均根径和平均根长)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其干物质积累量与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无性系幼苗的根干质量占全株干质量的63%,其变异系数在所有指标中最大(54.67%),主藤长的变异系数次之,而平均根长的变异系数最小,表明各无性系间根干质量和主藤长的差异较大,可作为雷公藤优良无性系选优的基本指标。各无性系幼苗的干物质积累量与生长性状的第1对典范相关系数(0.964 9)达显著水平,且包含总相关信息的69.84%;在该对典型变量中,干物质积累量第1典型变量U1的X2变量(全株干质量)系数的绝对值最大(0.786 2),U1为主要描述优良无性系幼苗全株干质量的综合性状,随全株干质量升高U1明显下降;生长性状第1典型变量V1的Y4变量(平均藤径)和Y5变量(平均藤长)系数的绝对值最大(0.388 3),V1为描述优良无性系幼苗平均藤径和平均藤长的综合性状,随平均藤径的增加V1明显减小、而随平均藤长的增加V1明显增大。通过第1对典型变量的二维排序可将供试的23个无性系划分为3类,最优无性系为2、4、7、8、9、13和15。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藤径和平均藤长可以作为雷公藤生物量模型构建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优良无性系 生长性状 干物质积累量 典范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