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吉林省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
6
1
作者
田超
马祥庆
+2 位作者
王文辉
苏漳文
郭福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0-417,共8页
应用像元二分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2000—2010年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高程、气象因子、林火干扰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为减少随机样本的误差,保证数据的稳定性,...
应用像元二分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2000—2010年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高程、气象因子、林火干扰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为减少随机样本的误差,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将原始数据集随机分为建模样本(60%)和校验样本(40%),在划分建模样本和校验样本时分别做5次重复,对5个样本分别进行模型拟合并选择显著出现3次及以上的变量进入最终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2000—2010年,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变化较小;研究区域植被变化类型以稳定和增加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1.6%,植被退化类型面积仅占研究区的8%,呈零星分布.吉林省东部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是地形因子、气象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子重要性顺序为:"高程">"月平均降水">"人口密度">"坡度">"农村居民收入">"月平均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吉林省东部
影响因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亚热带地区2005~2014年秸秆露天燃烧排放污染物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夏捷
鞠园华
+3 位作者
靳全锋
田超
蔡奇均
郭福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052-4061,共10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量中国亚热带地区水稻、小麦、豆类、油菜、玉米和棉花中CO、CO_2、NO_x、C_xH_y和PM_(2.5)的排放因子,并基于统计年鉴计算出的研究区域农作物秸秆产量和露天燃烧量,对亚热带地区8个省分2005-2014年间秸秆露天燃烧...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量中国亚热带地区水稻、小麦、豆类、油菜、玉米和棉花中CO、CO_2、NO_x、C_xH_y和PM_(2.5)的排放因子,并基于统计年鉴计算出的研究区域农作物秸秆产量和露天燃烧量,对亚热带地区8个省分2005-2014年间秸秆露天燃烧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估算,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农作物秸秆燃烧时CO、CO_2、NO_x、C_xH_y和PM_(2.5)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159.55,1234.96,1.88,31.27,7.62g/kg.其中,各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最高的农作物依次是棉花(172.40g/kg)、豆类(1348.77g/kg)、油菜(4.08g/kg)、水稻(66.78g/kg)和豆类(10.15g/kg).2005-2014年,我国亚热带地区农作物秸秆产量和露天燃烧总量分别为1221.281Mt和261.729Mt;CO、CO_2、NO_x、C_xH_y和PM_(2.5)的排放量分别为40890.56,324104.01,370.79,1429.36,1835.94kt.其中,水稻秸秆燃烧所排放NO_x占研究区域总排放量的60%左右,对其余污染物的贡献率均在75%以上;小麦和棉花对各类污染物的贡献程度均不足5%.此外,各污染物排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存在差异.浙江、福建和贵州污染物排放呈下降趋势,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和江西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模拟试验
污染物
排放因子
排放清单
细小颗粒物
亚热带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树轮化学元素分析的林火历史信号初探
被引量:
2
3
作者
魏帽
张广迎
+3 位作者
邴晓瑾
曾爱聪
郭新彬
郭福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47,共12页
【目的】分析森林火灾对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树轮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影响,揭示林火发生与树轮中化学元素含量变化的相关规律,为林火历史的研究探索新方法。【方法】以福建周宁县2015年发生林火的过火区域、距离火场<500 m区域...
【目的】分析森林火灾对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树轮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影响,揭示林火发生与树轮中化学元素含量变化的相关规律,为林火历史的研究探索新方法。【方法】以福建周宁县2015年发生林火的过火区域、距离火场<500 m区域和距离火场>1500 m区域柳杉2010-2019年树轮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树轮中P、K、Ca、Mg、B、Cu、Fe、Mn、Zn、Na、Al、Ni共12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分析其在林火发生前后的变化与相关性。【结果】大部分元素(B、Mn、Ca、Cu、Zn和Ni)含量最大值出现在火灾发生后第1年,或最小值出现在火灾发生后第2年。过火区域中林火对于B和Mn元素影响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B和Mn含量在林火前后具有显著差异性;Mn含量在火灾发生前与火灾发生当年呈负相关,但与火灾发生后第1年呈正相关;B与Mn元素间含量在火灾发生当年呈强相关性。此外,采样点距离火场区域的距离对Ca、Fe、Ni、Cu和Zn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距离火场区域越远,Fe、Ni、Cu、Zn元素含量在林火前后的差异性越显著,Cu和Zn元素含量在火灾发生前与火灾发生当年的相关性越高,Fe、Ni、Cu和Zn元素间含量在火灾发生前与火灾发生后第2年的相关性越高。【结论】树木年轮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变化可作为林火历史信号示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林火历史
树轮
化学元素
柳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吉林省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
6
1
作者
田超
马祥庆
王文辉
苏漳文
郭福涛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两岸红壤区水土保持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0-417,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15B02)
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201304303)
文摘
应用像元二分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2000—2010年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高程、气象因子、林火干扰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为减少随机样本的误差,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将原始数据集随机分为建模样本(60%)和校验样本(40%),在划分建模样本和校验样本时分别做5次重复,对5个样本分别进行模型拟合并选择显著出现3次及以上的变量进入最终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2000—2010年,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变化较小;研究区域植被变化类型以稳定和增加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1.6%,植被退化类型面积仅占研究区的8%,呈零星分布.吉林省东部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是地形因子、气象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子重要性顺序为:"高程">"月平均降水">"人口密度">"坡度">"农村居民收入">"月平均相对湿度".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吉林省东部
影响因子
Keywords
vegetation coverage
dimidiate pixel m odel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 odel
Eastern Jilin province
influence factor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亚热带地区2005~2014年秸秆露天燃烧排放污染物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夏捷
鞠园华
靳全锋
田超
蔡奇均
郭福涛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两岸红壤区水土保持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052-406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00552)
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XJQ201613)
福建农林大学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KXB16008A)
文摘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量中国亚热带地区水稻、小麦、豆类、油菜、玉米和棉花中CO、CO_2、NO_x、C_xH_y和PM_(2.5)的排放因子,并基于统计年鉴计算出的研究区域农作物秸秆产量和露天燃烧量,对亚热带地区8个省分2005-2014年间秸秆露天燃烧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估算,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农作物秸秆燃烧时CO、CO_2、NO_x、C_xH_y和PM_(2.5)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159.55,1234.96,1.88,31.27,7.62g/kg.其中,各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最高的农作物依次是棉花(172.40g/kg)、豆类(1348.77g/kg)、油菜(4.08g/kg)、水稻(66.78g/kg)和豆类(10.15g/kg).2005-2014年,我国亚热带地区农作物秸秆产量和露天燃烧总量分别为1221.281Mt和261.729Mt;CO、CO_2、NO_x、C_xH_y和PM_(2.5)的排放量分别为40890.56,324104.01,370.79,1429.36,1835.94kt.其中,水稻秸秆燃烧所排放NO_x占研究区域总排放量的60%左右,对其余污染物的贡献率均在75%以上;小麦和棉花对各类污染物的贡献程度均不足5%.此外,各污染物排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存在差异.浙江、福建和贵州污染物排放呈下降趋势,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和江西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室内模拟试验
污染物
排放因子
排放清单
细小颗粒物
亚热带地区
Keywords
indoor simulation test
contaminants
emission factors
emission inventory
particulate matter
subtropical region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树轮化学元素分析的林火历史信号初探
被引量:
2
3
作者
魏帽
张广迎
邴晓瑾
曾爱聪
郭新彬
郭福涛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两岸红壤区水土保持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
师范
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
师范
大学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47,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0697)。
文摘
【目的】分析森林火灾对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树轮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影响,揭示林火发生与树轮中化学元素含量变化的相关规律,为林火历史的研究探索新方法。【方法】以福建周宁县2015年发生林火的过火区域、距离火场<500 m区域和距离火场>1500 m区域柳杉2010-2019年树轮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树轮中P、K、Ca、Mg、B、Cu、Fe、Mn、Zn、Na、Al、Ni共12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分析其在林火发生前后的变化与相关性。【结果】大部分元素(B、Mn、Ca、Cu、Zn和Ni)含量最大值出现在火灾发生后第1年,或最小值出现在火灾发生后第2年。过火区域中林火对于B和Mn元素影响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B和Mn含量在林火前后具有显著差异性;Mn含量在火灾发生前与火灾发生当年呈负相关,但与火灾发生后第1年呈正相关;B与Mn元素间含量在火灾发生当年呈强相关性。此外,采样点距离火场区域的距离对Ca、Fe、Ni、Cu和Zn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距离火场区域越远,Fe、Ni、Cu、Zn元素含量在林火前后的差异性越显著,Cu和Zn元素含量在火灾发生前与火灾发生当年的相关性越高,Fe、Ni、Cu和Zn元素间含量在火灾发生前与火灾发生后第2年的相关性越高。【结论】树木年轮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变化可作为林火历史信号示踪器。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林火历史
树轮
化学元素
柳杉
Keywords
forest fire
forest fire history
tree ring
chemical elements
Cryptomeria fortunei
分类号
S762.32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吉林省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子
田超
马祥庆
王文辉
苏漳文
郭福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亚热带地区2005~2014年秸秆露天燃烧排放污染物
杨夏捷
鞠园华
靳全锋
田超
蔡奇均
郭福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树轮化学元素分析的林火历史信号初探
魏帽
张广迎
邴晓瑾
曾爱聪
郭新彬
郭福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