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较靶控静脉麻醉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丽萌 郑晓春 +1 位作者 郑艇 王丹凤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2期687-688,共2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较靶控静脉麻醉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将其中通过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较靶控静脉麻醉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将其中通过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30例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吸入麻醉的30例老年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老年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及清醒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认知功能评分及清醒质量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较靶控静脉麻醉的疗效更为显著,患者术后意识状态好,清醒质量高,可作为行腹腔后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首选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静吸复合麻醉 靶控静脉麻醉 老年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麻醉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置入鼻咽通气道预防高血压患者拔管反应的效果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彦青 邹聪华 吴晓丹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4-1097,共4页
目的评价麻醉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置入鼻咽通气道预防高血压患者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气管导管组(Ⅰ组)和气管导管.鼻咽通气道组(Ⅱ组),每组40例。两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 目的评价麻醉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置入鼻咽通气道预防高血压患者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气管导管组(Ⅰ组)和气管导管.鼻咽通气道组(Ⅱ组),每组40例。两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4μg/L)和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2~0.4ng/L)维持麻醉,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50。术毕调整异丙酚血浆靶浓度至1μg/L、舒芬太尼靶浓度至0.1ng/L,待呼吸恢复后停止输注,Ⅱ组拔除气管导管,置入鼻咽通气道辅以面罩给氧,待患者完全苏醒后拔除;Ⅰ组待患者完全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置入鼻咽通气道后即刻(T1)、2min(T2)、拔除后即刻(T3)、2min(T4)时记录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拔管过程中血液动力学指标的最大值(SPmax、DPmax及HRmax),计算拔管前后的差值(△SP、△DP及△HR),并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观察呛咳、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T3,4时SP、DP、HR、血浆AD及NE浓度升高,Ⅱ组,T1,3,4时SP和DP,T2,3时HR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T2-4时SP、DP、HR、血浆AD及NE浓度降低,SPmax、DPmax、HRmax及△SP、△DP、△HR降低。拔管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麻醉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置入鼻咽通气道可有效预防高血压患者全麻恢复期的拔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 插管法 气管内 应激 高血压
原文传递
鼻咽通气道用于肥胖患者麻醉恢复期气道管理的效果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彦青 彭玲 林莹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评价鼻咽通气道用于肥胖患者麻醉恢复期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全麻术毕患者80例,年龄48~72岁,ASAⅠ-Ⅲ级,体重指数〉30kg/m^2,随机分为2组(n=40):鼻咽通气道组(Ⅰ组)和口咽通气道组(Ⅱ组)。待患者呼吸恢复(呼吸频率≥1... 目的评价鼻咽通气道用于肥胖患者麻醉恢复期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全麻术毕患者80例,年龄48~72岁,ASAⅠ-Ⅲ级,体重指数〉30kg/m^2,随机分为2组(n=40):鼻咽通气道组(Ⅰ组)和口咽通气道组(Ⅱ组)。待患者呼吸恢复(呼吸频率≥10次/min,潮气量≥5ml/kg)后,拔除气管导管,Ⅰ组即刻经鼻腔置入鼻咽通气道,Ⅱ组经口腔置入口咽通气道,置入通气道后均以面罩给氧(氧流量3L/min)至苏醒,脉搏血氧饱和度〈90%时采取补救措施。于置入通气道后1min(T1)、5min(T2)、10min(T3)和20min(T4)时记录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记录置入通气道后20min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置入通气道后,两组患者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维持在正常范围。与Ⅱ组比较,Ⅰ组各时点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4时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躁动、恶心呕吐和喉痉挛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与口咽通气道相比,鼻咽通气道维持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上呼吸道通畅的效果相同,但诱发的应激反应较低、并发症发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 麻醉恢复期 肥胖症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肝癌微波治疗术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5
4
作者 吴晓丹 陈彦青 邹聪华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4-666,共3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肝癌微波治疗术患者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经皮肝穿刺微波治疗术的肝癌患者40例,男性,ASA分级Ⅱ级,年龄35~62岁,体重45~70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0):咪达唑...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肝癌微波治疗术患者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经皮肝穿刺微波治疗术的肝癌患者40例,男性,ASA分级Ⅱ级,年龄35~62岁,体重45~70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0):咪达唑仑组(Ⅰ组)和右美托咪啶组(Ⅱ组)。Ⅰ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负荷量40μg/kg,然后静脉输注咪达唑仑40μg·kg^-1·h^-1;Ⅱ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μg/kg,然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μ·kg^-1·h^-1。两组药物负荷量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注射时间均为10min。负荷量注射完毕后5min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负荷量0.2μg/ks,然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0.1μg·kg^-1·h^-1,PCA量0.1μg/kg,锁定时间3min。舒芬太尼负荷量注射完毕后2min开始手术。记录术中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压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记录舒芬太尼的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结果两组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低血压和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舒芬太尼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结论肝癌微波治疗术患者右美托眯啶复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咪达唑仑 舒芬太尼
原文传递
帕瑞昔布钠对单肺通气患者肺内分流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郑艇 郑春英 +3 位作者 吴晓丹 郑晓春 甘秀峰 陈彦青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内分流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食道癌根治术患者30例,年龄42~77岁,体质量41—74kg,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15)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n=15)。P组静脉...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内分流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食道癌根治术患者30例,年龄42~77岁,体质量41—74kg,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15)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n=15)。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随后两组均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4μg/mL)和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3ng/mL)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9mg/kg,光纤支气管镜引导下插入双腔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于麻醉诱导开始后30min(T0),OLV 15min(T1)、30min(T2)、1h(T3)、2h(T4),恢复双肺通气30min(T5)、1h(T6)时测定HR、MAP和气道平均压(Pmean);同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以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采集桡动脉血样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ean在T1~T4时点明显上升,但时间与分组间无明显的交互作用(F=0.990,P=0.434);Qs/Qt比值及氧合指数(PaO2/FiO2)在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交互作用明显,提示帕瑞昔布钠处理后肺内分流明显减少;血清SOD、MDA浓度在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交互作用明显,提示帕瑞昔布钠处理后明显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结论帕瑞昔布钠能有效减少OLV患者的肺内分流并降低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抑制剂 氧化应激 肺内分流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利多卡因抑制芬太尼诱发全麻诱导期患者呛咳反应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戴东升 邱良诚 +1 位作者 吴晓丹 陈彦青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6-578,共3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利多卡因抑制芬太尼诱发全麻诱导期患者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2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6~50岁,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100):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利多...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利多卡因抑制芬太尼诱发全麻诱导期患者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2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6~50岁,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100):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D组于麻醉诱导前2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输注速率0.05pg·kg^-1·min^-1,L组于麻醉诱导前1min缓慢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mg/kg。麻醉诱导最先使用芬太尼,2min后给予其他诱导药物,记录注射芬太尼后1min内呛咳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程度。记录观察期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D组比较,L组呛咳反应发生率升高,呛咳程度严重(P〈0.05)。两组低血压和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抑制芬太尼诱发全麻诱导期患者呛咳反应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0.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利多卡因 芬太尼 呛咳
原文传递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肠损伤和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丽萌 郑晓春 +3 位作者 郑艇 黄风怡 陈江湖 涂文劭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评价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肠损伤和脑损伤的影响。 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6~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6):假手术组(Sham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 目的评价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肠损伤和脑损伤的影响。 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6~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6):假手术组(Sham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组)。LIP组右侧腹股沟处以弹力橡皮止血带环形捆扎阻断下肢血流10 min时,松开止血带恢复灌注30 min。然后I/R组和LIP组采用Pringle法阻断门静脉、肝动脉及胆总管30 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6 h时,每组取8只大鼠,心尖取血样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TNF-α和IL-10的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小肠组织和脑组织,采用Chiu评分法评价肠黏膜损伤程度,采用比色法测定肠粘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学结果,电镜下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再灌注6 h时,每组取8只大鼠,经1 min尾静脉注射伊文氏蓝(EB)2 mg/kg,处死取脑组织,测定EB含量,计算含水率。 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LIP组肠黏膜Chiu评分和肠组织MPO活性升高,脑组织含水率和EB含量升高,血浆TNF-α和IL-10的浓度升高(P〈0.05);与I/R组比较,LIP组肠黏膜Chiu评分和肠组织MPO活性降低,脑组织含水率和EB含量降低,血浆IL-10浓度升高(P〈0.05),血浆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 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肠损伤和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四肢 再灌注损伤 脑损伤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患儿扁桃体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廖燕凌 吴晓丹 陈彦青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06-1208,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患儿扁桃体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分级Ⅰ级,年龄6~ 12岁,性别不限,体重18 ~ 41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0.2%罗哌卡因组(R...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患儿扁桃体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分级Ⅰ级,年龄6~ 12岁,性别不限,体重18 ~ 41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0.2%罗哌卡因组(R1组)和0.5%罗哌卡因组(R2组).术前于扁桃体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手术在全麻下进行.R1组和R2组分别注射0.2%和0.5%罗哌卡因,每侧3~5 ml,C组不予任何处理.术后1、3、6、12和24 h时采用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价疼痛程度,术后FPS-R评分≥4分时口服扑热息痛5 mg/kg.记录清醒气管拔管至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间隔、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R1组和R2组清醒气管拔管至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间隔延长,镇痛药物使用率减少(P<0.05);与R1组比较,R2组清醒拔管至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间隔延长、镇痛药物使用率减少(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患儿扁桃体切除术后镇痛的适宜浓度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麻醉 局部 扁桃体切除术 疼痛 手术后 儿童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彦青 傅少雄 +1 位作者 吴晓丹 戴双波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34-1035,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利多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时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拟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患者240例,年龄37~76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80):0.6%利多卡因组(A组)、0.8%利多卡因组(B组)及1%利多...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利多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时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拟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患者240例,年龄37~76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80):0.6%利多卡因组(A组)、0.8%利多卡因组(B组)及1%利多卡因组(c组)。由疼痛科同一医师采用胸锁乳突肌后路法行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记录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40例患者均发生霍纳综合征。三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维持时间延长(P〈0.05);与B组比较,C组维持时间延长(P〈0.05);三组间喉返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中毒和一过性意识丧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0.6%利多卡因、0.8%利多卡因组和1%利多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虽然维持时间不同,但均迅速起效,并达到治疗目的,因此建议采用低浓度局麻药即0.6%利多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