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特发性和症状性枕叶癫痫临床分析
1
作者 杨雅婷 蔡玥昊 +5 位作者 方琼 陈琅 陈巧彬 林志 吴菲菲 林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68-673,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与症状性枕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2年4月确诊为枕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为特发性组(包括早发型、晚发型)和症状性组,分别对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与症状性枕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2年4月确诊为枕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为特发性组(包括早发型、晚发型)和症状性组,分别对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进行比较。结果纳入80例枕叶癫痫患儿,女28例、男52例,中位发病年龄7.0(5.0~7.0)岁,中位病程1.7(1.0~2.5)年。其中早发型组38例,晚发型组24例,症状性组18例。三组间发病年龄,发作时出现头眼偏转、自主神经症状、视幻觉、眼球阵挛、眼睑扑动、跌倒比例,检查发现视力异常、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智力测验分数低于正常及头颅MRI异常比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如背景异常、双侧枕区放电、闭眼敏感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抗癫痫治疗、单药治疗比例,以及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托吡酯使用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和症状性枕叶癫痫患儿临床特征存在差异,需依据临床发作形式、头颅影像学特点及脑电图特征综合评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枕叶癫痫 症状性枕叶癫痫 临床特征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含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戴永美 崔同建 +4 位作者 刘振华 陈峥 林鑫 蒋桂成 陈巧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9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恩度联合化疗组(n=33)和单纯化疗组(n=36),两组化疗均采用含铂两药联合方案;恩度15mg加入生理盐水500m...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9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恩度联合化疗组(n=33)和单纯化疗组(n=36),两组化疗均采用含铂两药联合方案;恩度15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每天1次,持续14天。观察两组的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肿瘤进展时间(TTP)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恩度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RR分别为27.3%和19.4%(P>0.05),DCR分别为90.9%和86.1%(P>0.05)。治疗4个周期后,恩度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RR分别为13.0%和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R分别为82.6%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度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的中位TTP分别为6.5个月和4.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乏力及骨髓抑制,骨髓抑制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恩度联合化疗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恩度联合含铂方案化疗能显著提高晚期NSCLC的中位TTP及治疗4个周期的DCR,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恩度 化学治疗
下载PDF
耳内镜下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应用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林碧玉 李瑞玉 王一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5期44-47,共4页
目的:对比耳内镜下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对照组采用... 目的:对比耳内镜下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切口美观满意度、纯音听阈和鼓膜愈合率、再穿孔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切口美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纯音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1年鼓膜愈合率和再穿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和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效果相当,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相比,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优点在于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轻、更加美观,可明显地提高纯音听阈,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膜修补 耳内镜 显微镜 纯音听阈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桂枫 刘振华 +2 位作者 钟江鸣 李德育 林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20例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资料,均应用卡瑞利珠单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并分...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20例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资料,均应用卡瑞利珠单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并分析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纳入研究的20例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为60.00%(12/20)。出现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组DCR为78.57%,高于未出现RCCEP组的16.67%(P=0.018)。所有患者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0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6.75个月。出现RCCEP组患者PFS优于未出现RCCEP组(χ^(2)=6.487,P=0.011);2组患者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9,P=0.451)。常见不良反应为RCCEP(70.00%)、免疫性肝炎(25.00%)、腹泻(20.00%)、甲减(20.00%)、肺炎(15.00%)、白细胞减少(10.00%)、甲亢(5.00%)、肾炎(5.00%)。结论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存,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瑞利珠单抗 食管鳞癌 疗效 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双腔支气管插管对老年患者胸科手术诱导期间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陈敏 林伟巍 方闻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9期1517-1519,共3页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联合双腔支气管插管对老年患者胸科手术诱导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进行老年胸科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腔支气管组、联合组,各40例,双腔支气管组患者使用双腔支气管...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联合双腔支气管插管对老年患者胸科手术诱导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进行老年胸科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腔支气管组、联合组,各40例,双腔支气管组患者使用双腔支气管插管进行麻醉,联合组使用双腔支气管插管联合艾司氯胺酮进行麻醉。对比两组苏醒质量及术后谵妄发生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检测所有患者围术期心率、血压、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诱导后5min、气管插管时及手术结束时的SBP、MAP、HR水平低于双腔支气管组(P<0.05)。两组术后谵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pH、PaCO_(2)、CO_(2)总量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联合组患者Cor、NE、E水平低于双腔支气管组(P<0.05)。结论:采用艾司氯胺酮对老年患者胸科手术诱导期间双腔支气管插管进行麻醉干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平稳,降低手术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双腔支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术后谵妄
下载PDF
甲状腺不确定结节超声预测模型建立
6
作者 黄秋霞 林宁 +1 位作者 陈高芳 王明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9期3349-3351,共3页
目的:构建甲状腺不确定结节(BethesdaⅢ、Ⅳ类)预测模型方程,辅助诊断其良恶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9年8月期间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细胞学病理结果为BethesdaⅢ、Ⅳ类的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资料,构建预测恶... 目的:构建甲状腺不确定结节(BethesdaⅢ、Ⅳ类)预测模型方程,辅助诊断其良恶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9年8月期间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细胞学病理结果为BethesdaⅢ、Ⅳ类的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资料,构建预测恶性率模型方程,后收集我院2019年9月—2021年1月的BethesdaⅢ、Ⅳ类且行手术切除的结节超声资料及病理结果,验证预测模型对不确定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2010年1月—2019年8月期间接受FNAC者1 296例为细胞学不确定结节,纳入859个(BethesdaⅢ类782个、Ⅳ类77个)甲状腺结节,结节的回声、边界、形态、声晕、纵横比、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程度、可疑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建立的预测模型方程:Logit(p)=-4.24+3.22(极低回声)+0.87(边界不清)+1.84(形态不规则)+1.76(纵横比≥1)+1.89(微钙化)+1.51(血流不丰富),收集了2019年9月—2021年1月间共101个甲状腺结节验证模型,模型的最佳诊断值为P=32.92%,约登指数0.66,AUC 0.88,敏感度73.86%,特异度92.31%。结论: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辅助临床医生为细胞学不确定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做出合理决策,同时可降低良性病变患者不必要的甲状腺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不确定结节 预测模型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对强直性脊柱炎非炎症性疼痛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邹梅 张胜利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93-294,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除炎症因素致痛外,焦虑、抑郁、疲劳及睡眠障碍等非炎症因素的躯体化对疼痛的加权作用亦普遍存在,尤其在那些经药物积极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核磁共振影像上也无炎症表...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除炎症因素致痛外,焦虑、抑郁、疲劳及睡眠障碍等非炎症因素的躯体化对疼痛的加权作用亦普遍存在,尤其在那些经药物积极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核磁共振影像上也无炎症表现,但仍赘述疼痛的AS患者中更是屡见不鲜。此类患者多普遍存在中枢敏化(central sensitization,CS)现象。CS系中枢神经系统内引起疼痛反应的神经信号被放大,导致AS患者疼痛阈值下降。CS会加重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又反过来促进CS,共同作用加重AS患者非炎症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躯体化障碍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核磁共振影像 炎症因素 疼痛反应 疼痛阈值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风湿病患者结核感染、筛查及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现状
8
作者 巫永兰 张胜利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90-292,共3页
风湿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加之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药物因素影响,不仅结核(tuberculosis,TB)感染及再激活风险增高,也对TB筛查结果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风湿病合并TB感染尤其潜伏感染... 风湿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加之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药物因素影响,不仅结核(tuberculosis,TB)感染及再激活风险增高,也对TB筛查结果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风湿病合并TB感染尤其潜伏感染、TB筛查的必要性、筛查结果数值意义的判定,预防性抗TB治疗的重要性等做一综述,以期提高对风湿病这类特殊人群TB感染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患者 结核感染 筛查结果 临床实际情况 药物因素 生物制剂 免疫抑制剂 TUBERCULOSIS
下载PDF
APC胚系改变可能诱发睾丸性索-间质肿瘤
9
作者 吴剑萍(译) 黄海建(校)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015-1015,共1页
支持细胞瘤是一种睾丸性索-间质肿瘤(TSCST),通常由功能获得性CTNNB1变异驱动。最近,分子病理研究已经证明了具有功能缺失的APC变异的TSCSTs(包括支持细胞肿瘤),胚系APC基因改变可能会增加病人罹患TSCSTs的可能性。在本研究中,作者评估... 支持细胞瘤是一种睾丸性索-间质肿瘤(TSCST),通常由功能获得性CTNNB1变异驱动。最近,分子病理研究已经证明了具有功能缺失的APC变异的TSCSTs(包括支持细胞肿瘤),胚系APC基因改变可能会增加病人罹患TSCSTs的可能性。在本研究中,作者评估了4例患者的TSCSTs,包括先前研究中发现的3例APC突变肿瘤(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2例临床资料不详),另1例患者诊断为FAP,但检测到未知突变。3例肿瘤为典型的支持细胞肿瘤,1例为恶性未分类的TSCST。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所有肿瘤均表现为弥漫性β-catenin核表达。3例TSCT的瘤周非肿瘤组织用于DNA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间质肿瘤 分子病理 功能缺失 睾丸性 免疫组化检测 APC基因 DNA测序
下载PDF
中国健康青年人群脊柱活动度测量指标
10
作者 李夏秦 郭耿耿 +1 位作者 林禾 张胜利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旨在初步确立中国健康青年人群脊柱活动度参考值,为普通人群体测及强直性脊柱炎病患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招募并调查大学生志愿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由规范培训的测量团队进行脊柱活动度测量。通过SPSS26.0统计软件计算脊柱活动度百... 目的旨在初步确立中国健康青年人群脊柱活动度参考值,为普通人群体测及强直性脊柱炎病患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招募并调查大学生志愿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由规范培训的测量团队进行脊柱活动度测量。通过SPSS26.0统计软件计算脊柱活动度百分位数,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各项脊柱活动度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腿长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招募351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其中21.9%Bath强直性脊柱炎计量指数(BASMI)-3>0;在BASMI-3>0的志愿者中,87%因改良Schober试验未达标而被计分。仅3名志愿者(0.8%)的BASMI-10得分为0;在BASMI-10>0的志愿者中,96.9%因改良Schober试验未达标而被计分。据第95百分位数,BASMI-3>1分或BASMI-10>1.6分可能提示有病理意义的脊柱活动受限。胸廓扩张度,改良Schober试验,立位踝间距,卧位踝间距,指地距存在性别差异;身高、体重、BMI、腿长与各项脊柱活动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初步建立中国健康青年人群脊柱活动度参考值。大多数中国健康青年BASMI得分大于0,低分值BASMI是否系病变所致,需结合实际临床情况。脊柱活动度受性别影响较大,身高、体重、BMI、腿长对脊柱活动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活动度 强直性脊柱炎 参考值
下载PDF
Castor支架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11
作者 庄家祥 王韧 +7 位作者 马宪鲁 谢琦 窦志 郑富臻 陈海宇 陈远翔 严李程 周宏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79-84,共6页
目的总结Castor支架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17年11月至2022年8月应用Castor支架治疗的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分支支架组、分支支架联合手术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 目的总结Castor支架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17年11月至2022年8月应用Castor支架治疗的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分支支架组、分支支架联合手术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主动脉病变患者应用Castor支架治疗75例,最终53例归入分支支架组,22例为分支支架联合手术组。两组手术全部成功。分支支架组中位手术时间120(100,160)min,中位术后住院7.0(5.5,10.5)天。术后患者无缺血性卒中、无脊髓缺血,1例新发夹层。随访期间,失访1例,死亡2例,其余未出现支架内漏、分支支架狭窄、缺血性卒中及再次干预。在分支支架联合手术组中,术后出现缺血性卒中1例,随访过程中出现左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1例,余病例术后效果满意。结论Castor支架在主动脉疾病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同时联用血管腔内修复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病变,安全、可靠,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Castor支架 临床应用 疗效分析
原文传递
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7例
12
作者 刘瑾怡 王帅 徐雪汝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的AS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4、12、24周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并据此进... 目的观察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的AS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4、12、24周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并据此进行疗效评价。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24周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记录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结束后的4、12、24周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第24周明显低于第4周(P<0.05)。患者治疗结束后4、12、24周的显效率分别为27.0%、64.9%、67.6%,治疗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治疗结束后24周的ESR、CR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治疗AS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质针 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 软组织外科学理论
下载PDF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MRI特征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0
13
作者 俞顺 方主亭 +2 位作者 包强 苏家威 杜瑞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SNN的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SNN患者的MRI征象,对病灶数目、形状、大小、部位、边界,以及MRI平扫和增强后信号、强化方式进行评价,并...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SNN的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SNN患者的MRI征象,对病灶数目、形状、大小、部位、边界,以及MRI平扫和增强后信号、强化方式进行评价,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发现10个病灶,平扫T1WI示7个病灶呈稍低信号,3个呈等信号;T2WI示2个病灶呈稍高信号,8个呈等信号,其中2个等信号及1个稍高信号病灶内见点状或小斑片状高信号;DWI示5个呈病灶呈等信号,5个呈稍高信号。10个病灶增强扫描后内部均未见强化,在门静脉及延迟期呈明显低信号,边界及形态显示清楚,边缘强化。病理表现:肝脏SNN中央为凝固性坏死物质,外周的薄层纤维包膜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节周围的肝细胞基本正常。结论 MRI平扫和动态增强能较好地反映SNN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SNN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孤立性坏死结节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吗啡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后镇痛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伟巍 齐娟 戴双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1期2654-2655,共2页
目的观察吗啡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择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小儿患者40例,1-7岁,体重8-25 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吗啡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吗啡组于手术切皮前经骶管注射吗啡100 ug... 目的观察吗啡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择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小儿患者40例,1-7岁,体重8-25 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吗啡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吗啡组于手术切皮前经骶管注射吗啡100 ug/kg,对照组不施行吗啡骶管阻滞。观察术后4、8、12、16、24 h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FLACC评分。当FLACC评分〉6分时,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00 ug/kg。记录术后24 h两组患者咪达唑仑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寒颤、皮肤瘙痒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吗啡组在术后8、12、16 h心率、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24h咪达唑仑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吗啡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相关并发症。结论小儿心脏手术切皮前经骶管注射吗啡,可在术后早期提供良好镇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心脏手术 小儿 吗啡 骶管阻滞
下载PDF
强化心力衰竭易损期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娜 黄秀芳 +1 位作者 孙洁 徐雪路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1期2621-2624,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心力衰竭易损期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5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给予电话随访,对试验组患者强化心衰易损期随访,对照组按常规时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 目的探讨强化心力衰竭易损期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5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给予电话随访,对试验组患者强化心衰易损期随访,对照组按常规时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12个月时的再入院和死亡率,采用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SCHFI)量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价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2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出院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再入院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时,试验组患者再入院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并且SCHFI量表的自我护理维持维度、自我护理管理维度得分均高于出院时和对照组(均P<0.05);出院12个月时,两组患者MLHFQ得分高于出院时,但试验组患者MLHFQ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强化心力衰竭易损期随访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和死亡率,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随访 心力衰竭易损期 预后 自我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理特征及基因突变与预后分析
16
作者 曲双 廖丽昇 +3 位作者 郑志海 谢颖 陈为民 陈碧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9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临床表现、病理和相关基因突变特征,并分析这些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21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及M... 目的研究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临床表现、病理和相关基因突变特征,并分析这些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21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及MYD88、CD79B基因突变等情况,并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本组共30例患者,以局部神经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颅脑MRI提示多灶性病变为主17例(56.7%),深部脑组织受累患者15例(50%),其中伴眼内受累1例(3.3%)。病理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其中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者27例(90%)。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显示C-MYC蛋白表达≥40%6例(20%),其中伴BCL-2共表达4例(13.3%);单纯BCL-2断裂9例(30%),单纯BCL-6断裂7例(23.3%),高频TP53基因缺失2例(6.67%)。MYD88L265P突变率为60.0%(18/30),CD79B突变率为53.3%(16/30),同时存在MYD88L265P、CD79B突变为26.7%(8/30)。患者中位随访36个月,无进展生存时间平均为25个月,总生存时间平均为57个月。多因素预后分析发现血LDH升高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PCNSL以non-GCB型为主,C-MYC蛋白高表达、高频TP53基因缺失和血清LDH是PCNSL预后的不良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基因突变
下载PDF
Ad5-IFN-γ-GFP重组腺病毒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喉旁组织IFN-γ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陈勇 李瑞玉 +1 位作者 王一红 高玉肖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喉部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Ad5-IFN-γ-GFP重组腺病毒,将转染IFN-γ的BMSCs注射到小鼠喉旁组织,第1、3、7、14、28天取骨髓和喉旁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IFN-γ蛋白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喉部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Ad5-IFN-γ-GFP重组腺病毒,将转染IFN-γ的BMSCs注射到小鼠喉旁组织,第1、3、7、14、28天取骨髓和喉旁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IFN-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当MOI=100和转染时间72h时,细胞上清液IFN-γ表达水平分别达到峰值。注射空白培养液和空白mBMSC的骨髓和喉旁组织IFN-γ基本不表达。注射病毒转染的mBMSC后,骨髓和喉旁组织中都开始大量表达IFN-γ,且表达量随注射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 IFN-γ导入BMSCs并通过小鼠喉旁局部注射,可以在组织获得持久表达。为临床IFN-γ基因治疗喉部肿瘤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喉旁组织 腺病毒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脾脏假性动脉瘤侵犯胃壁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雨燕 朱鹏立 +4 位作者 章丽金 郑晓玲 陈梦诗 林帆 方主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6-948,共3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80岁。既往乙肝肝硬化病史20多年,Child-Pugh A级,因呕血、黑便就急诊科,急诊胃镜发现:食管静脉曲张(重度)(Lemi-g,D1.5,Rf1),食管四壁有蓝色静脉隆起,呈蛇形,最大直径约1.0 cm,表面可见多发条状红色征,胃底也见团状血... 临床资料患者男,80岁。既往乙肝肝硬化病史20多年,Child-Pugh A级,因呕血、黑便就急诊科,急诊胃镜发现:食管静脉曲张(重度)(Lemi-g,D1.5,Rf1),食管四壁有蓝色静脉隆起,呈蛇形,最大直径约1.0 cm,表面可见多发条状红色征,胃底也见团状血管曲张、条状静脉,未见活动性出血,未予内镜治疗。患者转入消化内科后突然大量呕血伴休克体征,立即予补液、输血、去甲肾上腺素升压,再次内镜检查见:距门齿25 cm开始至贲门即可见食管四壁有蓝色静脉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假性动脉瘤 上消化道大出血 肝硬化 血管介入治疗
下载PDF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9
作者 黄海建 张佳怡 +1 位作者 陈小岩 郑松龄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4-846,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22年5月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结果例1,...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22年5月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结果例1,女,62岁;例2,女,55岁。2例表现为梭形细胞肿瘤,细胞中至重度异型性,核分裂象易见,可见地图样坏死,2例部分区域见小圆细胞及骨肉瘤成分,例2见软骨肉瘤成分。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表达bcl-2、CD34、Pan-TRK及STAT6,CD99细胞质弱阳性,SATB2骨母细胞阳性,SOX9及S-100蛋白软骨阳性。基因检测:例1经二代测序检测见NAB2-STAT6融合基因及TP53基因体系突变;例2检测到STAT6基因重排及TERT启动子突变。结论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罕见,容易误诊,需结合临床影像、病理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立医院 STAT6 软骨肉瘤 瘤细胞 小圆细胞 临床影像 异源性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一例新生儿PICC置管体内断裂的应对处置流程分析
20
作者 蒋剑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第6期739-740,共2页
目的:分析院内一例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探讨医院不良事件预防和改进措施,为医院改进流程、提高质量、保障安全提供借鉴。方法:对近期医院发生的一例新生儿PICC置管不足48小时体内断裂不良事件的处置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结果:领导重... 目的:分析院内一例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探讨医院不良事件预防和改进措施,为医院改进流程、提高质量、保障安全提供借鉴。方法:对近期医院发生的一例新生儿PICC置管不足48小时体内断裂不良事件的处置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结果:领导重视,各部门配合,医院有效、及时、妥善处理了事件。但也暴露出医院在护理团队核心能力、医疗服务流程、后勤保障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结论:医院应在护理专科核心能力、医疗服务流程、后勤保障方面加大加快建设力度,提升能力,保障医疗质量,维护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导管断裂 不良事件 医疗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