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杂交手术室“一站式”精准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文清 黄绳跃 +4 位作者 冯文峰 漆松涛 温玉星 黄为琰 陈忠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DSA杂交手术室"一站式"精准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价值。方法对1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未发生脑疝患者于发病72h内行DSA杂交手术室"一站式"精准治疗,术中以DSA评估动脉瘤是否累及载瘤动... 目的探讨DSA杂交手术室"一站式"精准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价值。方法对1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未发生脑疝患者于发病72h内行DSA杂交手术室"一站式"精准治疗,术中以DSA评估动脉瘤是否累及载瘤动脉,行DSA引导下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或球囊临时阻断辅助下动脉瘤塑形夹闭治疗,同步清除血肿。实时监测术中治疗情况,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观察术后6个月CTA表现;于出院及末次随访时以格拉斯哥转归评分(GOS)评价疗效,GOS≥4分认为治疗效果良好。结果对5例行颞浅动脉(STA)-大脑中动脉(MCA)搭桥,术中DSA示桥血管通畅,一期行动脉瘤孤立术;6例行动脉瘤塑形夹闭,术中3例误夹穿支血管,1例夹闭不全,调整瘤夹位置后夹闭效果满意。术后并发小灶性脑梗死2例,癫痫1例。出院时、末次随访时治疗效果良好患者均占81.82%(9/11)。术后6个月均未见复发,吻合口及载瘤动脉无狭窄。结论对难以直接夹闭或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复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患者,采用DSA杂交手术室"一站式"精准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颅内出血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杂交手术室
下载PDF
杂交手术早期治疗血肿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11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文清 黄绳跃 +4 位作者 冯文峰 漆松涛 温玉星 黄为琰 陈忠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572-157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杂交手术室早期治疗未发生脑疝的血肿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采用杂交手术早期治疗11例血肿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术中DSA、球囊临时阻断技术辅助及显微手术相结... 目的探讨应用杂交手术室早期治疗未发生脑疝的血肿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采用杂交手术早期治疗11例血肿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术中DSA、球囊临时阻断技术辅助及显微手术相结合妥善处理动脉瘤及清除血肿,其中5例采用颞浅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1 artery,ST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术中DSA造影评估桥血管通畅性后,行血管内球囊闭塞术孤立动脉瘤;6例动脉瘤行塑形夹闭术,术中DSA造影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11例患者在发病后72 h内于杂交手术室完成动脉瘤杂交手术并清除血肿, 5例采用STA-MCA搭桥患者手术顺利,术中造影均通畅,一期行动脉瘤孤立术。6例采用动脉瘤塑形夹闭术,术中DSA提示4例需要调整动脉瘤夹,其中3例穿支血管误夹,1例夹闭不全,调整后均夹闭满意。术后并发小灶性脑梗死1例,癫痫1例,余患者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对11例患者术后3~24个月行临床随访,随访期间未见动脉瘤复发或破裂出血,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mRS为0分3例(27.3%),1分6例(54.5%),3分1例(9.1%),4分1例(9.1%)。结论对于难以直接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血肿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应用杂交手术室早期治疗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内血肿 杂交手术室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 动脉瘤孤立术 动脉瘤夹闭
下载PDF
额颞区大面积颅骨缺损数字成型钛网修补术后并发对侧颅内血肿的诊治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文清 黄绳跃 +2 位作者 洪文瑶 廖正俭 陈忠仪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6期4-8,F0003,共6页
目的 探讨额颞区大面积颅骨缺损数字成型钛网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对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6例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对侧急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结果 6例均颅骨缺损... 目的 探讨额颞区大面积颅骨缺损数字成型钛网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对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6例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对侧急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结果 6例均颅骨缺损面积大头皮塌陷严重,术程进行了剥离颞肌、悬吊硬膜、皮瓣下负压引流等操作,术后继发的对侧急性颅内血肿均采用急诊开颅颞顶枕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治愈。结论 大面积颅骨缺损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对侧颅内血肿的诊治应从血肿形成机制分析,提高手术技巧及采取预防措施能够避免发生血肿;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动态复查颅脑CT,及时诊断并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数字成型钛网 颞肌下颅骨修补术 对侧血肿 额颞区
下载PDF
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迟发性血肿的诊治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清 黄绳跃 +3 位作者 郑诗豪 陈忠仪 洪文瑶 廖正俭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成型钛网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采用数字成型钛网进行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处理方法。结果血肿量>35 ml 11例,其中神志不清3例,采用... 目的探讨数字成型钛网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采用数字成型钛网进行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处理方法。结果血肿量>35 ml 11例,其中神志不清3例,采用急诊血肿清除术治愈;神志清醒但术后3 d内发现血肿3例,采用尿激酶灌注引流治愈;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但3 d后血肿逐渐增大5例,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术治愈。血肿量20~30 ml 4例,未出现意识、瞳孔及病人肢体活动变化,采用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3个月,15例病人未复发。结论对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迟发性血肿,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肢体活动,动态复查颅脑CT,并及时采取不同方法处理,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外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颞肌下 数字成型钛网
下载PDF
联合检测诱骗受体-3和白细胞介素-17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魏德 魏成斌 +1 位作者 黄绍松 洪文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3-405,共3页
目的 探讨诱骗受体-3(DcR-3)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连续收集90例胶质瘤患者及脑外伤患者1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DcR-3和IL-17浓度,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方... 目的 探讨诱骗受体-3(DcR-3)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连续收集90例胶质瘤患者及脑外伤患者1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DcR-3和IL-17浓度,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脑组织中的DcR-3和IL-17蛋白的表达.结果 胶质瘤患者DcR-3和IL-17在不同的性别、年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肿瘤病理分级有关,Ⅲ/Ⅳ级胶质瘤患者DcR-3和IL-17表达阳性例数明显高于Ⅰ/Ⅱ级患者(P<0.01).绝大多数胶质瘤患者DcR-3表达升高伴有IL-17表达阳性.不同级别(Ⅰ、Ⅱ、Ⅲ、Ⅳ)的胶质瘤患者术前血清DcR-3和IL-17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DcR-3和IL-17浓度显著降低,Ⅰ~Ⅳ级的胶质瘤患者术前术后DcR-3和IL-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血清DcR-3和IL-17水平与胶质瘤患者预后复发和存活密切相关.存活组胶质瘤患者血清DcR-3和IL-17平均浓度分别为(56.22±18.33)和(72.89士16.58)ng/L,显著低于死亡组[DcR-3和IL-17平均浓度分别为(103.27±10.47)和(121.00±9.02)ng/L,P<0.01].结论 DcR-3和IL-17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血清DcR-3和IL-17浓度有助于胶质瘤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骗受体-3 白细胞介素-17 胶质瘤
原文传递
颅骨修补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的治疗策略探讨
6
作者 张文清 黄绳跃 +3 位作者 郑诗豪 陈忠仪 洪文瑶 廖正俭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5X期43-45,77,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成型钛网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15例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处理方法。结果:15例患者颅骨缺损面积大头皮塌陷严重,术程... 目的:探讨数字成型钛网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15例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处理方法。结果:15例患者颅骨缺损面积大头皮塌陷严重,术程进行了剥离颞肌、悬吊硬膜、皮瓣下负压引流等操作,均采用数字成型钛网进行颞肌下颅骨修补术,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分别采用血肿清除术、血肿液化穿刺引流术、尿激酶灌注引流术等"微创"方法以及保守治疗等不同处理后效果良好。结论: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应从血肿形成机制分析,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肢体活动,动态复查颅脑CT,及时采取不同方法处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数字成型钛网 颞肌下颅骨修补术 迟发性血肿 微创
下载PDF
血清TREC及炎症指标监测颅脑创伤合并心衰患者感染免疫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慎敏 龙瑞斌 +1 位作者 朱惠 廖正俭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对颅脑创伤合并心衰患者并发感染后外周血炎症指标变化及机体免疫功能情况的监测,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与借鉴。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40例颅脑损伤合并心衰后并发感染患者,分为轻度感染组、重... 目的对颅脑创伤合并心衰患者并发感染后外周血炎症指标变化及机体免疫功能情况的监测,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与借鉴。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40例颅脑损伤合并心衰后并发感染患者,分为轻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以医院同期颅脑损伤合并心衰未并发感染患者19名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清PCT、IL七、WBC水平,以此评估患者感染严重程度;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 cell receptor rearrangement excision circles,TREC)拷贝数,判断患者近期胸腺输出功能,评估机体免疫功能情况。结果颅脑创伤合并心衰患者中PCT、IL-6、WBC水平随着感染程度加重明显升高(P<0.05);与颅脑损伤合并心衰未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中TREC拷贝数相比,颅脑创伤合并心衰患者并发感染后外周血TREC均降低,重度感染组降低最明显(P<0.01)。结论通过监测颅脑创伤合并心衰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清PCT、K、WBC判断感染严重程度,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拷贝数预测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对颅脑创伤合并心衰感染患者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心衰 感染 炎症指标 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
原文传递
硫酸镁对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血中褪黑素的影响
8
作者 马杰 周全 +2 位作者 袁苏涛 孟涛 林玲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03-1705,共3页
目的观察晚期帕金森病(PD)大鼠血中褪黑素的变化,以及硫酸镁对这种变化的影响。方法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黑质纹状体通路制备PD模型,大鼠分为PD模型组(PD/H2O)、PD加镁组(PD/Mg)、对照组(对照组/H2O)、对照加镁组(... 目的观察晚期帕金森病(PD)大鼠血中褪黑素的变化,以及硫酸镁对这种变化的影响。方法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黑质纹状体通路制备PD模型,大鼠分为PD模型组(PD/H2O)、PD加镁组(PD/Mg)、对照组(对照组/H2O)、对照加镁组(对照组/Mg)。大鼠通过饮水摄入硫酸镁(每天0.36g/kg),4周后观察其对阿扑吗啡诱发的旋转行为,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褪黑素水平。结果PD鼠血清褪黑素水平为(153.4±29.8)pg/L,明显高于对照组(77.2±13.7)pg/L;补镁后PD组和对照组大鼠的褪黑素水平分别降至(126.8±15.9)pgCL和(53.4±18.1)pg/L。PD/Mg组大鼠的旋转行为较PD/H2O组有改善。结论硫酸镁可缓解晚期PD鼠的运动症状,对PD鼠褪黑素的代偿性升高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褪黑素 硫酸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