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治疗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力 杨洋 +2 位作者 陈宇晖 鲜亮 王守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73-76,共4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有超过5000万新发病例,且每年TBI的医疗支出超4000亿美元[1,2]。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和基本的生命体征支持。虽然在患者护...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有超过5000万新发病例,且每年TBI的医疗支出超4000亿美元[1,2]。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和基本的生命体征支持。虽然在患者护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使死亡率总体上有所下降[3],但目前尚无明确可靠的神经保护或恢复疗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作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内的细胞疗法,在再生医学领域和炎症抑制方面显示出治疗多种疾病的前景,且其分泌的外泌体具有作为无细胞治疗的巨大潜力。本文就MSCs及其分泌的外泌体在TBI中的最新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血脑屏障 干细胞 外泌体 无细胞治疗
下载PDF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沈汉超 何炯周 +2 位作者 田君 魏梁锋 王守森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6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sTBI)合并脑疝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和仓山院区神经外科收治的231例老年sTBI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sTBI)合并脑疝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和仓山院区神经外科收治的231例老年sTBI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31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106例,预后不良组125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GCS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CI)、瞳孔反射异常、环池消失、术中并发脑膨出、中线结构移位、血氧饱和度<90%的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CCI≥2分、环池消失、血氧饱和度<90%、术中并发脑膨出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CCI≥2分、环池消失、血氧饱和度<90%、术中并发脑膨出是老年sTBI合并脑疝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充分考虑这些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疝 老年患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岩下窦的DSA图像分析对血管内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贤群 洪景芳 +1 位作者 刘海兵 王守森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岩下窦(IPS)的DSA图像,探讨其对血管内治疗CCF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血管内治疗的76例CCF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手术过程... 目的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岩下窦(IPS)的DSA图像,探讨其对血管内治疗CCF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血管内治疗的76例CCF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手术过程及全脑DSA图像。依据Barrow分型将患者分为直接CCF组(52例)、间接CCF组(24例)。比较2组患者患侧IPS的显影情况,比较IPS全程显影患者中直接CCF、间接CCF患者IPS汇入颈内静脉(IJV)的位置,分析经IPS行血管内治疗CCF的疗效。结果间接CCF组患者中IPS显影不良者所占比例(45.8%,11/24)明显高于直接CCF组(17.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S全程显影的56例CCF患者中,除1例患者IPS直接汇入椎静脉丛(VVP)而与IJV无连接外,直接CCF组、间接CCF组患者中IPS颅内汇入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间接CCF患者均首选经IPS栓塞,其中13例IPS全程显影者超选时均比较顺利(开通率为100%),微导管到位耗时较短(平均32 min);11例IPS显影不良的患者术中使用泥鳅导丝引导以及微导丝成袢技术成功开通5例(开通率为45%),微导管到位耗时较长(平均69 min)。结论间接CCF有较高的IPS闭塞率,造影侧位及3D成像可见IPS与颈内动脉岩骨段呈近似平行关系,掌握IPS的走行及其末端汇入IJV的位置关系,对于经静脉途径将微导管通过显影不良的IPS进入海绵窦进行介入栓塞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下窦 颈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静脉窦区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治疗策略
4
作者 应建彬 李军 +3 位作者 赵清爽 魏梁锋 陈伟强 王守森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讨静脉窦区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静脉窦区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保守治疗、骨折区手术及远隔部位手术的临床... 目的探讨静脉窦区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静脉窦区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保守治疗、骨折区手术及远隔部位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共纳入35例患者,其中骨折区主要位于上矢状窦前1/3段14例,位于上矢状窦中1/3段9例,位于上矢状窦后1/3段11例,跨左侧横窦1例。保守治疗9例,均治愈出院。行手术治疗26例,其中8例行凹陷性骨折远隔区域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8例行骨折片整复及同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26例手术患者中5例死亡,21例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均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结论对于静脉窦区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应选择谨慎的手术方式及时机,有效控制手术出血,尽可能修补静脉窦壁的破损,并降低后期静脉循环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 凹陷性颅骨骨折 外科手术 静脉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