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1
作者 沈汉超 刘海兵 +4 位作者 何炯周 丁腊梅 聂智美 魏梁锋 王守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0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神经外科中心...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神经外科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和预后不良组(1~3分)。分析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253例患者中预后不良138例(54.54%)。两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CI)、中线结构移位、瞳孔散大、环池消失、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入院时GCS评分3~5分、CCI≥3分、中线结构移位>1 cm、环池消失是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年龄≥75岁、入院时GCS评分≤5分、中线结构移位>1 cm、环池消失、CCI≥3分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应密切关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度颅脑损伤 急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治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分辨弥散张量示踪用于鞍区肿瘤患者前视路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黎连杰 程兰 +9 位作者 望家兴 聂群 赵清爽 张尚明 薛亮 荆俊杰 魏梁锋 高进喜 袁邦清 王守森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500-505,共6页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患者前视路高分辨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的影像特点及其与视觉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经手术切除的鞍区肿瘤患者21例,在术前1周及术后4个月...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患者前视路高分辨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的影像特点及其与视觉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经手术切除的鞍区肿瘤患者21例,在术前1周及术后4个月行前视路高分辨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并通过DTT重建白质纤维束,观察纤维束走行及完整性情况。采用视觉功能障碍(VIS)评分进行视觉功能的评估。采用Mann-WhitneyU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TT可清晰观察21例鞍区肿瘤患者前视路白质纤维束的中断或完整现象,稀疏或饱满情况,也可以显现前视路白质纤维束与鞍区肿瘤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中断型8例,连续型13例)。术前前视路白质纤维束不同形态患者的V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79,P=0.497),连续型和中断型与视觉功能预后相关,前视路白质纤维束形态完整型的患者术前视觉功能状态及术后4个月时的预后均优于中断型(P=0.014)。结论:高分辨DTT能直观显示前视路白质纤维束的形态,并对鞍区肿瘤患者视觉功能的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 鞍区肿瘤 前视路 视觉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