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1
作者 朱凌峰 吴卫真 林文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2178-2179,共2页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R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采用TUPKRP术治疗BPH患者115例与同期采用TURP术的86例做比较。结果:两种手术方法患者的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IPSS评...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R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采用TUPKRP术治疗BPH患者115例与同期采用TURP术的86例做比较。结果:两种手术方法患者的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IPSS评分及尿流率改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TURP术比较,TUPKRP术后尿道狭窄、膀胱刺激症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低。结论:两种手术都是治疗BPH的有效方法,TUPKR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下载PDF
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林林 吴卫真 +4 位作者 朱李兵 朱凌峰 王栋 谢星 林若飞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碎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138例(149例次)应用经皮肾镜术治疗肾脏感染性结石患者的资料。其中采用标准通道83例次,采用微通道66例次。对两组患者...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碎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138例(149例次)应用经皮肾镜术治疗肾脏感染性结石患者的资料。其中采用标准通道83例次,采用微通道66例次。对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分别成功建立24F和18F肾穿刺通道。两组清石率比较:标准通道组与微通道组I期单通道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1.08%(59/83)、48.48%(32/66),P〈0.05;I期结石总清除率分别为80.72%(67/83)、60.60%(40/66),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5±16)min和(120±15)min,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6±9.6)ml、(139±8.9)ml,P〉0.05;两组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18例、24例,P〈0.05;两组术后发热(体温〉39℃)分别为10例、13例,P〉0.05。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清石效率高、低压灌注及感染率低,术后菌血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在处理感染性肾结石方面优于微小通道经皮肾镜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带功能死亡与失功能死亡原因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宪有 周浩 +1 位作者 朱长炎 吴卫真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11期783-785,共3页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带功能死亡与失功能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至2010年期间死亡的207例肾移植受者资料。将其分为移植肾带功能死亡组(102例)和失功能死亡组(105例),对两组死亡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受者的...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带功能死亡与失功能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至2010年期间死亡的207例肾移植受者资料。将其分为移植肾带功能死亡组(102例)和失功能死亡组(105例),对两组死亡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受者的死亡原因依次为感染(31.9%)、心血管疾病(21.3%)、肝功能衰竭(15.9%)、其他死亡原因(12.1%)、脑血管疾病(7.7%)、消化道出血(6.3%)和肿瘤(4.8%);失功能死亡组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带功能死亡组(P=0.02),其他死亡原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移植肾失功能显著增加肾移植受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死亡原因 移植肾带功能死亡 移植肾失功能死亡
下载PDF
移植肾纤维化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盛明雄 谭建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2期2690-2692,共3页
关键词 移植肾纤维化 间质纤维化 化治疗 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转化生长因子-Β 生长因子介导 上皮-间充质 级联反应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郑鹏翔 周欢 谭建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6期6521-6526,共6页
背景:研究者们正尝试应用各种方法研究肝癌的发生机制、干预措施等,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低免疫原性及趋瘤性等特点,成为肿瘤研究热门的工具细胞。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开始应用于肝癌的研究中。目的:综述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运用于肝癌... 背景:研究者们正尝试应用各种方法研究肝癌的发生机制、干预措施等,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低免疫原性及趋瘤性等特点,成为肿瘤研究热门的工具细胞。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开始应用于肝癌的研究中。目的:综述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运用于肝癌基础与临床的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间充质干细胞、经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细胞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文章,英文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liver cancer,tumor",中文检索词"间充质干细胞,肝癌,肿瘤"。排除重复性研究,4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干细胞运用于肝癌的研究报道较少,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等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影响,然而因各实验室使用的细胞株种类、实验条件、动物模型、干细胞输注途径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实验结果也不一致。学者们主要针对Wnt途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途径等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对包括肝癌在内的肿瘤细胞具有趋向性是公认的,利用这一特性,已经有学者将治疗基因、药物等导入或修饰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干预肝癌的发展,并取得了进展,为肝癌的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目前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内安全性研究及临床实验报道较少,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间质干细胞 肝肿瘤 WNT蛋白质类 肿瘤坏死因子类
下载PDF
Ki-67和p53与肾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谢星 谭建明 吴卫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45-446,共2页
目的探讨Ki-67和p53蛋白在肾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6例肾癌组织进行Ki-67和p53蛋白检测。结果在肾癌组织中Ki-67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1%和39.4%。Ki-67表达与肾细胞癌分级、分期相关(P<0.05),与肾... 目的探讨Ki-67和p53蛋白在肾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6例肾癌组织进行Ki-67和p53蛋白检测。结果在肾癌组织中Ki-67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1%和39.4%。Ki-67表达与肾细胞癌分级、分期相关(P<0.05),与肾癌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p53表达与肾癌的病理类型、分级、分期无关(P>0.05)。结论 Ki-67表达水平随着肾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而p53表达在肾癌生物学行为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癌 KI-67 P5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自制套管单孔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贤鑫 朱凌峰 +3 位作者 吴卫真 陈书尚 孙星慧 谭建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415-416,共2页
目的探讨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肾上腺肿瘤患者采用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结果15例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2例患者因瘤体过大及过度肥胖另加一个5mm穿刺器外其余... 目的探讨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肾上腺肿瘤患者采用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结果15例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2例患者因瘤体过大及过度肥胖另加一个5mm穿刺器外其余患者均采用单孔后腹腔镜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及转为标准三孔腹腔镜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短期随访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其临床治疗效果尚需大样本中远期随访和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术 单孔 肾上腺肿瘤
下载PDF
澳洲茄碱通过mTOR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容 方潇 +5 位作者 高宇文 林飞飞 林志杰 陈榕彬 翁铭芳 吴卫真 《东南国防医药》 2020年第6期572-577,共6页
目的研究澳洲茄碱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0、5、10、20、40μmol/L澳洲茄碱处理膀胱癌J82和T24细胞24 h、48 h、72 h后,应用CCK-8检测细胞生存率。0、10、30μmol/L澳洲茄碱处理J82细胞24 h后,... 目的研究澳洲茄碱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0、5、10、20、40μmol/L澳洲茄碱处理膀胱癌J82和T24细胞24 h、48 h、72 h后,应用CCK-8检测细胞生存率。0、10、30μmol/L澳洲茄碱处理J82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0、10、30μmol/L澳洲茄碱处理J82细胞24 h后,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p-mTOR、p70S6K、p-p70S6K蛋白的表达。0、10、20、30μmol/L澳洲茄碱处理J82细胞24 h后,RT-qPCR法检测mTOR、p70S6K mRNA表达情况。结果澳洲茄碱显著抑制膀胱癌J82细胞、T24细胞增殖,相同作用时间、不同浓度组细胞生存率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澳洲茄碱诱导J82细胞凋亡,0、10、30μmol/L澳洲茄碱组凋亡率分别为(0.93±0.26)%、(8.33±2.16)%、(29.53±7.63)%。澳洲茄碱引起J82细胞发生S期阻滞,0、10、30μmol/L澳洲茄碱组S期细胞占比分别是(34.51±3.61)%、(39.34±3.21)%、(44.50±4.29)%。澳洲茄碱下调J82细胞p-mTOR蛋白表达(F=85.18,P<0.01)和p-p70S6K蛋白表达(F=74.96,P<0.01)。澳洲茄碱下调J82细胞mTOR mRNA表达(F=31.49,P<0.01)和p70S6K mRNA表达(F=47.08,P<0.01)。结论澳洲茄碱通过mTOR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茄碱 膀胱癌 J82细胞 T24细胞 细胞凋亡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下载PDF
移植肾肾病复发和新发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君其 凌志杰 +6 位作者 王科 郑智勇 吴卫真 杨顺良 朱建平 余英豪 谭建明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肾病复发和新发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南京军区福州总院行移植肾活检的患者111例,其中A组为移植肾肾病复发和新发51例;B组为慢性移植物肾病60例;C组为与A组患者接受同一供肾38例。观察患者术前一般状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肾病复发和新发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南京军区福州总院行移植肾活检的患者111例,其中A组为移植肾肾病复发和新发51例;B组为慢性移植物肾病60例;C组为与A组患者接受同一供肾38例。观察患者术前一般状况、术后穿刺前1周的检验结果及移植肾1、3、5年的存活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①A组肾病类型及例数:IgAN 15例,FSGS 10例,MPGN 9例,MsPGN 9例,MN 6例,SLE-LN2例。②穿刺前1周SCr、BUN及蛋白尿:A组明显大于C组。③A组移植肾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C组,三组移植肾1年、3年存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①复发和新发肾病以IgAN、FSGS、MPGN较为常见;②肾病复发和新发患者在肾功能异常时,肾功能及蛋白尿均较同一供肾组严重;③复发和新发肾病对移植肾短期存活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其长期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复发肾小球肾炎 新发肾小球肾炎 病理
原文传递
移植肾CD20^+淋巴细胞浸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君其 邹毓华 +5 位作者 吴晨光 郑智勇 吴卫真 杨顺良 余英豪 谭建明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00-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CD20+细胞在移植肾排斥反应中浸润程度与移植肾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3例肾移植后穿刺患者,肾活检组织标本行CD20免疫组化染色。并对病理结果行半定量分析,根据CD20+细胞在肾组织内浸润程度,分为阴性组48例(N组,CD20+细胞浸... 目的:探讨CD20+细胞在移植肾排斥反应中浸润程度与移植肾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3例肾移植后穿刺患者,肾活检组织标本行CD20免疫组化染色。并对病理结果行半定量分析,根据CD20+细胞在肾组织内浸润程度,分为阴性组48例(N组,CD20+细胞浸润占肾小管间质面积<10%)、中度浸润组25例(M组,CD20+细胞浸润占肾小管间质面积≥10%<50%)和重度浸润组20例(H组,CD20+细胞浸润占肾小管间质面积≥50%)。分析CD20+细胞浸润的程度与移植肾预后的相关性。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穿刺活检后的临床资料,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肌酐、蛋白尿变化及移植肾的生存状况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织活检时间以及移植的次数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穿刺活检后12个月的肌酐N组[(276.79±240.78)μmol/L]低于M组[(360.16±290.30)μmol/L];M组低于H组[(466.50±330.53)μmol/L],P<0.05;CD20+浸润组的患者的4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穿刺活检后12个月内,N组穿刺后出现蛋白尿的概率明显低于M组和H组(P<0.05)。结论:CD20+细胞在肾移植内浸润的程度与移植肾预后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细胞 移植肾 穿刺活检
原文传递
补骨脂素对前列腺癌LNCaP-AI细胞增殖和周期调控及雌激素受体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少鹏 蔡建通 +3 位作者 翁铭芳 游翰林 陈书尚 吴卫真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前列腺癌LNCa P-AI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补骨脂素处理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LNCa P-AI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Ki67蛋白表达,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前列腺癌LNCa P-AI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补骨脂素处理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LNCa P-AI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Ki67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雌激素受体β(ERβ)mRNA的表达。组间均数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补骨脂素对LNCa PAI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增强。Western blot法、流式细胞术和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分别显示,不同浓度补骨脂素(30,50,100μg/ml)处理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LNCa P-AI细胞的Ki67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分别为27.82±0.55、25.27±0.62、23.93±0.50和22.54±0.59(F=28.59,P<0.01);G1期分别为72.14±0.5、74.57±1.22、78.12±0.92、79.36±0.49和80.6±1.42(F=38.26,P<0.01);G2期分别为27.57±0.5、23.2±1.39、16.41±1.23、12.23±1.3和7.47±1.03(F=216.63,P<0.01)细胞均随之增多,而S期细胞则随之减少,分别为0.29±0.07、2.23±0.32、5.47±0.44、8.41±0.95和11.93±0.57(F=153.58,P<0.01);ERβm 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分别为1±0、2.197±0.225、4.573±0.346和6.590±0.334(F=264.09,P<0.01)。结论补骨脂素具有抑制前列腺癌LNCa P-AI细胞增殖和Ki67表达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将细胞阻滞于G1、G2期和上调ERβm 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前列腺癌 KI67 雌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整合素与肾脏移植排斥
12
作者 黄一亮 谭建明(审校)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5-178,共4页
整合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介导细胞—细胞及细胞—细胞外基质间的粘附及信息传导。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参与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并与其它粘附分子相互作用,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下就该类分子的结构与分类、活... 整合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介导细胞—细胞及细胞—细胞外基质间的粘附及信息传导。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参与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并与其它粘附分子相互作用,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下就该类分子的结构与分类、活化方式、与移植排斥反应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 肾移植 细胞粘附
原文传递
补骨脂素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翁铭芳 刘容 +4 位作者 魏俊杰 林琴 孙星慧 王栋 吴卫真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193-199,共7页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细胞培养液、3%二甲基亚矾(DMSO)和不同浓度(10、30、50、100μg/mL)补骨脂素处理膀胱癌细胞分成对照组、DMSO组和补骨脂素组,CCK-8...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细胞培养液、3%二甲基亚矾(DMSO)和不同浓度(10、30、50、100μg/mL)补骨脂素处理膀胱癌细胞分成对照组、DMSO组和补骨脂素组,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划痕愈合率。RT-qPCR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DMSO组比较,除10μg/mL补骨脂素作用24h外,其余浓度补骨脂素作用不同时间的细胞存活率随着补骨脂素浓度增高、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与DMSO组比较,30、100μg/mL补骨脂素干预24h后,G1期细胞比例增多,G2/M期比例减少,细胞凋亡率[(9.16±0.97)%、(15.45±1.57)%比(1.02±0.36)%]升高,划痕愈合率[24h:(45.00±3.44)%、(27.60±2.21)%比(66.10±2.61)%,48h:(70.00±3.40)%、(45.17±2.44)%比(85.17土3.85)%)降低,PI3K、AKTmRNA表达以及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均<0.05)。结论补骨脂素降低膀胱癌细胞存活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mRNA、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抗肿瘤 膀胱癌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