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耗散结构理论对比剖析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体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谢良地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4-68,共5页
中医学虽有辩证论治、宏观整体、天人合一、绿色医学等优点 ,在总体上反映了机体的生理病理的一些规律 ,但不能阐明规律的实质和细节 ,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中医学与现代自然科学不兼容 ,数千年如一日 ,发展缓慢。本文用耗散结构理论 ( Di... 中医学虽有辩证论治、宏观整体、天人合一、绿色医学等优点 ,在总体上反映了机体的生理病理的一些规律 ,但不能阐明规律的实质和细节 ,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中医学与现代自然科学不兼容 ,数千年如一日 ,发展缓慢。本文用耗散结构理论 (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对中医学的指导思想、学科结构、理论形成、认识方法、临床实践等要素与现代医学进行对比剖析。认为中医学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是中医在总体上是个封闭系统 ,自身结构超稳定 ,内部各要素呈简单的线性关系 ,少与外界交换信息能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现代医学 中医学 医学体系
下载PDF
MicroRNAs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邱明涛 李卫华 +1 位作者 黄峥嵘 徐雪晶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30-233,共4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通过降解mRNA或抑制蛋白质翻译而调控基因的表达。已有大量研究证明miRNA在心血管疾病病因、进展、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对miRNAs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通过降解mRNA或抑制蛋白质翻译而调控基因的表达。已有大量研究证明miRNA在心血管疾病病因、进展、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对miRNAs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
下载PDF
KCND3基因与心房颤动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夏云 李卫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83-384,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1]。横断面调查[2]显示房颤的发病率自1990年来显著增高。研究表明[3]在2001~2012年的11年内,中国房颤的发病率增加了20倍,房颤相关性卒中增加了13倍,约五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有房颤风险,...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1]。横断面调查[2]显示房颤的发病率自1990年来显著增高。研究表明[3]在2001~2012年的11年内,中国房颤的发病率增加了20倍,房颤相关性卒中增加了13倍,约五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有房颤风险,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房颤不仅危害着国民的健康,也对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负担。相比男性房颤患者,女性患者的年龄更大、症状更多、卒中的风险也更高[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KCND3 横断面调查 慢性房颤 心房肌细胞 孤立性房颤 持续性 复极化 BRUGADA 阵发性房颤
下载PDF
灌流速度与新西兰兔心肌细胞急性分离的关系(英文)
4
作者 徐小凤 李卫华 黄峥嵘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0-42,F000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成功率高的新西兰兔心肌细胞分离方法。方法:比较分离细胞过程中Langen-dorff灌流装置的灌流速度[50r/min(8ml/min)和65r/min(11ml/min)]对细胞分离的影响。结果:与灌流速度为50r/min时比较,灌流速度为65r/min...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成功率高的新西兰兔心肌细胞分离方法。方法:比较分离细胞过程中Langen-dorff灌流装置的灌流速度[50r/min(8ml/min)和65r/min(11ml/min)]对细胞分离的影响。结果:与灌流速度为50r/min时比较,灌流速度为65r/min获得细胞所需时间[(33±9.10)min比(19.29±2.73)min]明显缩短,成功率(50%比91%)、存活率[(38.26±2.63)%比(85.71±2.21)%]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灌流速度是影响新西兰兔心肌细胞急性分离的重要因素,65r/min灌流速度能更稳定、成功获取单个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离 心肌
下载PDF
Ikarileft指引导管在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者中的运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梁玲 李卫华 +4 位作者 谢强 唐蓉 姜毅 林开敏 韩俊愈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39-642,共4页
目的:在右冠状动脉(冠脉)起源异常的患者中,分析Ikari left指引导管寻找异常右冠开口的优势。方法:回顾2010-07-2014-07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右冠起源异常的患者,均在Ikari left指引导管... 目的:在右冠状动脉(冠脉)起源异常的患者中,分析Ikari left指引导管寻找异常右冠开口的优势。方法:回顾2010-07-2014-07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右冠起源异常的患者,均在Ikari left指引导管的指引下成功寻找到右冠开口,其中30例为经皮冠脉介入(PCI)术治疗右冠病变,另外30例为右冠冠脉造影术。结果:4年内共计82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有80例合并右冠起源异常,发生率9.76%,其中30例在Ikari left指引导管的指引下完成起源异常的右冠狭窄病变PCI术,发生率为3.66%;另外30例患者右冠为非犯罪血管,2例起源于左冠窦,1例起源于主动脉前壁,均在该指引导管下成功找到右冠开口。其余20例患者均为单支冠脉,右冠为回旋支中段或远段发出的分支,均在左冠造影的同时诊断。观察以上患者12个月,均无再发心绞痛,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再次入院行冠脉血管化治疗等主要心血管事件出现。结论:Ikari left指引导管的独特设计结构在寻找起源异常的右冠开口时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能安全有效地运用在这些右冠病变的PCI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kari left指引导管 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