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8例临床病理特征
1
作者 周冬梅 卢建平 +2 位作者 张静 何时 杨世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4-827,共4页
目的 探讨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atypical spindle cell lipomatous tumour, AS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ASL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FISH对8例ASL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 目的 探讨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atypical spindle cell lipomatous tumour, AS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ASL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FISH对8例ASL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均可见不同比例的梭形细胞、脂肪细胞混杂分布,细胞无或轻度异型,无坏死。免疫表型:8例肿瘤细胞CD34、S-100不同程度阳性,RB均表达缺失,MDM2、CDK4阴性或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FISH检测示6例MDM2无扩增。结论 ASLT是新近命名的良性脂肪源性肿瘤亚型,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预后好,正确诊断可避免临床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肿瘤 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 RB MDM2扩增
下载PDF
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何时 吴晨榆 +5 位作者 卢舒怡 柯龙凤 邱雅婷 张文雯 陈刚 陈燕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0-735,共6页
目的 探讨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rearrangement, LBCL-IRF4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8例LBCL-IRF4r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原位杂交和FISH法进行检... 目的 探讨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rearrangement, LBCL-IRF4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8例LBCL-IRF4r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原位杂交和FISH法进行检测,观察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8例LBCL-IRF4r中,男女比为1.67∶1,年龄10~53岁,平均25.8岁,其中发生于扁桃体5例,鼻咽2例,左腹股沟淋巴结1例。镜下肿瘤呈滤泡、弥漫或滤泡和弥漫混合的生长模式,肿瘤细胞为典型的中心母细胞或中等至大的母细胞样细胞,具有细腻的染色质和不明显的核仁,核分裂象、凋亡小体易见,未见星空现象。免疫表型:8例LBCL-IRF4r的肿瘤细胞均弥漫强表达CD20(8/8)、PAX5(2/2)、CD79a(3/3)、BCL6(8/8)和MUM-1(8/8),表达CD10(7/8)、BCL2(5/8)和CD5(4/8),不表达Cyclin D1、CD23、CD30,Ki67增殖指数70%~95%。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FISH检测8例均有IRF4基因分离(8/8),部分病例有BCL6基因分离(1/2),未检出MYC(0/4)和BCL2(0/3)基因分离。结论 LBCL-IRF4r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弥漫性强表达MUM-1,具有特征性IG∷IRF4基因重排,预后好,需与其它类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B细胞淋巴瘤 IRF4 重排 MUM-1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下载PDF
转移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
3
作者 肖伟进 彭然 +4 位作者 何鏐 吴峰 朱伟峰 陈宝珍 力超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748-1757,共10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改变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方法:筛查2010至2022年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诊断的DFSP,共计174例,其中5例为转移性DFSP。收集患者资料,行... 目的:探讨转移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改变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方法:筛查2010至2022年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诊断的DFSP,共计174例,其中5例为转移性DFSP。收集患者资料,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对原发灶与转移灶进行观察比较。结果:5例转移性DFSP,其中2例肺转移,3例腹腔转移;4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39~66岁。除1例外,其余均有复发病史,初诊至转移间隔2~13年。形态上,均为纤维肉瘤型DFSP。对比原发灶,转移灶可出现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减弱。FISH检测示4例有PDGFB基因易位伴拷贝数增加,腹部转移患者拷贝数多于肺转移。对比非转移性DFSP患者,转移性DFSP患者PDGFB分离阳性伴拷贝数扩增率高(80.0%vs 29.4%)。治疗上,3例转移灶行手术切除;2例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病例接受伊马替尼药物治疗,均有疗效。结论:DFSP罕见发生远处转移,病理类型多为纤维肉瘤型,对多次复发且具有PDGFB基因易位伴拷贝数增加的DFSP术后患者应加强随访,警惕转移风险,对于无法手术的转移性DFSP,推荐伊马替尼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基因重排
下载PDF
数字病理全组织切片图像在临床病理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4
作者 陈牧声 王健超 +4 位作者 叶婧璇 吴志达 朱伟峰 张和军 陈刚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1-514,共4页
数字病理全组织切片图像(whole slide images,WSI)的质量保障是其走向临床病理应用的关键。为评估WSI质量并分析相应问题及临床影响,本实验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胃组织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切片并进行数字化扫描... 数字病理全组织切片图像(whole slide images,WSI)的质量保障是其走向临床病理应用的关键。为评估WSI质量并分析相应问题及临床影响,本实验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胃组织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切片并进行数字化扫描,通过对比WSI与相应的原病理切片评估质量情况。通过实验掌握了WSI常见质量问题,结合科室在WSI临床使用实践经验,本文总结出WSI质量评估标准,并对质量控制要点提供建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肿瘤医院 临床影响 病理切片 临床病理 胃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质量保障 评估质量
原文传递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伴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5
作者 李鑫静 黄凌艳 +1 位作者 邱晓明 陈燕坪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2-93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伴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19和2021年期间诊断的2例AITL伴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病例, 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组织学形态、免疫...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伴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19和2021年期间诊断的2例AITL伴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病例, 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 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RNA,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免疫球蛋白(Ig)基因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 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AITL伴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的病例均为女性, 例1和例2患者年龄分别为72岁和48岁;例1为腹股沟淋巴结, 例2为颈部淋巴结。主要临床症状为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例1伴低热和胸腹腔积液, 例2伴卵巢受累。光镜下, 淋巴结结构完全或部分破坏, 瘤细胞中等到大, 胞质丰富、淡染, 核不规则、扭曲或圆形, 背景见多种炎性细胞浸润, 其中浆细胞数量突出, 例2伴有较多B免疫母细胞增生。在免疫表型上, CD21示紊乱增生的滤泡树突细胞网, 肿瘤细胞表达多个T细胞标志物CD4(2/2)、CD3(2/2)、CD2(2/2)、CD7(2/2)和CD5(1/2);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滤泡辅助T细胞标志物CXCL13、bcl-6、PD1和ICOS, 局灶表达CD10。背景中的浆细胞例1呈Lambda轻链限制性、例2为Kappa轻链限制性。分子检测显示例1 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阳性, 例2为TCR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阳性。结论 AITL伴单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罕见, 病变淋巴结内可伴有明显B免疫母细胞增生, IgH基因可呈克隆性重排, 易误诊为浆细胞病变或B细胞淋巴瘤, 充分认识AITL多样的形态学及基因重排特征有助于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母细胞 细胞淋巴瘤 单克隆性浆细胞 临床病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全偏振成像和机器学习的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鉴别诊断研究
6
作者 林丽燕 董佳 +5 位作者 肖伟进 彭然 吴方君 马辉 力超 刘景丰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全偏振成像和机器学习在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全偏振显微镜对术后经病理确诊为低分化肝细胞癌和低分化肝内胆管癌病例各8例进行偏振成像;病理医生根据HE切片选取3块感兴趣区域,测量每块区域的穆勒矩... 目的探讨全偏振成像和机器学习在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全偏振显微镜对术后经病理确诊为低分化肝细胞癌和低分化肝内胆管癌病例各8例进行偏振成像;病理医生根据HE切片选取3块感兴趣区域,测量每块区域的穆勒矩阵,并根据穆勒矩阵参数提取分析方法计算出一系列的偏振基准参数;将偏振特征参数输入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采用了8折交叉验证方法对模型进行三分类的训练和验证。结果模型结果显示,基于图像偏振特征区分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与除了癌变细胞以外的其他组织的准确率为0.8463,灵敏度为0.8107。结论基于全偏振成像和机器学习构建的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诊断模型具有重要的病理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内胆管癌 全偏振成像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弹力纤维醛品红法过染时解决方法的探讨
7
作者 陈义煜 吴在增 彭凤英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8期819-820,共2页
弹力纤维广泛分布于身体各处,在HE染色中呈淡红色,弹力纤维主要染色方法有Gomori醛品红法、Weigert间苯二酚碱性品红法、维多利亚蓝法等[1]。本科室主要采用Gomori醛品红法,笔者发现在醛品红染色结束时如果先用水冲掉醛品红染液再用70%... 弹力纤维广泛分布于身体各处,在HE染色中呈淡红色,弹力纤维主要染色方法有Gomori醛品红法、Weigert间苯二酚碱性品红法、维多利亚蓝法等[1]。本科室主要采用Gomori醛品红法,笔者发现在醛品红染色结束时如果先用水冲掉醛品红染液再用70%乙醇分化,乙醇的分化作用会显著减弱,导致切片过染,背景过度着色,整个视野一片深紫色(图1),且不能再被乙醇洗脱,背景过深,影响诊断。鉴于此,笔者通过实践和摸索,依据酸碱度分三种类型进行试验分别比较过染褪色和褪色后再次染色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染色 弹力纤维 Gomori醛品红法 过染 解决方法
下载PDF
整合素β样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丽燕 卢建平 +3 位作者 朱伟峰 何时 彭凤英 陈刚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232-1239,共8页
目的探讨整合素β样1(ITGBL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促进肝癌细胞株增殖、迁移及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新鲜肝细胞癌和癌旁肝组织,以及160例石蜡样本中ITGBL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 目的探讨整合素β样1(ITGBL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促进肝癌细胞株增殖、迁移及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新鲜肝细胞癌和癌旁肝组织,以及160例石蜡样本中ITGBL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分别构建ITGBL1稳定过表达的HUH7细胞系及ITGBL1稳定下调表达的LM3细胞系,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ITGBL1对肝癌细胞株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ITGBL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肝组织,高表达ITGBL1与血清AFP水平、肿瘤包膜侵犯、脉管癌栓、肿瘤分化及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TGBL1高表达患者DFS较短;过表达ITGBL1基因后,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而下调ITGBL1表达后LM3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降低。结论ITGBL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ITGBL1可以促进肝癌细胞株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整合素β样1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伴PAX5拷贝数增加的PAX5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燕坪 倪慕兰 +5 位作者 柯龙凤 张文雯 邱雅婷 王健超 朱琼 陈刚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探讨PAX5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PAX5阳性的ALCL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例1男,58岁,背部肿物,光镜下皮肤表面溃疡,真皮层见片状... 目的探讨PAX5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PAX5阳性的ALCL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例1男,58岁,背部肿物,光镜下皮肤表面溃疡,真皮层见片状致密的异形的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中等大到大,呈免疫母细胞样,散在分布R-S样细胞;例2女,34岁,左颈部肿物,光镜下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在多种炎性细胞背景中散在分布异型的淋巴样细胞,肿瘤细胞大,胞质丰富,核不规则,部分呈马蹄形或肾形,可见花环样多核细胞。2例肿瘤细胞均弥漫性强表达CD30、CD43、CD5及CD4,中到强阳性表达PAX5,不同程度的表达CD2、CD3及CD7,不表达CD20、CD8、颗粒酶B、T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2例T细胞抗原(TCR)基因克隆性重排均阳性,Ig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均阴性;PAX5/IgH基因融合检测阴性,但检测到PAX5基因拷贝数增加。例1采用局部放疗后获得完全缓解,随访21个月,患者无病生存。例2采用CHOE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足叶乙甙+泼尼松)方案化疗2周期,颈部肿物较前退缩。结论PAX5阳性的ALCL非常罕见,可能与PAX5基因拷贝数增加有关。在形态和免疫表型上与其他淋巴瘤有重叠,易造成误诊,应综合临床信息、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肿物 淋巴样细胞 PAX5 免疫母细胞 组织学形态 局部放疗 真皮层 长春新碱
原文传递
TOP2A和PD-L1在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和预后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礼花 张文芳 +3 位作者 林蔚晴 吴在增 王健超 陈刚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2342-2349,共8页
目的:探究人类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s typeⅡα,TOP2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在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ystem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sALC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究人类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s typeⅡα,TOP2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在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ystem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sALC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0年3月至2022年6月福建省肿瘤医院诊断的44例sALCL患者TOP2A与PD-L1的表达。采用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2年4月15日。结果:44例sALCL患者中,男32例,女12例,年龄12~78(中位51)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分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患者17例,ALK阴性患者27例。TOP2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0.5%(26/43),PD-L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7.4%(18/38),TOP2A和PD-L1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60,P=0.001)。本组病例随访时间1~13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P2A(P=0.017)、PD-L1(P=0.025)、乳酸脱氢脱酸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表达水平(P=0.004)、肝脾肿大(P=0.045)是影响sAL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TOP2A和PD-L1的表达在sALCL中呈正相关,且TOP2A蛋白阴性和PD-L1蛋白阴性患者预后较阳性患者好,可作为预测sALCL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人类拓扑异构酶Ⅱα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预后
下载PDF
探讨适用于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检测的最佳脱色素方法
11
作者 张文雯 邱雅婷 +4 位作者 吴晨榆 柯龙凤 朱伟峰 陈刚 陈燕坪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0-577,共8页
目的探索适用于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检测的最佳脱色素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38例富含黑色素的黑色素瘤石蜡标本,制成组织芯片,分别采用水浴过氧化氢法、双重氧化脱色素法、改良高锰酸钾法... 目的探索适用于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检测的最佳脱色素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38例富含黑色素的黑色素瘤石蜡标本,制成组织芯片,分别采用水浴过氧化氢法、双重氧化脱色素法、改良高锰酸钾法、三氯异氰尿酸法脱黑色素后行HE染色。之后将切片分成2个队列,第1个队列分别采用上述4种方法脱色素后再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OX10、Ki-67、HMB45和Melan A);第2个队列先行同样指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再分别采用上述4种方法脱色素。另收集其中色素含量较高的17例石蜡标本,采用上述4种方法脱黑色素后提取DNA,进行DNA浓度及质量的测定。比较分析不同脱色素方法的脱色素能力,以及对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效果、DNA浓度和质量的影响。结果在脱黑色素能力方面,改良高锰酸钾法和水浴过氧化氢法脱色素效果最好,均仅5.26%(2/38)有少量色素残留;其次是三氯异氰尿酸法,10.53%(4/38)有大量色素残留;最差的是双重氧化脱色素法,15.79%(6/38)有大量色素残留。在HE染色方面,水浴过氧化氢法脱色素后染色好的比例达92.11%,优于其他3种方法。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面,改良高锰酸钾法、双重氧化脱色素法和三氯异氰尿酸法,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脱色素的染色评分均值分别为20.84、26.63和35.02,均优于先脱色素后免疫组织化学的染色评分均值(8.70、15.41和21.22);水浴过氧化氢法,先脱色素后免疫组织化学的染色评分均值为33.57,优于先免疫组织化学染后脱色素的染色评分均值(19.96)。HMB45、Melan A和Ki-67这3个指标采用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三氯异氰尿酸脱色素的染色评分分别为36.45、33.79和36.24,效果最佳;SOX10采用先水浴过氧化氢法脱色素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评分为34.39,效果最佳。在DNA浓度及质量方面,采用双重氧化脱色素法、改良高锰酸钾法及三氯异氰尿酸法脱色素后,DNA降解严重;而水浴过氧化氢法脱色素后提取的DNA平均浓度为59.59μg/L,显著高于未经脱色素处理的平均DNA浓度(30.3μg/L,P=0.001);DNA的吸光度值A_(260)/A_(280)均在1.8~2.0之间,A_(260)/A_(230)16例在2.0以上,而未经脱色素处理提取的DNA中8例A_(260)/A_(280)<1.8,16例A_(260)/A_(230)<2.0。结论对富含黑色素的黑色素瘤组织进行HE染色和分子检测时,宜选用水浴过氧化氢法脱色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采用三氯异氰尿酸法脱色素,色素残留少,染色效果佳,且方便快捷。同一种脱色素方法对不同的抗体染色效果不同,可根据要检测的抗体选择最佳的脱色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分子诊断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EWSR1基因内部倒位的黑色素瘤1例
12
作者 朱琼 师怡 +3 位作者 陈芳芳 林蔚晴 朱伟峰 陈燕坪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0-632,共3页
本例报道1例老年男性唇部外生性肿物,镜下间质见梭形或多角形肿瘤细胞浸润,中度异型性,胞质嗜酸性,部分胞质内可见色素,核分裂象4个/10 HPF,局灶伴有黑色素沉着,免疫组织化学S-100蛋白弥漫阳性,其他标志物均失表达。由于荧光原位杂交检... 本例报道1例老年男性唇部外生性肿物,镜下间质见梭形或多角形肿瘤细胞浸润,中度异型性,胞质嗜酸性,部分胞质内可见色素,核分裂象4个/10 HPF,局灶伴有黑色素沉着,免疫组织化学S-100蛋白弥漫阳性,其他标志物均失表达。由于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WSR1基因有分离现象,组织学最初诊断为透明细胞肉瘤。后续进一步做二代测序证实EWSR1基因未与其他基因发生融合变异,只检出EWSR1基因内部倒位;黑色素瘤六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到RREB1基因扩增、CCND1基因扩增和MYC基因扩增,最终确定诊断为黑色素瘤。EWSR1基因变异类型复杂多样,因此需要充分结合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分子检测以便鉴别透明细胞肉瘤及黑色素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沉着 黑色素瘤 荧光原位杂交 外生性 免疫组织化学 老年男性 基因变异 倒位
原文传递
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治进展
13
作者 余海娟 胡丹 孙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6-720,共5页
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C)是一种高度侵袭、预后不良的少见子宫颈癌。NECC主要通过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进行诊断,除了突触素、嗜铬素A、CD5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特异性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外,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也有望协助诊断... 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C)是一种高度侵袭、预后不良的少见子宫颈癌。NECC主要通过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进行诊断,除了突触素、嗜铬素A、CD5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特异性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外,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也有望协助诊断。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子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得到肯定,影像学检查也可为鉴别诊断和分期提供帮助。目前,NECC无标准治疗方案,主要通过借鉴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经验形成以综合治疗为主的治疗模式,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仍存在众多争议。近年来,NECC的诊治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本文就NECC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全面综述,对不同期别NECC提出了不同于其他病理类型子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模式,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标准治疗方案 胰岛素瘤 协助诊断 预后不良 小细胞肺癌 病理形态学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