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危出血病人血液透析抗凝方法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万建新 高丽真 +4 位作者 郭淑霞 江德文 郑香钦 陈日升 张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1-52,共2页
目的 :研究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中抗凝方法的应用。方法 :对 47例有高危出血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分组用无肝素透析方法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 ,观察两种抗凝方法的血液透析效果和对出血危险的影响。结果 :与无肝素透析比较 ... 目的 :研究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中抗凝方法的应用。方法 :对 47例有高危出血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分组用无肝素透析方法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 ,观察两种抗凝方法的血液透析效果和对出血危险的影响。结果 :与无肝素透析比较 ,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血液透析 ,体外循环凝血现象少 ,透析器复用次数增多 ,尿素氮肌酐清除率高 (P <0 .0 1,P <0 .0 0 1) ,透析后空心纤维容积下降百分比小 (P <0 .0 0 1) ;同时观察到两组病例透析后静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出血危险性均未加重。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用于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 ,疗效好 ,安全性大 ,无不良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出血 抗凝剂 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与成效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淑霞 朱秀兰 江德文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5期289-290,共2页
众所周知,质量改进是医院管理者研究的永恒主题。为了保证和提高血液透析质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18年来一直注重和探索着质量的改进。于2004年底,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科学的、实用的、可操作的改进方法,对血... 众所周知,质量改进是医院管理者研究的永恒主题。为了保证和提高血液透析质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18年来一直注重和探索着质量的改进。于2004年底,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科学的、实用的、可操作的改进方法,对血液透析中心全面持续整改,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中心 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管理者 质量改进 透析质量 系统
下载PDF
病区日间护理工作高峰时段组建随机浮动班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淑霞 方东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年第5期71-72,共2页
人力资源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部分。如何通过管理更加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已成为目前护理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年以来我院肾内科病区在日间护理高峰时段(时间8:00~12:00),打破传统固定排班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部分。如何通过管理更加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已成为目前护理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年以来我院肾内科病区在日间护理高峰时段(时间8:00~12:00),打破传统固定排班模式,从各班职责中找出相对的闲置时间,建立一个随机浮动班配合责任护士应对突发抢救,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工作效率 日间护理 内科病区 随机 时段 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
原文传递
尿酸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活化促进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
4
作者 尤丹瑜 吴小婷 万建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9-466,共8页
目的探讨尿酸对人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以不同浓度尿酸作用不同时间,观察HK-2细胞外形改变;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 目的探讨尿酸对人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以不同浓度尿酸作用不同时间,观察HK-2细胞外形改变;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天冬酶-1(Caspase-1)等分子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选择尿酸作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加入NLRP3抑制剂MCC950下调NLRP3的表达,检测其对于上述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尿酸浓度的增加,HK-2形态由立方形转变为长条形。α-SMA、NLRP3、ASC、Caspase-1等蛋白表达随着尿酸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E-cadherin表达随着尿酸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IL-1β的分泌随着尿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0、0.1、0.2、0.4和0.8 mmol/L:(9.56±1.47)比(12.28±2.32)比(14.89±1.23)比(21.41±2.55)比(26.60±3.97)ng/L,F=38.56,P<0.05],随着尿酸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0、12、24、48和72 h:(8.90±2.14)比(10.97±1.12)比(15.27±1.63)比(22.43±3.91)比(31.09±3.34)ng/L,F=59.13,P<0.05]。与单纯尿酸干预相比,尿酸+MCC950干预的α-SMA、NLRP3、ASC、Caspase-1等蛋白表达下降(P<0.05),IL-1β的分泌减少[(21.67±2.71)比(28.96±3.05)ng/L,t=3.99,P<0.01],E-cadherin表达增加(P<0.05)。结论尿酸可导致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 肾小管上皮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