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CT参数预测肺腺癌同步脑转移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林强 李华灿 +2 位作者 唐劲松 吴道清 佘李岚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对肺腺癌同步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107例,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分为脑转移组39例和未转移组68例,2组均于术前或穿刺前2周内行肺部能谱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重建40、70、100 keV及碘...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对肺腺癌同步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107例,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分为脑转移组39例和未转移组68例,2组均于术前或穿刺前2周内行肺部能谱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重建40、70、100 keV及碘浓度、水浓度等能谱参数,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λ_(HU))。比较2组性别、年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信息等临床资料及能谱参数。结果:2组EGFR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组40、70、100 keV的CT值及λ_(HU)和碘浓度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水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40、70、100 keV的CT值及λ_(HU)和碘浓度的AUC分别为0.801、0.755、0.681、0.798、0.811;其中,碘浓度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结论:能谱CT参数对预测肺腺癌同步脑转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临床决策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脑转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影响食管癌放射治疗近期疗效的大体肿瘤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明秋 林庆良 +2 位作者 张莹莹 卢赠华 徐本华 《癌症进展》 2009年第6期648-653,共6页
目的讨论食管癌肿瘤体积、长度、最大径对放射治疗及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8年8月在我科就诊的食管癌患者47例,其中行单纯放疗者25例,行同步放化疗者22例。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4周分别采取... 目的讨论食管癌肿瘤体积、长度、最大径对放射治疗及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8年8月在我科就诊的食管癌患者47例,其中行单纯放疗者25例,行同步放化疗者22例。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4周分别采取相同体位进行定位CT(CT-sim)扫描,由一位有经验的放射治疗科医师和一位影像科医师共同在CT-sim图像上进行肿瘤勾画,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测算出每例病人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径,采用RECIST标准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分析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径与食管癌放射治疗后近期疗效的关系,并在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7例患者治疗前肿瘤体积在6.9~317.53 cm^3之间(中位值58.28cm^3),长度在3.0~18.5cm之间(中位值8.00cm),最大径在1.5~8.0cm之间(中位值4.40cm);治疗前肿瘤体积、长度、最大径与食管癌近期疗效存在负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在单纯放疗组,长度与近期疗效无相关性(P=0.102);在放化疗组,最大径与近期疗效无相关性(P=0.069)。结论食管癌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径是影响放疗近期疗效重要因素,最大径与单纯放疗近期疗效关系密切,但与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大体肿瘤 放射疗法 同步放化疗 疗效
下载PDF
三期双流法在CT肺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价
3
作者 薛莉薇 许念洁 刘元芬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56-262,共7页
目的 评价三期双流法在CT肺动脉造影(CTPA)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2—12月可疑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根据注射对比剂的不同方式分为传统双流组和三期双流组各40例,进行能谱CT扫描。测量或计算2组图像的各级肺动脉、右肺肺静... 目的 评价三期双流法在CT肺动脉造影(CTPA)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2—12月可疑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根据注射对比剂的不同方式分为传统双流组和三期双流组各40例,进行能谱CT扫描。测量或计算2组图像的各级肺动脉、右肺肺静脉和主动脉CT值、肺动脉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射束硬化伪影(BHA)指数。采用3分法对图像质量和安全性进行主观评分。比较2组图像的主客观结果。结果 客观评价方面,三期双流组在左肺动脉干、左肺上叶、左肺叶间、左肺下叶、右肺动脉干和右肺下叶基底段动脉CT值均高于传统双流组(P<0.05),其动静脉分离程度、BHA值亦显著优于传统双流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质量评价方面,三期双流组的平均上腔静脉BHA、动静脉分离均大于传统双流组(P<0.05);主观安全性上,三期双流组的患者主观感受优于传统双流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 三期双流法CT肺动脉造影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CT肺动脉造影中能有效提升动静脉分离效果并减少B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肺动脉造影 三期双流法 能谱成像 安全性 射束硬化伪影
下载PDF
基于平均表观传播子磁共振成像鉴别WHO CNS4R较低级别胶质瘤中的CNS5胶质母细胞瘤
4
作者 肖慧楠 郑莞怡 +3 位作者 吴振兴 施宇婷 徐雪 蒋日烽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平均表观传播子磁共振成像(MAP-MRI)从2016年WHO CNS4R分类下较低级别胶质瘤中鉴别2021年WHO CNS5分类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诊疗的28例WHO CNS4R分类为WH... 目的探讨平均表观传播子磁共振成像(MAP-MRI)从2016年WHO CNS4R分类下较低级别胶质瘤中鉴别2021年WHO CNS5分类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诊疗的28例WHO CNS4R分类为WHOⅡ或Ⅲ级脑弥漫性胶质瘤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结构磁共振成像和扩散磁共振成像,其中扩散磁共振成像分别行MAP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并提取肿瘤实体区的均方位移(MSD)、q空间逆方差(QIV)、回归轴概率(RTAP)、回归原点概率(RTOP)、回归平面概率(RTPP)及平均扩散率(MD)均值。术后行病理和基因检测,再根据WHO CNS5分类重新分为GBM组(n=6)和非GBM组(n=22)。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MSD、QIV、RTAP、RTOP、RTPP及MD值的差异,并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对GBM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肿瘤实体区的QIV、RTAP和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QIV和RTAP的差异最为显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78,特异度均为54.50%,敏感度均为100.00%。结论MAP-MRI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从WHO CNS4R较低级别胶质瘤中鉴别CNS5胶质母细胞瘤的能力,其中QIV和RTAP的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平均表观传播子磁共振成像 胶质母细胞瘤 诊断
下载PDF
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子野跳数输出误差分析
5
作者 李小波 陈丽芳 +3 位作者 张建平 黄妙云 陈远贵 徐本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8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静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子野机器跳数(MU)与加速器实际输出的MU存在的误差,为计划设计时最小跳数的设置提供参考。方法:选择50例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子野数共4 842个。对治疗计划每个子野输出的MU(PDM)与实际加速器出束时每... 目的:探讨三维静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子野机器跳数(MU)与加速器实际输出的MU存在的误差,为计划设计时最小跳数的设置提供参考。方法:选择50例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子野数共4 842个。对治疗计划每个子野输出的MU(PDM)与实际加速器出束时每个子野的MU(ADM)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两者的误差情况。结果:计划PDM与ADM的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PDM值较小时,PDM与ADM的相对误差概率大大增加,最高达16.33%。结论:PDM与ADM之间存在的误差临床上不可忽视。在不影响计划剂量分布的前提下,当误差可接受在5%内时,建议PDM应该大于8.49 MU;当可接受误差在3%内时,建议PDM应大于14.46 M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子野 机器跳数 计划系统
下载PDF
CTBolusTracking技术捕捉肝脏HAP成像最佳时间及临床应用研究
6
作者 陈静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87-0090,共4页
探讨CT Bolus Tracking技术对获取肝脏标准HAP图像技术要点及达到阈值后最佳触发扫描时间的选择。材料与方法 选择120例在本院行肝脏增强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 Bolus Tracking成像检查,在相同CT扫描条件下,设置三组不同触发时间(达阈值... 探讨CT Bolus Tracking技术对获取肝脏标准HAP图像技术要点及达到阈值后最佳触发扫描时间的选择。材料与方法 选择120例在本院行肝脏增强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 Bolus Tracking成像检查,在相同CT扫描条件下,设置三组不同触发时间(达阈值后6s、8s、10s)扫描。比较三组动脉期图像上肝实质、腹主动脉、门静脉主干、脾脏的CT值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第三组(达阈值后10s)肝实质、门静脉主干、脾脏CT值分别为(79.6±6.4)HU、(93.9±8.4)HU、(92.6±5.8)HU,明显高于第一组(59.3±7.9)HU、(67.3±5.2)HU、(63.6±3.9)HU和第二组(68.7±8.6)HU、(75.5±4.6)HU、(78.5±6.5)HU(P<0.05),三组的腹主动脉 CT 值分别为(265.8±10.3)HU、(253.2±8.5)HU、(257.5±9.8)HU,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第三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52±0.53)分,第一组为(4.05±0.86)分,第二组为(4.27±0.24)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肝脏增强CT中,延时扫描的时机通常是在注射造影剂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进行的。当延时扫描延时10秒扫描,可以更好地捕捉到肝脏动脉晚期的影像特征。这对于诊断肝脏血管病变、肿瘤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肝脏 HAP图像 触发时间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肺结节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建华 孙斌 +2 位作者 葛慧婷 林立 李坚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3-67,共5页
通过比较人工智能(AI)技术辅助教学组和传统PACS教学组学生实习后的肺结节影像诊断理论成绩、报告书写时间、结节发现率和诊断报告评分,评价AI技术在辅助影像本科实习生肺结节实习教学的效果。结果显示,AI辅助教学组的理论成绩、报告书... 通过比较人工智能(AI)技术辅助教学组和传统PACS教学组学生实习后的肺结节影像诊断理论成绩、报告书写时间、结节发现率和诊断报告评分,评价AI技术在辅助影像本科实习生肺结节实习教学的效果。结果显示,AI辅助教学组的理论成绩、报告书写速度、结节发现率和报告评分都优于传统PACS教学组。因此,基于AI技术的肺结节教学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快速掌握肺结节病变报告的规范书写,使肺结节影像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人工智能(AI) PACS 医学教育 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习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脑胶质瘤IDH1突变预测模型
8
作者 江少凡 宋阳 +1 位作者 薛蕴菁 蒋日烽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93-1499,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MRI序列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ML)模型预测胶质瘤IDH1突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1例胶质瘤患者(70例IDH1突变型/91例野生型)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MRI序列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ML)模型预测胶质瘤IDH1突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1例胶质瘤患者(70例IDH1突变型/91例野生型)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和肿瘤的病理分级。所有患者术前行MRI检查获得T2WI、T2-FLAIR、ADC图及对比增强T1WI图像,术后病理标本均行IDH1检测。将161例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由2位影像医师利用Image J软件共同对病灶在配准过的T2-FLAIR或对比增强T1WI序列上进行逐层ROI的勾画,最后形成感兴趣区容积(VOI),然后使用FAE软件在各序列图像上提取VOI的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训练集的数据,通过均值归一化、方差分析的特征选择方法、皮尔逊相关系数的特征降维方法、4种ML分类器(线性判别分析、LASSO回归、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以及十折交叉验证法构建15种ML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和Delong检验在测试集中筛选出最佳序列或序列组合;再基于最佳序列或序列组合,使用均值归一化、2种特征选择方式(方差分析、特征权重算法)、2种降维方式(皮尔逊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法)、4种ML分类器构建了16种ML模型,通过FAE软件的one-standard error法、Delong检验和ROC曲线筛选拟合度较好且AUC最高的ML模型,并将此模型联合临床参数构建联合模型,评价各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ADC图+对比增强T1WI序列组合提取的组学特征构建的4种ML模型在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888、0.872、0.896和0.877,均高于其它序列或序列组合构建的ML模型;利用此序列组合构建的16种ML模型中,以方差分析特征选择法、主成分分析方法的降维方式及分类器为LASSO回归时所构建的ML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且测试集中的AUC最高,为0.829(95%CI:0.658~0.966),此模型结合KPS评分和肿瘤病理分级所构建的联合模型在测试集中的AUC为0.874(95%CI:0.722~0.985)。结论:基于ADC图+对比增强T1WI序列组合提取的组学特征构建的ML模型对胶质瘤IDH1突变有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联合KPS评分和病理分级可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3.0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桂玲 佘李岚 +2 位作者 严川 李跃明 邓满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观察3.0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4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共64个斑块)规范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104~486天)期间头部3.0T HRMR-VWI,根据斑块特... 目的观察3.0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4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共64个斑块)规范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104~486天)期间头部3.0T HRMR-VWI,根据斑块特征有无变化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有效组45个、无效组19个斑块,组间斑块出血及强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斑块强化为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500,P=0.003)。37个前循环斑块中,28个治疗有效、9个治疗无效,其间管腔正性重构、斑块出血及强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斑块强化为前循环斑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OR=20.00,P=0.018)。结论3.0T HRMR-VWI可用于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硬化斑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国琳 薛蕴菁 +1 位作者 佘李岚 谢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7期97-100,共4页
目的 分析能谱CT成像与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肺腺癌且对EGFR突变进行检测者120例,根据EGFR检测状态分... 目的 分析能谱CT成像与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肺腺癌且对EGFR突变进行检测者120例,根据EGFR检测状态分为EGFR野生型(n=66)与EGFR突变型(n=54)。定量测量能谱CT的能谱曲线计算曲线斜率(curve slope,λHU)、水浓度、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CT 70 keV、CT 40 keV等定量参数指标,分析两组的能谱CT定量参数指标变化。结果 EGFR野生型的吸烟史、性别与EGFR突变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GFR突变型在能谱CT静脉期、动脉期的定量参数包括λHU、有效原子序数、碘浓度、CT 70 keV值、CT 40 keV值等定量参数与EGFR野生型相比大幅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水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能谱CT成像定量测量对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状态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突变状态的预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肺腺癌 EGFR突变型 EGFR野生型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预测肺腺癌PD-L1表达水平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佘李岚 黄妹兰 薛蕴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3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肺腺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表达水平的预测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06例肺腺癌患者(PD-L1阳性56例,PD...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肺腺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表达水平的预测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06例肺腺癌患者(PD-L1阳性56例,PD-L1阴性5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或穿刺前2周内行肺部CT平扫,并将CT肺窗影像导入肺结节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诊断系统,自动生成长径、体积、CT值最大值、CT最小值、CT中位数、CT平均值、CT标准差、实性成分占比,紧凑度、球形度、CT值的峰度和偏度、熵等量化参数。分析临床指标和AI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PD-L1阴性组,PD-L1阳性组多为年龄较大且有吸烟史的男性患者,具有更高的EGFR突变率。两组肿块的最大径、体积、CT最小值、CT平均值、CT中位数、实性成分占比、紧凑度、CT值的峰度和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PD-L1阴性组,PD-L1阳性组肿块尺寸更大,密度更高,含有更多的实性成分,且形态较不规则。结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肺腺癌PD-L1表达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肺腺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 免疫检查点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性脑病诊断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吴志涛 威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4期670-672,共3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应用在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诊断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的50例疑似HE患者,全部受试者接受MRI、MSC... 目的:评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应用在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诊断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的50例疑似HE患者,全部受试者接受MRI、MSCT检查,最终参照临床综合诊断结果,评价MRI、MSCT、MRI+MSCT的诊断情况、影像学表现。结果:50例疑似HE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35例,MRI+MSCT准确度(86.00%)、敏感度(88.57%)、特异度(80.00%)、阳性预测值(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为(91.18%)、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为(75.00%),均高于MRI(52.00%、60.00%、33.33%、67.74%、26.32%)、MSCT(50.00%、57.14%、33.33%、66.67%、25.00%),P<0.05。结论:MRI+MSCT能够有效诊断HE,诊断效能较高,能够为临床确诊HE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肝性脑病
下载PDF
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分布与斑块特征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邓莎莎 薛蕴菁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7期66-68,共3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MRI评估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分布与斑块特征,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0例基底动脉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高分辨MRI评估基底动脉... 目的:采用高分辨MRI评估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分布与斑块特征,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0例基底动脉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高分辨MRI评估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分布与斑块特征。分析斑块横断面象限分布、纵向分布、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及斑块负荷。比较不同的斑块分布其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及斑块负荷的差异。结果:基底动脉侧壁斑块与腹侧、背侧斑块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吸烟史及冠心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侧、背侧斑块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高于侧壁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底动脉侧壁斑块与腹侧、背侧斑块患者的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平均管腔面积、平均管壁面积、平均血管面积、平均管壁厚度、平均NWI、最大管壁厚度及最小管腔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侧、背侧斑块患者的最大NWI大于侧壁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动脉近端斑块与远端斑块患者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吸烟史以及冠心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动脉近端与远端斑块患者的平均管腔面积、平均管壁面积、平均血管面积、平均管壁厚度、平均NWI、最大管壁厚度、最大NWI及最小管腔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斑块患者的斑块内出血发生率要高远端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横断面象限分布、纵向分布与斑块特征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斑块分布 斑块负荷 高分辨率MRI
下载PDF
能谱CT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1
14
作者 薛蕴菁 段青 +2 位作者 孙斌 陈丽红 葛慧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47个良性结节(良性组),33个恶性结节(恶性组)],另选35例患者的对侧正常甲状腺为正常组。采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HD...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47个良性结节(良性组),33个恶性结节(恶性组)],另选35例患者的对侧正常甲状腺为正常组。采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HD)进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病变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碘浓度和碘浓度比,计算能谱曲线斜率,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恶性组、良性组与正常组的碘浓度(100μg/ml)分别为,平扫期:6.19±3.32、10.63±4.71、19.40±8.64;动脉期:7.80±4.30、16.31±7.07、25.25±9.56和静脉期:16.64±8.97、29.06±10.18、38.93±9.09。碘浓度比分别为动脉期:0.26±0.16、0.34±0.20、0.68±0.47和静脉期:0.52±0.19、0.68±0.22、1.06±0.29;曲线斜率分别为平扫期:-0.46±0.30、-0.80±0.33、-1.26±0.65;动脉期:-0.77±0.38、-1.27±0.54、-2.32±0.84和静脉期:-1.17±0.35、-1.91±0.66、-2.91±0.70。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恶性、良性与正常甲状腺组织间的碘浓度和曲线斜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期时,碘浓度比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CT形态学及能谱曲线斜率、基物质等多参数分析,可提高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91.67%、88.46%和94.11%)。结论GSI技术多参数联合应用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甲状腺结节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季仲友 倪希和 +2 位作者 段青 卢赠华 王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评价影像学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手术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影像学诊断的45例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左侧肾上腺单发17例,右侧肾上腺单发15例,双侧肾上腺单发2例,右侧肾上腺多发1例,异位1... 目的:评价影像学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手术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影像学诊断的45例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左侧肾上腺单发17例,右侧肾上腺单发15例,双侧肾上腺单发2例,右侧肾上腺多发1例,异位10例。良性嗜铬细胞瘤39例,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USG、CT、MRI、131I-MIBGSPECT检查定位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96%,95%,100%。结论:应用综合影像技术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下载PDF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华 段青 +2 位作者 梁辉顺 陈阵 王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研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GC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GCA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0.6~26岁,平均14.1岁。结果:1... 目的:研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GC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GCA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0.6~26岁,平均14.1岁。结果:12例患者中,皮脂腺瘤2例,癫痫发作2例,智力减退1例,室管膜下结节10例,脑皮质结节3例,颅压高症状9例,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TS)家族史2例。12例患者共13个SGCA,其中12个肿瘤位于孟氏孔附近,1个位于侧脑室体部;大小1.0~7.3cm,平均3.6c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占位效应明显;其中2个肿瘤中央或周围囊性变;CT平扫等或高密度,偶见周边钙化。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显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1例手术全切肿瘤,未见复发;1例次全切除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全切肿瘤,未见复发。结论:伴发TS的SGCA,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室管膜下结节有助于诊断的确立;不伴发TS的SGCA诊断,发病年龄及部位具有一定帮助;手术全切肿瘤是治疗SGCA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发育规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玮 余庆华 +4 位作者 林圣美 吴少杰 杜瑞宾 包强 邹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28-1631,共4页
目的采用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CST)在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发育的规律。方法采集120名头部MRI无异常的门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颅脑DTI数据,按年龄分为10组,每组12名(男、女各6名),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CST的FA值... 目的采用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CST)在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发育的规律。方法采集120名头部MRI无异常的门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颅脑DTI数据,按年龄分为10组,每组12名(男、女各6名),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CST的FA值及ADC值,比较不同年龄组间FA值及ADC值差异,分析FA值和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组间大脑脚、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CST的FA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值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ADC值先降低后升高。≤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A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DTI可反映CST微结构变化,未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升高、ADC值下降,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下降、ADC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皮质脊髓束 年龄
下载PDF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智勇 段青 +3 位作者 薛蕴菁 孙斌 陈建华 苏宇征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AML患者15例,其中典型AML 10例,不典型AML 5例;正常对照组15名,对病变区域行DWI及常规MRI,测量b=50~1000 s/...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AML患者15例,其中典型AML 10例,不典型AML 5例;正常对照组15名,对病变区域行DWI及常规MRI,测量b=50~1000 s/mm2时肾脏AML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结果肾脏典型AML、不典型AML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10-3mm2/s)分别为(0.87±0.08)、(1.55±0.34)、(1.82±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DWI及ADC值测定可为诊断肾脏AML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血管肌脂瘤
下载PDF
能谱CT单能量成像及物质分离技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9
作者 薛蕴菁 赵文新 +2 位作者 刘元芬 段青 陈丽红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和物质分离技术对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采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进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其碘浓度和碘浓度比,...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和物质分离技术对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采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进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其碘浓度和碘浓度比,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微小癌的最佳 keV 值为(61.53±5.21)(动脉期)和(60.32±4.14)(静脉期);最佳单能量下,微小癌的检出率为77.05%;(2)微小癌的碘浓度分别为(6.91±3.90)(平扫)、(11.45±5.08)(动脉期)和(19.54±6.38)(静脉期),其碘浓度比分别为(0.20±0.10)(动脉期)、(0.54±0.20)(静脉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微小癌组的碘浓度和碘浓度低于良性小结节组和正常甲状腺组( P<0.05);能谱C T对微小癌的诊断准确率为62.30%~80.85%。结论能谱C T 最佳单能量技术能提高微小癌的检出率,基物质浓度测定对微小癌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噪声 甲状腺肿瘤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附22例报告)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维竹 谢敬霞 +2 位作者 江娜 郑曲彬 黄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1期1086-1087,共2页
目的 评价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2 2例子宫肌瘤患者 ,伴有月经量增多、尿频、腹部坠胀感和腹部肿块等 ,采用 5 0 0~ 70 0 μm聚乙烯醇 (PVA)微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 结果  2 2例中插管成功栓塞的有 2 1例 ,占 ... 目的 评价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2 2例子宫肌瘤患者 ,伴有月经量增多、尿频、腹部坠胀感和腹部肿块等 ,采用 5 0 0~ 70 0 μm聚乙烯醇 (PVA)微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 结果  2 2例中插管成功栓塞的有 2 1例 ,占 95 .5 %。 15例经量增多的患者子宫出血明显减少 (10 0 % ) ,其中 1例完全没有月经 ,8例患者与肿块有关的症状均明显缓解 (10 0 % )。B超复查肌瘤缩小率达 5 0 %~ 92 % ,2 2例中无一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有症状性的子宫肌瘤是有效的 ,研究证明此疗法可替代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介入性放射学 治疗性栓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