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重症急性心肌炎伴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国祥 陈丽芳 罗方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5期55-57,共3页
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炎症性病变。近年来,随着环境、空气的污染,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部分患者起病急骤、凶险度高且预后差,临床诊断为重症心肌炎,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1]。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炎症性病变 急性心肌炎 恶性心律失常 重组人脑利钠肽 重症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 心力衰竭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多态性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罗顺祥 徐尚华 +2 位作者 张虹 钟文亮 吴艳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9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红素氧化酶-1(HO-1)基因多态性及HO-1表达水平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或排除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分别为62例和59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O-1启动子区GT重复[(GT)n]多态性...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红素氧化酶-1(HO-1)基因多态性及HO-1表达水平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或排除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分别为62例和59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O-1启动子区GT重复[(GT)n]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分型,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HO-1的表达水平。结果 (GT)n重复次数在14~39之间,将(GT)n重复序列分为S(n<27)和L(n≥27)两种等位基因,SS、SL、LL 3种基因型,冠心病组的S等位基因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SS基因型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HO-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人群中,HO-1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相关,拥有长重复序列(L等位基因)者,其HO-1表达水平明显减低,为冠心病易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化酶-1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糖尿病
下载PDF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
3
作者 陈子国 《北方药学》 2017年第5期33-33,共1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窦律维持率和...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窦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后的左心房内径(LAD)。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在窦律维持率方面观察组较高,在左心房内径方面观察组较小,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预防房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胺碘酮 冠状动脉疾病 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少红 沈雪彬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979-982,共4页
目的研究闽北地区冠心病(CHD)患者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特点,并评价依据基因型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不同抗血小板(PLT)药物治疗的临床预后,为患者PCI术后个体化抗PLT聚集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CHD、行... 目的研究闽北地区冠心病(CHD)患者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特点,并评价依据基因型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不同抗血小板(PLT)药物治疗的临床预后,为患者PCI术后个体化抗PLT聚集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CHD、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CHD、行PCI的并同意配合跟踪随访的患者520例。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所有患者按病变情况需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且术后根据基因型结合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3个组,对各组基因型的分布进行比较,并于术后1、6和12个月随访、记录3个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CYP2C19纯合子快代谢型224例,占43.07%;中间代谢型227例,占43.65%,其中以681号碱基功能位点突变为主,为186例,占82%;慢代谢型69例,占13.26%。3个组间1年随访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闽北地区CHD患者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LOF)明显升高。通过基因型检测结果选择不同抗PLT聚集药物或调整抗PLT聚集药物剂量能够有效减少中间代谢型及慢代谢型MACE的发生率,改善CHD患者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抗血小板药物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脂及hs-CRP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光友 王玲 《海峡药学》 2012年第10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1日40mg)治疗组(50例)和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日20mg)治疗组(50例),分别在入院24h内及...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1日40mg)治疗组(50例)和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日20mg)治疗组(50例),分别在入院24h内及服药后3d、7d测定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比较两组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7d后1日20mg及1日40mg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降低(P<0.05),而且1日40mg瑞舒伐他汀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1日20mg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前后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应用更能降低ACS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瑞舒伐他汀的抗炎治疗独立于降脂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血脂 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症
下载PDF
血浆NT-proBNP水平与AMI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意义(附59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艳晴 钟文亮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与KILLIP1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KILLIP分级为1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例和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的非冠心病患者15例冠脉造影前...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与KILLIP1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KILLIP分级为1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例和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的非冠心病患者15例冠脉造影前血浆NT-proBNP水平,AMI患者冠脉病变使用LEAMAN评分法进行冠脉评分。将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NT-proBNP检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01),血浆NT-proBNP浓度与KILLIP1级AMI患者冠脉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94,P<0.01)。结论检测NT-proBNP对评估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病变 N末端脑钠肽原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关系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罗顺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0期34-35,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量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检测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组)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乙组)患者的血清MCP-1表达水平。结果... 目的分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量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检测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组)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乙组)患者的血清MCP-1表达水平。结果在治疗前,甲组24例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为(21.5±2.4)ng/L,乙组为(15.4±2.2)ng/L,甲组明显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组患者发病后为(17.2±2.2)ng/L,比发病前(21.5±2.4)ng/L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MCP-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是体现斑块不稳定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不稳定性斑块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核因子κB表达及细胞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茂芝 徐尚华 +2 位作者 宋欢欢 许昌声 谢良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8-683,共6页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与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胶原酶消化法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RT-PCR检测VCAM-1 mRM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CA...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与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胶原酶消化法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RT-PCR检测VCAM-1 mRM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CAM-1、NF-κB蛋白的表达;ROSE BENGAL染色法检测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增强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 mRMA、VCAM-1蛋白、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单核细胞黏附能力。替米沙坦(1000 nmol/L组)明显降低了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 mRMA、VCAM-1蛋白、NF-κB p65蛋白及与单核细胞的黏附水平(P<0.01)。与同型半胱氨酸组比,PDTC(NF-κB抑制剂)组NF-κB p65蛋白、VCAM-1 mRMA、V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替米沙坦抑制了VCAM-1 mRMA和蛋白的表达及内皮与单核细胞的黏附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而抑制炎症反应及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替米沙坦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比较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观察
9
作者 陈子国 《北方药学》 2017年第9期23-23,共1页
目的:以血栓弹力图对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抑制PCI术后患者血小板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PCI术后患者被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于本院,分别纳入实验组(n=30,给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和对照组(n=30,给予阿司匹... 目的:以血栓弹力图对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抑制PCI术后患者血小板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PCI术后患者被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于本院,分别纳入实验组(n=30,给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和对照组(n=30,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应用血栓弹力图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抑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血小板抑制率更高,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更高,空腹血糖、血肌酐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血栓弹力图对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抑制PCI术后患者血小板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在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凝聚上更具有优势的是替格瑞洛,且更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PCI术 替格瑞洛 血小板 抑制效果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方式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少红 沈雪彬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1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收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糖尿病的患病类型与血脂异常病情发展情况选用有效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归纳。结果在相关方法的干预下...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收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糖尿病的患病类型与血脂异常病情发展情况选用有效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归纳。结果在相关方法的干预下,98例患者血脂得到有效管控。例如42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LDL-C水平均降至1.81 mmol/L以下;患者空腹血糖(FPG)水平得到有效管控,患者在治疗期间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糖尿病血脂存在异常患者的治疗,应该积极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方案,借助饮食、药物等治疗模式达到控制血脂水平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脂异常 饮食治疗 药物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