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梭型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权广前 李新华 +3 位作者 马爱民 陈魏威 叶枫 严允鹏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750-751,F0003,共3页
目的了解乳腺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分析该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思路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外科收住1例乳腺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同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乳腺梭... 目的了解乳腺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分析该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思路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外科收住1例乳腺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同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乳腺梭形细胞癌是乳腺癌中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准确的诊断有赖于正确的诊断思维、病理及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梭形细胞癌 文献复习
下载PDF
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及其骨炎临床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钟丽 王永鑫 +2 位作者 李新华 刘继英 肖仪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研究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FBS)及其骨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共110窦)FB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病理特点以及骨炎的临床特征。结果110窦中97窦(88.2%)位于上颌窦,13窦(11.8%)位于蝶窦;97窦(... 目的研究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FBS)及其骨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共110窦)FB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病理特点以及骨炎的临床特征。结果110窦中97窦(88.2%)位于上颌窦,13窦(11.8%)位于蝶窦;97窦(88.2%)较对侧(即健侧)鼻窦存在骨质不同程度增厚。病变鼻窦及对侧鼻窦窦壁骨质在厚度(0.34±0.17 vs.0.14±0.08)、CT值(1161.5±322.5 vs.864.2±482.8)、骨炎GOSS评分(3.0±1.4 vs.0.3±0.9)三个方面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病理学观察病变鼻窦骨质存在明显骨髓炎的表现并伴有骨质重塑活动。结论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好发于上颌窦和蝶窦,单窦为主。大部分病变鼻窦窦壁骨质存在明显的骨炎,主要表现为骨质增厚以及CT值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球 真菌性鼻窦炎 骨炎
下载PDF
miR-155在老年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3
作者 张红娟 陈岩松 +1 位作者 黎晖 刘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509-4512,共4页
目的探讨miR-155在老年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采集42例老年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正常皮肤组织20例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组织标本中miR-155表达水平。筛选miR-155的下游靶点... 目的探讨miR-155在老年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采集42例老年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正常皮肤组织20例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组织标本中miR-155表达水平。筛选miR-155的下游靶点,使用脂质体2000向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L-1中转染miR-155 inhibitor、miR-155 mimics,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EN)、蛋白激酶B(AKT)及AKT下游潜在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细胞增殖因子(Ki-67)、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15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miRNA靶基因预测数据库预测出靶基因21个,对这些靶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并结合基因功能注释和查阅相关文献,推测PTEN基因可能是miR-155的潜在靶点。miR-155抑制组PTEN水平明显低于miR-155抑制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AKT、糖原合酶激酶(GSK)3β水平明显高于miR-155抑制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P<0.01);miR-155激动组PTEN水平明显高于miR-155激动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AKT、GSK3β水平明显低于miR-155激动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P<0.01)。皮肤鳞状细胞诱导培养第21天,miR-155抑制组CyclinD1、Ki-6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R-155激动组CyclinD1、Ki-6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miR-155高表达,下调miR-155表达可通过PTEN/AKT/GSK3β信号通路抑制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皮肤鳞状细胞癌 MIR-155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兔下鼻甲高速电钻磨削及等离子射频术后光、电镜的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著声 肖仪 +3 位作者 康宗辉 吴健 韩明其 范晓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4年第3期161-164,178,共5页
目的观察高速电钻磨削及等离子射频处理术后兔下鼻甲的形态学变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荷兰兔22只,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0只随机分为电钻磨削组及等离子射频组,分别于两组动物右下鼻甲行高速电钻磨削或等离子射频手术,左... 目的观察高速电钻磨削及等离子射频处理术后兔下鼻甲的形态学变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荷兰兔22只,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0只随机分为电钻磨削组及等离子射频组,分别于两组动物右下鼻甲行高速电钻磨削或等离子射频手术,左侧下鼻甲仅注射少量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分别在术后第1、3、7、14、21天取下鼻甲组织于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其形态学变化。结果肉眼观察见电钻磨削组下鼻甲缩小较等离子组明显;光镜下见等离子组下鼻甲组织炎症坏死范围较电钻磨削组大、纤维渗出多;电钻磨削能有效去除下鼻甲骨质;电镜下显示两组下甲黏膜纤毛于21天后均修复良好,且以电钻组纤毛损伤区域较局限而术区外纤毛保护良好。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兔下鼻甲纤毛上皮均有损伤效应但可恢复;电钻磨削能有效去除骨质并对黏膜纤毛损伤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鼻甲 电钻磨削 等离子射频消融 黏膜损伤效应
下载PDF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38例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闫熙瑶 林建龙 +7 位作者 田瑞华 翁秀清 王丽 邹宗楷 李新华 林贤东 陈刚 胡丹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5-441,共7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其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福建省16所省、市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共3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肌瘤组织中FH...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其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福建省16所省、市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共3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肌瘤组织中FH、2-琥珀酸-半胱氨酸(2SC)、结蛋白(desmin)、p16、p53、CD_(10)、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38例患者均随访术后复发情况,中位随访时间为24.5个月(6~76个月);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临床特点:38例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年龄为(42.5±7.4)岁,多数(21例,55%)为体检发现肌瘤,肌瘤最大径为6.0 cm(5.0~7.5 cm);手术方式:行肌瘤剔除术23例(61%),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15例(39%);手术途径:腹腔镜手术27例(71%),开腹手术11例(29%);随访期内患者均未发现患有肾细胞癌。(2)病理特征:常规病理检查镜下观,非典型性核细胞呈局灶或弥漫分布,可见嗜酸性核仁及核内包涵体,胞质内见玻璃样小球,核分裂数0~4个/10个高倍镜视野(HPF),间质内见鹿角状血管及肺水肿样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查显示,38例患者中,FH蛋白阴性表达37例(97%),阳性表达1例(3%);2SC、desmin、p16、p53、CD_(10)、Ki-67阳性表达38例(100%),其中Ki-67指数<10%者35例(92%)、≥10%者3例(8%)。(3)术后复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随访期内复发4例,复发率为11%,无死亡患者。年龄、家族肿瘤史、非典型性核分布范围、核分裂数与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均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是罕见肿瘤,其诊断需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并结合临床病史。当患者年龄<43岁、有家族肿瘤史、非典型性核弥漫分布、核分裂数≥3个/10 HPF时,需警惕其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组织瘤 延胡索酸水合酶 半胱氨酸 免疫组织化学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毛囊源性黑色素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樊蕊蕊 刘菲琳 +7 位作者 郝德顺 张琪 张莹瑶 郑彤 李士伦 王鸿艳 戚良晨 刘晋宇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117-123,共7页
黑色素细胞(MC),是脊椎动物皮肤、毛发着色的主要细胞,主要存在于表皮基底层,这部分细胞约占基底细胞的10﹪;另外还有少量存在于毛囊、内耳血管纹、眼睛脉络膜等,它的功能或者数量的突变,会导致一系列难治性脱色素性疾病。目前针对表皮... 黑色素细胞(MC),是脊椎动物皮肤、毛发着色的主要细胞,主要存在于表皮基底层,这部分细胞约占基底细胞的10﹪;另外还有少量存在于毛囊、内耳血管纹、眼睛脉络膜等,它的功能或者数量的突变,会导致一系列难治性脱色素性疾病。目前针对表皮来源的MC研究已经很多,体外培养技术也比较成熟,但表皮MC不能为毛发着色,毛囊源性MC能够合成黑色素,且移植后能够归巢到皮肤,从而为色素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本文就毛囊源性MC的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以及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黑素细胞 生物学 细胞培养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