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胃癌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建春 刘棣 +2 位作者 张海萍 钟山 夏宁邵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胃癌组织及其癌旁小凹上皮和慢性胃炎小凹上皮中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检测51例老年人胃癌及其癌旁小凹上皮和15例慢性胃炎小凹上皮石蜡标本中E钙黏素(E-CD)、错... 目的分析老年人胃癌组织及其癌旁小凹上皮和慢性胃炎小凹上皮中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检测51例老年人胃癌及其癌旁小凹上皮和15例慢性胃炎小凹上皮石蜡标本中E钙黏素(E-CD)、错配修复酶hMLH1、APC和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在胃癌组织及其癌旁小凹上皮和慢性胃炎小凹上皮中,基因总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0.6%(36/51例)、47.0%(24/51例)和6.6%(1/15例),三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Lauren弥漫型、Ming浸润型、低分化和未分化、Ⅲ期和Ⅳ期、T3和T4以及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的甲基化率分别高于Lauren肠型、Ming膨胀型、高和中分化、Ⅰ期和Ⅱ期、T1和T2以及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的甲基化率(均P<0.05)。结论E-CD、hMLH1、APC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慢性胃炎小凹上皮中少见,在癌旁小凹上皮中频繁出现,在胃癌组织中普遍存在,提示甲基化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研究 甲基化 胃肿瘤 基因 肿瘤抑制癌基因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相关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6
2
作者 蔡建春 刘棣 +2 位作者 张海萍 钟山 夏宁邵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978-981,共4页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分期、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106例胃癌及其邻近胃小凹上皮、16例慢性胃炎小凹上皮石蜡标本中 E 钙黏素(E-CD)、错配修复酶 hMLHl、APC ...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分期、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106例胃癌及其邻近胃小凹上皮、16例慢性胃炎小凹上皮石蜡标本中 E 钙黏素(E-CD)、错配修复酶 hMLHl、APC 和6-氧-甲基鸟嘌呤-DNA 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对其中46例胃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E-CD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胃癌、胃癌邻近小凹上皮及慢性胃炎小凹上皮中,基因甲基化频率分别为72.6%(77/106)、44.3%(47/106)和12.5%(2/16),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urén 弥漫型胃癌甲基化(80.6%,50/62)明显高于肠型胃癌甲基化(61.4%,27/4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基化与患者的年龄、性别、Ming 分型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关(均 P>0.05),甲基化与胃癌的浸润深度、pTNM 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均 P<0.05)。行 E-CD 蛋白检测的46例胃痛中,22例有 E-CD 基因甲基化,其中20例(90.9%)E-CD 蛋白呈异质性减弱或基本消失表达;24例无 E-CD基因甲基化,其中9例(37.5%)E-CD 蛋白呈异质性减弱或基本消失表达,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述肿瘤抑制基因启动了区甲基化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胃癌 E-CD 基因甲基化与 E-CD 蛋白异质性减弱或消失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 抑制 肿瘤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原文传递
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微卫星改变
3
作者 蔡建春 刘棣 +3 位作者 刘凯华 张海萍 钟山 夏宁邵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评估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食管腺癌(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DNA微卫星的改变。方法应用稀释性PCR技术检测老年人ESCC、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中D2S123、D3S1616、D3S1300、BATRII、D5S346... 目的评估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食管腺癌(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DNA微卫星的改变。方法应用稀释性PCR技术检测老年人ESCC、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中D2S123、D3S1616、D3S1300、BATRII、D5S346、D17S787和D18S617个位点DNA微卫星的改变。结果在非稀释DNA中,23例老年人ESCC和18例老年人EADC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频率分别是47.8%(11/23例)和38.9%(7/18例),杂合性丢失(LOH)的频率分别是26.1%(6/23例)和16.7%(3/18例),两者的MSI或LOH频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在稀释DNA中,8例老年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和Barrett化生-异型增生-腺癌序列的MSI和LOH频繁出现,尤其在D3S1616、D2S123、D3S1300和D17S787位点上,与非稀释DNA的MSI和LOH频率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老年人ESCC和EADC微卫星改变没有差别。老年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和Barrett化生-异型增生-腺癌组织DNA的MSI和LOH普遍存在,它们可能是EADC发生发展的早期分子事件,D3S1616、D2S123、D3S1300和D17S787位点的微卫星改变可能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食管肿瘤 腺癌 微卫星重复 聚合酶链反应 BARRETT食管 化生 增生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胃癌组织和正常胃小凹上皮中抑癌基因E-cadherin hMLH1 APC和MGMT的过甲基化 被引量:9
4
作者 蔡建春 刘棣 +2 位作者 张海萍 钟山 夏宁邵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小凹上皮中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106例手术切除胃癌石蜡标本的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小凹上皮中E-cadherin、hMLH1、APC和MGMT4个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小凹上皮中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106例手术切除胃癌石蜡标本的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小凹上皮中E-cadherin、hMLH1、APC和MGMT4个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在胃癌组织中,有1个以上基因甲基化者占72.6%;在正常胃小凹上皮中,有1个以上基因甲基化者占44.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基化与胃癌组织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和pTNM分期均有关(P<0.05),但与Ming's分型无关(P>0.05)。结论E-cadherin、hMLH1、APC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普遍存在于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小凹上皮中,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甲基化 胃肿瘤 抑癌基因
原文传递
老年人食管鳞状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及腺癌序列微卫星改变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建春 刘棣 +3 位作者 刘凯华 张海萍 钟山 夏宁邵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评估老年人食管鳞状上皮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的微卫星变化。方法应用稀释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存档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中的D2S123、D3S1616、D3S1300、BATRII、D5S346、D17S787和D18S61位点微卫星的变化。结果在非稀... 目的评估老年人食管鳞状上皮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的微卫星变化。方法应用稀释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存档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中的D2S123、D3S1616、D3S1300、BATRII、D5S346、D17S787和D18S61位点微卫星的变化。结果在非稀释DNA中,1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12例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频率分别是52.9%(9例)和41.7%(5例),杂合性丢失(LOH)的频率分别是23.5%(4例)和16.7%(2例),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例食管鳞状上皮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组织稀释DNA中,MSI和LOH频繁出现,与其非稀释DNA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I和LOH在上述组织中普遍存在,它们可能是食管腺癌发生、发展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微卫星重复 BARRETT食管 化生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中E钙黏素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6
作者 蔡建春 刘棣 +2 位作者 张海萍 钟山 夏宁邵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E钙黏素(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状况。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106例胃癌组织及其邻近小凹上皮中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在慢性胃炎小凹上皮、胃癌邻近小凹上皮及胃癌组织中E—CD基因启...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E钙黏素(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状况。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106例胃癌组织及其邻近小凹上皮中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在慢性胃炎小凹上皮、胃癌邻近小凹上皮及胃癌组织中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0(0/15),22.6%(25/106)和50.0%(53/106),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ing浸润型胃癌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62.7%,37/59)和Laurén弥漫型胃癌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64.5%,40/62)分别明显高于Ming膨胀型胃癌甲基化率(34.0%,16/47)和Laurén肠型胃癌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29.5%,13/44),二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基化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亦有关(P〈0.05)。结论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组织中普遍存在,它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胃癌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DNA甲基化 启动区(遗传学) E-钙黏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